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來源:才華庫 2.79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課文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安塞腰鼓》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本文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宣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是學生學習、感悟的好素材。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閱讀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層次尚淺,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培養,特別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不是很緊密的文章,學習起來更是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能力目標:立足課文,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的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的。

教學流程:

動畫匯入,激發興趣1欣賞安塞腰鼓的表演,說說看後的感覺或者讓你想起了些什麼?2簡介安塞腰鼓3簡介作家劉成章及其作品

一、初涉文字,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說說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的安塞腰鼓”對其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自主研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2四人小組分工朗讀,右上角的學生擔任組長,邊讀邊尋找文章的美點。讀完後在組內用“我覺得這篇課文很美,美在——”的句式敘述出來,再推選同學準備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比如,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從四個方面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最喜歡的來學習,一切以學生為主。

二、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採用"朗讀"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1指導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目的是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中的典型的句子形式變為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如將文中的排比句改寫成內容相同,但形式一般的句子,要求學生反覆朗讀、體味。

2指導學生採取"評點式品讀",目的是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字、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體會作者對語言的錘鍊。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評價,並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對同學的回答進行一定的點評。

三、拓展延伸,內化語言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讀背背2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試著用上排比、反覆等修辭。

四、總結昇華,佈置作業1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2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設計理念: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努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品味語言,開展研究性閱讀,以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實踐新課標的理念。

1、突顯主體地位,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扶助,儘量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創造條件。比如,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我們南方的學生來說,大都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對課文的理解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和積極性。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發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並及時給予鼓勵和欣賞,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喜悅,能更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如朗讀課文,學生感情不到位時,可以鼓勵說:“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把自己內心的感受也讀出來,肯定能更好,不信,你再試試!”當需要學生齊讀時,又可以鼓勵:“老師始終相信,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感受其神奇的魅力。”我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成功而快樂,為他們的困惑而出謀劃策,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有了安全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2、化煩為簡,構建簡明的教學主線

課堂上的時間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定量,煩瑣的提問應答,冗長的情節分析,會失落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設計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變“煩瑣”為:“簡易”,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去讀去練,有更廣闊的空間去思去想,有更大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主性。《安塞腰鼓》一文,我設計了兩個中心問題:

(1)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安塞腰鼓?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目的是讓學生初讀課文時,緊扣課文語言,說說對安塞腰鼓的初步感受。

(2)你覺得這篇課文美嗎?美在哪兒?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感受課文。這兩個問題串成一條比較簡明的教學主線,從而支起整個教學框架,給學生以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還課堂的主動權於學生。

3、板塊化軟性設計,體現教學彈性

板塊是指在一篇課文中比較集中而又相對獨立的大部件。軟性設計是指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並不一定是按事先的教學設計而一成不變的執行的,而是充分考慮到師生生命活動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多變性,根據課堂的實際進展,及時反饋、調整教學設計,進行教學過程的現場生成。《安塞腰鼓》的第二部分(主體部分)分別是從“巨集偉的場面、雄壯的鼓聲、擊鼓的後生、奇麗的舞姿”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好一個安塞腰鼓”。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理解能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板塊研讀,而且選擇同一板塊的學生可以一起學習研討,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的感悟。交流時,也不一定要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依次交流。學生對哪個板塊最感興趣、感悟最深,就先交流哪個,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現教學設計的彈性。

4、以讀為本,讀悟結合,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語文是有聲的藝術,不只是死寂的字元。學語文就要朗讀,對於文章中的情趣,也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才能體味。朗讀是理解、感悟、積累語言的前提。《安塞腰鼓》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對這樣的文章,首要的就是要指導學生朗讀,從誦讀中體會它的氣勢,實現整體感悟。對一些精美的語句,可採取“替換式品讀”、“評點式品讀”,從而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意蘊美、情味美。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與反覆,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這些需要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產生共鳴,得到提升,從而達到“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

板書設計: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本著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清晰、美觀、提綱挈領的反映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是按內容來編排的。《看雲識天氣》屬於科普說明文,具體編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它和該單元其他四篇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一樣,反映了語文和科學的關係,體現了新教材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編輯理念。

(二)三維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新課標教學目的和要求,再聯絡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三維目標(螢幕顯示)。

(三)重點難點

考慮到《看雲識天氣》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說明文,閱讀此類文章,學生會無從下手。於是,我決定從文章結構入手,將重點確定為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把說明文和記敘文緊緊銜接起來。十一二歲的孩子,對種類繁多的雲可能會眼花繚亂,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在於學會怎樣看雲識天氣。

二、說教法

新課標在《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中指出,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為此,我準備用自主合作為主要教學法,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營造和平、民主的教學氛圍。

