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做清明粑散文

來源:才華庫 2.29W

近二十年來,自我在鄉鎮、縣城工作以來,沒有到過田邊地角或荒坡野地採摘一次清明菜,親自做過清明粑。

體驗做清明粑散文

這次源於欄目節目的需要,今年清明節前兩天,我和兩位同事來到了南壩古鎮的一個村莊,飽覽了大自然的美麗,採摘了野地裡生長著的清明菜,自己經歷了做清明粑的全過程,品嚐了勞動帶來的快樂感。

四月三日上午,陽光明媚的鄉村草長鶯飛,田園和坡地裡花兒怒放,辛勤的蜜蜂在花叢裡來回飛舞,山坡上的樹木披上了綠色的盛裝,處處充滿著盎然生機。一路上,我們沐浴著陽光的溫暖,呼吸著原野泥土的芬芳,正趕上了春光無限好的時節。此刻我在想,這樣好的春光怎能窩在辦公室呢,錯過這美麗的春色多可惜?還好,清明節的即將到來,給了我一次機會,讓我走出了戶外,走進了春色滿園的大地。

不知不覺,我們在南壩鎮文衛辦主任趙耀明的帶領下,來到了聯絡好了的目的地——豐樂村。

這個豐樂村有山有水,四五米寬的小河水清澈見底,小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四周山峰突兀,滿目一片綠裝;鳥語從遠處的林中傳來,悅耳動聽在田野間迴盪;一片片田園全部種上了油菜,此刻雖然已經進入四月,但由於海拔位置略高,油菜花兒正開得鮮豔,在太陽的照耀下,整個田園染得一片黃燦燦,微風拂來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讓人陶醉。

四周田園之中的花兒雖美,景色觀不夠,可是,此行來的目的,卻讓我把我的同事從花海的陶醉中解脫出來。於是,主持人侯燃開始了節目現場語言描述前的準備,攝像記者楊鷹架好了腳架,安好了攝像機。稍後,便開始了節目的錄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的確有點傷感。不過,人間四月天卻到處呈現著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今天,我們來到了南壩鎮豐樂村的田園裡,我們不僅僅是欣賞這裡的美景,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一個艱鉅的任務,那就是尋找清明菜,親手做清明粑粑奉獻給觀眾”。

節目現場錄製結束後,詩性大發後的主持人侯燃沒忘記今天的任務。緊接著,便來到了正在尋找清明菜的幾位大姐身邊。

“你好阿姨,你們在採摘什麼呢?”

“我們在採摘清明菜呢,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我們農村有一個習俗,清明節前後就要吃清明粑,必須過這個傳統節日呢,這不,這田裡面就有清明菜,就來摘一點”。村民劉大姐回答說。

呵呵,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在這位劉大姐的指點下,我和主持人侯燃扒開草叢仔細尋覓,嘿,只見草叢裡一叢叢清明菜靜臥其中,修長的莖和細長的葉子長滿了白色絨毛,淡黃香青的嫩葉頂端託著淡黃色的蓮狀花蕾,亭亭玉立青翠欲滴。我一邊採摘,一邊放到鼻子上聞一聞清明菜的清香,真是愜意不過了。約莫兩個小時過去,有了兩位村民大姐的幫忙,我和主持人小侯可輕鬆不少,不一會便採摘了滿滿一藍清明菜,足足有三斤多。

體驗了採摘清明菜,接下來我們來到了劉雲香大姐家裡。劉大姐十分勤快,幫我們找來了盆子,往盆裡摻滿水,我們一邊洗清明菜,一邊聽劉大姐講清明節習俗。據劉雲香大姐介紹:清明節也是川東農村的風俗,每一年清明節都要去採摘清明菜來做點清明粑,說這是農村人的習慣,要應正這個節氣,不然,不吃清明粑屁股就要長瘡。

清明菜洗淨剛剛下鍋熬煮,我和主持人小侯又坐不住了,閒著沒事東走走、西串串。嘿,還別說,真讓我倆在廚房裡發現了一個祕密。原來桌子上放著做清明粑的幾種餡兒,有豆沙的、肉的,還有榨菜與肉、香椿混合的,看著油亮亮的餡兒,一股香噴噴的氣息,真想舀一勺送進嘴裡。一打聽,才知道這就是製作清明粑的第二步驟炒的餡兒。

為了弄清楚清明粑餡兒有何講究,我倆又請教劉大姐,她告訴我倆,做清明粑,它的餡兒有很多種。甜餡兒,就是用紅糖、白糖、花生混合在一起;菜餡兒,就是用野蔥、榨菜、春芽、臘肉炒熟混合一起的。大姐還告訴我倆,清明粑的製作過程是相當複雜的,特別是餡兒非常講究,它不僅僅是講究口感,最重要的是葷素搭配,最能體現出它的營養價值。

