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牡丹亭散文

來源:才華庫 1.47W

“牡丹亭”是古典文學時代最豐富的文字。雖然以戲劇的名目出現,農業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反映,但是最濃的還是古典文學的意韻。我認為把民國以前、特別是以五四運動為分水嶺、那段綿長的歷史定為封建社會,確定古典文學的時期的懸崖式的結束,我想這是對開山造田的人為行為明智的承認。從那以後的文學的繁茂生長,就越來越不是故地新篇的樣子了。

讀牡丹亭散文

“牡丹亭”作為文學最繁華時期的作品,它的.接近文學和沿乘傳統是在骨子裡的家族式的,不但是文人狀態的才子佳人方式的理想抒發,它的寄託莊周夢蝶那樣的形式構成,就是在它的行文裡邊也多把書中人物假託古之名人,這樣閱讀起來的感覺很能上道兒的親切感。柳夢梅假託柳宗元之後,柳文“種樹郭橐駝傳”中的主人公也成了柳的僕人,而柳夢梅的僕人還種樹就是郭小橐。杜麗娘的父親杜寶杜太守假託杜甫杜子美之後,韓秀才假託韓愈之後。這樣閱讀起來就有很深的因緣感,當你遇到這樣的一些句子如“雪擁藍關馬不前”的時候,那種熟悉的愉悅不言而喻。

我一生的追求或者說生活的門徑,惟讀書爾,苦守也能換個春秋,春秋來了還是讀書,遇以往覺得慣熟。今日就當溫習此情,再把摸時還在心頭。過去只道“遊園”、“驚夢”,原來我看到“肅苑”、“驚夢”,過去屏耳閉目而在口的“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還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拋殘繡線”、“嫋晴絲”、“燕啣泥”,更別緻的都知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傷心樂事誰家院。”我摘出來的還有這麼一句,“怎剗盡助愁芳草,甚法兒點活心苗。”還有那幾句偏安時只把杭州做汴州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來了垂涎寇虜的鐵蹄,真是“嶺上花搖,天外飄香”者也了。

“牡丹亭”這樣的戲劇已經接近民間生活,雖然描寫狀物還是古典文人風格,農業社會封建狀態下的意象,皆以整齊劃一的田園牧歌式的韻律呈現。官員,夫人,秀才,小姐,甚至佻迖人、俳優者皆成角色,有調侃,有戲噱,卻都出口成章,操一樣的口腔,將軍上馬,倥傯之間,還嘆“天意秋切”,“又是一江秋色也!”明顯的文人痕跡,卻並無見外之意。

那個時候的文化是整塊的古典,言辭事蹟多有可考,語氣出典多有根據。“牡丹亭”龐然五十五黜多敘成語典故,據說“燕子箋”在這方面也是肥撈,語言豐茂,典故龐雜,文化的含金量要勝過故事性的曲折,自有新社會白話文後,這樣的敘寫方式就漫延無收了。也許古典戲劇時代就已經對古典文學有所叛逆了,比如對人物和情節的描述繪畫就已經本分化,甚至世俗化到有幾分輕佻,可是相比較今天的恣肆蕪雜,在美感的堆集和行文的流暢方面還是迥然有別,劃分出了極大的板塊碰撞的痕跡。今天讀書寫文章的人,遭遇“牡丹亭”那已經是九分之九的古典了,回頭才記起文化傳統延續的重要。

一壺酒,看文化,人間事,可逍遙,情深處,不可拋。

人無靈魂不徘徊,花間有友想從來,奈何橋畔也顧念,一生一回望鄉臺。(祭古典文化,讀二十三黜“冥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