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八大注意事項

來源:才華庫 6.16K

稱職的父母並不是天生的,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父母要處處做個有心人。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的八大注意事項,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的八大注意事項

1、你是孩子的“克隆”物件

家庭教育的特點是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由於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以身示範,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施加影響。對於0―3歲的嬰幼兒而言,這種影響尤為重要。因為人的個性和主要優缺點大多是在這一時期奠定基礎的。這一時期的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孩子在家庭中所學到的一切,包括說話的語調、動作、走路姿態、性格和品德等都會打上父母的烙印。

所以有人說,孩於是父母的鏡子。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後只顧吃喝玩樂,生活自由散浸,甚至行為不軌,無疑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當媽媽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忠誠、正直等良好品質時,孩子就建立了一套價值體系,這是他的無價之寶。其實,最好的道德標準是媽媽自己的行為。如果媽媽自己待人不真誠,無視別人的權利,愛記仇等,她的孩子也不會有良好表現……

2、別老是“人家孩子怎麼、怎麼的”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年齡特徵是指一定年齡階段的生理與心理髮展水平及特點。如孩子在幼兒期特別喜愛遊戲和故事,父母採用做遊戲和講故事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倘若一個勁地講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個性特徵是指每個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點,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潑好動;有的則性格內向,偏於腸腆、安靜。因此,不能採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父母學一點兒童心理學知識非常重要,應該經常注意觀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徵,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其所思、所為及其心理需要。在家教過程中,父母千萬不要用”人家孩子怎麼的“來衡量自己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

如果是認知型的孩子,那就比較適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來對待。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以理服人,莫讓孩子感覺你在以大欺小,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你對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時,可以以徵求的語氣說出來……

3、孩子一樣有自尊心

有些父母從未意識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味求全責備或輕視孩子的點滴進步,在不經意中就傷害了孩子。自尊心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尊重孩子不僅能促進其自信心、自尊心的發展,而且能促進其創新精神與自我行為控制。自尊心受到損害的孩子,在發展中必然會產生心理障礙,如自卑感和對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須時刻注意尊重孩子,保護並培養其自尊心。在生活中,注重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和鼓勵。對於孩子不及他人之處,不責備,不諷刺,可用其他長處來激勵孩子。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人,熱愛孩子是父母的天職,但怎樣去愛,如何去教育卻大有講究。任何情況下,家長都不應該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和方式去傷害孩子……

4、從小教起,從小改了

0―3歲是孩子身心發展最迅速和最基礎的時期,此時可塑性大,培養良好的品德及性格最易取得成效。同樣,若是在嬰幼兒時期形成了某種不良行為習慣,糾正也最容易。但是,如果錯過了幼年時期再進行教育,難度就大得多。當前,有些中國小生行為品德上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是由於幼兒期缺乏良好教育或教育不當所致。

人的性格形成與教育、生活環境、家庭氣氛和社會實踐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般孩子的性格在學齡前已初步形成,但不穩定,隨著年齡增長而趨於成熟,並有很大“可塑”性。所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應該從小抓起……

5、別總盯著孩子的缺點

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對於其表現出的良好行為給予肯定和表揚,會使孩子感到高興,以後自然願意再重複這種良好行為,這種做法稱之為正強化。有些父母的眼睛總是盯住孩子的缺點,並翻來覆去地講這些缺點,這就稱之為負強化。負強化不僅改變不了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反而易於強化這種習慣。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為著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說:“這孩子只吃魚、肉、蛋,蔬菜不沾邊……這可怎麼辦呢?”其實,當著孩子的面數落缺點,更會加劇他的缺點。孩子出現越管越糟的現象,往往是父母慣用負強化所致。

有些人會認為沒有比較就不會有進步,事實上確有些極端的父母是蓄意把自家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以為可以激勵孩子。其實這是錯誤的。無疑人生是有比較才有競爭,但若一個人的競爭物件是自己四周的人,在班級內要打敗其它同學,在同事當中要踩低所有人,那麼這個人的一生會很痛苦,去到那兒都會是四面楚歌……

6、決不為孩子護短

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但有不少父母只愛聽表揚和讚頌之辭。如果有人批評自己的孩子,往往很不高興。當自己發現了孩子的缺點,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為孩子隱瞞。有的父母還想方設法為孩子開脫、辯解,甚至指責別人。其實,這不是愛護孩子的正確做法。一則由於父母護短,孩子會有恃無恐,變本加厲。二則別人不再反映情況,不利於父母全面瞭解孩子。但是孩子的缺點是客觀存在的,總會表現出來。孩子的短處往往是越護越短,將來鑄成大錯,父母會悔之莫及。

7、不用暴力“征服”孩子

有些父母認為”不打不成才“,常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從而帶來許多不良後果。一則孩子的神經系統十分脆弱,粗暴的態度會使其精神緊張,有損其身心健康,並可造成兩代人的感情隔閡。二則孩子因為懾於暴力,往往不敢向父母講實話,久而久之,容易養成說謊話、不誠實的惡習。三則孩子的模仿力強,以後也會成為粗暴納人。所以,父母採用高壓手段來“征服“孩子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都有受家長懲罰的時候,如何使孩子在懲罰中進步、提高,不致因懲罰而使孩子心頭積聚孤僻恨情緒,進而造成父子雙方對立,這其中很有些學問……

8、不把電視當成“保姆”

現在,有為數不少的父母為圖省事,把電視當成孩子的全日制“保姆”,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一則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會直接妨礙親子間的語言和感情交流,也不利於孩子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二則成天讓孩子看電視,勢必減少戶外活動和人際交往,對視力也有不良影響。三則看電視所需要的是被動注意力,若看得太多,不利於發展認真學習的主動注意力,以致學習時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做事易於出現疲勞。因此,孩子看電視要有選擇,時間不宜太長,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別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陪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