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集合六篇

來源:才華庫 1.7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說課稿集合六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說課的課題是《等式的基本性質》,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國小數學冀教版第十冊第單元《等式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已經掌握了方程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等式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重點,更是今後學習解方程的基礎。

我搜集了人教版的教材近行對比,發現:雖然版本不同,內容編排不同但是數學學習內容大體相同,都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這裡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版本把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和性質二都是以文字的內容具體的呈現了出來,而人教版教材是通過遊戲的方式呈現的,具體的性質內容是在後來的解方程當中逐步體現的。我個人覺得現在的版本還是可取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能力目標:1、在用算式表示試驗結果、討論、歸納等活動中,經歷探索等式基本性質的過程。

2.通過學習理解並能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討論歸納的意識和習慣,養成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並能用語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具準備:天平,教學課件,學生導學案等材料

三、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習慣進行高效課堂模式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探究與合作交流能力。在學習了方程的意義的基礎上,再加上對天平已有知識的經驗積累,應該根據我的教學設計能夠一步步研究出等式的基本性質。當然由於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差異,對於學困生還是應該照顧到。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我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引領學生課堂生成:

四、說教學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

(一)、速算比賽:

6.6÷11= 128÷3.2= 250×12= 60×0.2=

36÷180= 2.6×10= 190×0.4= 74÷0.2=

這幾道題是一直以來堅持的口算訓練。不過在處理上採取了比賽的方式,時間是一分鐘,我公佈答案後學生迅速自評,並由組長算出組內共算對了多少道題,以此作為標準評出優勝小組,並及時進行加分評價。

(二)、創設情境

教師導語:剛才的比賽中某某組表現的很棒,為他們組贏得了寶貴的2分,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繼續發揚這種精神,同時老師更希望其他組能有出色的表現。上節課我們用了什麼儀器了方程的意義呢?(學生肯定會異口同聲的說是天平)教師隨機出示天平。每組一臺。我們這節課還利用天平學習,學習什麼呢?請大家看導學案並齊讀課題和目標。教師相機板書。

(三)、獨學導學一

導學一:

小實驗 1、根據圖片演示實驗。列式為( )

實驗2、在天平左邊的托盤裡再放入2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出現什麼情況?接著再天平右邊的托盤裡放入20克砝碼。根據這時天平的情況列式( )

實驗3接著再在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放入100克砝碼,天平會怎麼樣?可以列出等式( )

實驗4接著在天平左邊的托盤裡再拿走20克的砝碼,在天平右邊的托盤裡再拿走20克的砝碼。天平會怎樣可以列出等式( )?

總結:通過上面的實驗:觀察上面的4個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根據我的設計大多數同學根據已有經驗會很快列出算式,可能有同學會利用我給出的天平來驗證,獨學充分後教師要做好評價。

(四)、對學、群學。

學生充分獨學後,對子之間交流進入對學階段。對子之間交流,交流完後組長組織組內組內總結展示。小組長要根據情況確定待展同學。教師巡視觀察那個組利用天平利用的效果好準備接下來的精英展示。教師要關注學困生。特別是雙差生。教師還要做評價。

(五)、精英展示

我這個環節準備一組或兩組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名同學一塊展示。教師要做好規律的總結提升和及時的評價,特別是聽展。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學生列出的每個等式。

六、完成導學二。

導學二 (1)根據圖片寫等式

(2)根據圖片寫等式:

比較上面兩組等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有了學習經驗,這個環節應該很順利.還是按照高效模式進行,在教學中注意利用教學課件突破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有的小組可能還會出現加減的情況,教師要適當引導到倍數關係。

達標訓練:(1)30+x=100 (2) x - 71=4

30+ x-30=100( ) x–71+()=4( )

x=( ) x=( )

(3)21 x=105 (4) x ÷21=3

21x÷()=105( ) x÷21×()=3( )

x=( ) x=( )

