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道德現狀調查報告(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9.69K

須要明白一個情況或一個事件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一般會把調查結果彙集成一份調查報告。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好的調查報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道德現狀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道德現狀調查報告(精選5篇)

大學生道德現狀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

瞭解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學生形象,建立文明的校園。瞭解目前大學記憶體在的道德現象,目前大學生對於道德現象的看法及個人的理解,從而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作出進一步的分析。使我們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改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

二、物件:

xx商學院計電學院全體學生。

三、調查形式:

問卷形式。(發放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50份。)

四、調查內容簡介:

調查大學生對道德行為的看法與做法。

目前校園內的道德現象還存在著較大的卻像,對於校園來說,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應該學會這保護它;對於身為大學生的我們來說,道德現象也正是我們自身道德素質不足的最好體現;對於現存於校園中的道德現象進行調查,瞭解目前大學記憶體在的不道德現象,目前大學生對於不道德現象的看法及個人的理解,從而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作出進一步的分析。使我們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改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

五、統計表及統計圖:

xxx

六、總結:

道德觀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很大的一部分,可以說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命運!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的道德觀念卻在下降,尤其體現在我們當代大學生身上.作為知識青年的我們應增強我們的道德意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首先我們要先明白我們大學生為什麼要增強道德意識,使自己做一個守道德的人,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的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條件中。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在對我國大量輸出的書刊、影視、電子遊戲、電腦軟體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醜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在電子資訊網路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路為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範圍廣、聲勢大、難於控制的特點,對青少年影響極大,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以上就是大學生樹立道德意識的原因,接下來我來出一下意見,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去樹立良好的道德觀。我認為要加強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多數青年學生在觀念上都能夠認同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講究公共衛生,尊重他人,處理好與他人的人際關係等公德意識的重要意義。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識行為的體現上,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水平卻表現的偏低。在大學的校園裡,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不文明現象的存在。大庭廣眾之下,勾肩搭背,摟摟抱抱;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抽菸喝酒;打架鬥毆;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等。雖然這些不文明行為僅是一部分人所為,但是卻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而社會公德是維護人類社會公共生活秩序順利進行所必須的,它是一種公共服務行為規範,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這種不文明行為也影響了大學生公德意識總體水平的提高。鑑於此,加強大學生的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為當前德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學生道德現狀調查報告 篇2

前言

21世紀是網路的世紀,網路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它和任何新事物一樣,在發展的初期都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伴隨著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上網人數的急劇增加,數字化生存方式已逐漸凸現,人們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等各方面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資訊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係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範,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準。網路在為學生學業發展提供便利條件,為學生道德發展提供某種歷史機遇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負面的、消極的影響,為此我們深入調查。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一)調查物件

全日制大學生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是以調查問卷為載體,以學生街對大學生隨機發書面調查填寫為主,以網上問卷調查為輔,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資料。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書面問卷調查50份,回收問卷46份,其中有效問卷46份,回收率92%。此外,還有48個人做了網上的問卷調查,回收48份,回收率100%。

經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以3~5小時的居大部分,而上網的內容主要是以遊戲為主,此外論壇、貼吧討論熱門話題跟帖灌水、聊天交友、查詢資料、收發電子郵件、更新部落格、網上電子商務、看電影、聽歌也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就資料本身來看,目前大學生的網路道德還是呈良性發展的,但是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許多消極影響。由於我們還處於學生時代,並沒有與這個社會有多深接觸,人生的經驗及價值認識還不夠豐富和成熟,所以我們經常思想偏激、自控能力不夠強、易受外界誘因影響的特點。所以隱藏在網際網路絡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給廣大大學生帶來的許多負面的影響和衝擊,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比如,網路道德失範危害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網路虛擬性導致了人格的虛偽和交際障礙,網路文化的開放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輿論導向的控制能力等等。

(二)調查問題分析

造成大學生網路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內在原因

(1)緩解壓力,寄託感情。五彩繽紛的網路世界讓他們領略了學習生活之外的精彩,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從而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習的壓力。由於網路空間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大學生上網不再受時間、地點、性別、國籍及年齡的約束和限制,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約束,網路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學生寄託感情的港灣,平時生活中的寂寞與空虛在這裡得到宣洩。

