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子夏西河設教散文

來源:才華庫 2.01W

門西南之山叫梁山,因大禹鑿龍門時曾在此駐紮,所以也稱禹山。禹山主峰叫巍山,山密疊嶂,號稱“巍峰摩霄”。在遠古時巍山北麓湧出一溪名曰西河川,

卜子夏西河設教散文

衝英山,繞西河原。西河原有個村叫西河村,村西有條五龍溝直通西河川,溝口有座鳳凰凸(方言)。這裡人祖輩相傳:一旦龍騰飛鳳展翅,就有貴人來文脈興。這裡的百姓天天與黃土圪瘩打交道,也天天盼望龍飛鳳舞貴人來……

終於有那麼—天,金秋氣爽,風和日麗,西河村一片安詳,男子漢下地幹活去了,婦女們在家燒火做飯,光著屁股的娃娃在巷內遊玩。幾個老者在東巷澇池岸邊諞閒、說古道今。說著說著,幾個人都說自己昨天晚上做了個夢,見村西五龍溝天空一片彩雲,幾道金光,紅了半邊天。忽然從東南少樑方向飛來一隻金鳳凰,落在了鳳凰凸上,長鳴三聲,幾個閃電,引出五龍溝飛出五條黑龍,直上天空……年紀最大的老者叫文曲,在村內算最有知識最有權威的,他說:“夢裡的事情,聽老人說這叫‘龍鳳呈祥’,我們村一定會有貴人到來,文脈一定興旺……”

說來也巧。也在這一天,從少樑城西門走出一個老人,敦敦的個子,方方的臉,頭扎儒巾,身著儒袍,一雙大眼,炯炯有神。他入西河川沿河道向西河塬方向走去。步履蹣跚,好象有什麼心思,走走停停,不時四下張望,不知尋找什麼。約摸走了一個時辰,離開川溝爬坡上塬。當他一踏上土塬,抬頭回望,只見臺地樑峁,川原相錯,柏林蔥蔥,河水潺潺,綠色深處,村舍點點,一片生機盎然。他望著望著,心裡豁然一亮,眼前景像不就是爻卦先生描述的柏林山川景象麼?

原來這老者是個大教育家,受國君之託來黃河西岸的少樑一帶,創辦私學,傳經授道。他來少樑是為選擇一個適合設帳授徒的好地方,已奔波了好幾天,上北塬,踏南塬,一一詳察。直到昨天仍沒有選中一處。昨日下午回城,他滿腹疑慮,見城西門底有個爻卦的小攤,就上前算了一卦。爻卦先生看了他的封籤,對他說:“恭喜老人好運,明日你向西行。當你看到柏樹青、龍騰飛、鳳凰舞的地方,就是你要設帳講學的寶地。”對爻卦先生的話他也似信非信,但是“柏林、龍鳳”卻點燃了他心中的一絲亮光,成了他西行追尋的目標。所以今日一大早他梳洗一畢,匆匆用過早飯,就出西門,踏上了西行之路,並不時張望尋找,原來是尋找爻卦中的風水寶地。

這位學者見這塬上景色不凡,但總覺得還是缺少了點什麼,很是需要到村子裡走一走、看一看。於是他就踏入了這西河川畔最大的一個村莊。一進村,見房舍儼然,巷道乾淨,老人安詳,孩童嬉戲,他的第一印象很好。走著走著就來到那幾位老漢聚集的澇池岸邊,他上前打躬施了一禮,問道:“請問這是什麼地方?”老漢們起身還了禮,回答:“這個塬叫西河塬,這村叫西河村,請問先生有何貴幹?”學者道:“為設帳授徒、尋找‘龍鳳呈祥’而來。”文曲老漢細觀學者梳妝,只見一身儒服,額角隆突,氣宇不凡,定是個博學多藝之人。聽他說為訪龍鳳呈祥,立即回答:“原是貴人到了,我們正在說昨晚龍鳳呈祥之夢,想必一定有貴人臨門。”說著與幾個老漢一起拉著學者去村西,看那龍鳳呈樣寶地。到了村西河川畔高處一站,文曲老漢向前方一指,說:“你看那土峁就是落鳳凰處,叫鳳凰凸,對面的那條溝,叫五龍溝……”學者舉目瞭望,但見這裡西依柏林蔥蔥,東有大河濤濤,西河水流潺潺,那土峁三面懸空一面與土崖相連,很象傳說中“鳳凰單扇翅”。再看那五龍溝,溝壑盤繞,林密叢叢,紫氣升騰,彩霞映天。學者見景,不禁由衷地發出感嘆:“好一塊風水寶地!在這裡設帳授徒,文脈一定興旺!”