學生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質理論,我覺得由理論到實踐應該給學生一個過渡空間,所以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學生獨立完成後挑選組長進行展示,此時教師重點強調學生填空的依據,這樣就更好的鞏固了剛學完的理論。完成後教師小結.引導學生談收穫。

最後是達標測評.我選的是教材42頁的第一題。學生做完後教師公佈答案,學生互評。教師要做好評價。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從分數到分式” 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中八年級第一學期第十五章的第一節內容,是中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與整式是緊密相聯的,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同時也是對前面知識的進一步運用和鞏固。學生掌握了分式的意義後,為進一步學習分式、函式、方程等知識作好鋪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義、無意義、值為零的條件,是以分數為基礎,類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學生從對式的認識從整式擴充套件到有理式。學好本章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運算速度,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類比歸納能力,並讓學生體會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學情分析

我任教班級學生基礎不是很紮實,學習能力不夠高.通過分數的學習,學生可能會用分數的定義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體的數,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為了讓學生能切實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對於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作了適當的延伸拓展和變式處理。

3.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分式的概念,並能判斷一個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 技能目標: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如果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時,分式的值為零”,會推斷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範圍。

(3) 能力目標:學習觀察類比和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4) 情感目標:通過類比學習分式的的意義,培養學生認識事物之間普遍聯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並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分式的意義;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2)難點:分式無意義、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

本節課運用啟發類比的教學方法,帶著學生去發現和探究新知識,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類比歸納能力的培養,通過不斷的實踐和認識,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義,分式有意義、無意義、值為零的條件,使學生體會到新舊知識間的聯絡,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分下面這樣幾個環節

1.複習回顧,以舊探新,類比聯想,形成概念

教師先問學生一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整式,並從中找出不是整式的式子備用。

複習:下列式子那些是整式?那些不是整式?

然後教師再請學生看以下兩個問題。

填空:

(1)長方形的面積為10 cm2,長為7 cm,寬應為 cm;長方形的面積為S,長為a,寬應為 cm.

(2)把體積為200 cm3的水倒入底面積為33 cm2的圓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為 cm;把體積為V 的水倒入底面積為S 的圓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為 。

學生通過運算、比較,可以發現是一種新的代數式。教師介紹這種新的代數式,我們稱它為“分式”,從而引出課題“從分數到分式”。

接著,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歸納概括出分式的概念。即兩個數,相除可以用“”或“”來表示,如果兩個代數式A,B相除我們也可以用“A÷B”或“”來表示。

分式的概念:兩個整式A,B相除時,可以表示為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麼叫做分式。如:分母中都含有字母,都是分式。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刺激學生複習和回憶前面所學的知識,選擇能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的舊知識,將新知識的各因素聯絡起來,並以組織好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看到了知識的發展過程的同時,也學到了新的知識。通過比較概括,是新舊知識相聯絡,通過啟發,啟用學生頭腦中的舊知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使他們對分式的概念先有一個粗略的總體認識,為下一步的教學作好鋪墊,使學生對反映新知識內容的文字、符號先有一個表層的認識。)

在教師與學生共同得到分式的概念後,緊接著教師給出:

練習: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通過對分式的概念的理解,指出判斷一個代數式是不是分式,不是決定於這個式子裡是否含分數線,關鍵要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最後指出“整式和分式統稱為有理式”。

2.觀察感知,啟發引導,指導運用,鞏固概念

在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以後,教師通過“要分數有意義,只要使分母不為零”讓學生很自然得過渡到“要分式有意義,也只要使分母不為零”即可的思想。

教師抓住這一契機,給出:

例1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滿足什麼條件時分式有意義?

教師板演解題過程,再給學生機會練習

練習: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滿足什麼條件時分式有意義?

講到這裡,教師又乘勝追擊,問學生:

那麼以上各分式,當取什麼值時,分式無意義?

