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唐詩作文3篇

來源:才華庫 1.89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進唐詩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進唐詩作文3篇

走進唐詩作文1

有種詩意叫唐詩,有種詩意叫中國。

我以為詩意是詩歌的韻律,是詩人寫詩時的滿腔情感,是讀者的同理心,更是一種中華民族傳頌千年代代相傳的文化情懷。

今我以張九齡之詩,解我心中詩意。

何以詩之韻律。亦不是天對地雨對風的朗朗上口,亦不是泛愛眾而親仁的戒律教條。對子有意而無情,經文有理卻無情無意。所謂韻律應是顯中華漢字之美,現華夏之深情。論風流多情最是唐詩,唐人將盛唐的富貴繁華,晚唐的落寞淒涼用婉轉優美亦言簡意賅的詩絲編進唐朝280年的歷史篇章。唐之詩,宋之詞論詩意,應訪問最有話語權的唐朝詩人。

一個富饒的朝代,一個人人都會作詩的大唐,在詩的世界裡又會孕育出多少驚豔的詩人。過剛則易折,張九齡剛正不阿直言敢諫的性格又會激起多少人的傾慕?多少人的排擠?

嬌嬌珍木顛,得無金丸懼。孤雁站在珍木之顛,本應是歡喜之事,詩人卻並沒有對其表示歡喜,而是嚴肅的告誡,究竟是什麼使詩人的心境竟如此悲涼?此詩的最後一句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完美地詮釋了詩人的淒涼:受奸相李林甫的排擠,誹謗,被貶為荊州長史,這是對一個忠臣的諷刺更是詩人飽受不公後的淡然。心中的憤懣化作首首詩作亦是飛沉理自隔,和所慰吾誠的悲傷,亦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感嘆。詩人的一思一想一情的感慨都融進了句句詩賦中,真情的融入與思緒的凝聚,朗朗上口的旋律與內心最微弱的牽動,化作所謂唐山韻律,鼓動著中華文明的脈搏。

中華民族歷史五千年,多少人文墨客,多少俠義英雄,揮筆成文,洋洋灑灑寫下萬丈詩篇,有戰國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有漢高祖的大風起兮與飛揚,有鄭燮的任爾東西南北風,更是有毛澤東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幾百年過去,幾千年過去,這些歷史絕唱仍在我們的耳邊迴盪。這是罷黜百家罷黜不掉的情懷,文革革不掉的文化精神。

歷史書寫下的千古絕句為何至今仍在書籍中游動,為何在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文明沉淪時,中華文明卻悄然崛起又屹立不倒?因為中華文明中有為人民苦難歌唱的詩人,有書寫民眾疾苦的英雄豪傑。科考為了選拔散落民間而滿身才華之人,門客制度更讓各路英雄有寄居之所。晚唐的消逝隨著杜甫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之聲,中華文明每一個朝代的泯滅都伴隨著百姓忍無可忍的怒吼。沒有人民的文明註定走不到最後,沒有百姓的文明註定不成文明。中華民族五千年絕唱,訴說的是同理心,訴說的是以人為本的道義。唐有張九齡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和杜甫安德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聚歡言之嘆,現有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平凡之人亦可作不平之事,寒士中榜,大學聯考成名,千古中國總有廣闊的胸懷。同理同心是詩意,更是文明傳承之本。

何以詩意?是同理同心,是包含情感與文化之美的韻律,亦是中華民族難以割捨的家國情懷文化情懷,是這片廣大土地上的黃面板的百姓內心的驕傲。

走進唐詩作文2

漫行於古典文字美妙旅程的腳步,陡然止住不前,心喚起僅餘的最後詫異驚歎即拐進一處瞬間能觸發靈感和美夢的絕妙之境。

這是一個爛漫迷人的地方。

這裡有山,有水,有風,有云,有“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清寂淡雅;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斜”的旎旎和諧;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嫻靜空遠,有“眾星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絕妙。山是清的,水是明的,風似滑的,雲似夢的。鷹飛蝶舞,旋轉紛飛。清山細水,柔風浮雲,溫情呢喃。這是人間的仙境?這是天堂的聖地?天堂高遠走高飛可及,仙境從來是傳說。這濃縮的美麗的自然,更貼切地,這是濃縮的文字精華——到底,這不過是美妙的詩詞,這裡的世界純屬虛構。然而,就是如此美麗的文字波動我們心潮之底多少美夢啊!

