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範文

來源:才華庫 1.84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範文

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1

商標是品牌的核心,實施名牌戰略實質就是實施商標戰略。名牌不僅是一個企業的信譽和無形資產、智慧財產權,而且是一個城市、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的象徵。實施名牌戰略,大量創造自己的名牌產品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現代企業家的共識,走品牌經營是我國企業的必經之路。因而,一個企業要應對市場經濟的挑戰,抓住市場經濟的機遇,發展壯大自己,創造價值財富,必須重視商標,走品牌發展之路,塑造自身形象,增加經濟產品的價值含量。為推動商標戰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近期我們對全市商標發展和名牌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

近年來,我市的商標註冊形勢不斷髮展,企業的商標意識不斷增強,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實施名牌戰略步伐,培育和發展自己一大批具有本市特色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企業集團。充分利用商標把自己產品打入市場,帶動了我市經濟的發展,全市上下初步形成“推動商標戰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1、商標發展形勢較好

截止20XX年X月,全市共有註冊商標XXX件,涵蓋工、農、商、建築、旅遊等各行各業,比改革開放初期1979年XX件註冊商標相比增長XX倍,年均增長XX件。在全部註冊商標內,省著名商標X件,市著名商標X件,有省名牌企業X家,市名牌企業X家。

2、商標意識空前濃厚

通過多年對商標作用和意義的宣傳,無論政府機關,還是企業與群眾,都提高了商標意識,能深刻地認識到: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商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日益成為各類市場主體彰顯企業商譽、維持競爭優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大力實施商標戰略,有效利用商標資源,不斷提高企業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商標的能力,能增強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能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規範市場秩序和建立誠信社會,進一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市的綜合競爭實力。

3、爭創意識日趨加強

經過多年市場經濟的錘鍊,我市許多企業明確認識到:爭創馳名商標,實施名牌戰略是發展壯大民族工業,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客觀需要。名牌是民族產業精華的集中體現,是地方和企業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沒有名牌的經濟,不可能是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強競爭力的經濟。沒有足夠的名牌,就很難自立於市場經濟之林。為此,我市企業爭創商標意識日趨加強,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與政府的扶持,通過實施商標戰略,能夠創造出一批經受激烈商戰考驗,有實力與國內外品牌競爭,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名牌產品,從而提高本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推動我市經濟跨越式發展。

4、商標戰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通過實施商標戰略,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因為,企業清楚實施商標戰略,就是建立名牌產品,這直接與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相關。於是,企業注重技術創新,把爭創名牌產品與科技進步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技術改造,推進技術進步,強化內部管理,努力創造名牌產品。與此同時,注重產品質量,樹立質量興業、質量興牌意識,加強售後服務,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努力獲得使用者與消費者的滿意。

5、商標戰略提高了群眾消費信心

在市場經濟尚不完全規範的情況下,常會出現假冒偽劣產品,使群眾缺乏購物的安全感,從而削弱了群眾的消費信心。通過實施商標戰略,大力宣傳名牌產品,使群眾具備鑑別產品優劣的能力,知道哪些是優質產品,哪些不是優質產品,能夠放心去購買優質產品,增強了群眾的消費信心,從而帶動國內的需求,拉動經濟的增長。

二、我市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中存在的問題

1、註冊商標總數和馳名商標數量少

雖然我市近年來,通過實施商標戰略,註冊商標總數有明顯增長,但是與沿海、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無論註冊商標總數,還是註冊商標增長速度,都大大落後於人家,特別是缺少馳名商標。其主要表現為:部分企業投產幾年了,其產品既無牌子,更談不上註冊;有些企業長期使用未註冊商標;許多企業還停留在靠產品開發市場,而不注重以商標和名牌去拓展市場;總之,我市企業打名牌、創名牌意識不夠,企業有品無牌,有牌不響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極大影響了我市企業經濟的發展。