3、變式訓練,討論辨析,揭示內涵,深化概念

在掌握瞭如何求當未知數取什麼值時,分式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以後,教師將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對學生來講思維又將象每個跳動的音符一樣活躍起來了。

教師問學生:

若使分式的值為0,則對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有什麼要求?

由於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在本質方面還是膚淺的,很多學生只會考慮滿足分子為零即可,教師對此先不做評價,出示例題:

例2下列分式中,當字母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教師給學生幾分鐘的討論時間,這時就有考慮問題較周到的學生通過(2)(3)兩個題發現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找出了癥結。這樣教師就能及時得對症下藥,指出“分式的值為零必須在分式有意義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分式的值為零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分子的值為零;(2)同時分母的值不等於零。

練習:

4.反思小結,自主評價,培養能力,激勵奮進

一節課已進入尾聲,教師指導學生反思:我們是如何得到分式概念的?分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知識有聯絡?我們用了哪些方法進一步揭示了分式意義的本質?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你的收穫有哪些?類比分數與分式的學習你認為本章將研究的內容有哪些?

教師整理學生的發言,歸納小結:

(1)分式的概念:兩個整式A,B相除時,可以表示為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麼叫做分式。

(2)要分式有意義,也只要使分母不為零

(3)分式的值為零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分子的值為零;(2)同時分母的值不等於零。

5.分層作業

(1)課本133頁1、2、3.

(2)取何值時,分式的值為負數?

伊寧縣第四中學 葛吉鳳

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思想情感。

2.瞭解詩歌中的比喻與用典。

3. 培養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分析詩歌中詩人之“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 臨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歷史長河之中經得起千淘萬漉呢?曹操應該是三國時期留下最濃重一筆的人物。現在,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所瞭解的曹操。

提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中的曹操是個志士,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奸雄,如曹操借刀殺禰衡、楊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京劇中曹操的白臉形象(在戲劇中白臉代表壞人),其實小說戲劇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也許不像小說戲劇當中所描寫的'那樣奸詐、陰險、嫉妒。今天,就讓我們藉助《短歌行》來了解曹操。

二、 簡介

(一)題解:

什麼叫短歌?《樂府題解》根據《古詩》“長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於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幻燈片)

(二)作者:

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幻燈片)

作為政治家: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起兵討伐董卓,先“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削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袁紹後,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並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曹操曾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實行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政策,採取抑制豪強,限制兼併,廣興屯田等一些有利於人民的措施。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幻燈片)

(三)背景介紹: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飲馬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完成統一大業。大戰前夕,曹操宴請眾文武,飲酒至半夜,忽聞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歷史上著名的橫槊賦詩的典故就來源於此。(幻燈片)

三、 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全詩,讀準字音。(幻燈片)

譬如朝露(pì)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鹿鳴(yōu) 何時可掇(duō)

契闊談?(qì) (yàn)繞樹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齊讀。

3.找出詩眼(詩眼就是一首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的詞語或者句子。)

明確:就是“憂”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詩歌,合作探究。

1.結合註釋對課文進行翻譯。

2.六人一組進行討論分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憂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憂愁,到底作者憂的原因是什麼呢?

分析: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渴望建立功業而未得,這就不能不產生苦悶和感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憂”的是人生短暫,此時他已53歲,人生已過半百,可是統一大業尚未完成。不得不憂啊!

明確:人生短暫,功業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作者分別使用了什麼手法?為何而憂?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迴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比喻對“賢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後四句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起興後面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說明賢才若來投奔於己,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明確:比喻、用典和起興。賢才難得。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這八句作者使用什麼手法?要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將賢才比喻為天上皎皎明月。“何時可掇”意思是我何時才能得到賢才呢?這種憂愁的心不可斷絕。後四句想象賢才歸己時的那種歡樂場面。

明確:比喻。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作者用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透露出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

後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 ;然後以周公自比,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願望。

明確:比興、用典。表達作者渴望多納賢才,一統天下的願望。

五、寫作特點

1.運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幻燈片)

2.引用典故和《詩經》成句,貼切而典雅。

六、課外拓展

重讀全詩,你覺得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怎樣?