這是一方情感的沃土,充滿了人世的滄桑。

看吧,杜甫好像天生就負著憂悒沉悶,所行之處皆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愴淒涼。白居易這時也變得如此沉默寡言,似乎身心只剩下那麼一個“別有幽愁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念頭。就連李商隱都這麼不稱意,驅車登樂遊原並未快活,卻落滿心“夕陽無好好,只是近黃昏”的淡淡哀怨。陸入翁雖然“僵臥孤村不自哀,”可也只能是“鐵馬冰河入夢來”的空想夢幻而已。李易安即使身居高樓舉目遠瞻,眼前不過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纏綿情感的呼喚,這些來源於心靈深處最深邃思想的'聲音,總是時時讓我們肝腸寸斷,卻又意氣風發。這是為類情感、智慧和思想的結晶。情感造就文字的多變,智慧超越文字的侷限,思想開華文字的寓意和精魂。它們的結合,便是藝術。為在空前絕後的情感智慧和思想交融的。

這是一塊遐想的空間,偕著思想展開雙翼我們盡情地翱翔。

我們高舉酒杯邀太白共飲人生悲歡離合,“莫使金樽空對月”,“欲上青天攬明月”。我們高居幽州臺,雙臂拂袖,與子昂齊“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們面臨大江,揮舞鐵板,和凍坡大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們佇立楊柳岸,手執紅牙,同柳永輕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一個多麼絕妙的世界——美妙至極的景緻,滄桑無比的歷史和精彩絕倫的文字彙成的世界。這是詩的殿堂,這是詞的顛峰。然而,這不僅僅是單純的詩或詞,這是人類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結合的偉大藝術。這是千古之絕唱,舉世之風流!

走進唐詩作文3

念像一縷清風纏繞在漁人碼頭,思念像一方凌霜凍結在月臺闌干,思念像一曲羌笛關山月迴響在荒蕪沙漠。思念就是一種難以釋懷、難以割捨的情懷。

——題記

離別的碼頭

清晨的薄霧像一層紗矇住了碼頭,楊柳如絲隨風飄斷,江水如紋驚起層層漣漪。泊好船的船家吆喝著岸上的客人,王右丞的依依不捨唯有化作一園春色祝福漸漸遠去的友人。“唯有相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這是何等的惆悵!悠悠江水,縷縷清風,一道道思念也像波瀾不驚的漣漪在水中迴盪、纏綿。

“移船泊江渚,日暮客愁新。”相似的碼頭,卻是截然不同的時節。夕陽沉澱出一層微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唯有一葉扁舟與君相伴。詩人遠眺若隱若現的天邊,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油然而生。楓葉飄落,落葉歸根,而詩人只能寄於相思。“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漸漸月色親近,諸多的糾結才得到些許慰藉。

相思的橫欄

八月既望,寂靜寧人,幽暗的天際又掛起一輪孤月。入夜漸深,床上的兒女早已進入夢鄉,思婦孤身憑欄遠望。夜深天寒,女人發上玉釵和纖細的小手漸漸冰涼,這樣的苦愁又有幾人知曉呢?然而遠方的夫君也未能入眠。“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夫婦心有靈犀的相思不約而同地化為淚珠,一點一滴墜落在橫欄上。

卸下行囊,太白攜一壺烈酒,面臨凜冽的寒風,在橫欄前痴狂地灌醉。多年的羈旅,多年的風霜斷斷續續地在腦海中掃過。不知此時從揚來一曲《折楊柳》,詩仙隨著笛聲倚在橫欄,在如此月夜,如此笛聲中又怎麼不令他發出“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無限惆悵呢?

思念的羌笛

北風凜冽,深秋的黃昏蒼涼、肅殺。一名士兵獨戍樓臺,燒著乾枯的枝條,雙手搓著暖意。回望背後,軍營中煙火嫋嫋,熱氣騰騰,戰士們圍成一團吃著熱乎乎的湯水。樓臺上的那名戍卒不禁拾起羌笛吹起《關山月》,千絲萬縷的思念在荒漠中飄揚。“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這正是那名戍卒的心聲,也是千千萬萬士兵的吶喊。

僅僅是八月,塞外就飄落紛紛大雪,北風將一本貧瘠的黃土地肆虐地不堪一擊。帳篷中將軍的角弓冰凍地難以張開,銀亮的盔甲結了層白霜。主帥營中為來行的武判官餞行,不知是誰,不知何處揚起《關山月》。笛聲悠揚,撩動起來戰士們的熱淚,眼眶的淚化作思念,手中的熱酒變作久久不歸的傷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再美的梨樹花開都不抑制不住羌笛的催人淚下,壓抑不住那份思念親人、牽掛家鄉的遊子情懷。

走進唐詩,走進唐詩中的碼頭、橫欄、羌笛、塞外邊關、山水田園……似夢迴唐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