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集錦6篇

來源:才華庫 3.25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集錦6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跑進家來的松鼠》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七單元裡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寫的是一隻松鼠跑進我們家後,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生的一些趣事。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觀察這隻跑進家來的松鼠,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松鼠的習性。文章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讀記記“儲備、乾脆、不甘落後、千方百計、哭笑不得”等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四、說教具準備

1、課前閱讀描寫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的資料。

2、有條件的可觀察家中的小動物。

五、說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三)指導閱讀,體會情感。

(四)朗讀深化,學習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六)佈置作業。

六、說板書設計

相熟——跳、蹭、咬、叼

跑進家來的松鼠儲存冬糧和諧共處

晾晒蘑菇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24-26頁

教材分析:認識整十數和一百是學生在認識20以內的數,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2個十是20的甚而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整十數和一面的實際含義的理解;另一方面,認識這些數後又能用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也是以後學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認識100以內的數以及更大數的甚而,並初步體現了十進位制計數法的位值思想。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制定了三方面的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正確地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整十數和一百。

認識計數單位“百”,瞭解10個十是一百,知道個位、十位、百位以及這三個數位的順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實踐,親身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 3、情感、態度目標:在老師的組織下,能運用認識的數表達描述、交流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讓學生親身經歷十個十地數數的過程,建立10個十是一百的概念。

教學難點:“百”的概念的建立和“個位”“十位”“百位”三個數位的順序的把握。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二、說學生

學生已經掌握1個十是10,2個十是20。大部分學生能從1數到100,對計數器有了初步認識。但對一個具體數字所表示的數學含義卻不清楚。教學中將通過數小棒、方塊、珠子等一些列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較為清晰的認識。

三、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本節課採用情境教學法,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同時採取嘗試教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進行有效銜接、遷移。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整節課的教學中,老師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自主探究,做好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四、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因此本節課將以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分為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課件創設情境:帶領學生參觀動物園,動物園正在舉行數學比賽,引導學生參與其中。

一些小動物正在舉行數數比賽。讓學生數出10根小棒,並引導學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幫助學生複習鞏固1捆有10根是一個十,2捆是2個十,2個十是20。(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力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探索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加快,為促進知識的遷移,進一步學習認識其它整十數構建認知平臺,同時滲透了十進位制思想。)

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主要分兩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認識整十數和一百。課件創設情境:小動物們的比賽很緊張,不分勝負,正加大難度。老師在前2捆的基礎上,添上整捆的小棒,引導學生說出分別有幾捆小棒,有幾個十是幾十。並讓學生動手拿一拿,數一數。(設計意圖:這樣在複習了10、20之後,學習30、60。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的實踐,自然地與所學新知接軌,順利進行了新舊知識的遷移。)

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拿小棒,數小棒,說組成。達到看到幾捆就知道是幾個十,聽到幾十就能想到是幾個十,擺出幾捆小棒。(設計意圖:讓學生藉助於小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符合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課件展示老師帶來的小棒:一個盒慢慢開啟,先出現9捆小棒,在學生數完後,又出現一捆。老師利用9捆加1捆讓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同桌交流,拿小棒數等方式,明確10個十是一百。(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應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經過前面的學習和已有知識經驗,老師留給學生思考、合作的空間。通過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的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生已有知識,並順利突破難點,使學生直觀地感悟到“百”和“一”“十”一樣是計數單位,而且是更大的計數單位。)

在認識整十數和一百後,及時的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有且於內化所學知識。練習由淺入深,針對性較強。

情境:一起去看看其它的小動物們比賽的情況吧!完成想想做做1-3題。

第1題:數珠子。先指名一生說一串,知道一串是10個,是一個十後,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說出共有多少個珠子,這樣逼學生動腦思考,而不是一個一個地去數珠子。

第2題:小猴、小鹿正在比賽堆木塊呢?我們一起來當裁判好嗎?獨立數一數。

第3題:①讓學生猜。②圈出其中10個,再猜。③圈一圈,數一數,來驗證。(設計意圖:看似簡單卻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把這看似簡單、枯燥的圈一圈再數數通過創造變得有趣,富有吸引力,引發了學生思維的碰撞,在猜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著自己的思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滲透了估算意識。)

第二部分:讀、寫整十數和一百

情境:小蜜蜂們正圍著一個東西邊看邊議論:“這是什麼呀?”