明確:詩人由人生無常所帶來的憂思和招攬賢才、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結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用對理想、事業的不懈追求驅散了心頭的憂思愁緒。總之,開頭低沉,後來昂揚。情調健康,內容積極,表現出來的進取精神,能給人們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結:全詩感情基調健康,內容積極向上,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短暫和賢才難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統一天下的遠大政治抱負。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個胸懷天下,渴望建功立業的曹操;一個關心百姓疾苦,大濟蒼生的曹操。

七、作業

許紹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請你結合《短歌行》來評價曹操其人。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1、課文地位及作用:本篇在單元中屬閱讀課文,以學生自我分析為主,教師輔導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記人為主的記敘文

能力目標:實用閱讀能力

語言目標:領會文章思想內容,感受作為純真美好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

一、匯入新課(以下是課件教學)

1、運用媒體播放《漂亮媽媽》電影片段

2、問:同學們見過大海嗎?知道大海嗎?

答:播放的大海畫面,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大海如此廣和深。這深、廣的大海、遠古孕育了生命,養育了生命。

3、問:平常人們常以海喻什麼?

答:常以海喻:知識的海洋生活的海洋......

4、問:設懸念:

本文寫沙子見到了大海,將意味著什麼?

答“通過學完全文,明確本文題目含義。

二、1、這單元:通過不同文章的學習,瞭解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記人為主的記敘文,記事為主的記敘文的一般要求。瞭解記敘文為何和抒情、議論相集合,明記敘文的寫作。

2、範讀或學生集體朗讀:

問:這是一篇以什麼為主的記敘文?

答:以記人為主的記敘文。

2、記敘文人稱有那些?

答:有第三人稱,本文采用第一人稱。

3、本文用第一人稱寫發的好處?

答:令人感到親切,可信。

4、記敘文表現手法?

答:記敘文是記敘描寫的表現手法為主,此外,抒情、議論、說明的表現手法為輔。

強調本文是以記敘和抒情統一於一體,深深的情感蘊含在娓娓的記敘之中。

5、記敘文中以記人為主、勢必有對人物的描寫。任務描寫法有那些?

答:人物描寫法: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強調側重在心理描寫。寫得精練、傳神。

重點:本文通過寫“我”—一個身體畸形的女孩,在繼父的鼓勵下,出了家門,戰勝了自卑,成了一個能自立於世的人。

四:段落分析

分析:全文分三部分:

一(1):介紹“我”是個畸形的女孩,八歲前,沒邁出過大門一步。

本段:簡潔而形象的幾句話,讀後令人無限同情。她的童年,沒有自由,沒有遊戲,沒有歡樂,也缺少父母的慈愛。

二(2—25)“我”在繼父的鼓勵、教育、幫助下,掌握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繼父鼓勵、教育、幫助下——戰勝自卑獨立於世界過程:

一層:(2段-12段):在繼父鼓勵下,跟繼父上街了。

這層有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都很貼切兒童的特點。(指的課文那些句子?)

沙子由害怕、羞怯—高興地與孩子們一起去玩。

二層(13—17):大海的故事使沙子確立了生活的信念,有了奮鬥的目標。

強調:這是沙子的童年生活中重要一次。

分析:沙子和別的兒童一樣,特別愛聽故事、而其繼父當過海員、最熟悉大海了。寫其繼父給沙子講大海的故事、一定很心動、令人感到自然、真實。所以沙子:“我聽得著了迷”--對大海產生了無限嚮往,繼而向繼父發問:“我能看見海嗎?”,繼你說:“能、等你再長大些,等到15歲,我就帶你去看大海。”--“我的眼前豁然亮了”。

為什麼會這樣?怎樣理解這句話?