(2)獵奇好勝,尋求刺激。目前,在高校的選修課程中,大學生對計算機課程比較感興趣,其中一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電腦知識後,喜好自我表現,顯露才能,因而在網路世界遨遊的過程中充當網路“黑手”,他們衝擊和破壞網路系統,惡意更改一些網頁。另外,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使他們無所適從,只能通過網上發洩心中的苦悶。

(二)外在原因

1、學校網路道德教育的滯後。網路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由一維向多維、由收斂型向發散型轉變,變革了人們的價值觀、資訊觀、時空觀、實體觀、併產生了新的認知模式。學校教育管理對比情況的認知尚處於初級階段,缺乏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如何正確面對網路的有效手段和辦法。

2、家庭和學校管理的缺失。據瞭解,大學生宿舍中的電腦,真正用於學習的並不多,絕大多數電腦的主要用途是打網路遊戲、聊天、看網路電影等娛樂活動。家長為大學生購買電腦,以為孩子上網是為了學習或複習計算機課程,但大學生的實際行為與父母的願望嚴重不一致,這與缺少來自家長的必要約束不無關係。

三、解決對策

1、以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

面對新時期日益嚴重的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僅僅依靠傳統的“封”、“堵”、“截”等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我們必須強化創新意識,開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轉變新觀念,大力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

①.加強對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培養正確的榮辱觀和是非觀

學校必須大力開展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藉助於道德的力量,依靠高度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培養大學生的網路倫理素養,防止網路越軌的發生,抵制有害資訊的侵蝕,倡導文明的網路行為。可以通過各種有效載體和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大力加強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注重培養他們的文明修養和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正確的榮辱觀和是非觀,培養愛國愛校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②.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搭建形式多樣、穩定、良好的溝通橋樑

網路已經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應主動佔領網路新陣地,因勢利導,加強大學生的上網教育和引導。一方面,學校要加強網站建設,建立德育主流網站和網頁,吸引學生來訪問。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開發思想政治教育軟體,實現德育與網路技術的密切結合。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網路匿名制的特性與大學生實現思想互動,通過這種交流方式,我們可以針對網路中出現的某些問題有的放矢地對學生加以教育和引導,深入其心靈深處,幫助其矯正不健全的網路道德觀。

③.引導大學生健康地發展網路和計算機方面的興趣和愛好

對於痴迷於網路的大學生,我們應當採取“大禹治水”的方法,積極地“導”而不是一味地“堵”。大學生對網路充滿了好奇,求知慾和探索欲特別強烈,網路道德感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未得到很好的引導。所以,我們可以採取有效的方式和措施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地發展網路和計算機方面的興趣和愛好。

2、科教興國的同時也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①.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麵對生活壓力和學習壓力。大學生網路道德感的弱化與大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也有很大的因果關係。很多大學生因為不堪學習和生活的壓力,所以才到網路中尋找暫時的放鬆,在網路中以破壞和欺騙等行為來發洩自己的鬱悶情緒,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學會正確面對和緩解生活和學習壓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可以通過素質拓展訓練、心理座談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幫助大學生釋放心中的壓力,正視生活中的困難,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使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還要對大學生開展挫折教育,讓他們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認識到挫折的兩重性;要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的困難時,我們應該拒絕他們的求助,讓他們在自我奮鬥中磨練意志,通過這種方式,能促使學生儘快成長,具備應對和戰勝挫折的能力;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引導學生辨證地看待網路,從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入手,倡導道德自律和自制能力,幫助他們增強網路文明意識和抗干擾力,從而實現自覺誠信上網,健康上網,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②.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諮詢體系建設

