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少年閏土解讀

來源:才華庫 1.61W

文章一開始就給了我們一種很強的畫面感,彷彿就是我們跟著作者在拍攝,慢慢地,鏡頭裡出現了一個少年。作者沒有即刻道明他是誰,而是一番頗為細緻的描寫過後,告訴我們“這少年便是閏土”。這樣的開頭值得我們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並加以積累。讀下來我們就知道,原來這是作者三十年前的記憶,為什麼他會記得如此清晰呢?想必這個人跟他的關係不一般。

課文少年閏土解讀

“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彷彿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弶捉小鳥雀的。”此刻,作者對閏土可是“久仰大名”了,所以對於閏土的到來成了作者的一種“盼望”。“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一個“也”一個“好容易”,將作者內心對閏土的到來所表現出的開心充分地暴露了出來。當我們讀到第16小節時,眼球自然會被第一句話所吸引,一個“啊!”一個語氣詞加歎號組成的短句,將作者此時此刻的所有感受都濃縮在了一起,正像作者說的“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那是一份怎樣的羨慕啊,作為同齡人,面對如此一個朋友能不佩服,能不喜歡嗎?難怪作者先前那麼“盼望”閏土的到來呢!他們一個是少爺,一個是給“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兒子,彼此之間雖是主人和僕人的關係,但那“鐵一般”的關係特別令我們感動。看“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裡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託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一個“可惜”、一個“須”,透露出他們彼此之間的留戀。“急、躲、哭、託、送”正說明“我”和閏土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正因為兩人之間很“要好”,所以對彼此的分離更是那麼地不捨。

回過頭來,我們再讀課文,其實作者在描寫人物的時候是很有層次的,而且運用了大量的人物描寫方法。“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這是記憶中的閏土,採用環境描寫和外貌描寫,在我們的腦海裡首先定了一個型;接著第三自然段就是“傳聞”中的閏土,形象地向我們交代了閏土名字的來歷;“耳聞不如目見”,緊接著作者就仔仔細細地刻畫了初見到的閏土“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教學時我們可以抓這裡的一些重點詞通過換詞、對比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比如問學生將“紫色的”換成“蒼白的”或“臘黃的”會怎樣?;將“圓臉”的“圓”、“小氈帽”的“小”和“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一句話輕輕畫掉,然後看看他是誰?從而讓學生更深地感受閏土的特點。同時也正因為是初見,“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這裡隱約中就能讀出他們的關係不一般。然後作者就重點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交代了閏土所知道的一些新鮮事——“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魚”,一個機智勇敢、見多識廣、活潑可愛的少年就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了我們面前。然而閏土所懂得的這一切都是作者所不知道的,文中用了一個“素不知道”,將筆鋒一轉,我們不免會想“閏土所知道的這些事,為什麼在魯迅看來是新鮮事,是希奇的事呢?”那是因為 “我”和朋友“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是一處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也是本文學習的一個難點,我們要引導學生懂得“我們”只能在一個小天地裡活動,看不見更廣闊更生動的外面世界,更加突出閏土的見多識廣,表達了作者對廣闊天地、農村生活的嚮往。從而引導學生要讀出讚歎的語氣,由衷地讚揚閏土知識的豐富。

其實在原文中結尾處還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在朦朧中,眼前又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看似重複的環境描寫,正是作者首尾呼應的匠心之作吧!而此處作者將他們刪除了,我想應該有他的目的,或許作者在此“從此沒有再見面”停筆,想給讀者無限的遐想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