答:沙子想去看大海,到15歲繼父會帶她去看大海。沙子幼小的心靈中有了一個信念、生活中有了一個目標、精神上產生了一種巨大的鼓舞力量,生活也就立刻感到有了意義,有了樂趣,自然“我的眼前豁然亮了”。

三層(18-22):在繼父的鼓勵、教育、幫助下,沙子獨自商店、做家務、學文化,最終能自立於社會。

分析:沙子的繼父:退休海員--年近60--哮喘嚴重--經濟條件差--沙子母親離開了他們。

沙子--不是他親生女兒---還有殘疾。

沙子繼父卻以頑強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中的一切困難。以博大的胸懷愛護沙子、關懷沙子的成長、幫助她戰勝自卑、樹立生活信念、指導她學文化,督促她學會料理生活中各種事務、鼓勵她的點滴進步,使沙子終於自立於社會。

沙子繼父在文中只是作為一個陪襯人物來寫、但其極普通人身上閃射出耀眼的光輝、感人到深。

四層:(23-25)沙子覺得自己真正長大了,但繼父卻因病去世了。

分析:“我覺得自己真正長大了”。

----原來一個“怕極了”“羞怯”“見人”,現在“在鎮子上穿街走巷、為繼父請醫生、買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我獨立承擔了全部家務。”繼父在彌留之際,向沙子承認“我對你撒謊”,從中可看出什麼?

答:1、看出繼父是個誠實的仍

2、繼明知過敏性哮喘、必須遠離大海、但又答應帶沙子去看海,完全是為沙子考慮、用心良苦。他撒謊,但無愧於心。

3、臨終前勇敢承認自己不對,相信沙子最終會理解他一番苦心的。

三(25)沙子終於領悟到“看大海”的真正意義---繼父把沙子領進了生活的海洋。

分析:這段來在全文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文章不寫這一段、全方就成了一個不幸孩子的故事。

沙子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沉浸在失望委屈和傷心之中。文章的基調就變得哀怨、感傷和低沉。而且文章前面所寫的沙子的一切努力,在失望之中也變得毫無意義了。

有了這一部分“帶我去看大海”,就不僅是字面上的意思,面是有了深刻的內涵,文章前面的所寫沙子的一切努力到此就完美地表現為沙子真正成長為一個自立於社會的有用之人了。使全文具有一種催人奮進不力量、基調顯得積極健康了。從面深化了主題。

這一段有與無,是有質的區別的。

結尾是畫龍點睛之筆,極為成功。

說課稿 篇5

一、遊戲匯入

一個精彩的匯入能讓學生情趣盎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正是運用了這種激趣匯入的方式,別出心裁的利用學生喜歡童話故事的特點,用“猜故事”的遊戲方法匯入,例如:芝麻芝麻開開門。《啊裡巴巴和四十大道》,讓學生從一句話而想到一個童話故事,從而引入今天的童話故事《三袋麥子》。這樣一來使學生對課文立即產生濃郁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同時體現出課內和課外知識的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曲徑通幽”之效。

二、回憶內容,整體感知

進入授課時,我首先是帶著學生,將昨天通讀過的課文進行回顧,喚醒學生之前在腦海裡存有的資訊,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新的學習。接著,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串聯式”的問題:“這個故事裡有幾個人物?”學生回答師板書:土地爺爺 小豬 小牛 小猴 然後讓學生用一句簡單的話把他們聯絡在一起,從而影射出整片課文的關鍵詞“三袋麥子”。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生自讀完課文後,對學生的設問中我打破了傳統的:“小朋友們喜歡誰?”這種單一的問題模式,而是提出了:“誰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這樣的提問方式,無疑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做主,成為真正瞭解這些小動物的主人。

三、 精讀品悟,滲透讀法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在這部分中我所要授予學生的是在閱讀中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當然這種探索式的學習方法也要始終貫穿於精讀品悟之中。首先,通過投影,向學生出示描寫小豬的段落,向學生示範老師在讀書的方法,勾畫出重點字、詞、句。比如:開心、迫不及待。明確的引導學生讀書時的步驟,引導有目的,有重點、有針對性的自學,實現了師生之間的合作性。