大學生正處於心理走向成熟而尚未成熟的時期,易受豐富多彩的網路資訊的困擾和影響,而引發心理變異。因此,學校和家長要積極應對網際網路帶來的心理問題,注重對大學生進行網路心理教育。一方面,家長和學校要做好大學生網路心理的教育、轉化和引導工作,只有努力學習網路知識,熟練掌握網路技術,才能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才能發現並幫助其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心理變化,注重啟發和引導他們自覺接受心理幫助與服務的能動性,引導他們成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體。要建立網路心理教育系統。通過開展網路沙龍、開闢網路論壇、舉辦網上徵文等網路心理教育活動,讓大學生之間直接進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還應加強校園網路資訊資源的開發,在校園網中設立一些權威性的專業學術站點的映象,設立專業學術主頁,這樣大學生就會利用更多時間用於專業學習,網路性心理障礙發生的可能就會減少。

3、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課餘文化生活氛圍

學校對大學生的課餘休閒活動的引導和設施不足也是導致學生無節制上網的一個原因,所以加強校園文化的軟硬體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學校的管理和學習的壓力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年輕人追求自由、叛逆的天性,他們需要通過某種渠道進行發洩,這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髮展規律和需要的。如果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單調陳舊,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年輕人蔘與,那大學生的注意力勢必就會被網路新奇、快捷、自由的特點完全吸引過去。

首先,學校應該加強校園文化硬體的建設,如體育運動場所和器材的配套建設、圖書館的建設、各類文藝體育社團的建設等等,以吸引大學生參與。其次,用豐富多彩、充滿新意的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本人認為不僅要舉辦時尚性比較強的文體活動,同時應該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比如圍棋、書法等活動,通過普及這些文藝愛好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修養。此外,聆聽文化名人、專家學者的報告會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途徑。

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大學生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把大學生從網路世界中拉回現實世界,這對於讓大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形成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與人合作、溝通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4、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創新,加強校園網路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

本人在關於“大學生對校園網的態度”的調查中發現,超過2/3的大學生是很關心自己的校園網建設的,希望從校園網獲得更多有益於自己的資訊。但是對於目前的校園網建設持不滿意態度的大學生也高達57.8%,所以加強校園網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本人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①.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和紀律來約束和規範學生的上網行為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資訊網路國際網際網路管理暫行規定》、《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等十一部與資訊網路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對規範我國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活動,促進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健康有序地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對資訊潮流的嚴峻挑戰和大學生上網率的迅速增加,這些法律法規還遠遠不能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學校必須及時並有針對性地制定《校園計算機網路管理暫行規定》、《校園網路管理細則》等管理辦法,並在實際工作中予以貫徹落實。

②.加強網路資訊管理,淨化網路環境

網路本身是一種技術、一種載體,要做到趨利避害,關鍵就在於加強管理。在網路管理方面,學校應當採取一些技術手段,開發能夠濾除有害資訊和垃圾資訊的軟硬體,加強對國際網際網路出入口通道的管制和監督,建立校園網路安全體系,適時有效地對網上的各種資訊進行監督控制,及時過濾篩選過時的和不真實的資訊,防止垃圾資訊、非法資訊、騷擾資訊和病毒資訊的傳播,嚴把校園網站資訊的質量關,淨化校園的網路環境。

③.強化法制意識,規範上網行為

學校要對大學生加強網路道德和網路法制的宣傳教育。通過思想品德課和法律基礎課等渠道,對學生開展網路道德和網路法制教育,用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標準來約束學生的網上行為,增強學生在網上的自律性;強化法制意識,教育學生在上網時要注意尊重他人智慧財產權,在虛擬世界中同樣要遵紀守法,規範自己的上網行為。

總之,任何科學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網際網路技術也不例外。網際網路在給人們帶來社會進步、資訊豐富、交往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道德滑坡、人性異化等網路道德失範行為;在使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獲得無限的提升和張揚的同時,也使很多人的焦慮和浮躁情緒逐漸蔓延。物慾的實現,技術的迅猛發展,並不必然帶來心性與修養的同步提高。網路病已經不是危言聳聽。但說到底,這一切都不是網路的功勞或過錯。它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媒介、一個工具而存在。用好了可以造福人類,用不好也可以遺害無窮。關鍵是看怎樣利用它。所以,與其說我們在關注網路,毋寧說是在關注我們自身。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古老話題並沒有也不可能因為網路的異軍突起就簡單明朗起來。但願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大學生在網路的世界中不要傷害自己,也不要去傷害別人。

