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故鄉散文

來源:才華庫 2.82W

“一路兼程,近鄉情怯。熱情似和風拂面,親情如甘露沁心。”睡前,腦中忽閃出幾句詩句

再回故鄉散文

我的老家,遠在幾千裡之外的河北行唐。歲月如梭,對故鄉的那份眷戀,卻總是揮之不去。去年合福高鐵建成執行,幾家就商議回老家之事。清明前夕,時隔十載,妹妹與我夫婦二人,終於再次踏上祭祖省親之途,又一次感受了老家人濃烈的親情,領略了故土的民俗風情和那裡的蒼桑變化。

一、旅途

和諧號風馳電掣,窗外不斷變化著景色:高山、丘陵、江河、平原,我的思緒也緩緩穿越:遠方、近處、過去、現在……

上世紀那個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年代,年僅18歲,又是家中獨子的父親,毅然隨軍南下,背井離鄉,冒著槍林彈雨,在皖南紮下根。數十年裡,父親回老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在我的記憶中,68年我9歲那年,父親帶著姐姐和我,去往老家呆在了一月。30年後,年近古稀的父親獨自去了一趟。父親的言談話語中,時常流露出對家鄉和家鄉人的思念。可以感受到,老人有著很深的故土情懷。

“看那邊,鳥巢。”妻子的話語,打斷了我思緒。凝望窗外光禿禿樹杈上,一排排碩大的鳥巢,心裡思忖著:鯤鵬展翅九萬里,終究還是要築巢搭窩,得有個落腳棲息的地方。家,才是不變的道理。“北方農村的房子都是一層,有個院子。”妻子指著外面又說。“是啊,離老家越來越近了。”說話間,我想起十年前回家,為姑媽送殯時住的院落,心裡估摸著,那裡現在是什麼樣子,該有變化了吧。

“建華,我和你姐在6號出口。”我們剛走出站臺,大姐夫的電話到了,時間掐得真準。大姐、大姐夫還是老樣子,還是那般熱情、親和,一見如故。回老家前,大姐夫幾次和我電話聯絡,商量行程安排,細心、周到。這段時間,他在石家莊辦事,得知我們到北京,擱置了公務怱怱趕來,並和大姐一起,陪同我們回老家。我們去的當天,他倆提前七、八個小時趕到北京南站,安排住宿,購買車票。想到這些,心裡泛起陣陣暖流。

北京市地鐵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北京南站座落於地下,且與進出地鐵貫通,裡三層外三層,上下又幾層。抬頭望,各種標識眼花撩亂,目不暇接。行進間,東西南北,進出上下,七拐八繞。若不是姐夫領著,一時半會,我們還真找不著北。

當晩,一行五人坐動車趕到石家莊,緊接著,坐上姐夫的駕車,風塵僕僕,直奔行唐三姐家。回想一天的行程,日以繼夜,馬不停蹄,縱橫幾千裡,正應因了“歸心似箭”的急切心情。

 二、祭奠

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孝文化,祭奠祖父祖母和姑媽,是我們此次返鄉的頭等之要。

第二天,大家早早起床,吃了三姐做的早餐,便去街上購買祭祀用的銀索、紙錢和供品。這時候,二哥、二姐全都到了,大家驅車到大哥家稍作停留,便直奔祭祀之地而去。

我們先去的姑媽的墓地。老家地處華北平原腹地,太行山東麓,具平原和山地兩大地貌特徵,素有“北方糧倉”之稱。行進中,放眼望去,只見廣袤的田野一望無垠,翠綠的.麥苗綴於其間。遠處,一位老漢趕著驢車,悠悠行進在陌阡小路上。老家的田地大多為黃土,稀疏蓬鬆,不一會,鞋面就沾滿了一層塵土。許是少雨缺水,地裡可見粗細不一的縫隙蜿蜒逶迤,連綿不絕。

姑媽的墓地,座落在一大片田地的中央,一座墳包,前面立著一塊墓碑。我們和幾位姐姐先把供品擺放碑前,接著一邊燃燒紙錢,一邊將供品一件件投入其中,口中輕輕念著追思的話語。過後,大家在碑前站成一排,向墓地深深三鞠躬。然後按長幼順序,持鍬為墳包培上新土。

