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竹的經典散文

來源:才華庫 9K

偶爾翻開舊時的剪紙,一幅竹鄉神韻圖吸引著我,我是在竹鄉長大的孩子,對竹子的點點滴滴的回憶便開啟了閘門:

話竹的經典散文

要說到竹子,我們這裡可以用竹海來形容,這個一點也不為過。林區面積達五萬公頃,翻過苦竹嶺,就是三縣接壤之地。

在計劃經濟時代,這裡田地少,屬於林區。林區人有林區人的活法,他們個個是能工巧匠,會一手蔑匠活。那時候,山外大量需要竹製的生活用具,農具,小到農家帶的斗笠、盛糧食的蘿筐,大到生產隊用來晒糧食的晒墊,屯糧的竹屯,這些東西都是竹子做的,由於竹子質地輕,用起來方便,連挑東西的扁擔也是竹製的比較多,林區人把竹子的用處發揮到了極致。

竹製品換來林區缺少的糧食,油,日用品。那個時候,竹為媒,林區的年輕的後生每年總要領回來幾個水靈靈的媳婦,因為他們會一手蔑匠活,經濟上比山外的農民活絡,這些年輕人走村串戶替山外的`人幹些蔑匠活,混個口糧,和零花錢。

改革開放以來,林區的人慢慢少起來了,村裡剩下來的是大部分是老人,孩子,年輕人都到城市發展,但是每年到砍竹子的時候,這裡又重新熱鬧起來,近幾年,縣城有好家席業公司辦起來,他們用的材料就是竹子,竹子的價格翻了幾番,有些人開始回到村裡搶林權了,為此還引出了不少糾紛。

原本和諧的鄰里關係開始不協調了,這都是竹子惹的禍!

堂哥和族裡的一個老弟爭十五畝竹林,官司打到省城,我在法院工作,他們都找了我,按他們提供的材料,從法理的角度看,堂哥不對的地方佔的多,前幾年族裡這個老弟外出打工,口頭託堂哥照管他名下的竹林,這個老弟外出打工做了個小老闆,沒有在乎林子的收入,再說,那幾年竹子也不值幾個錢。很快第一輪林權承包已經到期,堂哥沒有經過這個老弟的同意,接幾個村幹部吃了個飯,每人送了二百塊錢,他把這十五畝竹林的林權寫到自己的名下。

我是個法官,法的尊嚴,我要維護。但是親情怎樣處理,這個需要藝術

我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邀請堂哥和族弟一起坐下來,我們聊了一些童年的話題,我講給他們一個我們孩提時代,老人經常講給我們聽的竹兜的故事,談起了那隻義犬———阿黃、還有那個黑心的大嫂,以及那個善良的小老弟,堂哥開始低下了頭,族弟也偷偷地抹眼淚!於是我順水推舟給他們擺了事實,講了講法理,堂哥和族弟的爭論不再激烈。鑑於堂哥為族弟負擔了十年的農業稅,我建議:二人各退一步:十五畝竹林的林權歸族弟,這個理所當然,因為私自更改林權的行為,法律上不支援!為補償堂哥,族弟出讓五年的林地經營權,加之族弟不在家,林地不好管理,五年以後,族弟每年出1200元管理費給堂哥。他們當下表示同意。

我回來的第二天正好是中秋節,我接村子裡幾個老人到堂哥家小敘,晚上一輪明月高照在竹鄉的上空,我披衣下床,竹鄉的夜,格外地靜璱,月光如流水一般,給故鄉鍍上了一層銀色,不知道是哪一家在煮酒,還是桂籽飄香,整個村子裡籠上了一股淡淡的香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