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故鄉散文

來源:才華庫 1.31W

前兩天,我曾在《憶先鋒》一文中說過:“故鄉對我來說,也許只是生命中的過客,我沒給故鄉留下什么,故鄉也沒什么牽動我的心。”在讀者聽來,似乎我將不再回故鄉了,也將不再記起它來。現在想來,這實在有點不妥。故鄉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故鄉的空氣,山山水水,都曾伴我度過二十來個春秋,我豈能如此絕情呢?

再別故鄉散文

我的故鄉在四川營山,那是一個不太大的縣城。縣城周圍沒有環繞的名山大川,歷史雖悠久,知名度卻不高。倘若你在四川以外的任何一個角落裡問起它的名字,一定會十人有九人不知。然而作為我的故鄉,我還是要在別人面前誇說誇說的。

我第一次出遠門,便是到四川閬中師範學校讀書。營山與閬中以前都屬南充市管轄,也算不得多遠,去一次也最多花五六個小時。那時候,初出茅屋的我,見到異鄉的一切,總喜歡拿它們與故鄉放在天平上稱一稱,哪邊好,哪邊差。在閬中,說到公園,遍地皆是,說到特產,“張飛牛肉”、“保寧醋”“閬中烝饃”最為有名。但這些我是不能在同學面前說的,誰不說自己的家鄉好哇!於是,我常常和同學閒聊的時候,常說:“我們營山多好呀,‘冰糖柚’、‘紅油’是我們遠銷全省的特產,我們營山在九七年就通了火車,而閬中沒有。我們營山有‘太蓬山公園’、‘西月湖公園’、‘望龍湖公園’……”反正,我總喜歡在營山前面加上“我們”兩個字,以故意顯出故鄉的種種“好”而自豪!

但不知怎的,一個人在同一地方生活久了,就容易把這個地方當成自己的'家鄉了。在閬中讀了三年師範後,回到營山,我就不知不覺對家鄉人誇說閬中的佳處來:“我們閬中怎樣怎樣……”然後,家鄉的人就會笑我:“你們閬中?你什么時候又成了閬中人了?”我才不好意思地就此打住,想起我才是營山人來。

現在,我算是第二次出遠門了,仍改不掉那“誇故鄉”的老習慣。還喜歡把故鄉與這裡的風土人情、畫山秀水作比較。在異地他鄉的我,不知幾時又能與故鄉再見面,但我懂得落葉歸根的道理。到時回到故鄉,該不會出現“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那樣的尷尬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