2、各級領導,企業法人商標意識淡薄

我市各級領導,企業法人商標意識淡薄,沒有充分認識商標、名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一是利用商標意識不強。一些企業沒有主動利用商標占領市場,沒有創立名牌意識,沒有充分認識到商標作用和創名牌的效益。二是商標權流失現象嚴重。一些企業不及時辦理商標續展和註冊事項變更,使企業多年商標所有權無形丟掉,損壞了原產品的信譽。三是企業商標自我保護能力薄弱。商標一經註冊,即受到法律保護。但有不少企業面對商標被他人假冒,或是盲然不知,或是聽之任之,或是防範無方,不會運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3、實施商標戰略、創名牌信心不足

實施商標戰略、創名牌,說到底就是爭創著名商標、馳名商標。我市部分企業實施商標戰略、創名牌信心不足,忽視商標效應,沒有用名牌去創市場,佔領市場。有的`企業自己有商標,但不精心培養,甚至長期擱置不用。少數企業有償使用他人註冊商標是得不償失的,到頭來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歸納起來集中說,我市在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企業商標意識淡薄,商標知識缺乏,商標法律觀念不強。

三、解決我市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1、加強商標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

要加強商標宣傳教育,建立政府主導、工商部門負責、新聞媒體支援、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商標宣傳工作體系,通過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多種途徑,開展生動活潑的商標宣傳工作,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大力弘揚以誠實守信為榮、假冒偽劣為恥的商業道德觀念,積極倡導消費者樹立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的意識。加大對商標註冊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商標註冊和品牌培育意識,支援和推動企業加強商標註冊和管理,促進商標戰略實施。

2、加強引導,幫助企業制定明確的商標戰略規劃

在推動商標戰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中,我市政府和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幫助企業制定明確的商標戰略規劃,使企業能夠切實按照商標戰略規劃實施,並取得實際成效。因為企業是實施名牌戰略的主體,是名牌產品的設計者、生產者和推廣者。實施名牌戰略,是企業整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各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一個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切實可行的商標戰略。企業在搞好商標註冊的基礎上,要確定爭創著名商標的發展戰略,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出相應的商標運用策略,併為此而努力奮鬥,力爭實現商標戰略規劃。

3、增加廣告投入,大力營造品牌信譽

商品品牌知名度並非與生俱來,要靠人為創造,除了商品本身質量優越外,還需要大力宣傳。如果不宣傳,再好的商品也很難為人所知,難以吸引消費者,更難以成為有口皆碑的名牌。為此,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加大宣傳攻勢,做好市場行銷和廣告宣傳兩篇文章。特別在廣告宣傳上,要樹立長遠目標,不斷增加廣告投入,充分運用廣告手段開拓市場,擴大影響,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以此大力營造品牌信譽。

4、實行規模經營,擴大名牌影響

要擴大名牌影響,保證名牌長盛不衰,保證企業發展壯大,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必須要實行規模經營。為此,我市需要抓好三項工作:一是以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為核心和龍頭,以資產為紐帶,採取兼併、收購等多種方式吸納一批相關企業組建企業集團,壯大名牌產品企業實力。同時大力實施股份制改造,利用社會資本發展壯大企業,達到實行規模經營的目標。二是發揮名牌企業的品牌、技術管理優勢,利用無形資產實施重組擴張,做到強強聯合,把規模相對較小,生產同類名優產品的企業聯合起來,選擇其中品牌實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一個品牌產品進行培育和發展,創出大產品,大名牌。三是把老牌發展成名牌。通過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外資嫁接等方式壯大自身創名牌,也可將老牌交由實力雄厚、管理先進的企業經營,讓老牌重現輝煌。