課件出示計數器。讓學生來介紹,給計數器定位,師強調注意順序。並引出右起第三位是百位。(板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小組合作,提出問題:想撥哪個整十數。小組成員通過交流撥數。教師再說一些數讓學生撥一撥,並說出理由。接著追問:這覺得這個數應該怎麼寫呢?讓學生明確寫法。

(設計意圖:在利用計數器讀、寫整十數時,教師只是站在了引導者角度,讓學生小組合作提出問題,動手操作,交流解決問題。通過挖掘新舊知識的共同因素,進行知識的遷移,逐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撥整十數後,學生應該能提出要撥100,寫100。若沒提出,教師直接提出。讓學生通過已有知識經驗以及知識的整合來嘗試撥出100,寫出100並能說出理由。(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解決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了知識的再創造,同時這個過程又顧及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所有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練習階段:①嘗試看計數器寫數:30、3、100,然後進行比較,引導學生說出寫數注意點。②看數在計數器上畫珠,校對後,提出這樣問題:哪個最好畫,哪個最難畫,為什麼?100在這裡是最大的數,為什麼最好畫?9和90都畫了9個珠子,它們一樣嗎?(設計意圖:這裡的練習再次引起學生興趣思考,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第三個環節:想想做做,深化運用

完成想想做做5-7題。第6題在回答,80是接近100還是30時,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能有個更加直觀的判斷。第7題,說說小動物們各是幾號運動員,這樣以參觀動物園開始,最後在動物園中結束,前後呼應。

第四個環節:全課總結,快樂遊戲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有什麼要注意的。

猜數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結束本節課的學習,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鞏固新知,同時還為接下來學習比較數的大小打下基礎,真是一舉多得啊。

五、說教學評價

本節課主要是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獲取新知。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採用激勵性評價,允許學生出錯,對學生反饋的情況作出及時有效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求知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三

單元第37—40頁“銳角和鈍角”。

2、教材分析:“銳角和鈍角”這個部分內容是在上冊認識了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並達到會區分直角、銳角和鈍角。教材在編排上注意到低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從一幅“兒童樂園”主題圖入手,引起孩子的興趣,通過找一找、說一說、動手做一做,一步步達到這節課的學習目的。

3、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依據《大綱》要求,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絡,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因素,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 正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2) 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思維。

(3)使學生能從現實生活中舉例,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

重點、難點

(1) 正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2)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這些角。

二、說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討論法和操作法。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力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得出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的結論。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在合作中解決問題,一步步達到學習目的`。為使教學更直觀、簡明,我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圖讓學生找角,輔助教學。並在教學過程中以一張笑臉為獎勵,極大調動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說學法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為此我努力作到“授人以漁”。首先從學生的已知出發,讓學生觀察,主動獲取知識。如找到學過的角。其次,讓學生合作交流、比較,引入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從而會區分三種角,最後,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找角,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並且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分四個環節進行。第一環節:情境匯入,複習鋪墊。第二環節:探究新知,認識銳角和鈍角。第三環節:鞏固練習,豐富感知。第四環節:思維拓寬。

1、情境匯入,複習鋪墊

根據兒童的特點,先出示主題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興趣。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角,並讓學生說說對角已有哪些認識,達到複習鋪墊的目的。併為下一環節為角分類,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2、探究新知,認識銳角和鈍