“南垠壩到了。”說話間,大姐夫將車停在路口,頓時,一種莫名的情感襲上心頭。南垠壩村,是我的祖地,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為一生僅來過兩趟,熟悉,則源於油然而生的親近感。

繞行老屋斑駁的遺址,佇立爺爺奶奶墓碑前,我心潮起伏,百感交集。爺爺去世早,未曾謀過面,聽說和父親一樣,高高大大。而奶奶的故事,奶奶的音容笑貌,卻猶如放電影一般,在腦海中輪轉回還……

目不識丁,家境貧寒,奶奶是典型的北方農村婦女,家庭主婦。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鄉村農婦,冒著非議,頂著壓力,即便逃荒要飯,也要供子女上學讀書。也是這位農婦,當國家需要時,義無反顧,將獨子送上烽火連天的南下之途,數十年來獨自黯然神傷。又是這位農婦,當生產隊飼養員那些年,生怕隊裡的牲畜吃不飽,常年累月,用自家為數不多的口糧添喂,誰說也不管用。還是這位農婦,年老體衰,不久人世時,日日呼喚兒子的小名,呢呢喃喃,面朝南方。

奶奶一生,將母愛演繹到頂點,把偉大詮釋至極致,在子孫後代心目中,樹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啟迪我們立世,激勵我們前行。

三、聚首

姑姑育有三男三女共六個子女,加上二三代,林林總總有幾十號人,分散居住北京、天津、石家莊、藁城及行唐等地,可謂家族人丁興旺。平素,大家各有各的軌跡,各忙各的事體,難得一聚。此次老家聚首,兄弟姐妹,一個不落。清明假期頭天,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們,能來的都趕到了,一家人聚焦一堂,親情盈滿了故土。

這次回家,我們幾個全住在三姐去年入駐的新房裡,寬敞明亮,乾淨整潔。為了我們的到來,三姐特地購買了幾床新床被及拖鞋等用品。雖然三姐沒有說起,但我們心裡明鏡似的,這就是北方人的為人,善良、寬厚。每天晚上,姐弟兄妹幾人相談甚歡,持續到半夜,意猶未盡。

十年再聚首,久別話重逢。四次聚餐,喝了家鄉的紅棗稀飯,吃了北方的烙餅、餡餅和燒餅,品嚐了驢肉、扒雞一類的特色菜,又飲了地地道道的家鄉棗酒。席間,或聊往事,或說現在,或調侃,或挪瑜,推杯換盞間,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尤其是在二姐家,目睹了北方人做湯餃的全過程,吃了正宗的茴香餡餃子,那真叫個地道。看見二姐津津有味地吃著醮了辣醬的大蔥,條忽間,思緒回到兒時的南垠壩,飛向了老屋飯桌上的大蔥和烙餅。

情緒盎然的一家人,飯後紛紛演唱起歌曲,映襯了這個大家的祥和幸福。大哥的京劇,渾厚地道。二哥二嫂合唱了一曲《沙家浜》,一說一唱,一招一式,無愧是科班出身。小弟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高亢激昂,彷彿將人帶入了那個神祕的天疆。

離開老家的頭天下午,承蒙大姐夫盛情安排,還有那無需明言的吸引力,我們去了毗鄰行唐的正定縣,遊覽了隆興寺、榮國府和趙雲廟。花團錦簇的海棠,五彩繽紛的玉蘭,還有色彩豔麗的芍藥、丁香、牡丹和櫻花,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姐夫介紹說,此去20裡地,便是被譽為“新中國搖籃”的平山縣西柏坡。興致深處,腦海裡蹦出了幾行詩歌:一望平疇,毛驢馱行老漢。萬里春暉,雲朵炫美彩霞。榮寧二府,紅樓柔情,常山子龍,三國豪放……

再見,老家!再見了,老家的親人們!行唐駛往北京的大巴,漸行漸遠,我的內心,一次次深情呼喚。車子將家鄉拋在了身後,我的心卻停留在了那個地方,我想,那會是久遠久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