5、發揮政府作用,全力實施名牌戰略

實施名牌戰略是政府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名牌戰略實施好了,對於發展我市經濟、擴大就業、增加稅收都具有積極重要意義。在當前我市企業商標意識還不夠強,創造名牌戰略積極性還不夠主動的情況下,更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去推動全力實施名牌戰略。為此,政府要加強規劃引導,強化實施名牌戰略的基礎管理工作,加大投入,搞好配套,設立企業發展基金,用於扶持名牌企業。要加大能源、交通、通訊等方面的配套建設,為名牌產品的培育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6、發揮主管部門職能,營造爭創名牌商標良好環境

工商部門是商標主管機關,要充分發揮商標行政管理職能,加大商標行政執法力度,努力為企業爭創名牌商標創造良好環境。要深入開展商標法制宣傳普及工作,通過與新聞界、企業界的聯絡,廣泛開展以實施名牌戰略,爭創馳名商標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和企業爭創意識,為我市名牌戰略的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積極引導和扶持企業運用商標戰略和策略,爭創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在商標發展戰略上,要避實就虛,發揮拳頭產品的優勢,走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爭創馳名商標的路子。

7、加大執法力度,維護商標使用秩序

我市工商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假冒、侵權商標的違法活動,強化對市場的監督檢查,重視企業投訴,對假冒他人註冊商標,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非法印製銷售商標標識的行為,都要及時立案,依照《商標法》等法律、法規,嚴加查處。要集中力量對假冒侵權嚴重的地區和市場進行綜合治理,做到標本兼治,堅決遏制假冒商標的猖獗勢頭。要認真總結經驗、完善管理制度和辦法,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和網路功能,努力提高打假的時效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維護商標使用秩序,促進我市商標戰略深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2

根據縣委工作會議精神和《20xx年全縣統戰及民族宗教工作安排意見》要求,從3月14日—3月31日,由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黃順福帶領縣委統戰部、縣民族宗教局班子成員及工作人員,深入全縣20個鄉鎮23個少數民族村社11處宗教場所,重點對全縣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召開幹部群眾座談會討論、走訪農戶、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聽取各鄉鎮村社幹部及群眾對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經濟發展的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認真分析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並提出相關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少數民族鄉村基本情況

(一)少數民族人口分佈情況:

文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縣份,全縣共有藏、回等27個少數民族,現有少數民族人口約8294人(其中:藏族7464人,回族606人,其他民族224人),約佔全縣總人口的3.4%,主要分佈在鐵樓鄉、城關鎮、碧口鎮、中寨鎮、石雞壩鎮、堡子壩鎮、丹堡鎮、劉家坪鄉、梨坪鎮、天池鎮等鄉鎮。

(二)少數民族鄉及村社分佈情況:

全縣有民族鄉1個—鐵樓藏族鄉,有散雜居鄉鎮9個(包括:城關鎮、碧口鎮、中寨鎮,石雞壩鎮、堡子壩鎮、丹堡鎮、劉家坪鄉、梨坪鎮、天池鎮),有少數民族村35個,合作社53個,社群1個。其中:鐵樓藏族鄉有11個少數民族村,藏族685戶3297人;散雜居鄉鎮有24個少數民族村1個社群,藏族1018戶4167人,回族151戶606人。(情況詳見:全縣各鄉鎮少數民族情況統計表,略)

二、民族鄉村發展成效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族鄉村和散雜居鄉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發揮民族鄉村資源優勢,培育產業發展,加大民族鄉村專案資金的投入力度,使民族鄉村經濟社會有了較快發展,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一是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對民族鄉村投入較大,在交通、水利、扶貧、教育、衛生等方面投入資金約16146萬元,民族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村容村貌變化很大。整合各類專案資金,著力加大民族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集中實施了一批建制村道路硬化、飲水安全、河道治理、危舊房改造等基礎建設,極大改善了少數民族鄉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產業培育不斷壯大。按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目標,大力培育富民產業。近年來,先後在民族鄉村建成花椒產業基地6個,優質核桃基地4個,實施5千畝板栗示範園工程1處,建成了草河壩優質核桃採穗園1處,引導藏族群眾興辦農家樂15家,扶持興辦以釀酒、養豬、養雞為一體的養殖場4家,冷水魚養殖場1家。

