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作品讀後感10篇

來源:才華庫 3.35W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1

這是林清玄的散文中較短的一篇,但我讀了,心裡卻有那麼一種莫名的感動。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10篇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都有著紀念自己童年的“工具”,而作者的回憶竟包含在那一張小小的糖紙裡。當作者從廢棄的的書中找出它時,竟感受到一種溫暖。這種泡泡糖現在已經沒有了,在作者的童年時期很流行,但也很貴,為了享受嚼泡泡糖的喜悅,常常是咬緊牙根才買來一塊,是嚼了又嚼,怎麼也捨不得丟掉。因為缺錢,作者常常為了兩毛錢而在地上打滾,一邊打滾一邊看母親的臉色,直到母親被搞煩了,拿到錢就直奔街上買糖。想到這兒,作者竟坐下來,慢慢品味當時的任性,心中少不了感動……

我年紀並不大,所有還未完全離去的童年留給我的印象還很深,不過還沒到為一張小小的泡泡糖紙而感到感動。也許是因為年長了,或許是真的給他帶來過歡樂與幸福,不然他是不會有那麼深刻的印象吧?就像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樣,我的童年也是建立在玩具王國上的,我也有火紅絢麗的悠悠球,我也有風馳電掣的四驅車,我也有雄霸天下的變形金剛……像這樣的小玩意兒更是不計其數,卻終沒有一個在我心中留下太多印象,因為他們只被我玩了兩天就壞了,不是質量不好,也不是我心太狠,只是玩了兩天,勁頭就過了,自然也就無記憶了。

讀了這篇散文,我在想,是否我也應該從現在起壓縮我的童年進一樣東西,讓我以後能一看見它就有記憶呢?可我的哪樣東西能會聚我童年的這些特點?作者因為時代的問題,所以一個小小的糖紙便可概括其所有,因為名字叫白雪公主泡泡糖,所以作者便也將自己的過去比作像雪一樣純樸的白雪少年。而現在,過了一天,另一天可能就會出現新潮的東西,自己的思想就在這一萬件東西上毫無目的地亂飛。只知道童年所享受過的卻遺憾自己的童年是否充實,是否快樂,這是我的一大遺憾。

我要盡力補足這遺憾,作者用小紅花比喻糖紙,因為小紅花而勾出了一大片草原,這是作者對回想往事的概述,紅花可能凋落,而草原卻成為一個大的背景。我也要像作者一樣,把記憶埋在心底,當有一天,有一朵紅花能勾起往事,我可以好好品味一下如蜜的童年了。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2

我,從心底喜歡這本書,在我心中,許多喊不出、不敢喊的真實,總是和書中的內容相映。許多被現代人所控制住的慾望,在這本書中釋放出來,使人的心靈瞬間受到洗禮,使無論多汙濁的心也變得純潔無暇,這正應驗了林清玄名字的一個字——清,清得像水,像冰、像雪,清清白白地度過一生。而在這本書中,有許多平常人想不到的道理,這也應驗了他名字中的另一個字——玄,玄得神祕,玄得透徹,林清玄在“清”中度過一生,如一杯茉莉花茶,他在生活中找到了人生的玄機,並告訴了我,以及讀過此書的人們。

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最欣賞,也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清歡》這篇文章。的確,與其去吃烤肉,不如吃雞湯麵;與其去唱卡拉OK,不如去山上高歌一曲;與其去喝酒,不如去品茶;與其去大排檔,不如去農家樂;與其去打牌,去鬥地主,不如去山林中,找個地方坐下,倒上一杯茶,與朋友邊品茶邊下棋,這才是人生真正意義所在。煙與酒,還有噪音汙濁了我們的腦子。如果你已經在這個深淵中,就讀這本書吧,免得你的心靈變得烏黑,毫無光澤,失去了鑽石的色彩。

總的說來,這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書。適合不同年齡的人來讀它,對我們這些懵懂的少年來說,它對我們人生的啟發很大。它使我們的心變得純真、變得善良、變得美麗、變得莊重。林清玄的心,總是如此清澈,不然如何引導我們擁有一顆積極向善的心呢?林清玄的人生,總是能悟出人生的玄機,否則,如何能從一草一木中獲得人生的真諦呢!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3