銳角和鈍角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知識領域,緣於學生對角和直角已有一定的認識,能從大大小小的角中,應用工具三角板找出直角來,教學中設計讓學生把大小不同的角分類,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交流,一步步引入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這樣讓學生從淺到深,來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3、鞏固強化

在學生知道了“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做角,體會三種角的不同;讓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實物畫上找角。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著角,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畫自己喜歡的角,關注到學生的情感體驗,體會學到知識的樂趣。

4、思維拓寬

電腦顯示幾副以角為輪廓線的圖,讓學生在一次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

五、說學生

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始終站到主體地位,從說到做,又從做到說,說動結合,既輕鬆又愉快的達到學習的目的。

六、板書設計

銳角和鈍角

銳角 直角 鈍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說課稿 篇4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表現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語言。

2.體驗幫助別人的居心快樂。

活動準備: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頭飾,掛圖。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七色花。

1.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請幼兒數一數小姑娘珍妮的這朵花有幾個花瓣,各是什麼顏色。

2.如果每個花瓣都能幫助珍妮實現一個願望,那麼這朵七色花能實現幾個願望?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2.結合幼兒活動材料的閱讀,以提問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重點引發討論: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為什麼?

想象擁有七色花。

1.再次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3.請幼兒學習使用珍妮的“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的句式,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

說課稿 篇5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大家好!;我說課的課題是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材中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時既是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自然延續,又是後面;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藉助實際情境,使學生理解有理;

2、方法與過程目標:讓學生經歷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

2.8. 有理數的乘法(第一課時)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 :

大家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第二章第8節"有理數的乘法".第一課時。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談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時既是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自然延續,又是後面學習有理數除法、乘方運算的基礎,還是今後學習代數式運算﹑方程﹑函式等內容的必要知識儲備。因此本節課的學習有著承上啟下﹑鋪路架橋的作用。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理解"類比和化歸"這些重要數學思想,應用"不完全歸納法",發展學生數學探究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藉助實際情境,使學生理解有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有理數的乘法法則,並運用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2、方法與過程目標:讓學生經歷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探索過程,發展學生觀察、猜想、歸納、驗證、運算的能力,讓學生領會類比、數學建模,以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理,鍛鍊學生的思維意志品質,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三)教學重、難點及成因分析

教學重點定為:掌握有理數的乘法法則,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法運算。

教學難點定為:有理數的乘法法則的探索和對法則的理解。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學的關鍵是運用猜想驗證的方式,利用水位變化的直觀性,幫助學生掌握有理數乘法運演算法則。

二、教法、學法分析

(一)、學情分析

1、學生在國小已經明確正數乘法的意義和正數之間、正數與零之間的乘法運演算法則。

2、通過對有理數加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對負數參與運算有了一定的認識,已經明確計算時要先確定和的符號,再確定和的絕對值的基本方法。

(二)、教法分析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引導——探究法"組織教學。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我鼓勵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發現的全過程,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教學過程分析

我根據數學課程"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將本節課的基調定為對於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我考慮了兩種方式:

1.直接提出問題:你能給出下列各式的結果嗎?

(1)2×3=____;(2)(-2)×(-3)=____;(3)2×(-3)=____;(4)0×(-4)=____. 這種引入由學生所熟悉的正數乘法運算引入未知的負數參與的乘法運算,能做好中學與國小知識的銜接,激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但它較難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

2、通過演示實際生活中甲,乙兩水庫的水位上升或下降的情景,得到乘法算式,以次引入課題。這種引入符合七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的認知特點,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複習乘法意義的同時,也為後面利用水位變化研究課題打下基礎。因此我選擇第二種方式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究,歸納結論

根據學生思維活躍,善於交流的特點,本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原則,我設計了:出示問題,建立模型;獨立思考,探索規律; 歸納總結,得出法則 這樣三個層次,來逐步展開對課題的探究。以便更好的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減輕學生對法則的理解難度。

1.出示問題 ,建立模型

問題1. 議一議

(-3)×4= -12

(-3)×3=

(-3)×2=

(-3)×1=

在出示問題,建立模型這一環節,先提出問題1. 議一議,我要求學生按6人一組,進行探究活動,在充分合作並取得一致意見的基礎上,然後由學生主動進行展示。學生可能會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回答。1.把乘法轉化成加法(連結);2.利用乙水庫水位的變化來說明。點評時,教師通過動畫演示驗證學生結論的正確性。

問題2:①你知道(-3)×0的結果嗎?

