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的優美散文

來源:才華庫 6.83K

清明時節雨紛紛”,“聽風聽雨過清明”。多雨的清明時節,連續有幾天晴好的天氣是難得的。日麗風和,花香鳥語,野外,不時響起陣陣鞭炮聲。做清明的人處處可見,提籃攜幼,三五成群,或行走在田頭地畔,或祭拜於先人墓前……一派春日特有的景象。

清明時節的優美散文

“清明大似年”。作為傳統節日,清明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特殊的位置,我們心底有著濃重的清明情結。這情結當源於以祭祖掃墓為重點的清明節俗吧。祭祖掃墓,古已有之,由來不去細究。宋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湖北民諺:“三月清明雨紛紛,家家戶戶上祖墳。”清明祭掃,不限定在清明當天,民間有“清明朝祖,前三後四”之說。如今,人們大都是在臨近清明節之前的一些日子裡(寒食除外)做清明祭奠先人。清明有幾種做法。做大清明,是同一個宗族的人在一塊做,規模大,熱鬧自不必說,但不易組織,並不多見;各家做各家的小清明,方便省事,但難免冷清;同一個宗族的一個分支幾家或十幾家,在一塊做不大不小的清明最合適,這種做法,我們村裡人說是小股裡做清明。小股裡做清明,熱鬧且易組織,所以流行。幾家或十幾家在一塊上墳山,掛紙燒錢,培修墳墓,別具意味。祭掃歸來,還要聚在一起喝清明酒、吃飯、談家族的事。每年每家出點錢,輪流操辦酒席,擺上好幾桌,熱熱鬧鬧,盡興方散。

清明祭掃對許多城裡人而言,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他們可在鄉野祭祖掃墓的.當兒踏青賞春,將自己久困於高樓的身心放歸自然。踏青跟清明時節粘連到一塊是必然的。據傳,古人早先是以農曆二月二為踏青節的,後來,由於清明時節正值一春春意最濃的時候,野地一片燦爛芬芳,此時出外祭掃者往往“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圃,列坐盡醉”。於是,漸漸地,踏青便成為清明的一個節俗了。古人似乎非常看重踏青,或者說非常喜歡踏青。《東京夢華錄》記載:“清明日,都市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市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宋人踏青的熱鬧可謂空前,亦可謂絕後了吧?這種踏青遊樂的盛況,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裡也有逼真的描繪。遍野的踏青的人群中,少男少女們自當不少。“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城裡看家多白髮,遊春總是少年人。”明媚的春光裡,萬物昭蘇,踏青的少男少女才子佳人們,難免春心萌動,生髮一些情愛小插曲來。“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踏青是清明時節除祭祖掃墓之外的重要節俗,這一節俗還應包括農曆三月三的修禊在內。三月三也是民間傳統的一個節日,許多地方稱其為鬼節。古人曾定三月三為上巳節,這一天,人們到水邊踏青嬉遊,以消除不祥,稱為“修禊”。著名的蘭亭修禊,就是東晉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事。杜甫詩云:“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可見,古人清明時節踏青遊春,三月三也是一個高潮。今春,清明節正好和三月三相遇在同一天,都說,這是多年難遇一回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