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七篇

來源:才華庫 1.44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七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我追求的最高教學境界,也是我和學生在語文教育中發展的最終目標。“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語文實踐應是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的土壤。於是,“在真實的閱讀中學做真人”是我在《畫家和牧童》這一教學實踐中展示的教學思想。

一、析教材說學情定目標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內容。本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課文,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於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本課以牧童那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以戴嵩虛心向學的行為滲透了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近兩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識字是重點,但不是教學的難點。怎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成為我本課教學的難點。

基於以上分析,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在閱讀中積累和運用優美詞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能力目標:

促朗讀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的不斷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悟“只有在交往中學會謙虛,在合作中敢於說真話的品質”才是真正的合作學習。

二、說流程談教法展思想

“返樸歸真”是新課程中閱讀教學改革的方向,什麼是真正的語文閱讀教學,許多仁人志士傾全力而研究。低年級的課文雖短,卻肝膽俱全。嘗試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性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樹立從小愛讀書,多讀書的意識,是我的教學主攻方向。下面我通過以下環節來展示自己一些略顯稚嫩的教學思想:

1、賞畫評畫,走近畫家:

課前,師生一起欣賞李苦禪、齊白石、徐悲鴻等繪畫大師的名畫,使學生初步領略到畫家的風采,並能體會說出畫家的畫是不同凡響的。此時,選出一副畫讓學生去評價其不足之處,他們就會頓感詫異,“大畫家還會畫得不好?”趁此疑惑之時,老師馬上引入課題:“在很久以前,就有一個從沒有上過學,又沒有畫過畫的牧童,卻向一位大畫家提出了意見。你願意認識他嗎?”從而引導學生進入《畫家和牧童》這個故事中。這樣既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體會到生活才是賞畫、評畫的源泉。

2、以讀代講,感悟真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讀”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讀”這條主線,採用自由讀、默讀、個別讀、指導讀、評價讀、創設情景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發現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感悟做人的道理:

⑴讀課題談感受大寫“畫家”,小寫“牧童”啟用學生的思維,學生充分談自己眼中的牧童和畫家是什麼樣的?在說一說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感受到畫家與牧童的距離,為下文牧童敢於說真話做了鋪墊;教師在此過程中迅速掌握學情,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程式,做到以學定教。

⑵初讀全文整體感知你覺得故事中的畫家、牧童怎麼樣?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氣。

⑶精讀課文學做真人:

①在閱讀中要有真實的感受為此,我有以下創新:

A、創新之一、學科整合,在實踐中感受“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這兩個詞語是學生在初讀課文時不容易理解的,我充分開發身邊的資源,把美術老師請進課堂,親手演示中國畫的畫法,讓學生在繪畫實踐中感悟“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再由美術教師向學生介紹戴嵩的有關知識,內行談內行,學生更易感受戴嵩的大師風範。介紹後,再次引導學生讀人們的評價語言,定會惟妙惟肖。在閱讀中質疑,在釋疑中閱讀,真實的閱讀讓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

B、創新之二、眼耳口腦,多方面感受抓住文中的人物對話,並結合書中的插圖讓學生大膽想象每個人的表情、神態、語言。先說後讀再演,體驗出戴嵩的確畫錯了,牧童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才敢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這樣設計中,學生朗讀能力、想象力、對文字的理解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也在閱讀中逐漸生成了。

創新之三、創設情景,深層感受體驗源於深層次的思考。“如果當時牧童沒有看到戴嵩的《鬥牛圖》,這幅圖就這樣傳到了國外,被國外的農夫看到了,會怎樣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情感由此上升到一種愛國的境界。在這一高度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式的閱讀,真實地體會到“謙虛好學”和“勇敢建議”也是一種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更需要謙虛好學的品質,更需要我們每個人敢於說真話的勇氣。

②在閱讀中要有真實的收穫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於是,我設計了積累與“一”有關的詞句,摘抄課文優美的詞句。學生在說一說、寫一寫中積累語文。