讀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從城市瞬間落到了田園,滿眼的自在,愜意。

但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閒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雲,捧著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恆。它們不似櫃檯上的暢銷書,聲名大燥間,街頭巷尾便都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雲,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長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都是一句寶貝不怕,卻流露出天下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意和關心。就是那麼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我們的眼睛就是要像這樣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而這些被我們忽略的,都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們心靈最真實的悸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於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裡,也許我們就應對父母說出自我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於故鄉,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留戀和感慨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的離愁別緒。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與親人聯絡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好處的多。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著一杯故鄉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為那裡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這是很實在的話,鄉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不明白聽誰說過:生命最搞笑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我,承擔所有的職責。林清玄的散文裡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也許是有流水的聲音,也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

總之,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冬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絃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於這字裡行間的溫柔。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地,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裡。

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我的心裡種花。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4

翻開《心有歡喜過生活》這本書,跟著林清玄先生一起,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和著尚飄逸墨香的文字,清淡的歡愉,心靈的品味,光芒的閃爍,洗靜鉛華,幸福滿溢。

沒有華麗的詞藻,一篇篇、一段段、一句句自然、空靈、質樸、美妙的文字,展現對溫馨、浪漫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現對“善”的人性的感悟,對“美”的人情的褒揚。這種“善”的本性的搭建,讓人懂得只要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那麼無論是相識還是陌生,無論是身在故園還是漂泊他鄉,都能擁有一份美好的人情,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溫馨和美好。

《野薑花》、《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靈犀的花魂,《桃花心木》的處世之理,《光之香》的天賦之香,《月光下的喇叭手》特別的鄉愁,《清歡》的平凡滋味,林清玄先生用禪師般的哲言,讓你感到品味山野菜的清香勝過山珍海味,看出路邊的石頭比鑽石更引人,聽見鳥鳴林間比提籠遛鳥更有感動,體會一壺茶比喧鬧的晚宴更清潔心靈。

一壺茶、一座寺廟、一扇晴窗、一朵百合、一株菊花……皆能入文;一個茶塊、一隻秋蟬、一隻煎餅、一個紙簍、一束光……皆成故事。清澈透明、溫煦寧靜、智慧雋永的語言,化為氣息,化為血脈,滲入你的靈魂,變成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正如《得意的一天》中寫到:“春華難得,夏葉難得,秋實難得,冬雪難得,生命的每一天都很難得。”《採更多雛菊》中寫到:“讓一些瘋狂存在你心裡,那會給予你生命的熱情,使生活更加充滿朝氣。”《純心走天下》中寫到:“單純的生活已渺不可得,但我們還是可以維持單純的心。”《步步起清風》中寫到:“在喜樂的日子,風過而竹不留聲;在無聊的日子,不風流處也風流;在苦惱的日子,滅卻心頭火自涼;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樓臺;隨處做主,立處皆真,因為日日是好日呀!”《三十歲後始覺悟》中寫到:“什麼是浪漫?浪漫其實就是創造一種時空、一種感受、一種嚮往、一種理想,在你的世俗土地上開出一朵玫瑰花。”《一心一境》中寫到:“活在苦中,活在樂裡;活在盛放,也活在凋謝;活在煩惱,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寫在水上的.字》中寫到:“美麗的愛是寫在水上的詩,平凡的愛是寫在水上的公文,愛的誓言是流水上偶爾漂過的枯葉,落下時,總是無聲地流走。”

“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是什麼呢?林清玄先生的解釋是:“清淡的歡愉。”他的文字寫到了,他的人生做到了。他在《心有歡喜過生活》這本書的自序中說到作家的第三種幸福是能與有緣的人分享人生,他也做到了。《心有歡喜過生活》這本書的編排共有六輯,每一輯都有一個一句話的主題。我把這六句話連成一篇優美的小散文,和朋友們一起分享我閱讀《心有歡喜過生活》這本書之後的幸福:身心安頓,煩惱平息;放下過後更澄明;處處蓮花開;心若香茗,靜聽花開;以愛為燈;總有群星在天上。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5

讀了《清歡》我深有感觸,因為讓我想起了大都市裡的人追求世俗的生活正應證了《清歡》中一段話,現代人的歡樂,是到油煙爆起,衛生堪慮的啤酒屋去吃蟋蟀,是到黑無暗地不見天日的卡拉OK去亂唱一氣,是到鄉村野店,胡亂搭成的土雞山莊去豪飲一番。以及到狹小的房間裡做方城之戲,永遠重複著摸牌的一個動作。

“為什麼現代人不能過著清歡的生活,反而以油為歡,以清為苦呢?”

