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鬧房酒散文

來源:才華庫 8.14K

與蓮花和湘東茶陵交界贛西的一個小山村是我的老家,這裡的鄉親們世代相傳這樣一個習俗,即同村人誰家娶媳婦,在新娘迎進新郎家的第一天晚上,一定要請鄉里同姓的兄弟們喝一回酒,這酒就名之為“鬧房酒”。

家鄉的鬧房酒散文

“鬧房酒”是奉送的,新郎家事先並不發出請柬、帖子,只是快到傍晚的時候,派人在村子裡走一圈,手執一面大銅鑼,一邊走一邊敲,一邊拉高嗓門拖著長聲喊道:“×××今天討老婆(娶媳婦),一家一個,請到×××屋裡喝鬧房酒囉。”聽到這樣的吆喝,同姓同族的兄弟們也不客氣,大概不到半小時都聚集到了指定的地方,各自入席喝酒。酒席上的菜餚數量有限,但酒水和大米飯是敞開供應的,主人讓大家划拳行令,吃飽喝足,希望客人最好帶有幾分醉意,才能把新郎家鬧騰得熱呼呼暖烘烘的。

熱熱鬧鬧,歡聲笑語,一片喜慶祥和,主人才高興。

顧名思義,喝了“鬧房酒”是要幫著鬧新房的,喝酒是免費的,鬧洞房則是義務。鬧房,先前是連鬧三晚上的。這三天裡,同宗的兄弟們,可不分長幼讓新娘說唱捧逗,盡情笑鬧,也可惹弄、撩撥新娘取鬧。古時鬧房,還有疊羅漢的習俗,即一層層壓在新娘身上,帶有人類早期野蠻群婚的遺風。客家人認為,洞房不鬧不吉祥,越熱鬧越好。為什麼要鬧房呢?據說鬧房源於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皇帝到民間微服私訪,路上見一乘花轎迎親,但後面緊跟著一個鬼怪。他擔心這一家會出事,就喬裝成乞丐尾隨而去,果然發現鬼怪躲在洞房裡準備作祟,他便招來幾個留宿的親朋到洞房裡喝酒談笑,終於把鬼怪攆走了。第二天他要走了,從此就定下了娶親必鬧新房的規矩,一直流傳至今。

到我小的.時候,早已經簡化成只在新娘進門的第一個晚上鬧房了。把新郎家的氣氛搞得喜慶而熱烈,是喝“鬧房酒”的人必須要做好的事情。來喝“鬧房酒”的,無一例外的都是一些嘴上沒有毛的後生小子。上了年紀的人不會去,有了孩子的人也少有去的。我想,當中的原因可能是作為比新郎長一輩的叔伯們,不好給小字輩開這種洞房裡的玩笑。“鬧洞房”這個任務,就留給了那些嘴上沒長毛,天不怕、地不怕的後生仔們。他們青春、陽剛,鬼怪見了都怕,由他們去完成這個盡情鬧房、驅鬼除邪的任務最為合適。他們既有這個興趣,也有這個激情和精力。不過,後生小子們要見習並傳承這種“鄉土文化”,若全是嘴上沒毛的後生小子是鬧不出什麼名堂,玩不出什麼花樣來的,要熱鬧,要傳承,還是得有一些“過來人”才行。以我的觀察,鬧房時好像從來就不缺“過來人”,那些結過婚還沒有孩子的,以及以前被新郎鬧洞房時難為過的人,執意要來“報復”難為新郎一番,這些人鬧洞房經驗豐富,花樣百出,既能把場面弄得熱熱鬧鬧,又能把新郎、新娘搞得羞澀、尷尬,還能把眾人逗得哈哈大笑,樂不可支。

小的時候,我也很愛去喝“鬧房酒”的,傍晚一聽到有銅鑼聲,就知道有這種好事了,邀上鄰居的小夥伴,給父母講一聲就走了。我愛去,但意不在酒,我從小就不會喝酒。愛去是因為想看熱鬧,而且還有許多可口的好菜吃。鄉下喝“鬧房酒”,都是毛頭小子,是沒有多少規矩好講的,一個個坐上酒桌就斟酒勸酒,划拳行令,大塊朵頤,吆五喝六。酒喝光了,就喊“拿酒來”,菜上慢了,就叫“上菜來”。如此喊喊叫叫,成何體統?然而,新郎家的人卻很高興,因為來的人越多,喊叫得越厲害,氣氛就越熱鬧越喜慶。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主人便十分地滿意。這種場合是不興斯文的,如果大家都斯斯文文,悄然無聲,這新郎的洞房如何能“鬧”得起來。但這種“鄉土文化”的傳承,似乎已經溶進了後生小子們的血液裡了,不要說平日裡調皮的,就是平時看上去話不多的後生仔,每到這種場合,一個個都能大膽放開,自由發揮,盡興鬧騰,把新郎家鬧得熱熱鬧鬧的。

小的時候我覺得鬧洞房挺有意思的,但多是跟在後面噹噹看客,我很愛看大哥哥們帶著幾分醉意,讓新娘子點菸、吃糖、喝交杯酒,讓新郎抱起新娘去摘可用繩子拉昇吊在高處的花,這幾乎是一個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新郎使勁抱起新娘伸手快要摘到花的時候,繩子又把花向上拉伸,如是多次,忒逗人開心,有時候還有其它一些惡作劇的花樣,新娘子逗得明明心裡有氣,但在這個日子這種場合又不能發作,還得強作歡顏,微笑待客,得讓大家高高興興的,這實在是當眾測驗新娘子的耐心和智慧。如果新娘子耐不住這樣的鬧騰,當時就會生氣,搞得大家很掃興,這免不了日後就要受到指責。以後我的新娘子會怎樣,會不會因為同族的兄弟們來鬧洞房而生氣?我曾經這樣傻呼呼地擔心過。

後來,我因為找了一個河北唐山籍的姑娘,不在鄉下的老家結婚、辦酒,同族的後生仔們也就無法給我鬧洞房了,自然我也免去了怕新娘子生氣的擔心。但是,我曾經喝過許多同族兄弟的“鬧房酒”,而他們卻沒有喝過我一滴酒,這是最令我遺憾的。即便現在我和妻子快要慶祝我們的銀婚紀念了,每每想起這件事,我的心裡就有一種覺得很對不起同族兄弟的歉疚。如果我的年齡相近的兄弟們都像我一樣,這種世代相傳的有著濃郁“鄉土文化”特色的“鬧房酒”,不就要失傳了麼?

當然,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從家鄉來福建打工的小侄子告訴我,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鬧房酒”也已今非昔比了。我小的時候,“鬧房酒”喝的都是自己家裡當年的家釀水酒,都是上八道菜,大概取“長髮其祥”中“發”的諧音吧。而如今有南下北上打工,賺了一點錢的,有做生意、搞工程發了一點財的,那“鬧房酒”就辦得闊綽了。會喝酒的,瓶裝的白酒、紅酒和自制的水酒,可以隨意喝,不會喝酒的,也有易拉罐飲料享用。菜已經不是八道,而是十道、十二道……小侄子對我談起家鄉的“鬧房酒”來,總是眉飛色舞的,津津樂道,看得出來,他對我們老家鄉下的“鬧房酒”有著與我一樣的深情。哦,家鄉的“鬧房酒”,願你在那塊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世代相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