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文言文攻略

來源:才華庫 2.54W

高一語文文言文攻略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例如: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輮使之然也。(《勸學》,代物,作兼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二)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二)結構助詞,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

(四)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五)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毛遂自薦》)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複數)。例如: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其破壁作賓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其聞道作主語。)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賓語。)

(三)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四)指示代詞,表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如:

則或咎其欲出者。(《遊褒禪山記》)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

(五)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如: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