三、說學法

當然,學生才是閱讀的真正主人,教學是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所以,我打算讓他們用圈點勾畫的方法來篩選資訊,概括內容要點。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閱讀和寫作的方法,為他們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四、說過程

基於以上考慮,我準備用以下七個步驟(螢幕顯示)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這七步是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既有閱讀上的要求,又有方法上的提示指導。

(一)匯入

上課開始,用同學們耳熟能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匯入,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看雲識天氣,料定三日後必有大霧。我再不失時機地插入導語,幾句簡短的話,吊足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躍躍欲試,順利地過渡到下一環節:默讀。

(二)默讀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整體認知的辦法,在快速默讀的過程中勾畫句子,訓練捕捉關鍵資訊的能力。抓住“最基本的經驗”來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突出教學重點。這些句子提綱挈領,在文中既是中心句,又是總起句。於是,水到渠成地總結出閱讀與寫作的一般規律。

(三)精讀

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決定有重點地精讀。大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圈點勾畫,進一步瞭解各種雲的名稱、形態及其與天氣的關係。魯迅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也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些讀書箴言,都強調了自主閱讀最可寶貴的品格。於是,我決定採

取一個大膽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第四五六自然段,梳理清雲或光彩及其與天氣的關係,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又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共享,我設計了成果展示,讓學生相互啟發補充,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為他們進一步的探究開闢了道路。

(四)品讀

葉聖陶先生指出,“凡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於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穫少”,光走“從內容上尋求”這一步,不是完整的語文課。因此,在引導學生熟悉文字之後,又安排了品味語言這一環節。“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語文最基本的特徵是以語言為核心,通過對語言的品味,達到感知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的目的。所以,我又安排了仿寫。同時,我還準備有的放矢,讓學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語言生動起來的方法,為今後的寫作服務。

(五)演讀

在熟悉了各種各樣的雲彩之後,我準備採用更個性的辦法,讓學生學以致用,親自預報天氣,真正突破“怎樣看雲識天氣”這個難點,並且帶給他們心理上的肯定,活動空間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放飛!21世紀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成為真正主體的課堂,而“說”恰恰是他們充分發揮個性,表達思想的方式之一。他的課堂他作主!“民主、科學、個性”的理念,應當成為閱讀教學的靈魂。為了啟用學生的思維,我打算給學生展示一段可視材料,看一看預報員是怎樣從人文角度進行天氣預報的。之後分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給了他們思維馳騁的空間。

(六)總結

最後,讓學生漫談收穫體會,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鞏固加深所學知識並使之系統化。

(七)作業

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我還要告訴學生,學習不能滿足於課本,生活中處處可以學習語文。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調動自己的日常生活積累,說說自己熟悉的諺語。真正達到“課內長骨,課外長肉”的美好境界,讓課堂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樑。

五、說板書

課堂是一個資訊不斷傳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板書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是對教材內容進行高度濃縮後提出的精華。這則板書(螢幕顯示),選擇了文中的關鍵詞語組合而成,文字簡潔,學生通過它能聯想到整篇課文內容,便於抓住要領,形成整體認識。

六、說反思

新教材不強調文體的學習,而強調學生閱讀概括和篩選資訊的能力。所以,我有意淡化說明文這一體裁,讓學生用記敘文的思維模式去閱讀說明文。為了增強直觀性,我特意選擇了各種各樣的雲圖片,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背景。當然,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說明文應該具有時代的氣息。可設計加工文章結尾的訓練(“看雲識天氣”的侷限性)。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探索的興趣。從以往的教學中,我看到了不足,但值得慶幸的是,我找到了補救的措施。讓我以此自勉吧!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我說的課文是《種一片太陽花》,我計劃安排兩個課時教學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明白本單元重點,熟悉課文。下面我就第二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教法的選擇、學法的指導、教學程式設計及板書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說教材:

《種》是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安排是“記敘中的說明”,即在記敘人、事、景、物的過程中穿插說明性的文字,或交代原因,或解說、說明。七年級的語文著重培養學生記敘方面的讀寫能力。本單元的設定,不僅是前幾個單元如記敘的中心、繼續的順序、記敘的詳略的進一步學習,同時,也為八年級上學期說明文的學習打基礎。但綜觀全文,說明性的語句並不多。

全文公四個部分,分別交代太陽花的由來,太陽花從種子落地到一齊開放的過程,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太陽花的啟示,通過作者記敘種太陽花的經驗和感受,表露作者對“事業”的憧憬,對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公平”的世界的渴望。全文中提到說明的不明顯,在介紹花的生命時才有所提及,所以我想把側重點置於太陽花的美、經久不衰的原因和太陽花的啟示上。

