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書散文

來源:才華庫 1.29W

不是誰都能拿起書,也不是誰都願意拿起書。

拿起書散文

總覺得,我們的一生,總要把一些時間交給書,可是生活裡這樣的時間太少,常常是剛剛拿起就不得不放下,人總是得先獲得物質的需求,而後才能考慮精神層面的事。

我也曾試圖從生活的稠密裡擠出牙縫點兒的空隙,交給書來支配,可是浮躁的心總是走不進文字裡,被世俗染灰的眼睛始終跑偏在內容之外。我發現,書上的灰塵太厚,生活的嘈雜不能讓我靜下心來將他們擦拭乾淨。

世界上最愛讀書的人莫過於猶太人,他們把讀書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站著、睡著、走著、坐著。讀書於他們就如吃飯、睡覺一樣,我簡直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有這樣的國家,有這樣的一個群體,信仰的方向會偏離金錢和權利,虔誠的心會向著書本!

我曾經用我的眼睛四下裡搜尋,試圖找到手拿書本的人,但這樣的人太少,嗜書如命的人,像我這個年紀幾乎沒有。我感覺四周的人都是同謀,在共同挖一口埋藏書的深井。可他們的時間哪兒去了?驀然回首間,大多數人都在讀一本叫人情世故的書,而且人人都陷進去很深,彷彿無師自通。我想,我是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了,即使逐字逐句地教讀。

我們曾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們的子女,拿起書,好好讀。可是到頭來卻發現,他們和我們一樣,一旦達到了讀書的目的就停頓或者乾脆終止。注滿功利的眼睛是無法抵達讀書的境界的,也難怪,老祖宗老早以前就教育我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加上我們的榜樣引領,共同把他們帶進閱讀目的的沼澤裡。

我的稜角自感被日月的重疊磨鈍,放眼周圍到處都是圓形。我沒有鶴立雞群的感覺,恰恰感到生活從四面八方對我抽打,疲憊的心始終在找著精神層面一致的氣息,我拿起了靜躺在書櫃裡同樣孤獨的書。

我在為書從生活裡擠出時間,我儘管沒有猶太人表現出來的痴狂,但我在努力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並且逐漸地讓這種習慣能同每天的洗臉、刷牙一樣佔據我生活的分量。

我也力圖為書營造一個適宜閱讀的環境:或在溢滿茶香的客廳,或在夕陽濡染的午後,或在朦朧詩意的夜晚。我閱讀的空間幾乎都被框在家裡。我也試著想把他們延伸到小區被鮮花植被包圍的涼亭,但我不會冒著被戴上異類的帽子去鋌而走險。我也試著在找一處有長長的落地玻璃,在靠近玻璃面向陽光的地方放著雅緻的桌椅,桌上淡淡的花香和著淡淡的墨香幽幽地彌散在空氣裡,選一處靜靜地坐下來,靜靜地閱讀。可是我找遍整個小城都沒有找到。僅有的幾個書店都一樣地沒有自己的審美,或者說僅僅是存放書本的倉庫。停留在物質生活層面的人是小城的主流,又有多少人關心物質以外的東西,同樣沒有一個書店會營造這樣的氛圍和氣息來做虧本的生意。我從書上看到國外有這樣的書店,北京也有。我甚至產生了去北京一趟的想法,單為那個書店,但我得為這樣的想法尋找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否則,我又會被冠以“吃飽了撐著的”的詰難。總之是,我到現在都沒有去成。

漸漸地,在這個喧囂的生存空間裡,我喜歡上了讀書,書給我帶來的是遠比生活更長久的`生動:它常常跟我促膝長談:時而潤物無聲,時而酣暢淋漓。書本是有故事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常常令我著迷。激動處,我們會產生共鳴;寧靜中,我們會擁有彼此。

時間久了,我感覺,我跟書一起成長,我常常會在別人的敘述裡發現自己,而我恰恰太需要這樣的發現。我也漸漸發現,閱讀讓我多了幾雙眼睛,因了這些多彩的攝入,我漸趨枯萎的生活變得日益豐滿。生活像詩歌中的詞語那樣生動地向我展開。來自生活的喧囂被書本擋在了外面,我擁有了心靈的寧靜,而這種寧靜又恰恰是我渴慕已久的。我感覺,書本正在一頁頁地開啟我整個的人生。