③在閱讀要中有真實的評價學會欣賞,學會評價是本課力求體現的評價理念。“你願意學誰?為什麼?”的深入思考讓學生再次品讀課文,“人要謙虛,博採眾長”的思想就自然滲透到學生的腦海裡了。在實踐中學會評價,讓牧童的勇氣增強學生評價的信心;在合作中學會欣賞,戴嵩的謙遜更是讓被評價者佩服。教學中我時時、處處給學生評價的舞臺,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一次次自評、互評中學會做一個真實的人。

3、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課堂天地小,生活無窮大。語文學習來源於生活,也要回歸到生活。課後拓展練習設定為:

⑴評價身邊一個熟悉的人。

⑵上網收集更多的名畫進行欣賞,提高鑑賞能力。

⑶讀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基本理念

本課以新課標為指導思想,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和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體驗,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二、教材分析

本課《秋天的落葉》要求學生了解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把握書籤的基本特徵,進行書籤的設計與裝飾變化,通過設計秋葉形的書籤,感受秋天多彩的豐收季節。是屬於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本班學生在綜合實踐課裡已經嘗試過用落葉做書籤,因此對葉形書籤並不陌生。為此,學生對把握書籤的基本特徵這一重點並不困難。通過欣賞不同形狀的樹葉圖片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願望。教材還提供了多幅學生作品,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比較這些適合書籤外形的裝飾紋樣,發現作品中有創意美、對稱美、均衡美、簡潔美,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欣賞比較、合作探究、合作創作、欣賞評述

四、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播放秋意圖片及音樂,創設秋天的情景,把學生帶進金黃的秋天裡,激發學生對秋天的回憶與想象。接著,提問“秋天的落葉為什麼會飄落 下來?為什麼會變黃和紅呢?”引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求,自覺瞭解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教師順勢再問“落葉可以用來做什麼?”自然的把學生引導到了本課的課題上,即用“葉子的形狀來做書籤”。然後,設計了小組討論的環節,讓學生根據書本的提示,合作探究出書籤的要求和設計步驟。變教師單方面的教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並通過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書籤作品,瞭解適合書籤外形特點的.圖案設計及色彩搭配,解決本課的難點。在合作創作後,設計了自評和他評的環節,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最後,以“翻書比賽”遊戲體現書籤的實用意義和本課的“設計.應用”這一學習主題。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美麗的丹頂鶴》是國小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它在第八單元是第20課。

2、教材分析:我初讀這篇課文,第一感覺就是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課文篇幅不長,層次清楚,內容生動,語言通俗易懂。

但是,作為老師我也從來沒有親眼見到過丹頂鶴,很難有真實的感受,要讓學生只靠讀書就能體會丹頂鶴的美麗、高雅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後來,我不斷地鑽研教材,並通過各種渠道查詢有關丹頂鶴的知識、圖片、音像資料。在此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了丹頂鶴的美麗和高雅。當我拿起書來再讀課文的時候,便情不自禁地將這種對丹頂鶴的喜愛、欣賞融入課文的字裡行間,相信二年級的國小生讀完課文也會被丹頂鶴特殊的美所深深的吸引。

3、教學目標分析: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對本課教學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虎字頭”。

B、技能目標

認識並掌握表示顏色的疊詞;能用“不論……還是……都……”的句式練習說話,培養語感。

C、情感目標

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理解詞句,並感悟丹頂鶴的美。

二、說教法: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通過朗讀訓練,整體把握知識內容和情感態度。根據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為輔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語言描述、動作體驗等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三、說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課文重點詞語理解能力有限和本班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學法指導上主要以激趣為主,學生在愉悅情景中自讀、領讀、比讀、演讀。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

四、說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丹頂鶴的美,懂得丹頂鶴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第二課時:主要是精講第二、三、四自然段,完成教學的三維目標。

五、說教學流程:

匯入環節,直接引入課題後,複習鞏固一些詞語,然後引讀第一自然段。

精講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由讀文,說說丹頂鶴美在哪裡。在重點抓住幾個表示顏色的詞。當講解“鮮紅鮮紅”一詞時,先比較“鮮紅”、“鮮紅鮮紅”,說明疊詞所表達的程度更深。再運用幾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學會運用,同時也積累一些詞彙。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給丹頂鶴的圖片塗上顏色,然後讓自己的丹頂鶴飛起來,貼到黑板上。並運用書上的文字,讚美一下(黑板上)聚集在一起的那群丹頂鶴。

精講第三自然段時,從丹頂鶴的另外一個名字引入,然後讓學生說說它為什麼被稱為“仙鶴”,從傳說和外形進行精講。在讀到丹頂鶴的外形時,對“不論……還是……都……”的句式進行了練習。先分別出示丹頂鶴不同姿態的圖片,讓學生運用“丹頂鶴在哪裡做什麼”的句式先進行說話,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運用關聯詞把幾個短句合成一個長句。這一練習的設計,既緩解了練習難度,又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姿態丹頂鶴的美。

第四自然段,以引讀的方式引入,並出示地圖,讓學生直觀瞭解丹頂鶴的生活環境及人們與它們和平相處的情景。在此基礎上,講述了徐秀娟的故事,感情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生字教學,選用了兩個半包圍結構的字,通過認讀、組詞、筆順、範寫、描紅等形式,讓學生充分認識並掌握這兩個字,並能正確、端正地書寫。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篇閱讀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朗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並明白了科學家真正的目的。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於創造”。《動手做做看》是本組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生動教材。

二、說學情

1、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句,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等

三、說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第一課時目標完成情況,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理解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中受到啟發。

⑵知道什麼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興趣。

2、能力目標: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能比較認真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行為。

3、情感目標:

⑴感受動手做的樂趣,認識動手做的意義。

⑵喚起學生善於思考、注重實踐、不迷信權威的意識。

確立重點:

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瞭解科學家的真正目的,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上述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結合新課標理念與學生心理及認知特點。我採用了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中去體驗、思考、領悟,並啟動師評、自評、學生互評等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1、情境匯入,設身體驗

2、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3、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4、總結評價,回味昇華

5、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設身體驗

《動手做做看》既是課題,又是文章主題,我便順水推舟如下匯入:“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13課《動手做做看》,請大家先來動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如此直截了當,一語雙關,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呼應課題。

接著,我以“偷樑換柱”之法,將文中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拿來考學生,創設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課堂上,教師相對於學生而言可算作一種知識權威。學生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有著相類似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著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利於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和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二)學習課文,深入探究情境之後,教師由權威搖身變為學生的學習夥伴,笑問:“剛才老師提的問題,你們不覺得熟悉麼?在哪見過?”在學生恍然大悟間,教學戲劇性的進入第二程式。學生此時學習習興趣倍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第二程式是全課的重點部分,教學的三維目標要在這裡實施體現,教學重、難點也要在這一程式中解決。諸多目標若想做到“剪不斷,理還亂”,就得像蜘蛛結網那樣──圍繞一箇中心,有序地連線,恰當的打結,將教學的過程組成有機整體。基於此,我確立了“邏輯推進,各個擊破”的教學策略。將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大環節中,如:第一大環節(1~5自然段)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著手。第二大環節(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如此,每個環節都圍繞課文內容這個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並恰當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等手段,隨著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專案標,解決教學重點,並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三)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依據上述理念,這一程式中,我讓學生進入角色,再次感受、體驗,將領悟內化,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啟用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鞏固教學重點,落實能力目標。

(四)總結評價,回味昇華

這一程式設計旨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回味教學難點。並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五)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1.收集背誦科學家的名言;

2.閱讀故事《小馬過河》、《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和其他科學家故事;

3.動手做做自己曾經猜想而未經證實的小實驗。

六、說板書

本課板書在設計上力求簡潔、直觀、條理清晰。既概括本課要點,又便於學生理解記憶,進而輔助教序,提高學習效率。

13、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生氣→→哄騙→→動手做了做。

伊琳娜:笑了→→不是哄騙→→明白一個道理。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葡萄溝》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四個內容

