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散文

來源:才華庫 1.95W

又到清明,回家的腳步依舊執著。

清明散文

去年,剛剛修得一條高速,正好阻隔了上山的路,幸好路還沒有通車,我們便能肆無忌憚的橫穿過去。跨越中間護欄時,妻子比我靈活的多,我反倒顯得笨拙,看來真需要減減肥了。

上山祭祖的人熙熙攘攘,像趕廟會一樣熱鬧,空氣中絲毫感覺不到兒時同樣場景裡的那種悲愴之感。記得小時候,每次和大人上墳,女人們總是一屁股往墳前的地上一坐,傷心的淚水伴著哭聲便隨之而來,空氣頓時變得壓抑而悲涼,而今,這種場景已經很久不曾見到了。只是每個墳頭上五顏六色的我們叫做“lu紙”的東西比往些年多了不少,至於lu字如何寫,我真心的不知道,也不願去考證了,擺在墳墓前的各種風味不同的供品比以前越發的多而全了。

來這裡祭祖的大多都是妻子的本家親戚,相互間一見面總會有一堆噓寒問暖相互問候的客套話。其中也不乏有遠道而歸的,定要多嘮叨幾句方顯得親切溫暖一些。

岳父大人和我的祖母大人的 墳離得不遠。算起來,老岳父離開我們已經有十九個年頭了,妻子家裡最開明豁達的一個人卻走得那樣匆匆,和妻子的結合多虧了他老人家的成全,就在我們的日子剛剛有些好轉的時候,他卻離我們而去,想起來心裡總是有不少的愧疚的,尤其是妻子。穿過一片齊腰深的芒草地,便可見到祖母大人的居所,父親早早的就已經將墓前的雜草清理的乾乾淨淨,我15歲那年和父親種下的兩顆油松,而今也長得高大蒼翠,成了此處的一個景緻。

祖父母的墳三面環山,前面視野開闊,山腳下便是一條河流,都說這是塊好風水,我雖對這些不是太信,但也很是欣賞這塊地方。說起來,這還是我的二舅爺徒步上百里,從河北走來給他妹妹看下的,就因為這個,舅爺和我的姑父還生了一場大氣。當時我姑父已經找當地的一個風水先生給看好了一處穴地,可舅爺看過之後說啥都不同意。當時我大概十一二吧,那時候我的祖父大人已經去世三四年了。記得舅爺是個偉岸的老頭,一頭的白髮背在腦後,一根並不太直的柺杖從不離身。聽說他是當地有名的風水先生,他來了之後的很多日子我都跟著他滿山遍野的轉悠,時不時的他會停下看看這裡望望那裡,一臉的 專注。最終選擇了這個地方。從這個地方放眼遠眺,可以看見對面西山的三個山峰,一山高過一山,只記得他念叨過一句話:腳踏三岸,銀財不斷。或許是對金錢的敏感吧,也便牢記在心了。真心的不懂風水,在我看來,這僅僅是人心理上的一點安慰罷了。記得,當時村子裡有好多人想請他幫忙看看,他都婉言謝絕了,自從那次走後,他老人家在沒上來過。算起來他也仙逝好多年了。

我的父母是再老實不過的`老實人了,地裡的活計都需要在祖母大人的指點安排下才能做完,我打小几乎是由祖母她老人家拉扯大的。她慈祥的容貌,她所做的一頓頓可口的飯菜,還有打在我身上的笤帚疙瘩,以及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的說教,都已成為永久的記憶了。

下山的路遠不像上山時好走。

在東北處的山窪裡剛剛建得一處新墓穴,大理石雕刻的葬臉看上去很是惹眼,每個路過的人都會駐足觀望一番,在眾多誇讚的聲音裡有位老者 唸叨了一句:墳修的不賴,倆老人沒好過一天。

聽到這裡,我的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妻子說:走哇,下山路不好走,慢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