大學生道德現狀調查報告 篇3

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的上網與網路道德問題,針對大學生網路道德所存在的問題,做出能夠提升大學生網路道德水平的對策,提高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意識。

調查物件:

淮安資訊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專業大一學生。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調查內容:

網路是資訊的海洋。它不僅僅是人們表現自我的空間,更是人們為學習、工作、生活提取各種有用資訊和進行種種交流的工具。網路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它既能為人們創造無限的財富,也能誘使人們掉進痛苦的深淵。對於人類,尤其是對於我們大學生群體,網路到底是虛擬的伊甸園,還是潘多拉的盒子?網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一、學生網民的特點

1、隨意性大。

從上網原因和聊天話題兩方面都體現出大學生上網存在較強隨意性。10.4%的學生在高興時上網,8.5%的學生在心煩時上網,27.7%的學生在無聊時上網,53.4%的學生不定時上網;在聊天話題方面;15.7%聊個人情感,16.4%聊興趣愛好,19.3%聊生活經歷,5.5%進行學術探討,43.1%毫無重點的聊。

2、網路知識貧乏。

許多大學生在網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費電子信箱、看新聞外,就不知道做什麼。調查顯示:16.4%的學生不知道"搜尋引擎"、"BBS"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別有25.6%和62.6%的學生沒有使用過。使用免費電子信箱除了收發E-mail外,8%學生用於聯絡工作,34%的學生用於收發電子雜誌,2%的學生還用於收發賀卡和手機簡訊息等其他服務,56%的學生沒有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

63.1%的學生曾因上網而耽誤過上課。學生們更注重網際網路的娛樂、資訊、拓展生活空間的功能而非學習的功能。在談到網路對學習的影響方面,22.4%的學生認為能從網路獲取資訊以促進學習;40.7%的學生認為能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提高思維能力;26.3%的學生認為花費太多時間上網娛樂致使成績下降;10.6%學生認為網路中的不良資訊會產生不良影響。對於非法和不良資訊站點,27.1%的學生曾誤入,31.3%的學生曾好奇進入,17.5%的學生經常接觸,24.1%的學生從未接觸過;這些不健康的內容,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雖不是主流,但卻是不可忽略的現象。

二、學生上網存在的問題

1、既費錢,又影響身體健康。

調查顯示:在每週上網時間方面,17.7%的學生在2小時以下,20.9%的學生為2-5小時,25.1%的學生為5-10小時,19.5%的學生為10-20小時,16.8%的學生在20小時以上;在上網時段方面,23.2%的學生在白天上網,33.9%的學生在晚間上網,35.2%的學生在週末上網,7.7%的學生還經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時計算,對於學生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名大一的男生還反映,自上網後,視力明顯下降,肩部、腰部經常疼痛。

2、上網環境差。

45.9%的學生在校內上網,44.3%的學生在網咖上網,利用自己電腦上網的僅佔9.8%。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網咖,都非常擁擠,且空氣相當汙濁,尤其是網咖,每臺電腦所佔面積還不超過1.5平方米。

3、學校的教育不到位。

31.9%的學生的網路知識來自於網路,30.2%的學生的網路知識來自於書籍,26.7%的學生的網路知識來自於向同學朋友請教,從學校教育(如計算機課等)獲得網路知識的學生僅佔11.2%;同時,對於學校舉辦網路知識講座,僅有17.4%的學生表示一定去,如果有時間就去的學生佔57.9%,不感興趣的同學佔24.7%。由此可見,學校的網路知識教育不到位,學生已對從學校獲得網路知識失去信心。

