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孝悌談態度散文

來源:才華庫 1.25W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態度;不忘本就一定有態度,有態度就不會忘本,也不會太差。

由首孝悌談態度散文

不懂的做人的根本,學了也是枉然;懂得做人的道理,就一定會學;此處容我多幾句嘴:當下的國小生課業重的不得了,一方面學校教的少作業多;一方面課外輔導一大堆,負擔重;如此重擔別說是個孩子就是成人恐怕也不行。

學校作業有必要完成,這個是大趨勢,很難逆。至於課外輔導,針對文化課若不是單科太弱須做專項提高,那大可不必跟風;針對非文化科課程,家長更需要理智,孩子的童年樂趣不是擔心比別人少學了一門課程,而是多了一份負擔,少了一份快樂,多了一次失敗的體驗(學的半途而廢),少了一些信心,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給孩子提供平臺這無可厚非,但是要提供適合孩子,能真正給孩子帶來成長、帶來快樂的平臺,至少是不傷害;這也許才是孩子需要的。

那什麼是適合孩子能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平臺或者課外輔導?

這裡我不得不講一句給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當下的教育在家長和老師看來都是孩子的事情,這樣就大錯特錯了。”老師的目的是教會孩子自己學,而不是一直帶著孩子學;家長呢?不是看著孩子學,將希望寄託於孩子,而是在孩子學習的同時,你能作為一個榜樣有著很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時時刻刻影響著你的孩子,這樣時間久了孩子的好習慣自己就會養成,而家長的堅持學習在品味上也不會讓自己和孩子差距太大;切忌,我們的習慣和態度不是像孩子一樣學他們的知識,學他們的作息,而是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建樹,有所努力,有所堅持,這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旦受用,必將侵入骨髓,終身受益。

上面多嘴講了幾句,其實一點都不多於,對於學習的平臺或者課外輔導的選擇,我們要選擇的就是這個平臺或者課外輔導班背後的態度,技術今天明天都可以學,態度未必。

假如:“我們的報名學習了音樂課程。”

我們自然是要關注孩子是否可以熟練的掌握基本的表演技能,但核心並不是僅止於此。為什麼很多孩子半途而廢?為什麼很多孩子會厭倦?為什麼學習的成長總達不成家長的期望?至於社會影響,以上幾點足以讓我們無言。技能熟悉了,我們要掌握的是技能背後的理論,也就是為什麼要這樣彈這首曲子,可以換個旋律嗎?為什麼是這個旋律?這才是核心的技能,也就是技術的靈魂,掌握了這些才算是學到真東西了,而且可以觸類旁通,同時在此基礎之上的練習也一定是天分的展現。

音樂如此,書法、繪畫、詩文等等也是如此。聽不到、不會寫、不會畫、不會作文,全都是因為自己壓根就不會欣賞,不會欣賞,還談什麼表達?即使有一點點的技能也只能是花拳繡腿。

學習需要有這樣究其根本,追其源頭的精神和態度,那學習的根本是什麼呢?

當然是做人!

可做人的根本又是什麼呢?

當然是孝悌!

做人的態度決定著學習的態度,決定著學習的高度;因此,只要有態度,人自然不會做的太爛,書也不會讀的不知所云;完全可以清楚的掌握一門真正的技術,也會清清楚楚的找到自己位置,做到“量才而用”。

2016年5月12日

於太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