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讀者散文

來源:才華庫 1.52W

寫作是愚人的事業。痴迷的作者,似牛一樣反芻著生活的苦辣酸甜,那百投一中的驚喜,心靈傾訴後的暢意,都不足以抵償精神的巨大付出。惟有讀者心靈的真誠呼應,才是作者最希望獲得的酬報和擁有。

最佳讀者散文

在我之作品有限的讀者中,我擁有一位最忠實、最痴迷的讀者。已發表的她要讀,未發表的她也要讀,剛寫就的她更以先睹為快。她就是我這頭笨牛眼前的一根揮之不去的鞭子,催趕著我,策逼著我,在短短四年裡,除了無法以字數統計的當面切磋,她竟為我寫下600多頁近20萬字的評析意見。使我深受裨益,文章日漸成熟,得以忝列省作協會員那長長的名單之中。在我的心中,她就是一名最佳讀者--焦作市作協會員趙桂梅。

我與桂梅是在《莽原》的一次組稿會上認識的。雖然她已過不惑之年,卻仍葆有一顆晶瑩碧透的童心,她的熱情和坦蕩一瞬間便驅除盡陌生的距離,給人以似曾相識的祥和感。後來,通過電話、書信交往,相互有所瞭解,我們成了能夠暢開心扉交流的文友。趙桂梅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出手不凡,兩年間在《文學青年》、《中國婦女》、《遼寧青年》《科爾沁》、《準葛爾》、《中國婦女報》等報刊發表詩文數十篇。風頭勁猛的她突然身患重病,八年抗病,九死一生,至1991年再次執筆,靈感心智已大不如前,但在市級作協會員中,她仍是姣姣者,年年都有佳作問世。與之比較,她的業餘有點專,我的業餘沒有恆,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做夢也想不到,她會認為我“很有潛力”,心甘情願對我揮起了助推的鞭子。桂梅在致我的第一封信中便坦言我與她文心相通,鼓勵我說,做小草就去染綠春天,做沙子也要做一粒金沙。從此,她的堅持使我不能懶散,她的批評使我不敢輕心,她的褒獎使我不會放棄……她那20萬字飽蘸情誼的評析意見,促我文思漸敏,作文有了長足的進步。儘管我這人沒有什麼雄心大志,也常常深夜筆耕不輟,細想,那動力便是不想讓桂梅這樣好的讀者太失望。

歲月飽滿了我們的友誼,友誼豐盈了我們的文思。於是,在記憶的深處,她為我的《朋友的斷想》拍案叫絕,我為她的《戰勝自己》揚眉吐氣;她為我的《讓生命去迎接下一個傷口》心潮起伏,我為她的《淚眼觀蒼海》熱淚盈眶。從桂梅“不知今夕誰持韁/萬里荒原共徘徊/他年我若書青史/不教翠竹染塵埃”的詩句裡,我讀出濃濃的情義;從寒竹“揚起夢帆/航程不會擱淺/帶上希望這塊乾糧/旅程忍得飢寒”的詩句裡,她讀出耿耿信念。於是,我們面對萬丈紅塵,懂得了所有的苦樂,所有的悲歡,都來自一個源--文學愛好。我們浸在文學的源裡,心緒往往會很自然地化作縷縷清風,和著彼此的心靈恣意瀟灑。

在文學的邊緣,我與桂梅共品生活的酸甜苦辣。是生活使我們有了永不枯竭的思想火花。她說,想到做不到,做不到卻還在想是最難受的感覺。其實,這種感覺就是夢裡有現實裡沒有,現實裡沒有卻還在夢裡追求的巨大誘惑。為了這永遠無法滿足的誘惑,無論現實多麼的差強人意,傷透人心,多情的人們仍苦掙苦扎地生活著。於是,在桂梅愛人的建議下,我們有了一次還算成功的合作,就是那篇《傷心》:

傷心,是最難堪的回首;是最徹底的付出;是最清醒的失敗;是最深刻的記憶。

傷心,是慾望得不到滿足時的失望,是真誠得不到理解時的渴望;是真情得不到回報時的絕望。

……

傷心的人最容易沉淪也最有望崛起。傷心是左右生命成敗的蕭何。

傷心不是喪心。傷心是在理智的溫床上的自我折磨與掙扎。

最令人傷心的,是傷心人的報復與傷害,最令人歡心的是傷心人的寬容與奮起。

……

多少年過去了,讀著如此《傷心》的文字,我仍能感覺到那種合力的茁壯。

難忘,一坐車就暈的桂梅,為了我的一篇《圍城三題》,三番五次乘車去編輯部催問。她說,好文章發不出去她替我著急上火。我說,編輯只能槍斃文章,又槍斃不了人的。文章終於刊發了,聽說她還為此寫了兩篇出贊助費的報告文學,我真服了她了!她卻不無幽默地說:“‘綠燈’也需要添油。”最難忘,她為了避免友誼受到無端傷害,未雨綢繆,框定我與她的“兄妹”關係,大俗大雅,親情融融,“智者不自毀”的努力使我們的心靈淨化,人格昇華,文彩相得益彰。

有了桂梅這樣的第一讀者,寄出去的文章即使石沉大海,我也不再失落、沮喪,有她的肯定足以鼓起我追求文學的信心。如果說才疏學淺的我耗費心血為文是一種錯誤的選擇,但能夠擁有像趙桂梅這樣的讀者,我會一輩子痴迷無悔。

2002.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