1、葡萄溝盛產水果:

那裡不僅有人們最喜愛的葡萄,還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

2、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

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3、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

夏季,種在梯田裡的葡萄長出了茂密的枝葉,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綠葉底下,十分美麗(第二自然段)。

4、葡萄溝不僅物產豐富、景色美麗,而且那裡的人也特別好:

淳樸的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當葡萄成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拿出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二、說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對於本教材,我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品詞賞句來體會文章蘊涵的情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和重視情感的薰陶”。具此並結合前面分析的教材情況我把本課分為兩課時教學,並將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設計如下:

1、知能目標:

運用學法遷移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話。

2、過程方法:

引導學生在理解生詞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讀懂句子,並讀出感情,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第二自然段。本段共有4句。第一句寫葡萄的種植地點,從第2句開始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分別寫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長和成熟時的情況;第4句寫在葡萄成熟的日子裡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的表現。文章的難點也在第二自然段,要準確領會第二自然段的詞句,並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

五、說學情、教法、學法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來讀,按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基於以上分析,我採用了情景創設、組織討論交流、相機誘導、以讀代講、開放課堂,課外延伸等教法,學法是採用自主學習體驗法、合作交流探究法、相互辯論法、思維拓展圖文結合想象法、品詞賞句法。《新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還有這樣的教法、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提高品讀、感悟和表達語言文字的能力。

六、學習程式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以充滿激情的導語(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去葡萄溝玩一玩好不好?),以去葡萄溝玩一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借助教室裡掛上成熟葡萄的環

境佈置等手段努力營造氣氛,讓學生好象進入了葡萄溝世界,這樣做,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而後安排用課題“葡萄溝”一詞說一句完整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語言訓練與說課文主要內容的目的。

環節二:自主學習體驗,合作交流探究。

1、根據學生的說話,相機幻燈出示研究專題。出示幻燈內容: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研讀課文,並思考:

a、你認為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嗎?你是從那些詞語、句子體會出來的?請你選擇體會最深或喜歡的詞句,與同學交流,並試著讀出感情。

b、像這些按時間順序寫的段落,你喜歡怎樣讀懂的,請與同學交流。比比誰的方法巧妙?”

在這個研讀專題中,不僅有研究的目標和要求,而且包含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和過程提示。這正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三維”目標體系,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

2、展開研讀這是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的主要環節,作如下安排:

①自學自研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思考分析,邊讀邊劃邊注。為後一步小組討論的質量、有效度打下基礎。

②自由組合小組,自學夥伴作交流相互合作,豐富閱讀認識,教師應在座間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自學自研活動,並注意吸收反饋資訊。

環節三:反饋學習成果,相互辯論誘導。

我始終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按自己的選擇,交流學習成果。讀是個性行的行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會跟著學生的跳躍性思維隨時調整引導思路,並在交流過程中,穿插落實課時目標,還適時組織討論補充、評議深化、相機誘導。

全班交流研讀專題a時,採用相互補充辯論法、思維拓展圖文結合想象法、品詞賞句法等多種形式全方位來感悟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從而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熱愛上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班交流研讀專題b時,相機誘導回顧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段落的方法,並且也落實了本課的重點。

在此過程中根據集體的反饋資訊適時板書。(板書附後)這樣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感悟表達能力。

環節四:拓展創新,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趁熱打鐵,設計開放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方式,提高了興趣,鍛鍊了能力。(選一個完成)

1、現在我們到葡萄溝遊玩一一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能不能把你的感受想法,寫下來,畫下來,唱下來,讓所有的老師、同學看看我們班的風采,為我們班爭光?你準備怎麼辦呢?寫作不錯的,可以寫一段話誇誇葡萄溝,做做廣告,也可以寫封信給維吾爾族老鄉;畫畫不錯的,可以畫下你看到的;唱歌不錯的,可以自己寫寫歌詞,來唱一唱,陳老師幫你錄下來;只要你想得到的都行。