是啊!現在的人以俗為樂,以濁為歡,他們的身上只有俗這個字,像這種人會懂得清歡嗎?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生活在一片世俗的城市裡,是永遠找不到清歡的,當一個人以濁為樂的時候。就很難體會到生命那種清明的清爽的滋味,只能被世俗代替。而在“歡樂已盡,濁心再起”的時候,人間只會愈來愈無味了,世間也會越來越世俗,根本體會不到歡愉。這篇文章,帶給了我深深的體會,清歡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而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遠離繁華的生活的一種熱愛。

正是人們生活在世俗中,對這種生活從沒有了追求,所以也不明白清歡的樂趣。

當人們盡情享受著大都市裡的一切繁華與昌盛,享受著那種假的寧靜實際上是多麼悲慘。不會體會到清歡不會體會到那種簡樸,疏淡,平靜的生活的悠閒與自在。永遠品嚐不到清歡的樂趣,清歡是一種真正脫離世俗而追求清淡的愉悅,而有些生活在大都市裡的人仍滿腦子盡是世俗的想法。已經與世俗合為一體了,哪裡還追求清歡。是啊!世俗已侵佔了他們的心,高興了,就跑到充滿濃薰煙油味的小地方去吃著一些不衛生的燒烤,那些燒烤背後是那噁心不衛生的製作過程。而且還說一些粗話,猜拳。

不高興還打人,這些就是我們生活的大城市充滿了太多的世俗,我們無奈,清歡的蹤影沒有了,其實這篇文章傳遞給我們的是,現代人丟失了對簡樸生活的熱愛,失去了清歡,從而變得墮落。而對失去了清歡林清玄先生則是發出了一種哀嘆。人們走向了世俗,拋棄了清歡,清歡為什麼沒人追求,正是人們已經對這種簡樸的生活有了厭惡,才去追求那世俗。

想想過著那種寧靜生活與世隔絕的人,他們追求著真善美、追求著清歡多麼幸福。是啊!那才是一種自然一種真實的快樂,而不是那些“愚蠢”者所認為的世俗的快樂。難道清歡就這樣在人們記憶的長河中被抹去。世俗成為了人們的新追求,這便是我對這篇文章的感受。我希望人們都覺醒吧,棄惡從善,放棄世俗吧,選擇清歡,想想山中的垃圾,想想海中的易拉罐,想想那些堆放在街上的垃圾廢物。人們你們還覺得這些汙染不夠嗎?不覺得被世俗“渲染”得不夠嗎?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6

今天下午我去圖書館,專門借了一本林清玄的書。我很喜歡他的作品,這種喜愛之情難以言表,它正在慢慢地浸潤著我的靈魂。雖然我與它相逢甚晚,但幾次初見,卻又很快投緣。取來一本,翻看看到上面寫的是<<迷路的雲>>。書名起的很是有韻,更吸引了我的好奇,便讀了起來。

第一篇較為平淡,感觸並不深,於是繼續翻開第二篇文章,名叫《》落地生根》本以為與鄉情,親情有關。誰知仔細讀來,卻是另一番情感在心頭……本文開篇描寫了作者讀書時,無意間掉落的一片葉子,作者拿起它仔細端祥著,由此勾起對往事的回憶與感嘆。"落地生根"是作者在故鄉的土地上的一棵再平凡不過的小草,它肥大的葉子,筆直的莖杆,濃重的綠色和它特有的那種頑強的生命力,在家鄉長長的河堤上的石縫中生長。在那些荒瘠的土地上,生長著。到春天開花時,它又是那樣的美麗!像互相約定好的,在同一個時間開出花朵。花是紅色的,但有各種不同的層次。有的深紅,有的橙紅,有的粉紅,有的淡紅。花的形狀不多,它像一整串花柱上開出數十朵,甚至數百朵的花,形狀像極了長長的掛在屋簷下的風鈴。"

不僅如此,它的生命力在讀者眼裡,在我的角度去看,竟是那樣的頑強。它用任何方法都可以繁殖,一片葉子,一個草莖。只要埋在土裡,就可生長,就是不用莖與葉,它的根部觸碰到的土地也能長出新植物!當主人把它移植到校園裡帶有濃重鹽分的土地時,它還是那樣茁壯的成長,開出那樣美麗的花。落地生根的生命力著實叫人贊服。