②如何用水位的變化來解釋(-3)×0= 0 ?

通過演示,學生很容易就能看出當時間沒有變化時,水位不會發生變化。

問題3.認真觀察上述5個算式,其中包含什麼規律?

此處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要得到答案,比較困難。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1.觀察算式的左邊,找出變化的因數和不變的因數;2.觀察算式的右邊,找出積的變化規律;3.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之後,將兩邊的變化規律總結成一個結論。即: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每次減小1.算式右邊的積每次增加-3.

上述三個問題的解決,滲透了高效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通過自主交流,自我展示,達到理解知識、培養能力、張揚個性的效果。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己發現規律,也能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為解決下面的問題4打下堅實的基礎。

2. 獨立思考,探索規律

問題4.猜一猜

(-3)×(-1)=

(-3)×(-2)=

(-3)×(-3)=

(-3)×(-4)=

由於有了上面的鋪墊,學生很容易猜出這4個算式的結果,但是為什麼是這四個結果,學生卻並不明白,為突破這一關鍵點,我給出了教科書上的一個規定: 水位上升為正,水位下降為負 ; 為區分時間,我們規定:"現在前"為負,"現在後"為正 .根據上述規定,我先讓學生說一說這4個算式的實際意義,如(-3)×(-1)表示乙水庫一天前的水位等。接著讓學生看動畫演示,然後再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爭辯討論中弄清楚此時各種情況下水位的總變化量,最後達成共識。

這樣做的目的為了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感受數學結論的合理性。

問題5.你能猜出 3×(-2)的結果,並解釋理由嗎?

通過與第四個問題進行類比,學生很容易得出此題答案。這裡補充正數與負數相乘,是為後面學生歸納有理數的乘法法則打下伏筆。

本環節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文字的敘述和算式的有機結合,使得乘法結果的得出自然合理,更有助於一般結論的歸納。課件動畫效果可以使情境更生動,有助於學生思考問題得出結論,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維。

接著我引導學生進入第三步:歸納總結,得出法則。

3、歸納總結,得出法則

完成問題6後,學生對有理數的乘法法則已經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於是我提出了問題7:

由於學生對負數的意義理解不深,()計算時很容易算對絕對值的乘積而忽視了符號問題,或者,注意了符號而又忘記了把絕對值相乘,於是我設定了做一做及問題8,讓學生清楚運算時的幾個步驟。並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有理數相乘,先確定積的符號,再決定積的絕對值。

通過層層設定的問題,我引導學生討論發現,歸納結論。這些環節展示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鍛鍊了學生概括表述能力。在探究歸納的過程中,也滲透了類比和分類討論、從特殊到一般、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

(三)知識運用,加深理解

1、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在這一環節,為了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度,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併為多個有理數的乘法及乘除法混合運算奠基,在選題時,例1安排了分數、小數、帶分數及整數參與運算。在(2)中設計了整數與小數相乘、(4)設計了小數與帶分數相乘,(5)設計了有理數的連乘,在學生解題的基礎上,都分別總結了兩種計算方法;並由學生總結解題的方法和技巧:當因數是小數時,一般可化為分數再相乘;當因數是帶分數時,一般要化為假分數再相乘,有理數的連乘

可以兩兩相乘,也可以先確定積的符號,再確定積的絕對值。同時通過(1)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運用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有理數的乘法運演算法則只是計算工具,更主要的還是運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設計了例2,這個問題的解決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因此我打算讓學生上黑板演板。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