4、沉迷於網路的虛擬化。

大學生感興趣的兩個重要主題是網上交友和網上戀愛,這兩個主題又是和網上聊天分不開的。調查顯示:94.6%的學生在網上聊過天。

對於聊天的評價,14%認為是排解現實中壓抑不滿的重要方式,16%認為是展現另一個自我的途徑,33%認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認為是重要的交友途徑,僅有20%認為是無聊。雖然多數同學都知道網上的資訊未必真實,但由於網上交友可以突破現實生活空間的侷限性,而且表現自我時沒有思想負擔,所以他們還是樂此不疲。5.2%的學生還有過網戀經歷,對於網戀的原因,24%學生是為了排遣寂寞,28%的學生是為了尋求刺激,12%的學生是為了追求浪漫,36%的學生是為了趕新潮。除此之外,網上游戲也體現了學生沉迷於網路的虛擬化,22.8%的學生認為刺激過癮,24%的學生認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滿足成就感,25.3%的學生沒玩過而無法判斷,27.9%的學生認為無聊。

三、“資訊汙染”嚴重

網路上獲取知識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點,給大學生求知帶來極大的方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路不只是為大學生打開了知識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為他們創造了另一個求知的廣闊空間。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網站總是屢禁不止,並且XX網站呈現出增多的趨勢,一些黃色甚至反動的網站也接近著學生。在本次調查中,有40%的學生承認接觸過不文明網站,這說明“資訊汙染”現象還是十分嚴重的。

四、網路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調查中,上網時受到過別人惡意攻擊的佔40%,由此可見,網路文明建設形勢比較嚴峻。有80%的學生認為提倡網路道德文明教育是勢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在網路裡要用文明語言是大學生必備的網路道德,由此可見大學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對調查結果的一些思考

資訊時代匆匆的步伐讓大學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網路,不管它會帶來多大的衝擊,也這種衝擊中夾雜著多少不良的成分。作為主宰新世紀的一代,大學生終歸是離不開網路的。為什麼同樣是應用網路,大學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實際的意義,而僅僅停留於娛樂和消遣?這恐怕就是一個認識和對待新事物的態度問題了。對於這樣一種新事物,既不能視之如洪水猛獸,因為它會帶來某些負面的影響而因噎廢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樣的優點。作為大學生,應該認識到沉溺於網上娛樂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路上真正有價值的資訊,通過網路接觸社會,提高辨識和思考的能力。

網路提供了大量資訊,又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個性化和國際化的空間,給了大學生一個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臺。就在大學生為傳統教育那種求同過多,求異過少及封閉式的弊端埋沒了個性而叫苦的時候,網路的出現無疑為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塊"試驗田"。

網際網路向大學生展示了各類知識結構,對於知識選擇的靈活性大大增加,學習的主動性也大大提高,學習的內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狹隘的課本範圍,這對於大學生能力的提高應是大有裨益的。當然,並不否認網路同時會帶來了一些不良的資訊,特別對於大學生而言,完整的價值觀念還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強,很容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

大學生道德現狀調查報告 篇4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關於大學生道德與法律的調查報告。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調查報告《關於大學生道德與法律的調查報告》。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表示:“大學生依然單純,素質並沒有下降。”在得到社會肯定和表彰的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大使。

大學生道德現狀調查報告 篇5

前言:

道德觀是人們對自身對他人對世界所處關係系統的認識和看法。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的道德觀念卻在下降,尤其體現在我們當代大學生身上。作為知識青年的我們應增強我們的道德意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為了進一步深入瞭解現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和道德水平,我通過網路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一、調查物件與調查方法

(一)調查物件

社會不同年級的大學生

(二)調查方法

網路問卷調查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作為現在的新生力量,當代大學生不僅僅是在知識和技能的方面需要進行學習,而且在道德觀的方面也是眾人所關注的地方,之前關於網路中所曝光的一些事件中,使人們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出現了質疑,有些人認為作為多數是獨生子女一代的當代大學生,身上的道德觀較為薄弱,較以自我為中心。於是我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地區的大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此次發出的問卷有100份,總共回收了100份問卷。

(一)大學生自我感覺

通過這次的問卷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在關於“您認為當代大學生道德怎麼樣”這一問題中,71.43%的同學認為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只是一般。