文曲老漢見學者喜在眉間,便熱情邀請他回村到家敘談。到家中還沒坐定,設帳講學的訊息一經在村間傳開,男女老幼就站了大半院子,把學者團團圍住,有的要請去他家吃飯,有的要請去寫字,更有思學急切的索性跪在地上,懇求學者收他們為生徒……學者被西河村好學上進的熱情包圍了,他想這兒距少樑很近,來回辦事也很方便,又西連山,南北連原,是交通樞紐,適合生員聚集,於是在一片熱情中他當眾宣佈:“就在西河村紮下設帳授徒的大本營!”

這訊息一傳開,村裡沸騰了。多年思念辦學興教的熱情一下子激發出來了。大戶人家有的讓出門庭作教室,有的騰出廂房作住屋;有工匠手藝的更是賣力,把能獻力獻策作為一種光榮。在文曲老漢的帶頭下,不幾天教學設施就齊備了。學者也從少樑城運回了書簡竹牘,藏於西河村西山柏樹林石室,便於生徒隨時讀用。於是在西河村講《春秋》,演禮儀,說鼓樂,西河設教就揭開了它光輝的一頁。

那學者正是孔子高徒卜子夏,他在孔子亡故以後,從東魯西行,居西河教授,又作了魏文侯的老師。受君王委託,涉河而西來少樑一帶設帳講學,開拓文化,辛勤耕耘幾十年。他精通六藝,教學內容十分廣泛,不只教學誦學,他對孔樂也很有研究,對周公之禮,不只言傳,更重身教。一有空餘時間,就給百姓表演禮儀。對於鼓樂也很精通,常給學生說:“魏國的士兵,只要一聽西河戰鼓,就個個熱心沸騰,個個勇往直前,不斷的打勝戰。”逢年過節還要指點民間擂動西河戰鼓。以至於禮儀、鼓樂在這一帶流傳千年。到了明清這地方唱秧歌,男主角請女主角出場,總要唱一句:“大場子,施一個周公禮呀哈!”那西河戰鼓一直傳衍至今,逢年過節值喜樂,鼓聲陣陣,鼓舞人心。

子夏老來又巡迴南下合陽講學傳道。臨行時,西河百姓十里相送,依依不捨,贈牌匾“西河宗師”,表達敬意。在他老死在合陽以後,西河人捐款捐物,在他講學的西河川畔建起子夏廟。西河村百姓對子夏西河設教特別崇敬,稱子夏為“卜夫子”,也就是卜老師;他講學走過的溝坡叫“夫子溝”,“夫子坡”;到了明清年代西河村翻新了子夏廟,名稱更叫得別緻,“卜夫子文昌魁星廟”。文昌、魁星,乃是民間傳說主宰人間文化興旺、士人祿秩的神靈。他們對子夏的崇敬就像對神靈崇敬一樣。難怪這夫子廟不但官府祭拜,文人墨客祭拜,連善男信女更是燒香磕頭,祈禱子孫文化興旺。

說來也特奇,子夏設教過的西河村,自古文脈興旺,出過鎮西元帥,進士教授,刑部尚書;到現代,出了“教師世家”,上世紀末,張姓夫婦,五子一母同胞先大學金榜五次有名,老百姓說,這正是應驗了“五龍騰飛”的神話。

子夏廟百姓稱為“夫子廟”,廟前之坡稱“夫子坡”,川裡他踏過的溝稱“夫子溝”,這名稱一直流傳到今。子夏廟雖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戰亂,但“卜夫子文昌魁星廟”碑尚存,西河村,西河堡,西河嶺村仍在,印記著卜夫子西河設教的風風雨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