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的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86W

一、教學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的說課稿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築歷史,著重描寫了外觀巨集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採用的方法,讚美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整篇課文條理清晰,語言平實,描寫細緻。

學情分析:

對處於國小高年級學段的五年級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較為紮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語言感悟能力。但由於孩子們沒有去過埃及,所以對金字塔缺乏瞭解和具體形象的感知,對文中語言文字的描寫很難在腦海中形象化,課堂容易顯得沉悶、枯燥。因此,充分發揮資訊科技與文字的優化整合,從而拉近與文字的距離。

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金字塔的特點,悟後朗讀。

教學難點:

以金字塔的建造過程為突破,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根據以上的教學分析,我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悟後朗讀。

過程方法目標:

1、利用資訊科技與文字的整合,感受金字塔的特點。

2、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發學生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

為了有效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下的教學環節。

三、教學過程:

1、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不讓課堂顯得沉悶,我在一上課就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彷彿是去埃及觀光,從而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化抽象為直觀,體悟之後朗讀

(1)數字具體化,體會特點

感受金字塔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課文在介紹時出現的只是一系列的數字。(出示原文數字點紅)這些是抽象的,無畫面的,孩子們只能淺層次的、機械的告訴我們金字塔高、大,但如何高、如何大、如何巨集偉,還體會的不夠深刻、具體。於是我抓住了幾組數字,讓它們和周圍的事物作對比,將它們具體化。

(出示樓房對比圖)“146米、40層”的高度,和我們普通的'住宅樓作對比,相當於幾個疊加的高度呢?學生很快得出“6個還多,需要費力的仰頭才能看到頂。”有了這樣真實的感受,自然體會到金字塔的高。

(出示巨石文字)文中“平均每塊重2.5噸,共有230萬塊”。這2.5噸有多重,230萬塊代表著什麼,孩子們無法有具體真實的體會,(出示和大象的對比)通過巨石和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作比較,知道平均2塊巨石就相當於一頭成年大象的重量,這230萬塊相當於115萬頭成年大象的重量之和,這樣一來,這一塊塊巨石就像加在孩子們的心中,情感自然流露:金字塔真巨集偉啊!

將數字還原成直接的生活體驗,學生們彷彿站在金字塔腳下抬頭仰望,彷彿親自去抱抱巨大的石塊,抽象的數字在腦海中形成了具體的畫面,引領他們深入體味語言文字,課堂上學生們悟得好,讀得好。(出示學生朗讀片段)

(2)動畫再現,瞭解建造過程

如此偉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這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出示課文文字)文中介紹的是概括、抽象的,學生僅僅通過這段文字的描寫是無法清楚瞭解建造的過程,於是我播放了一段動畫(出示建造動畫)。動畫的演示解決了這個難題,學生直觀瞭解了書本上的文字,也形象的理解了建造的過程,此時,我讓學生們畫出文中與動畫演示相對應的文字,再讀一讀。讀過之後,再將動畫與文字相結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將直觀與抽象融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了解了建造的過程和不容易就自然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出示學生髮言的片斷)本課的難點也就輕鬆突破了。

3、利用網路資訊,創新作業設計

資訊科技的運用不僅表現在直觀演示上,還應運用在網路學習資源與文字材料的結合上。我將事先在網上查詢到的有關埃及文明的專題網站展示給學生看,(出示網站和部落格專版)由於埃及文明的神祕和課文篇幅的有限,學生們對埃及很感興趣,但不能深入,看到了這些網站,他們個個躍躍欲試。於是我讓他們回家查詢資料,豐富課外知識,將自己的所得、所感發到我部落格中的一個專版中,將文字知識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中,還改革了傳統的作業設計。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學反思

1、資訊科技運用,成為了學生有效學習的好幫手。

通過欣賞直觀、形象的錄影視訊、動畫演示,實現了從紙面閱讀到螢幕閱讀,從純文字閱讀到全面立體式閱讀的轉變,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提高了教學效率。

2、資訊科技的運用實現了對抽象文字的形象內化,再將這種內化轉化成個性理解後的朗讀,使學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意識,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文字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3、利用網路蒐集資料,可以獲取大量的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