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數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兩個例題的解決採取了師生互動方式,評價採取生生評價的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習慣。

(四)變式訓練,拓展思維。

通過變式訓練,可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使學生的學習鞏固過程成為再深化、再創造的過程。開放性的試題,讓不同學生的思維潛能得到展示,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五)回顧反思,感悟提升。

在課堂臨近尾聲時,我鼓勵學生從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和數學情感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比較清晰的輪廓體系,也讓學生形成善於反思、總結的學習習慣。

(六)佈置作業,延伸知識。

數學課程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A、B兩組作業:

分層設定作業,兼顧了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設定開放性的作業,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鍛鍊了學生的思維意志品質,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使他們學會時刻"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

四、教學反思

最後,對這節課我做了如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觀察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宗旨;遵照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採用誘思探究教學法,通過課件和師生的雙邊活動,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創設、引導、滲透、歸納等活動隨時蒐集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調節,查漏補缺,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準確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因此我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甘肅教育出版社國小資訊科技五年級下冊模組二第8課,主要內容是電子郵件的概念、申請免費郵箱的方式以及收發電子郵件的操作步驟。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過了如何從網上查詢資訊,在生活中對於QQ郵箱也略有耳聞,這都為教師順利展開本節內容奠定了很好地基礎。

二、說學情

瞭解完教材,再來談談我所面對的學生。我所教學的物件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該學段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且對於資訊科技這類科技含量較高的學科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同時活潑好動,又有很強的操作欲和動手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多在課堂上設定一些活動環節,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整堂課的教學中來。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因此,設定好教學目標尤為重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說出什麼是電子郵件,能夠自己申請郵箱並獨立收發電子郵件。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討論並總結收發電子郵件的步驟,提升歸納總結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收發電子郵件的過程中感受資訊科技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堂好課要詳略得當、張弛有度,因此在本課中,我將申請免費郵箱的步驟設定為教學重點;將資訊科技發展對生產生活的影響設定為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科學的教學方法能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基於此,我在本課教學的過程中採用的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環節,我將提問學生“如何通過網路給朋友寫封信,並將上節課做好的‘橋的研究’簡報發給朋友”。預設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會說出“可以利用QQ、微信等方式將作品傳送給朋友”,此時我會順勢提出“其實我們也可以用電子郵件實現這一過程”,接著向學生演示一遍傳送電子郵件的操作,順勢引入本節課——《電子郵件》。

通過向學生演示傳送電子郵件的操作,可以讓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電子郵件相較於傳統發信方式而言更加快捷方便的特點,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進而很好地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後面順利展開本課打好基礎。

(二)任務驅動,講授新知

在新課教學環節,通過對教材知識結構的分析,我將從以下四個任務進行講授:

任務一:電子郵件

任務一我將採用自主探究法,首先請學生自己閱讀教材,獨立歸納出電子郵件的概念、用途、特點並提問,在學生回答後作出相應的總結和補充,引導學生對於電子郵件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待學生明白什麼是電子郵件以及電子郵件的特點之後,我會進一步提問學生“對比傳統寫信的方式,電子郵件有哪些優勢”,相信學生能夠結合自己在生活中對於傳統寫信方式的認識,準確地說出電子郵件“更加方便快捷”。

請學生獨立閱讀教材並歸納總結電子郵件的概念,是因為這一部分知識相對比較簡單,操作性不強,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這一任務,通過歸納總結還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提煉知識點、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請學生對比分析電子郵件和傳統郵件並說出電子郵件的優勢,能加強學生對比分析和總結概括的能力。

