略論書法藝術散文

來源:才華庫 1.16W

漢字書法藝術起源於中國的甲骨文時期,雖然那時候沒有筆墨紙硯,而僅僅使用各種獸骨,石塊,或者獸皮等原始材料,但是文字已經形成了最初書法藝術的雛形。歐洲的文字設計,卻起源於古埃及時代,起源於法老帝國時期。

略論書法藝術散文

書法藝術形式多樣,並非筆墨紙硯所獨具。任何材料都可以作為文字載體並可能發展成為書法藝術。書法藝術的本質是文字的書寫藝術。凡是下了功夫,認真書寫,並書寫得具備了美學欣賞價值的文字書寫方法,都可以歸納成為書法藝術。現今的人們論及書法藝術,習以為常的概念就是筆墨紙硯,當然很多人會認為毛筆,宣紙,墨汁,硯臺等就代表了書法。這是一個錯覺,是一種狹隘的認知心理。其他先不說,但就碑刻和印章,難道就不算書法藝術麼?可見,只要是對文字進行藝術加工和美學創造的行為,都可以作為書法藝術來看,而不能侷限書法藝術的具體工具和載體。

書法藝術的本質,是藝術化和美學化文字書寫的過程。也就是說,書法藝術的實質是針對文字進行美化的工作,而不是針對文字內容進行刪改的文學工作。那麼書法藝術到底有無具體的練習規範呢?

我個人認為,創造美的書法,不存在嚴格的和必須的定論以及規範。人類的創造力是無窮的,想象力也是不可限制的,故而,用臨帖的方式去練習書法,常常會扼殺書法愛好者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對於臨帖行為,不予以推薦和支援。

書法界的絕大多數人們,認定了練習書法的基本前提是練習楷書。但是,我卻認為,楷書也不過是一種書寫規範,而且,也僅僅侷限於漢字的書寫。如果用美學的觀點和創造性地角度來分析,那麼,書法藝術是不存在什麼規範和定勢的.。書法藝術的本質,在於書寫者能否書寫出具備審美價值並能震盪人心的文字書法作品,而不是看他寫出了什麼符合某些概念化的規範和套路。

故而,書法藝術的行為之核心本質,和繪畫,文學,攝影等等其他的藝術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都是為了創造美,創造能打動人心的作品而進行的主觀藝術創造行為。

可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在強調臨帖呢?原因有三!

一強調臨帖的人,把書法藝術狹隘的歸納為漢字的書寫藝術。而漢字的書寫藝術,的的確確有著不少名家名帖等著書法愛好者們去步人後塵的崇拜並模仿。

二漢字的書法藝術,講究從最基本的筆劃書寫入手。而初學書法的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不知道怎麼寫才能寫好每一個筆劃,故而,楷書中概念化的筆劃結構模式,往往成為書法愛好者們常用的練習規範。

三很多人以抄襲和模仿為榮,喜歡把自己作為前人的弟子而沾沾自喜。他們竭力想要追求的是抄襲的水平和模仿的模擬程度。絕大多數人不懂也不想弄懂什麼叫作書法藝術。他們錯把書法當成了沽名釣譽的工具和行當,以為只要師從了某一位古人的書法帖子,就可以名揚世界,就可以登入書法藝術的殿堂。他們不瞭解藝術的真諦,也根本搞不懂美學和美術欣賞。

書法藝術從屬於美術的一個分支。但是絕大多數書法愛好者或者所謂的書法專家們,他們在事實上根本不懂得“美”是何物,根本不明白什麼叫作創造和個性,根本搞不懂文字書寫藝術和臨帖模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們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去抄襲古人的作品,只知道以某一位前人的作品為師而把自己禁錮於某一種書寫格式中。

中國古人論及書法,有這樣一句名言:“不見字形,唯見神采,方為上乘”。又曰:“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而近代某一位國畫大師更是語驚四座,謂曰:“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其藝法以達自由之境者生,學其表面而至形而上者死。可見,真正的書法和國畫大師們,最終強調的還是神采而非字型。

前天去了京都市美術館觀看京都市展。在看完書法部門的所有作品後,只有一個感覺:頹喪!

絕大多數作者都喜歡工於表面的模仿和抄襲,幾乎沒有一幅作品配得上“書法藝術”這四個字,如果去掉“藝術”兩個字,那麼裡面的所有作品都無可非議。因為“書法”兩個字代表的無非就是書寫的方法。而所有書法部門的作品,毫無疑義都是形而上地模仿和抄襲了不少名家名作的書寫規範。然而,如果把他們的作品稱為“書法藝術”,那麼就太糟塌“藝術”這個詞彙的含義了,因為沒有一幅作品真正具備了書法藝術的神采和魂魄:展出的作品全都是死氣沉沉的東西,沒見到一個活著的文字!

形而上的抄襲和模仿,是從事書法藝術的大忌!

真正的書法藝術,是書寫的方法和藝術化追求之有機結合的結果。真正的書法藝術不侷限於某種具體的使用材料以及某個國家的文字。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豐富和繁榮著他們自己的文字書寫藝術,所以,書法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漢字書法藝術,也不過是世界書法藝術中的一葩而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