看著劉大姐即將在鍋裡實際操作炒餡兒,讓我倆的口水快要流出來了,不知道口水想要流出多少次,我沒有記清楚!嘿,別忙走開,因為下面,劉大姐要進行非常重要的步驟,那就是炒餡兒開始了。

炒餡兒,看著很輕鬆,其實是最關鍵的一步,不光食材要準備充分,更重要的是把握住火候。首先將榨菜和臘肉先後倒入鍋中,用大火翻炒二分鐘,至6成熟的時候加入配料起鍋。這時的餡兒晶瑩剔透、鮮嫩清香,讓人止不住的流口水啊!

為了避免攝像說我們偷嘴,待餡兒炒結束後,我和主持人來到劉大姐的後院,又開始配合大姐完成和麵這一艱鉅任務。此時,熬煮熟了的清明菜已經起鍋,我便將清明菜倒入了米粉中,按劉大姐說的一比三的比例進行和麵。

以前吃清明粑是妻子從市場上買的,沒有覺得做清明粑的難度。為了今天這頓美食,我想再累都要挺過去。

為了在鏡頭前表現我和主持人小侯從容的態度和決心,我倆全身心投入,開始和起面來。從劉大姐口中我們得知,和麵可不能馬虎,清明粑要有嚼頭又不粘口就得讓清明菜和米粉充分融洽,達到依依不捨的程度。這樣和出來的清明粑綠綠的,不光好看,吃起來也上口。近兩個小時的努力,和麵終於成功,我倆累得精疲力盡。

為了不給觀眾丟臉,我們不得不繼續充當著打腫臉充胖子的角色,扮演著需要的鏡頭,進行著即將進入的`下一個步驟:包清明粑。

這個環節看是簡單,其實我和主持人小侯卻從未做過,但為了欄目節目收視率的提高得豁出去,權當是我們期待已久展現自己的一個才藝罷了。於是,大姐們將菜餡兒包成扁狀,我倆也就包成了扁狀;大姐們包甜餡兒包成圓形,我們也就包成了圓形。劉大姐告訴我們,分別包著清明粑的不同形狀,就是便於吃的時候好弄清是菜清明粑,還是甜的清明粑,大家喜歡按自己的口味,想吃哪種就好挑選。

此刻,小侯別出心裁,問宋大姐:阿姨,我能不能包成其它形狀的呢?

大姐宋德玉說:“看你,只要你能包得出形狀來就可以。”

“要得,那我就來包個烏龜形狀的。”

當時,小侯的突發奇想讓我興奮不已,能將傳統的清明粑與烏龜聯絡起來,是我沒有想到的。

“剛才,阿姨告訴我,這做清明粑要麼是扁狀,要麼就是圓形。今天,我就想做一個烏龜形狀的清明粑給觀眾,看到沒有,我手裡的這個就是烏龜清明粑,你們吃過沒?看嘛,這上面的龜甲、紋路都是很清晰的喲,這裡還有尾巴和四隻腳,一會蒸熟了拿來吃一下,看好不好吃。”

雖然忙忙碌碌一個上午,一個個漂亮、誘人的清明粑終於成形。當然,小侯的那隻烏龜形狀清明粑也躺在其中。最後一步,當然是將清明粑放到鍋裡,蒸煮20分鐘後就能讓觀眾檢驗我們的成果了。

傳統的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外,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清明粑等節令食品也是大家的一個傳統習俗。

二十分鐘後,清明粑蒸熟了,擺在了桌子上,小侯又開始了節目的錄製。

“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今天我們做了很多菜,非常豐盛。不過,這個主打菜還是清明粑,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就是我今天專門做的烏龜清明粑,聞起來還真是香些,因為是我自己做的,我就來嘗下好不好吃。……嗯,非常好吃,我做的清明粑那硬是不一樣哦,還可以長壽哦!”

一個個綠綠的清明粑,酥嫩回甜,清香綿軟,糯滋滋,香噴噴,放入口中細細品味,一份濃濃的節日氛圍慢慢瀰漫開來。到這裡,今天我們欄目節目的任務也圓滿成功。

昨晚,《清明菜清明粑》七點三十五分在《天天說民生》欄目準點播出,妻子和女兒看後非常稱讚!

妻子說:“你還挺勤快的,明天是清明節,你露一手試看!”

二女吳霞說:“爸爸還會做清明粑啊,我還沒有看出來呢,那明天給我們做幾個清明粑吃可以嗎?

我也答應得爽快,明天的清明節一定會有清明粑!

今天中午,一家人吃上了清明粑,過了一個愉快的傳統節日。我呢,又體驗了一次做清明粑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