任務二:申請免費郵箱

在這一部分,我將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首先在多媒體上向學生展示一些關於收費郵箱和免費郵箱的實際事例,請學生自己閱讀,閱讀完畢後,請學生以前後桌4人為一小組,結合教材內容,討論並總結收費郵箱和免費郵箱在安全性和信箱容量方面的區別。學生通過對比事例並結合教材內容,能夠歸納出:收費郵箱在安全性和信箱容量方面均比免費郵箱更加出色,我從而向學生介紹兩種郵箱的區別,並提醒學生養成保護個人資訊保安的意識。學生了解了兩種郵箱的區別之後,我會提問學生“沒有自己的電子郵箱,該怎樣給朋友發郵件”,學生能夠回答出“需要先申請一個自己的電子郵箱”,進而過渡到對於申請免費郵箱的操作步驟的講解。講解前,我將先向學生介紹郵件地址的格式、輸入時的注意事項和特殊符號的使用。對於申請免費郵箱的操作步驟,我會帶領學生一起,以一問一答的方式,結合教材分析申請免費郵箱的操作步驟:1.在IE瀏覽器中輸入網易免費郵箱的網址並進入;2.在126首頁單擊“註冊免費郵箱”按鈕,進入註冊介面;3.輸入使用者名稱;4.輸入其他相關資訊;5.註冊成功並登陸郵箱。將操作步驟分析完成之後,我再將操作整體示範一遍,然後請學生自己模仿操作一遍。學生操作時,我將在組間巡視指導。

以例項引出收費郵箱和免費郵箱並請學生小組討論說出二者的區別,可以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兩種郵箱的區別,初步形成一種合理的消費觀念和保護個人資訊意識。以一問一答、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的方式得出申請免費郵箱的操作步驟,相較於傳統的講授式授課來說更具引導性和趣味性,既可以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夠很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

任務三:傳送郵件

這裡我會使用演示法,先進行一次整體的操作,請學生觀察並回答“老師在剛才傳送電子郵件時進行了哪些操作?整個操作是在郵箱的哪個模組下進行的?”相信學生通過觀察能夠說出整個操作是在“寫信”模組下進行的,並能描述出發送電子郵件的大致步驟為:1.開啟126頁面,登陸網易免費郵箱;2.在“寫信”模組中輸入收件人電子郵箱地址、電子郵箱正文內容;3.在“附件”按鈕下新增名為“橋的研究.PPT”的附件;4.單擊“傳送”,成功傳送電子郵件。待學生回答完成後,我會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並且簡單補充兩點:1.將同一封郵件同時發給多個人,可以在收件人後繼續新增其他收信人地址,也可以採用抄送的方式;2.在傳送電子郵件時,可以同時新增多個附件。之後由學生進行操作。

採用先教師示範學生觀察,再由學生說出操作步驟的方式展開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操作步驟上,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

任務四:接收郵件

這裡我準備採用自主探究法,由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完成接收電子郵件的操作,之後請一位學生分享其操作步驟。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能夠說出接收電子郵件的操作步驟為:1.單擊“收信”按鈕,選擇需要開啟的郵件並開啟;2.單擊“下載附件”按鈕下載附件;3.將附件儲存到特定的位置。待學生明確操作步驟之後,請學生進行操作。

由於這一部分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操作步驟較少,且前面已經學習了接收電子郵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礎,因此我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展開這一部分的教學,這樣可以很好地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鞏固提升

請學生給同組的同學傳送電子郵件並交流學習心得。

既可以引導學生再次整體回顧一遍本節課的內容,又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友誼。

(四)小結作業

小結:請一列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從第一個人開始,說出收發電子郵件的第一步,第二個人說第二步,直到複述完整個操作流程。

採用這樣的小結方式,既充滿了趣味性,學生也樂於參與到這樣的小遊戲中,又方便教師瞭解學生對於本節課的掌握情況。

作業:找一找郵箱自帶的電子賀卡功能,並給朋友或親人傳送圖文並茂的電子賀卡。

現在許多免費郵箱都帶有電子賀卡的功能,通過讓學生在課後自主尋找該功能的位置,並運用該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後進一步加深對於126免費郵箱的介面和功能的記憶,自行尋找也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裡面,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新功能,可以加深對於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