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來源:才華庫 6.16K

有關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成語有多少?大家學習了哪些呢?大家可以通過下文學習一些。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顛倒衣裳

戰國時候,魏國國君魏文侯病重,太子擊還在外郡駐守。

大臣們擔心魏文侯死後會發生內亂,京城人心浮動。文侯自己更是著急,想盡快讓太子回來,但又怕走漏了風聲,對太子不利,他便想了個辦法,讓可靠的心腹大臣臧唐親自給太子送一箱衣服去;並囑咐臧唐一定要在雞鳴以前送到。

臧唐遵照文侯的吩咐,見到了太子。太子開啟衣箱一看,見箱裡的衣服都是顛倒放著,他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正在想著,忽然聽到雞鳴叫起來,他抬頭向窗外一看,天還沒有亮,他忽然若有所悟地對臧唐說:“趕緊備車,我隨你一起回京。”

臧唐說:“老王並沒有給臣下要你回京的命令啊?”

太子說:“父王送我衣服,並不是因為我寒冷,不過是要我趕快回去的隱語罷了。《詩經》裡說:‘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不正是這個意思嗎?”

太子立即起程趕回京城,文侯見兒子回來了,知道他猜中了自己的意思,非常高興。不久,魏文侯死去,太子擊當了國君,這就是歷史上的魏武侯。

顛倒衣裳: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退避三舍

成語故事退避三舍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奸臣的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多年。

歷經千幸萬苦,重耳投奔了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愚公移山

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達幾萬尺,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紀快九十了。他家的住處正對著這兩座大山。他苦於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艱難,就召集全家人商議說:“我想和你們一起,用盡一切力量去搬掉這險阻,開出一條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面,你們說行嗎?”全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個疑問,說:“就憑你這點力氣,就是像魁父這樣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再說,挖出來的那些石頭和泥土又往哪裡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說:“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去。”

於是,愚公就率領著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土塊,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運到渤海的後面去。就這樣從冬到夏,他們才能往返一次。愚公家搬山的事,驚動了鄰居。鄰居家的一位寡婦,有個遺腹子,才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跑去幫忙。

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頭,人稱智叟。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說:“你怎麼傻到這種地步呀!就憑你這把年紀,這點兒力氣,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樹都不容易辦到,又怎麼能搬掉這麼多的'山石土塊呢?”

愚公長嘆了一口氣,說:“我看你太頑固了,簡直不明事理,連那寡婦的小孩都不如!雖然我會死的,可是我還有兒子呢!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樣子子孫孫都不會斷絕的呀!而這兩座山再也不會增高了,還怕挖不平嗎?”

智叟聽了,無言以對。

山神聽到了愚公的這些話,擔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稟告了天帝。天帝為愚公移山的誠意所感動,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去揹走了那兩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東,一座山放到雍南。從此以後,從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面,再也沒有大山擋路了。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個和尚,號國澤,對佛學有高深的造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過一處地方,看見一個婦人在河邊汲水,那位婦人的肚子很大,已經懷孕了。圓澤指著婦人對李源善說:“這個婦人懷孕已經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兒子,可是我一直避著,現在看見她,沒有辦法再避了。三天之後,這位婦人已經生產,到那個時候請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嬰孩對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這一笑作為憑證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時我們再相會罷。”他們分別後,就在這一天夜裹圓潭果然死了,同時那個孕婦也生了一個男孩子。

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圓澤的話,到那位婦人家裡去探看,嬰兒果然對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後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達天竺寺去尋訪; 剛到寺門口,就看到一個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舊情魂,賞月吟風不 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三生有幸:現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別的緣份。或朋友閒在一種偶然的機會裡或特殊的環境中相識,成為知己,又能夠幫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來稱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