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時優美散文

來源:才華庫 1.51W

當時光滑過春分的朗闊,便直奔清明的哀婉而去。徜徉於街市,瞥見攤鋪上黃的元寶、紅的香蠟和花花綠綠的冥鈔,心頭便湧起對親人和朋友不幸離世的懷念。清明,它真像一杯酵母,總在陰陽之間漸趨生疏淡忘時,和著紛紛揚揚的春雨,讓懷舊的心緒膨脹起濃濃的憂思。

又到清明時優美散文

對於敏感而又細膩的靈魂,清明的確充溢著悒鬱感傷的色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的千古絕唱,寥寥數語,把人們在清明時節意亂神迷的情愫,表達得淋漓盡致。兩年前,先母離世,一幕令人悲傷的情景,好比韌性很足的藤蔓,一直纏繞著我的記憶。因此清明前一天,所有為親人準備的香、蠟、紙錢,以及一些煮熟的供品,與往年一樣,均是在憶念的黯然氣氛下就緒的。次日清晨,一家人就在瀟風淒雨中踏上了上墳掃墓之途。

紛紛灑灑的清明雨,來得總是那麼準時,彷彿如約而至,也許頭一天還陽光燦爛,和風拂面,一到清明日卻飄然而下,使天地之間一片迷濛。莫不是那些孤寂的靈魂,一見親人即止不住滿腹的委屈?或者天曉人意,為人間此刻共同的傷懷,再添許些悲涼色調?回頭看,遠遠近近的人們,手提供品,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湧來了,過不多久,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便此起彼伏,焚燒元寶和冥鈔的煙霧,騰空而起,飄飄悠悠地融匯於隱隱約約的抽泣聲中。此情此景,正如詩人白居易所吟:“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離死別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這時候,凡是由衷來墓前祭弔親人、摯友的,有誰不是淚雨矇矓懷思綿綿呢?想得最多的,往往是父母活著時的音容笑貌和老人家長眠於此的.悽清寂寞。而當他們健在的日子裡,為了生計或者為了事業的奔忙,我們總是缺少對他們的顧及,就連一起說說話、吃一頓飯的機會也少之又少,某種負疚感便油然而生,卻也永遠無法彌補了,唯有一個道理更加清晰明瞭:平凡中蘊含偉大,細瑣處閃爍博愛,天下只有父母才是與我們兒女最親的人。

不過,清明除了祭掃墓地,寄寓哀思,悼念亡靈,同時也帶給人們迴歸自然的樂趣,古詩中就有“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的描繪。即使掃完墓之後尚存少許傷情愁緒,一旦望見桃紅柳綠的盎然春色,也是會漸漸化解掉的,轉悲為喜。你看,那些少男少女們,一離開墓碑,他們稚嫩的臉上哪裡還顯憂色?火紅的杜鵑,在姑娘的手裡捧著,在少婦的發中插著,何等興高采烈!其實呢,這也很好理解,人們一邊踏尋春光,一邊掃墓憑弔,正以一種主動追求和富有創新的姿態拓展著生活空間;而盡情地歡樂,既是生者對亡靈的告慰,也一定是死者對於生者的祝福,因而不必把清明節弄得一片愁雲慘霧,令人壓抑,迷失於悲懷之中難以自拔。應該像歌裡唱的那樣,生活著就要高興,就要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