三是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縣委、政府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在民族鄉村新建中國小教學樓14棟,完善教學配套設施,教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教育水平不斷提升。著力解決民族鄉村群眾"看病難"問題,在民族村建成了衛生室,配備了基本醫療設施和藥物,群眾就醫條件得到根本改變。全縣累計向民族鄉村發放"村村通"電視接收機1507套,基本實現了廣播電視全覆蓋目標。各類社會保障優先承擔起民族地區保基本、兜底線的任務,持續推進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

四是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堅持不懈地抓白馬人民俗文化挖掘保護傳承工作,出版了白馬民俗文化系列叢書,修建了草河壩、麥貢山等6所白馬民俗文化傳習所。文縣被中國民協和文化部分別命名為"中國白馬人民俗文化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草河壩、石門溝、案板地、強曲村被列入全國傳統村落名錄,白馬儺舞"池哥晝"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批保護名錄,麥貢山、草河壩、石門溝被批准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成功舉辦了兩屆白馬人民俗文化旅遊節和"火把節",鄉村旅遊發展勢頭強勁。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全縣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經濟社會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受自然、歷史、經濟、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少數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省、市、縣平均水平相比還相對滯後,與全國一道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礎設施欠賬大。少數民族村社普遍地處偏遠,群眾居住分散,環境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投入大,已成為制約少數民族村社發展的"瓶頸".少數民族村社因地域差異,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制約矛盾突出,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緩慢,特色產業發展薄弱,生存環境惡劣,自我發展能力差,生態環境脆弱,生存與發展的矛盾凸顯。全縣少數民族村社(非精準扶貧村)需要解決的事項有:人畜飲水、文化廣場、村內道路硬化、產業路、異地搬遷等5個方面,總投資約1557.5萬元。其中:人畜飲水工程14個村,53000米,投資約79.5萬元;文化廣場13個村社,投資約650萬元;村內道路硬化10個村社,約49.5公里,投資約445.5萬元;產業路7個村社,約40公里,投資約360萬元;異地搬遷6個村社45戶,投資約22.5萬元。

二是居住條件差。大部分少數民族村社地處高半山區,居住條件差,自然條件嚴酷,災害頻繁,土地瘠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困難,個別村社生存環境惡劣。如:梨坪鎮九原寨村石界灣社,居住在大山深處,交通險要,出入及不方便,土地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年人居住在村裡,很少與外界交流。需要異地搬遷的少數民族村社的群眾有:城關鎮關家溝村朱家山社5戶、中寨鎮新寨村5戶、石雞壩鎮張家溝村金家樑上社12戶、丹堡鎮古道坪村刁樓、蓖麻社18戶、梨坪鎮九原村20戶、草坪村1戶、金坪村葡萄架社2戶。

三是發展資金不足。近年來,雖然縣上對民族鄉村投入較大,重點對鐵樓鄉進行了打造,投入相對多一些,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改觀,村容村貌變化較大。但其它散雜居少數民族村社投入偏少,基礎設施改變不大,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條件、鄉村道路狀況還較差;防災抗災能力較弱,返貧現象嚴重。

四是貧困程度深。少數民族村社經濟發展緩慢,產業培育不足,支柱產業匱乏,山高路遠,靠天吃飯,農業收入微薄;年輕人外出打工,村內大多居住著老人,空巢現象嚴重。絕大部分群眾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掙錢,經濟收入單一,缺乏持續增收渠道。民族鄉村的產業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受自然因素影響大,持續增收渠道窄,穩定脫貧難度大,因災、因病、因學、因婚返貧的問題突出。據統計,全縣少數民族聚居村和散雜居村中,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村有14個,3500元至4000元的有7個,4000元至5100元的有14個,均低於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389元。少數民族村社已成為脫貧攻堅戰中難度最大、任務最重的地方,與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五是少數民族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少數民族村社群眾普遍思想觀念守舊,相當一部分人發展思路模糊,發展理念陳舊,創業意識不強,安於現狀,不願接受新生事物;部分民族鄉村群眾缺乏勞動技能,創業缺乏過硬本領,自我發展能力還不強。