鹽土也好,石縫也好,它總能生長著。在最貧瘠的土地上開出最美麗的花。落地生根不僅長在土裡,也深深的紮根在了作者的心裡。而今天,我讀過這篇文章後,它也在我的心裡同樣生了根。應該學習它在貧瘠的土地中頑強生存的意志,猶如人在困境中的堅持與鬥志。<<落地生根>>講的是一種精神,一種鬥志,一種不屈服於惡劣環境的可愛的小草----我寧願做這樣的一棵小草。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7

在這個短暫的寒假裡,時間很緊,許多事等著我去完成。開學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從書店買來的《清歡》至今還在床頭躺著。幾天前,我終於那起了這本書,淡淡的封面,很柔。時間不多了,不知為何,當我翻開第一頁,於是我就決定要堅持讀完它。

很快,我就將它翻完了。讀這本書時,淡淡的感覺便從字裡行間裡流露出來,跟封面給人的感覺好像好像。沉醉在其中,便覺周圍的空氣也開始變的清新,不在那麼沉重了。我喜歡這種淡淡的感覺。

初看書裡的文章,多是先描寫一種事物,再引出一番人生哲理。但這些並不是敞露在眼前,還需細細品味,才嚐出一番好滋味。

這些文章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有兩點。

一是多次提到了禪說。如在《突然襲來的鐘聲》中寫道:“石門慈照禪師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諸上座!維那打鐘,還覺心痛也無?若不覺痛,與古人相違;若覺痛,為什麼含笑上來?直須仔細!’”這是告訴我們要用心聽聞每一個鐘聲,因為每一生都是一次深情地,覺悟地呼喚!又如在《第四個詩人》一文中,作者提到青原惟信禪師說的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勸戒我們要活在當下,活在美麗的當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做自己,回到直樸,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怎麼說,只在乎自己的純心。

不僅如此,文中還出現了禪詩,禪事。可見作者與禪有著很大的淵源,這令我對禪有了新的見解,有了深深嚮往之情。

還有一樣另我感興趣的是——茶道。作者在《茶中香味,只有一時》《喝茶是美好的事》中都提到自己很愛喝茶,喝茶是因為父親,老了喝茶還在茶中體悟到人生。我也喝過茶,卻未曾有過這種感覺。於是有了一份新的興致和一份新的情感再去喝茶,去走進茶中的大千世界。

讀完之後,我感嘆作者能在讀物中,讀出了不尋常我所體悟不出來的哲理,並將這些哲理用於創造自己的文學道路上;我還感嘆他不追求世俗的觀念,本著一份淡然的心,超然物外。這樣的偉大頓時令我萌生敬畏之情,難以忘懷。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8

清清淡淡的茶香飄來,清香襲人。生命就像這壺茶,轉眼,就消失了。純潔的天使與神聖的天堂如此遙遠,人們畏懼死亡,祈禱著。然而,死亡來臨只是一瞬間,奪去了幾十年長長的生命。死亡就是這麼殘忍。

初升的太陽,有多少人留意了它從群山中緩緩升起的樣子;

洶湧的大海,有多少人留意了它從遠方漲上去的樣子;

歌唱的鳥兒,有多少人留意傾聽它悅耳美妙、清脆動聽的歌聲;

閃爍的星光,有多少人留意了它閃啊閃,究竟有幾顆……

人就是這樣,總抱怨自己沒有幸福,其實,留意了它們,幸福就已經滿滿的了。或許有人也留意了它們,卻不認為那就是幸福,幸福就在眼前溜走了。

人的一生追求的就是幸福,一生都在追求著的人,卻總是帶著遺憾死去。其實,那些人不明白,結束了痛苦的追求,帶著真誠的微笑死去,也是一種幸福啊。

生的意義在於幸福地生,死的意義在於幸福地死。

很多追求的幸福是開寶馬,住別墅。其實,真正的,幸福的意義在於“清”。並不是一桌大魚大肉全家分吃才是幸福,相反,一碟茴香豆,一碗鹹飯加上兩塊路邊八毛錢一個的燒餅或是油條,幸福就來了。而又有的時候,與朋友痛飲一杯啤酒,還不如到山間去,和山中的老道士下了一盤棋,品一壺清茶,這或許就是幸福的根本吧!可人們還是在網咖、酒吧中消磨時光,消磨一生,痛苦地活著,又痛苦地死去。也許吧,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不可能永恆,人們情願無聊地度過一生。死亡終有一天會來臨,如果一生幸福,就不會懼怕它。

一個人,如果能永遠保持清歡——行清、聲清、心清。那麼,生與死對他來說是一樣的。行清容易,聲清不難,但心清,即使與天地渾為一體,保持嬰兒一般善良、純潔,心也難以清。人生本來就短,若不珍惜現在,心,還會清麼?

