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圓子的經典散文

來源:才華庫 3.17W

只要在飯店吃飯,一看到有油炸糯米丸子,就肯定搶著吃。這習慣很難改。

炸圓子的經典散文

在老家,這道菜叫做“炸圓子”。雖然不免有方言發音之繆,但對於文化古城的老百姓來說,取名“圓子”肯定自有道理。原來,這圓子平時是見不到的,只有到了過年,家家戶戶才早早準備,不僅在年夜飯上把它當成一道寓意闔家團圓的佳餚,整個正月都將它當成佐餐的'美味。

上個世紀中葉,家裡很清貧。平日裡,粗茶淡飯。過年了,父母總是要做點好吃的給孩子們剎饞。每到年邊,母親就忙開了。其中,炸圓子,就是一個重要活計。

煮好糯米飯,冷卻後拌以山粉糊,加上薑末、小蔥、醬油、味精、鹹鹽。沾溼兩手,沾著粉芡,將中和好的餈黏黏的糯米飯搓成一個一個雞蛋大小的丸子。鍋裡菜油沸騰了,將丸子輕輕地擦著鍋邊溜下去,翻幾個身,圓子炸黃了,撈起來冷卻瀝乾。這時的圓子是最好吃的,香脆可口,鬆軟餈黏。

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在桌子邊,弟妹們爭著要吃爐子鍋裡燙的圓子,母親只有不停地燙的機會,卻沒有吃的份兒。那時,吃圓子簡直就是一種奢侈。能吃上圓子,就好比做了上等人。

不成想,女兒的出世竟跟炸圓子有關。

那年臘月二十八,母親照例炸圓子,妻挺著大肚子硬是要幫忙。於是,母親在下,妻子在上,一個負責燒鍋,一個負責炸圓子,這一站就從下午三點站到了晚上九點。結束時,看著木盆裡堆得金字塔似的黃橙橙的圓子,妻臉上露出疲憊的笑容,一隻手支撐著痠疼的腰急切找個椅子坐下。除夕早上天寒地凍,我騎自行車送她上班。在一段下坡路上,忽地連人帶車滑倒,妻子仰面朝天。等我爬起來,她已經先站起來了。下了坡,她又坐上自行車,我一路小心翼翼載她去單位。下午放假,妻感覺肚子有動靜,我們急急送她去醫院,不到三小時就順產了。提起早產,當護士長的表姐說,雖然摔倒是直接原因,但炸圓子過於勞累,也是促成早產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隨著生活條件好轉,過年炸的圓子越來越小,越來越少。年飯時,除了取意思,誰也不會多吃一個。正月裡,再也不會有人見到圓子就搶了。

可我還是對圓子情有獨鍾。每年正月離家返程,母親給的東西什麼也不帶,除了圓子。在我眼中,圓子不僅僅是一種食品,它濃縮了深深的母愛,寄寓了揮之不去的思鄉情結。

年關在即,香味撲鼻的油黃的炸圓子又在招引著我。我該回家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