接著,就是本課所要闡釋的重點,即如何通過一個片段的講解,實現以讀代講,滲透讀法,從而實現讀中品悟。要讓學生通過單一的課文來把握文章的思想,有感情的朗讀出課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讓學生把課文內容和實際生活的情感緊密聯絡在一起之後再去讀,這又是容易做到的。但如何將學生的這一情感培養起來呢,這又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就只有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仔細推敲,反覆揣摩,來感悟出課文的情感。所以在授課中我是用這樣的引導方式。出示:“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麵饅頭和烙餅了!”指名讓學生讀,提問:“小豬當時的心情怎樣?”開心。但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小豬的開心呢,我著重營造了兩個情景:一、小豬眼中的麥子是什麼樣子?它看到這麼多黃燦燦的麥子想到了什麼?它的表情(開心)。二、快過年了,有了這袋麥子小豬的新年將會過得怎樣?(很快樂,很美好)這樣一來開心語氣也就輕鬆的朗讀出來了。其次,在領悟小豬的性格特點時,我設計了讓學生思考:“有了這袋黃燦燦的麥子,小豬對這個新年充滿了期盼,它怎麼做呢?”(迫不及待)“這袋麥子在小豬的手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個小豬如何啊”(能幹)這樣一來學生把自己置身於那般情景中,邊讀邊想象眼前那隻可愛的小豬。

當然這樣的引導方法,還存在一個這樣一個問題,便是學生在朗讀時會聯絡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來判斷事物,在這篇具有教育性的課文中,為了提高學生辨別生活的是非觀,我沒有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按順序一一講解,而是採用了跳躍式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進入到第六自然段,將一年後的小豬的生活情景再現在學生面前,一年前的小豬把開心和快樂帶給了大家,而一年後的小豬把麥子吃完了是不是應該傷心了呢?通過這樣引導學生用老師剛才讀書的方法認真的讀第六自然段,一邊想一邊畫出表現小豬特點的詞語和句子。學生通過讀,彙報(憨厚可愛)(他不由得舔了舔舌頭)。這樣一來能讓學生對小豬有個可比性,留給學生深度的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得到發揮和拓展,使他們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自主學習

最後我將用自學的方式,來完成描寫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1.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小動物自讀課文,邊讀邊想邊畫。2.最後進行彙報:怎樣處理麥子的?這樣的設計正體現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合作性學習以及學生的參與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

四、讀讀悟悟

1.閱讀討論: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的做法?為什麼?(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不同,體驗也各不相同.,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希望學生從三個小動物中都能看到優點) 2.如果你也得到土地爺爺送的一袋麥子,你會怎麼做? (設計這些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希望學生從三個小動物中都能看到優點,學生想出了各種處理麥子的好方法,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語言表達也有了提高。在討論中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從而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師總結:

本課的教學主要是體現了“情感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相融合,教學中重視語感的培養,塑造個性化思維,順應了新課下:“語文課教學應以學定教,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情寄朗讀中”。以上便是我對這堂課的一個教學設計,若在說課過程中有所膚淺之處和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原諒,並請予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正確評價自己 增強自信》這課由多角度評價自己、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和為自己喝彩四個確立自信的方法構成。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認識自己 確立自尊》,從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開始,根據國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評價自己,促使學生超越自卑,樹立自信,走向成功。學好本節內容對讓學生清醒的認識“我心目中的我”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剛進入中學,一方面覺得自己長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希望在多種場合表現自己,但又由於自身知識、閱歷等方面的原因,往往缺乏自信。特別是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時常與家長、老師的期望有距離,因而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對自己產生懷疑。據調查,預備(3)班大部分學生對自己都處在不太自信或極不自信的水平,因此,幫助他們正確評價自己增強自信顯得尤為重要。