四、幾點建議

一是制定少數民族鄉村和散雜居村社發展規劃。按照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少數民族鄉鎮村社規劃,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少數民族鄉村和散雜居村社發展規劃。同時,保持規劃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在新農村建設和危房改造時要融入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傾力打造體現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標誌性公共建築,如寨門、戲臺、涼亭、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建設,為各族群眾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活動空間。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少數民族特色的保護與傳承發展,與扶貧開發、生態旅遊、文化保護和新農村建設等相結合,整合各方資源,統籌兼顧,科學合理規劃少數民族村社未來發展。建議拓寬改造演武坪至麥貢山通村公路,修通鐵樓鄉白馬十四寨連村併網公路,改善藏區群眾交通條件。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深入實施"兩個共同"示範點建設,充分利用好省市"兩個共同"示範點建設資金,在重點做好鐵樓藏族鄉"兩個共同"示範點建設的同時,也要兼顧其它散雜居少數民族村社發展,適當將省市"兩個共同"示範點建設資金向其它散雜居少數民族村社安排,促進少數民族鄉村和散雜居少數民族鄉村同步發展。同時,要把少數民族村社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深入推進精準扶貧脫貧,整合專案資金,加大資金扶持,集中攻堅突破,進一步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鄉村扶貧攻堅步伐。建議從全縣專案資金總盤子中切割部分資金,重點解決少數民族村社水、路、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落實解決,改變村容村貌,改善生活環境。(附:全縣少數民族村社需要解決的事項統計表)。

三是優先安排專案。搶抓建立全國民族團結示範縣機遇,為少數民族村社謀劃一批以道路、飲水、危房改造、生態建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專案,以農田水利、災害防治為重點的生產專案,以教育、文化、衛生和社會保障為重點的民生專案。加強與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銜接溝通,積極主動爭取支援,重點爭取民族鄉村基礎設施、產業培育、社會事業專案,盡最大努力把有利於民族鄉村長遠發展的重大專案納入國家和省市總盤子。按照"十三五"規劃,堅持民族鄉村專案優先立項、優先投資、優先實施。縣涉關部門要在專案和資金的安排上優先考慮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在交通、水利、電力、農田建設等方面要求縣級配套資金的,著力予以整合配套落實。

四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少數民族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在資金專案上大力傾斜,不斷改善民族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對少數民族村社道路建設的投入,把少數民族村社人畜飲水、村內道路硬化、文化廣場的修建、異地搬遷、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作為重點,切實解決少數民族群眾行路、安全飲水、群眾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同時,要大力推進農村電網、通訊、網路、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專案,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水平。

五是部門聯動推進民族鄉村發展。民族鄉村實現小康目標,僅僅靠自身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大力幫扶。縣涉關部門在用足用活民族鄉村政策的同時,在用好管好民族鄉村和散雜居鄉村專案發展資金的同時,加大對少數民族鄉村和散雜居村社專案資金投入。要整合財政、交通、扶貧、水務、教育等部門資金,幫助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村社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解決民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散雜居鄉村社的實際問題。

六是扶持特色產業。立足鄉村實際,突出民族特色,結合地域特徵、民族特點、歷史背景和發展水平,深入挖掘利用少數民族村寨特有的文化生態資源,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少數民族村社都很僻遠,地處林緣,地域開闊,在此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可扶持養殖土雞、土豬、土蜂蜜;可種植藥材、核桃、花椒等作物。充分發揮少數民族村社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獨特的優勢,把經濟發展與特色民居保護、民族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發展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