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的故事(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94W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邯鄲學步的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邯鄲學步的故事(精選5篇)

邯鄲學步的故事 篇1

戰國時候,燕國有個青年人,他聽說趙國都城邯鄲的人特別有風度,他們走起路來,不緊不慢,又瀟灑又優雅,那姿勢特別好看。於是這位燕國青年決定要去趙國學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帶上盤纏,跋涉千里,專程趕到邯鄲一心要學邯鄲人走路的樣子。

他來到大街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發了呆,不知該怎樣邁開步子。這時,迎面走來一個人,年齡和這位燕國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樣子實在令人羨慕。於是等那人走過,燕國青年便跟在他後面摹仿,那人邁左腳,燕國青年也邁左腳,那人邁右腳,燕國青年也邁右腳,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亂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緊張,哪還顧得了什麼姿勢。眼看那人越走越遠,燕國青年漸漸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著他又盯住了一個年紀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別人身後一步一趨地學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腳步觀看,有的人還捂著嘴笑。幾天下來,他累得腰痠腿疼,但學去學來總是學不像。

燕國青年心想,學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來走慣了的老姿勢和步法,於是,他下決心丟掉自己原來的習慣走法,從頭開始學習走路,一定要把邯鄲人的步法學到手。

可是,一連過了好幾個月,燕國青年越學越差勁,不僅連邯鄲人的走法沒學會,而且還把自己原來是怎麼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帶來的盤纏已經花光,自己一無所獲,他十分沮喪,於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來是怎樣走路的,竟然邁不開步子了。無奈,燕國青年只好在地上爬著回去,那樣子好不狼狽。

看起來,生搬硬套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沒學到別人的,反而連自己原有的也給丟了,真是大可不必。

邯鄲學步的故事 篇2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燕國有一位少年,他的家境很好,長得也很標緻,但是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信心,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差,為此他變得很憂鬱。

這個少年總是看見什麼就學什麼,但學會了這樣就忘記了那樣,沒有做好過一件事情。他經常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久而久之,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不該這樣走路,他覺得自己現在走路的姿勢太難看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聽到幾個人聊天,其中一個人說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非常美。他就想上前打聽清楚,但是沒想到那幾個人看了看他,大笑一陣就走了。

從此以後,他每天都在想邯鄲人到底是怎樣走路的。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拿了些錢就跑到遙遠的邯鄲學習怎樣走路。

他到了邯鄲以後,整天站在街上仔細研究邯鄲人怎樣走路。他覺得邯鄲的小孩走路很活潑,於是就學小孩走路;他看到老人走路很穩重,於是就學老人走路;他看到婦女走路很優雅,於是就學婦女走路。但是,他模仿了很久,一直都學不像。他想可能這是因為沒有忘記以前走路的姿勢,於是,他下決心要忘掉自己以前是怎樣走路的。但是,又過了很久,他還是沒有學會,同時,錢也用完了,他只好放棄學步,準備回家。可是,他把以前走路的姿勢都忘得一乾二淨了,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走路了,最後只好爬著回家。

勤於向別人學習是值得肯定的,但學習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短處,千萬不能生搬硬套,刻意模仿。

邯鄲學步的故事 篇3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邯鄲學步的故事 篇4

這是一個憂傷的故事:少年學人家走路,結果自己不會走路了

戰國時期,有一位住在燕國壽陵的少年,家境很好,卻非常缺乏自信心。

少年成天哀嘆:“為什麼我事事都不如別人?”家裡人都勸他:“不要灰心,你現在已經很好啦。”可是,少年根本聽不進家人的勸說。

時間一長,少年越來越不自信了,甚至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都不如別人的好看。

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無意間聽見一個老人說:“我覺得邯鄲人走路的姿勢是全天下最美的。”周圍的人也紛紛附和道:“沒錯!”“對極了!”

從此,少年天天茶飯不思,總在想:“邯鄲人到底是怎麼走路的呢?”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到邯鄲去了。

站在邯鄲的大街上,少年的眼睛都看花了,他羨慕地說:“哇!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實在是太美了!我一定要像他們一樣走路。”

於是,少年開始學邯鄲人走路。他覺得年輕人走路的姿勢好看,於是,便跟在一個風度翩翩的年輕人身後,認認真真地學他走路。

沒過多久,迎面走來一位老人,他覺得老人走路的姿勢更好看,便跟在老人身後學走路,走了幾步,他又覺得小孩走路的姿勢最好看……。

少年一會兒學學這個人走路,一會兒又學學那個人走路。就這樣,他在大街上走了整整一天,最後,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的姿勢,而且連到底該怎麼走路都不會啦。

少年試了幾次,都不知道該如何挪開步子。沒有辦法,他只好撲倒在地上,爬了回去。

邯鄲學步的故事 篇5

壽陵少年爬回了老家,父母看見後心疼得不得了,他們要教會少年家鄉走路的姿勢。

他們先把少年扶起來,拉著他,讓他先走一步。可是,少年一走,步子準要亂,這一亂,腿就纏在一起、扭在一塊。這一天,學習沒有一點兒進展!

第二天,少年的父母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清晨,迎著朝陽,少年的.父母揹著他,來到村口的梧桐樹下,少年坐在石頭上看著父母在走來走去,一點兒興趣都沒有!父母走得滿頭大汗他卻在涼爽的樹陰下看著螞蟻搬家!

回到家,少年的父母很生氣,問少年想不想學習走路了,少年若無其事地還在玩,根本就把父母的話當成耳邊風了!

父母生氣歸生氣,但它們還得教兒子走路呀!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少年可能已經體會到父母的難處了,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就非常專心、認真!

渴了,隨便弄點水,喝了就繼續練;餓了就抓一個饅頭,吃了繼續練;累了,一屁股坐地上休息,歇完就繼續練。

經過夜以繼日的學習,少年終於走出優美的步伐!

【拓展內容】

邯鄲學步造句

1、不管學什麼,都不能邯鄲學步,生搬硬套。

2、他學習時不會認真思考,盲目地效仿別人的方法,結果成績沒有提高,還把自己的方法給忘記了,真是邯鄲學步。

3、學習外國經驗不能邯鄲學步,連我們自己成功的經驗都丟了。

4、有缺乏自信的人,才會去一味的邯鄲學步,我們可不能學這種東施效顰的行為。

5、做人做事不能邯鄲學步,而要設法標新立異的學習真才,否則,只能讓我們後退,不能讓我們進步。

6、用邯鄲學步的方式照單全收,不知取捨,最後會將自己原有的都忘光。

7、公司經營要找出自己的特色,老是邯鄲學步,從別人那兒東搬西套,是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的。

8、學習本是一件好事,但應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盤硬套,否則猶如邯鄲學步,最後連自我都忘了。

9、張三的表演方式和李四完全不同,你硬要他去模仿李四,恐怕只會邯鄲學步,令他連自己獨特的詮釋工夫都無法表現出來。

10、在邯鄲市區中心地帶有一座學步橋,傳說燕國少年就是在那裡學邯鄲人走路的。

11、前人論述已經十分周全,無隙可駁,若再一味附和前人,只會如邯鄲學步。

12、咱們做事得有自我的方法,不能邯鄲學步。

13、明明在寫作時常常邯鄲學步,後來連自己原有的寫作風格也“丟”了,寫出來的作文不綸不類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