說目標

(含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自信的含義,瞭解自信對個人發展的意義,懂得樹立自信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信測試、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形式,初步全面、準確地瞭解自己,並針對自己的情況,掌握增強自信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認識自己,樹立增強自信的自覺性。

2.重點和難點

掌握增強自信的方法。

說設計思路 圍繞教學課題和知識點,我選擇了同學比較熟悉和了解的劉翔作為線索。他經歷過成功與失敗,卻依舊一次次滿懷信心的站起來,是很多學生崇拜的物件。通過這樣的人物作為例子來分析,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也能夠更加認同增強自信的重要性,增加教學效果。

在匯入階段我採用提問啟發法,讓學生了解自信的重要性,吸引學生興趣。接著讓他們進行自信自測,從而展開整堂課的學習。

在“多角度評價自己”和“為自己喝彩”的環節,採用模擬和遊戲的方法,寓教於樂,幫助學生克服羞怯,熟悉和掌握增強自信的方法。

在“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和“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用劉翔作為例子,採用一般的講授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並配合練習,幫助學生學會施加積極的心理暗示。

說教與學的過程 匯入開始出示劉翔奧運奪冠前的幾次接受採訪說的話,根據材料和平時對劉翔的瞭解,提問學生劉翔是個什麼樣的人?這種性格和他取得成功有沒有關係?從而引導學生得出“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緊接著,請同學完成書商的自信自測。針對大部分學生不夠自信的情況,告訴同學,自信是可以培養的,鼓勵同學。老師接下來將會教他們幾種增強自信的方法。

通過講述一個“變劣勢為優勢”的小故事,引導學生髮現,天生我材必有用,換種角度看待自己,也許缺點可能會稱為優點。於是得出第一種方法“多種角度評價自己”。

隨後進行看圖小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學會換種角度。

再出示潘長江照片,詢問他有沒有不足?為什麼沒有因此產生煩惱或痛苦?讓學生多個角度看待別人,最終學會看待自己。

出示劉翔奧運奪冠後的出賽記錄,提問同學,劉翔在成功後是不是就沾沾自喜,停滯不前?在奪得奧運冠軍、打破世界紀錄之後是否就一帆風順,沒有嘗過失敗?他是怎麼對待失敗的?請同學歸納,劉翔對待成功和失敗的態度——勝不驕敗不餒。於是得出第二點“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

展示愛迪生是如何形容自己在發明電燈中幾千次的失敗的?引導同學理解,自信就是擁有樂觀的心態,在面對問題和失敗的時候,不輕言放棄,會想方設法創造成功的條件。

講述借千斤頂的小故事,請同學分析失敗原因是一開始就擔心自己不成功,施加了消極的心理暗示。

請同學講述破釜成舟和四面楚歌兩個成語的典故,比較不同的心理暗示會對結果造成不同的影響,從而引出第三點“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接著,出示劉翔比賽的新聞報道,請同學猜猜他賽前自言自語的內容。同學很自然地猜出他在自己給自己打氣。老師點評,不能忽視積極心理暗示的作用,我們也要學會經常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並問同學,哪些語言是積極的?同學熱烈發表意見。

出示劉翔奪冠後照片,尋找劉翔的習慣動作。從動作表明,流向在每次成功後都會為自己喝彩,這是他不斷前進的一個動力。於是引出最後一點“為自己喝彩”。

為幫助同學發現自己的突出表現,隨即在班裡進行各方面“班級明星”的選舉,為自己喝彩,增強自信。

最後以全班朗讀一首“相信自己”的小詩結束

說教學效果 氣氛和諧,學生思考積極,回答踴躍。從遊戲和討論來看,他們還是有所收穫的。這也說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說改進設想 幾個方法介紹的次序上還欠缺一定連貫性。需要好好整理思路,努力讓教學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思路更加清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