人生的玄機在於感受幸福與創造幸福,而不是盲目地去尋找它。

清清淡淡的茶香飄來,那麼清。生命就像這茶香,轉眼就消失了。但是,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去創造茶香與享受茶香。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9

“真如白雪一樣無暇的少年時光,因為它那樣白那樣純淨,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融涵。”

和席慕容作為女性特有的敏感細膩有所不同,林清玄的文筆流暢清新,有一種醇香浪漫的情感,平凡中有著感人的力量。既有女性清新浪漫的情結,又包含男性剛正威嚴的一面,讀來千迴百轉,韻味無窮。正如這一篇《白雪少年》,便是用泡泡糖的故事寫出了年少時光,寫出了母親的愛,寫出了人生荏苒。

我們誰兒時沒吃過泡泡堂?五顏六色的包裝紙,甜滋滋的口感,都讓我們一群小屁孩兒想方設法吃到嘴裡。“賴在地上打滾,然後一邊打滾一偷看母親的臉色。”媽媽怕我蛀牙,也總不讓我吃糖。林清玄短短的一句話,就勾出我心中無數的回憶,記得我也曾這般和媽媽耍賴。是啊,那些歲月雖然在我們的流年中消逝,但藉著非常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林清玄用白雪形容的該是怎樣純情的少年時啊。

我正走過作者無線緬懷的時光,我對林清玄那些刻在心底的記憶感同身受,倒不是泡泡糖的種種珍貴,而是這白雪一般的少年時光——

功課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沉,競爭越來越大。這是個快餐時代,我們行色匆匆,無暇顧及其它碎瑣的事。一張儲存完整的糖紙,能讓我們頓住腳步,坐下來頂認真地回憶過去的種種。我那時候,在盛夏炎熱的午後總不肯午睡,和幾個小夥伴買幾塊泡泡糖,是那種包裝紙可以撕下來粘在牆上,再扯下來時便在牆上印好了一幅貼畫。單元樓門口整整齊齊貼了足有上百個,原來總和小夥伴們無比自豪地指點著這幾個是我的,那幾個是你的。可到了現在,揹著書包腳步匆匆低著頭揹著單詞快步經過卻再也不會抬頭看一眼。原來想起來,我也曾有那樣天真爛漫的時候呢。

哦,白雪少年,那白雪般的少年時……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10

讀《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文,我看到了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曲折道路。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一株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以此證明我是花。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我想這篇文章就是表達此意:只有事實才能證明我們的能力!讀《桃花心木》一文,我想到了我們更需要一種獨立自主的心。依賴父母和老師,並不是我們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在一種不確定的生活中生存,我們則永遠會有一顆依賴的心。我們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對道理的理解。對於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解。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該總依靠父母,無論在做什麼事,我們都應儘量自己動手解決;在學習時,我們不應該在老師不停的催促中,複習、做作業……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那時候正如文中寫的“種樹的人不再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至若《生命的化妝》一文,先從自己對化妝的錯誤認識談起,認為“化妝再有學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追求的”,這便引發了下文對化妝師的詢問:“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會化妝?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而化妝師的回答讓作者感嘆不已,並從內心裡歎服,認為化妝師是一個智慧的人。在這裡,化妝師談到:“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妝,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妝一樣,並且這化出來的妝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那個人的個性與氣質。次級的化妝是把人凸現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妝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現她化了很濃的妝,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和年齡的。最壞的一種化妝,是化過妝以後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濃眉,大臉蛋時人竟化了白臉,闊嘴的人竟化了紅脣。”我想林清玄先生通過化妝師就是想告訴我們:最純真最美好的生命應該是像嬰兒一樣無邪的、美好的……自然才是真!就寫到這吧,水平有限理解不深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