從這個調查中可以看出來,其實在普遍大學生的潛意識中對於道德觀有著些許輕微的忽視的。雖然,大部分的大學生都能夠意識到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念並不是很強,但是從調查問卷的其他問題的回答情況中,我們能夠發現,雖然大學生們能夠認識到當前大學生普遍道德觀念不強的這一現狀,但是並不是有加以改正的想法。

(二)縱觀整個調查報告,我們可以發現一下幾點

(1)、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存在矛盾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思想的解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也迅速提高了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他們在道德認識上是非分明,崇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原則、奉獻精神以及優良的中華美德,能對個人和社會的道德失範現象和行為進行鞭笞,而對於自己在道德行為上的失範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在學習生活上,表現為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協作精神,“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意識;在對社會和他人方面,則表現為缺乏奉獻精神。大學生道德行為滯後於積極向上的道德認識,在行動上缺乏具體的體現,道德行為和道德認識存在斷裂和脫節現象。

(2)、道德評判標準多元化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不再以一個尺度、一個模式來衡量一件事、一個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出現了相對化、多元化的道德評判標準。隨著認知水平的提高,這種多元化的道德評判標準,解放了大學生的思想,拓寬了道德評價的尺度和方式,使大學生面對紛繁複雜的諸多事物,能夠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斷和選擇。但市場經濟帶來的競爭觀念,再加上各種傳統的道德觀、市場經濟的道德觀、民族的道德觀、外來的各種道德觀多元並立的影響,這種多元化的選擇會導致青年大學生產生選擇的困惑,也往往會出現了道德評價是非混亂問題。

(3)、道德信念缺失

全球化浪潮使社會經濟、政治生活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對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諸多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在思想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出現迷茫,甚至對人生信仰、道德觀產生懷疑或者歪曲,從而在人生態度,以及為人處事上變得消極和落後。一些學生竟然反對任何道德約束,主張隨心所欲,放任自由,對待社會所提倡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規範表現冷淡,在道德信念、道德義務方面表現出“無動於衷”,對於學習先進認為無用,這些表現概括起來就是一部分大學生對“常德”的無知、對“美德”的麻木,對“失德”的無視。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淡化,集體觀念淡薄,艱苦奮鬥精神較差,常誇誇其談、敷衍塞責、見異思遷、挑肥揀瘦等等,從整體上呈現出“道德信念滑坡”的趨勢。另外,從分不同年級和不同性別的調查物件還可發現:往往大一比大二、大三學生的道德觀和道德水平稍強些。從生活觀察和體驗,加上我們的認真分析,我們認為其中的原因有:

①對於大一新生來說,他們由於剛剛踏入一個新學校,一個新城市,出於這種陌生感,他們或多或少對人對事都要客氣些,所以更能體現道德水平。

②大一新生高中時期本就很純真,過渡到大學這個新的階段還沒有很久,因此還保留著那份純真,待人待事都比較禮貌認真。

③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已熟悉了周邊的環境,對人對事都為現實利益考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道德觀念也日益現實化,行為也隨之發生變化。而從性別上來看,男生在一些大問題上體現的道德水平更高,而女生在細節的事情上體現出更高的道德水平,其原因可能是男女性別本身所存在的差異所造成的。在城鄉學生關於道德觀的對比中發現:來自農村的學生在些行為上體現著更為明顯的文明些,但也存在著問題。而來自城市的學生由於從小置身城市,在禮貌方面表現的明顯些,而在一些現實利益方面則體現的更為自私些。不過這只是從某些方面的分析。究其原因可能是從小所受不同環境的影響。由於調查範圍和手段有限,在此也不便妄加評論和分析。

(三)、是什麼原因造成當代大學生道德觀的現狀呢?