現在,此刻,我感覺我身上植上了一種氣息,和書一樣的氣息,這種氣息讓我感到歡喜。

【我的學生不讀經典】

寫下這個題目,作為語文教師的我是悲哀的。為學生對經典的遠離,也為我引導的蒼白。

總是覺得,不讀經典,在學生生涯中是一個空缺,甚至會影響到一生。而我的學生,他們常常會像躲瘟疫一樣躲著它們,這種閱讀的尷尬和迷失讓我感到痛心。經典著作裡的蜜是藏在深處的,往往需要心的多次輾轉、腦的反覆咀嚼,可他們似乎缺少這種耐心。經典著作裡的精華是藏在文字的背後,可他們厚厚鏡片下的眼睛是看不到的。

這個世界已經慢不下來,這種剎不住的快節奏已經傳染到他們。他們喜歡快餐食品,同樣他們也喜歡快餐閱讀。我曾經看到學生在讀那些封面覆蓋著身穿古裝、青面獠牙的怪異書籍,出於好奇,我也草草閱過,無非是天南地北、今古穿越、陰陽連結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幻想故事,吸引他們的也許是稀奇本身,而非書。

我也看到有學生在讀一些看起來厚實的書,那一瞬間,我也燃起了一絲喜悅,但隨之的走近掐滅了它。大多是郭敬明的作品,細讀內容,無非是早戀、逃學、叛逆、早孕一類在升學枷鎖下逃離的形象,也許,作者的本意是在鞭撻應試教育,但這樣的形象會給在應試向素質教育轉化路上的學生們榜樣的作用,叛逆的他們是否會去效仿,我是大沒有想象下去的勇氣的。

這樣的閱讀,在我看來是閱讀怪癖。它們會把他們帶入閱讀的沼澤地,或者把他們閱讀的視野圈在犄角旮旯裡。我決定把他們從迷宮裡引出,或者給他們製造一個通向經典閱讀的拐點。

說教。職業的本能讓我經常地使用這種方式,儘管我知道有時它是漂浮在空中的雲朵,很難抵達他們心靈的天空。但一百次的漂浮,總會有一次的停留,為了一次的短暫,我會付出百次的口舌。我引經據典、從古到今、甚至不惜把我的閱讀經歷牽扯進去。我把這些經典比作是精神領域裡的陽光、花朵、雨露,打撈組合一些閃光的詞語,鋪展成一條充滿誘惑的路。試圖營造一個五彩斑斕的領域來吸引他們,以停止閱讀上的漂泊,閱讀上的漂泊與失去舵的航船一樣危險,他們有限的年華經不起這樣的放任自逐,何況,在邁向應試的獨木橋上本來屬於閱讀的路程就短。

禁令。儘管我不喜歡用這種強硬的方式,尤其對我的學生。可是人都是活在規矩中,無規矩不成方圓,多一些規定有時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自由。這種束縛哪怕是表面上的順從,哪怕是空間上的狹小,抑或以上書僅僅是在教室裡的消亡,我知道,我的話語太短,是難以夠到校園以外的地方的,但我要讓他們知道餓死街頭的窮人不僅僅是沒有面包所致。

每週設定兩節閱讀課。這樣的時間對閱讀來說是鳳毛麟角,但千里的路程是跬步的疊加,習慣的養成需要堅持的支撐。我曾經下載經典的名著電影來播放,試圖讓他們像愛上他們的偶像愛上故事中的形象,或者他們被某個畫面的描述所牽引,或者是被那句經典的話語擊中,我在試圖建立一個磁場,渴望它能把那些遠離的腳步牢牢地吸引住。我也曾把他們帶到學校的閱覽室,在我看來,這樣寧靜的地方有助於深入的閱讀。

我不敢誇大自己的作用,因為接下來的發現讓我感到無助。課上我仍能發現我認為不該閱讀的書,儘管遮著掩著,但畢竟沒有杜絕。閱讀課上仍以閱讀快餐式的書籍為主,比如考試滿分作文,比如《讀者》《意林》等等,學生能讀這樣的書我自然高興,但作為長久的閱讀,我更希望是經典的名著。名著給學生帶來了費勁、讀不太懂這樣的困惑,是導致他們遠離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教育,即使是你拼死努力也只不過能影響到很少的一部分人,然而,這已經足夠。起碼,在教室裡、在閱讀課上、在家庭裡,總有一部分人能拿起經典,儘管不能像拿起滑鼠那樣頻繁,像遊戲那樣上癮,但存在就意味著沒有消失,就意味著有增長的可能。

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在一間優雅的有落地玻璃的閱覽室裡,我的學生優雅地坐在那裡,靜靜地閱讀著經典,而我也跟他們一起陷在經典裡,窗外的陽光把我們的身影以及手裡的經典勾勒成某一個熟悉的畫面,我突然想起了猶太人,覺得我們離他們好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