2、給維吾爾族老鄉寫寫信,寫遊記,想噹噹小導遊的,可以寫寫,你準備怎樣介紹葡萄溝。

七、附板書設計

葡萄溝

盛產水果:品種多

好地方

景色美麗:

時間

夏季:茂密的枝葉像涼棚

秋季: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老鄉熱情好客:吃個夠

葡萄乾有名:顏色鮮、顆粒大、味道甜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二年級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篇課文,是圍繞動手和動腦來選編的,目的是通過一些發明、創造等的小故事,啟發學生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就《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來說有兩個特點,一是生字數量多,但大多在生活中接觸過,二是故事通俗易懂,整合單元和課文特點。它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明經過,他還告訴我們發明並不神祕,並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邊的事,多腦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因此,計劃用兩課時,第一課時有兩個目標,一是識記13個生字,二是讀通課文,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於發現,善於探究。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聰明活潑,有自主學習語文的願望,能主動的積累好詞好句。能根據課題、課文內容質疑,且能自主的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認識生字詞語,會寫“仍”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

過程與方法:

抓信文章對兩個人物行為、心理的描寫品讀,瞭解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並從中受了啟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生活中留心觀察、樂於發現,善於發現,善於探究。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瞭解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

3.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

教學準備:

連張郵票、生字卡片、一張紙、和筆尖。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點撥法,參與法。

學法:動手操作、自主質疑法、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法、讀議結合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首先,出示兩張郵票,一張有齒孔,一張沒有齒孔,讓學生對比。發現齒孔,匯出些齒孔的發明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學生最愛聽故事了。揭題再次學習14課,來揭開這個有趣的故事呢。

2.鞏固生字詞語。先是教師抽讀,課件認讀詞語。以生動有趣的遊戲來讓學生更容記住生字。

3.指導寫字。仍、便、使。評的寫。

二:質疑提問、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1.學好生字,新詞就是為了更好的讀好課文。所以,先讓學生以喜歡的方法把生字新詞放回課文中讀,把讀文讀正確流利。再請4個學生分別讀4段,讓學生們來評價是否讀正確、流利。讓學生來評價別人是否做要到了要求這樣會更好的讓學生們讀好課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審查和語言表達能力。

2.默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質疑,比比誰的問題最有價值。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的默讀能力,及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提出問題來考同學們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的好習慣。然後,全班交流提出的問題,教師給以總結概括。

3.小組選擇一個問題然後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最後小組交流共同解決這個問題比比哪個小組解決得最好最快,還能得到小紅旗。這環節,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問題。不斷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培養了合作的能力。在學習的中我提醒學生邊讀邊思考還要邊作好筆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交給學生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4.全班交流彙報。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要關鍵環節。在交流第1。

2。3問題時,我注重學生體驗。以彙報讀、體會讀,賽讀、齊讀多種讀讓學生體會及知道齒孔的發明過程。另外以學生動手做做和觀察讓學生了解那位先生的動作,及那樣做的好處,親手讓學生撕經過打過孔的郵票,體會方便。同是通過觀察讓學生何等會阿切爾的內心想法,及那留心觀察、樂於發現,善於發現,善於探究的高尚品質。

5.阿切爾給我們帶了那麼大的方便你想對他說什麼,這一環節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知道感恩。

6.學了這篇課文你喜歡阿切爾嗎,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學生總結他是一位留心觀察、樂於發現,善於發現,善於探究的人。引發學生向阿切爾學習,給學生打氣只要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有留心觀察、樂於發現,善於發現,善於探究你也可以做一個發明家。

三:拓展。

1.學習我知道,介紹郵票的作用及意義。師生共同交流,養學生愛集郵。

2.作業,設計郵票,說說寫寫你設計的郵票。

四:板書設計:

14.郵票齒孔的故事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總、分、總的記敘順序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述,寫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方面描述,具體寫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第三段是總結,寫守衛在島上的英雄兒女必將使西沙群島變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這種總、分、總的敘述方式不僅體現在全篇文章中,還體現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這篇文章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正好配合中年級進行段的訓練。

另外,本文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因而也是訓練提高朗讀和說話能力的好教材。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課文通過對海面、海底、海灘和海島四方面描述,具體寫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2.進一步學習總分結構的句群,掌握圍繞總起句把事物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讀出句子的語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和學生自評的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引讀法及抓住中心詞等方式,幫助學生領會課文總分結構的句群和段落。

2.在新創設的情境練習中,進一步掌握圍繞總起句把事物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3.藉助多媒體演示及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愉快積極地投入以欣賞、朗讀、感悟為主要形式的學習活動,從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2.能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西沙群島優美的風景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3.領略祖國山河的美麗富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重點】

1.使學生了解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正確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總起分述的記敘特點,能判斷一段話中的中心句。進一步掌握圍繞總起句把事物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4.能夠圍繞總起句,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將魚的特點說具體。

【說教學難點】

1.判斷總分關係句群中的中心句。

2.能在課文學習中準確地把握珊瑚、魚、海龜等海洋生物的特點。

2.能夠圍繞總起句,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將魚的特點說具體。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景入情地學習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

西沙群島地處南海,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雖然課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出西沙群島優美的景色,但是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學習水平決定他們很難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而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把語言文字變成直觀的美麗活動的圖象,兒童容易感知,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愉快地學習課文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如五光十色、交錯、高聳的山崖、低陷的峽谷等詞語學生只需看一看電腦圖象,就能充分感受而不需要徒勞多餘的講解。本文作者為了說明西沙群島物產豐富,運用總分結構把多種海洋生物的特點加以具體描寫。而進一步鞏固、掌握這種寫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有些段落學生較難找到中心詞即生物的特點,當然也就發現不了中心句。文中寫魚那一段在預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把“一群群魚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作為本段的中心句。於是在教學中我有的放矢地通過圖象演示,問學生西沙群島的魚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面對畫面上種類繁多的魚學生就能較容易地把握本段的中心句,進而掌握總分段落的基本模式,為後面的說話練習打好基礎。

除了運用多媒體,老師也可以通過自己設計的過渡語,始終吸引學生留連於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哪怕是提個要求。在這一堂課上,“請某某同學讀課文第幾小節”換成了“請某某同學帶著我們穿上潛水衣,盡情地潛入神祕奇幻的海底世界暢遊一番。”“請一個同學根據老師的提示說說這幅畫面”換成了“誰願意跟著老師再去一趟海底世界,與那些可愛的海洋動物作伴?”在意境美和語言美的雙重體驗中激發求知興趣和慾望,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二、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讓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

教學中我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要的教學環節都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自己通過學習、討論來理解課文。並用舉一反三的方法讓學生形成比較熟練的閱讀技能。本課寫到西沙群島四個地方,我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重點學習一段,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而學習途徑也可以自主選擇,或朗讀或表演或填表,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三、以課文內容的拓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學習海底和海灘兩部分時,針對本課教學重點及難點,螢幕上顯示各種各樣的魚和貝殼,我要求學生按所給的總分句式把它們的顏色和形狀說具體,這對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力,提高運用語言、運用寫作的技能都有一定的幫助。

四、朗讀訓練貫穿教學始終,且讀有不同的要求。

無論是齊聲朗讀、自讀或男女聲互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引讀是本堂課上使用最多的方式。因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理解課文總起分述的記敘特點,能判斷一段話中的中心句。引讀能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重點,同時避免一問一答式,提高教學效率。在具體運用時,根據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引讀內容。如體會“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時,我兩次運用引讀法,前一次我讀第一句學生讀其餘部分,幫助學生體會總分段落結構。後一次我除了讀第一句,還將“各種海鳥、鳥蛋、鳥糞”這些詞特地提到前面來讀,為的是提醒學生進一步體會課文是從鳥多、鳥蛋多和鳥糞多三方面表現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