我們經過查詢資料和分析認為原因有: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在對我國大量輸出的書刊、影視、電子遊戲、電腦軟體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醜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電子資訊網路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路為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範圍廣、聲勢大、難於控制的特點,對青少年影響極大,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鬥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它對於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禦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及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使這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高階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根據我們的實踐調查與相關資料的查閱,我們認為加強大學生的道德觀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大學生道德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是在一定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的積累以及個人自覺鍛鍊和修養中逐步形成的。面對當代大學生道德觀現狀,我們既要進行客觀分析,同時也要以歷史的眼光正確對待,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對策。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現狀和原因,筆者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1)加強全社會大環境的道德建設

有人把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看作與教育的影響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認為環境的影響要超過教育的影響,以警示社會關注環境建設。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是強大的,以至於人們認為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必須對社會環境進行綜合治理。社會各界應該積極倡導,鼓勵全體人民參加道德建設活動,特別是為高校思想道德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社會上各類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大眾媒體是重要的輿論工具,能夠及時地對大學生道德建設作出正確的導向,一方面通過先進典型的宣傳,從正面產生積極的引導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對背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錯誤言行進行有力的批評,從反面產生積極的“約束”作用。輿論氛圍是開放式的、平等的、互相的、直觀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和監督,應當受到高度的重視,當前尤其是要重視網路氛圍的作用。學校作為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最直接的“小社會”,應該更好地創設一個良好的道德觀教育環境,教育工作者應該遵循大學生的發展成長規律,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採用各種形式和手段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學習,定期組織學生就社會上存在的不良風氣進行討論,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讓大學生能夠盡情地探索真理,追求知識,盡情地發揮個性,生動活潑地健康成長、全面成才,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塑造良好道德觀的平臺。

(2)重視家庭德育教育

從一個人接受教育的發展過程來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一個人從出生以後直到長大成人,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和影響。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不僅能為學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抵制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強化社會教育的積極因素,而且能夠影響一個人的道德觀乃至價值觀的形成,使一個人終生難忘、受益無窮。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使兒童和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對善惡、是非、美醜的判斷,能夠在耳濡目染中遠離邪惡和犯罪,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高尚的品德,能夠在誘導感化中獲得向善的品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模式,其執行秩序要求在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道德價值之中實現,所以道德必須介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成和運作過程,並在其中發揮充分的調控作用。與此同時,人們選擇市場經濟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因此,在人們選擇市場經濟的目的中,就已經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場經濟不是目的,而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在當代社會,經濟活動的日益複雜性、廣泛性和頻繁性越來越顯示出道德對社會的深刻影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忽視了道德品質的要求,只注重學習成績的優劣。

(3)注重方法和措施的創新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我們還沿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德育工作勢必失去實效性,道德觀教育就會失去靈魂。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實施德育創新,不斷探索大學生道德觀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一是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優秀品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教育觀,培養大學生科學的道德認識,引導學生自覺加強個人道德修養;二是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豐富大學生道德教育手段,啟發大學生的道德情感,激發大學生道德情感共鳴,引導大學生自學修身,變道德外化為道德內化,實現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三是充分發揮高校公共課和專業課的教學載體作用,及時把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動態,進行道德觀教育。堅持書本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有機統一,突出道德觀教育中的社會實踐教育功能,磨練大學生道德修養意志,讓大學生更多地深入社會,深入基層,瞭解大眾,瞭解疾苦,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信”與“行”的問題,切實增強教育的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4)加強自身道德踐行能力的培養和道德修養的提高

大學生要加強自身道德踐行能力的培養和道德修養的提高,這是解決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之間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徑。首先,學校應經常性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全面地走進社會、認識社會,正確地對待生活、瞭解國情,引導他們正確全面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自身的道德實踐水平。其次,大學生應認識到自身道德修養的重要性。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來要求和規範自己、用英雄模範人物的事蹟來激勵自己、用自己的道德踐行來反思自己,不斷地進行自我道德修養教育。通過在實踐中的道德行為,增強自己明辨是非、分清正邪的能力,從而激發自己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興趣。我國正處在社會改革的關鍵時期,充滿了積極與消極、美與醜、善與惡的對立和鬥爭。古人云:“有才無德,其行不遠。”道德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關鍵地位,以及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性,決定了社會發展需要人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的理想抱負。沒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就會制約大學生的成長方向和抑制個人的才智。

三、結束語:

通過調查我們感覺到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作為新時代的知識分子,尤其是我們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在我們的小組工作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經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終於把這份調查做完,使我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