根絕教材的這種情況,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制定目標如下:

(1)理解太陽花獨特美的原因及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

(2)理解文中比喻的修辭及記敘、描寫、說明相符合的表達方式。

(3)感受作者對太陽花的喜愛之情和所寄託的意願,理解其象徵意義。

其中,(1)(2)是重點,(3)是難點。

二、說教法:

為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嚴格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語文教學原則,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方法為:

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劃句、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2、朗讀法:語文教學應以語感培養為核心;語感只有通過多讀、多品、多揣摩才能形成。朗讀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通過朗讀把課文語言內化為學生的心理結構,薰陶情感,啟迪思想,於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再說,這篇課文也較適合朗讀。

3、聯想法:用聯想法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本課中,可讓學生產生相關聯想。

三、說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學應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學法為“學習閱讀思考——討論——解疑——拓展訓練”的方式。課堂中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逐步解疑,拓展訓練,學以致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式設計: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式卻是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以下幾個步驟教學:

(一)設定情境,激起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上課一開始,我就設定情境:在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花,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那平時,你覺得什麼花最美呢?然後讓學生來講自己的體會,教師適當加以引導,每種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那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呢?這樣處理,就可把學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和學習的慾望。

(二)讀課文,挖掘太陽花的美

心理學認為: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所以,在這部分,我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從哪看出?”去讀書,帶著目標,邊讀邊思考,邊讀邊畫,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性,使其專注閱讀。

在學生閱讀完畢後,可順便點出個別讀錯的字詞,同時啟發學生挖掘太陽花獨特的美,如:外在美、充滿生機的美、毫無保留的美、經久不衰的美等,在講外在美時,可提及文中的描寫,落實重點。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略做總結,對學生結論加以肯定,激勵學生,並引發聯絡到教學的第三步驟。

(三)深入研究,花美的原因

太陽花美,且能經久不衰,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三部分,啟發概括出三個原因:喜愛陽光、善於抓住機會、主動讓位,同時,點明此處在記敘中夾雜說明。

(四)聽課文錄音,談花的啟示

文章的第四部分點明瞭太陽花的有益啟示,並表達了“還要種一片的”願望,這部分主要設定聽課文錄音,啟發學生思考:太陽花生命短促,卻能保持燦爛多姿,那你棉隊這樣的太陽花,你能不能學到點什麼,捂出點什麼呢?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處,我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自由討論,討論後學生髮言,啟發他們聯想,如太陽花是否很象生活中的某類人呢?它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對於學生的答案,有理就加以肯定,鼓勵學生多說,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拓展訓練

為提高總結質量,也提高學生梳理問題和概括問題的能力,我讓學生參與課堂總結,明確落實重難點,這樣使學生對知識有系統化的認識。在學生總結的同時,教師適當補充,正是因為太陽花有豐富的內在美,所以作者非常喜愛,那大家就圍繞“愛”來填寫下面的詩歌。

● 融情入詩:

當把(銀粒兒)一般的種子撒向泥土

我們就開始了(期待)

心 有些(焦躁)

我們正(莫衷一是)呢

你卻搖晃著(嬌嫩)的身軀

和我們說:hello my dear

你長得多(美)呀

你把(繽紛)的季節 畫在了我們的眼前

有誰 能逃得了這份美的(誘惑)

於是 我們的春天不再(單調)

夏天不再(炎熱)

難怪 我們已深情的決定——

(來年春暖時分,再種一片太陽花)

請學生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填寫,這樣,既學以致用,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落實了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的要求,同時鞏固學生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馬》,它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學法、教學設計與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

《馬》和《珍珠鳥》、《斑羚飛渡》、《華南虎》、《狼》同屬於第六單元。這個單元都是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裡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布封的《馬》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語言文字優美,又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在無限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教材的處理)。

新課標指出學生閱讀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根據單元教學重點結合本文特點,制訂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品味積累文章中的精彩詞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2、。過程和方法:深入領會文章的深刻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領悟和初步掌握對比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感悟動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對比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家馬”與“野馬”的對比貫穿文章始終。通過品讀分析,得出“野馬比家馬更美”,並探究概括出兩種馬的特徵。通過形象鮮明的對比,可以感受到家馬的苦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抓住後半部分疑難重點句深入品讀探究,進一步感受家馬被人類摧殘、勞役,淪為人類惡性的奴隸的悲哀,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上的教學目標。另外一處對比是描寫“野馬”外形美部分,作者把它和另外七種動物作了對比,盛讚馬的高貴姿態,突出野馬的外形的美,從而反襯人類扼殺了馬的自然的天性的美,引人深思。在教學中,把領悟和初步掌握對比手法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把疑難句的理解以及培養學生的感悟和表達能力做為本課的難點。採用一課時完成。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詞彙豐富,對動物的描寫精當、傳神。語言文辭優美,含義深刻,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境激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等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創境激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問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圈點批註法(預習筆記)、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和語言賞析法。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目標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遷移性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計:

首先,創設情境,匯入激趣,聽背景音樂二胡曲《賽馬》,問學生腦海中浮現出了什麼畫面?然後用幻燈片打出遼闊草原上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出示課題及作者,讓學生從聽覺、視覺各方面獲得直觀感受,激發學習本文的興趣,為文章的感知理解打下基礎。其次,感知文章,把握主題。第一步,在二胡曲《賽馬》的背景音樂下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第二步,然後檢查學生預習(預習時要求學生讀通文章,並畫出自己喜歡語句,作批註寫出喜歡的原因,即採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疏通字詞,本文生字詞較多,須落實。這是讀通課文的前提。第三步,接著課堂提問:①文中為我們介紹了幾種馬?②這兩種馬各有什麼特徵,文中具體表現在哪裡?第四步,讓學生帶著疑問自由讀,主體思維,組織語言回答。

第一個問題較簡單,可點名讓學生直接回答,第二個問題較難,可提示學生從文章中找重點詞句回答。因答題資訊較廣,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後共同彙總歸納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合作精神。(學生充分交流反饋後歸納,用幻燈顯示出來)。第五步,緊接著提問:如果你是一匹馬,你會選擇哪種生存方式,為什麼?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作者布封也與我們一樣,在文中,無不顯現出他對“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讚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再次,質疑探究,深入品讀。在學生基本把握文章主題及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重點詞句含義,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達能力。出示四個問題:

1、如何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句話?

2、第二段中為什麼說“它們額上覆著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著絲稠和錦氈,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3、家馬的苦難表現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說說。

4、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找出來,並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寫“家馬”部分的幾個句子是難點,只有品讀這幾個難句,才能深入領會家馬的苦難,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及本文主題。讓學生細讀,從讀中品,從品中讀,教師可巡視並尋機參與其中點拔引導。回答前兩句的基礎上,從部分到整體,整理出第3題答案,最後用幻燈片歸納打出。對比是本文最為突出的寫作方法,最後一題培養對這種手法的把握能力。接著,賞析語言,積累遷移。

1、賞析精美語言。用“我喜歡 一句,因為 ”的句式,回答交流(有預習的圈點批註充分準備)。再由文字遷移,通過問題的思考,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2、有人說,馬是人類的朋友,而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結合本文談談的你的看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最後,延伸練習(課外小作文)。

介紹你熟悉的一種動物,請抓住其特徵(可仿照文中用對比手法),並在描述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五、板書設計:

家馬:勇毅、馴良 ——同情

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美質)

野馬 豪邁、獷野、一無所畏、和平(美德) ——欣賞

最勻稱、最優美(美形)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下午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莫懷戚的《散步》。

下面我從教材的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學法指導、大致的教學流程等幾個方面彙報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注重人生體驗。《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於一體,字裡行間揚溢著濃濃而真摯的親情,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道德頌歌。雖然與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風箏》《羚羊木雕》一樣都以家庭生活為主,都有矛盾衝突,但前者給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則主要從家庭倫理準則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並且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因此,我認為本文是讓學生走進文字,對話文字,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學情分析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增強親情觀念,提高人文素養是本課的教學任務之一。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基本是都是90後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獨尊”,家庭親情觀念淡薄,缺乏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因此,本文教學時,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並不難,但要引導學生髮掘文字主旨、感悟親情及由此引發對於家庭倫理準則的思考會有一定的難度。

基於以上分析,我設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課教學目標為: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基本內容。

2以文字為範例,指導學生揣摩詞語的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方法。

3學習文章以小見大、一事一理,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寫法;

4體味文中濃濃的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傳統美德。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重點為:目標2、4

教學難點為: 目標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句話

為達成以上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擬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文字為範例,組織學生自主品味語言,並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相關方法。

2、以小組形式,通過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讀法、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品讀文章。

4、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初讀敘事類文章,整體感知內容的方法(初讀“三問”:誰?在哪裡?什麼事?)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精讀文字、品味語言。

3、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現文章的美點(從內容到形式)

五、教學流程:

課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個鋪墊。

1、 猜字遊戲匯入

謎面:上有老下有小—學生猜---教師解字:老小不分開為孝,老在上子在下,兒子擔任著揹負老人的責任這樣才為孝。

當堂調查:你們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學舉手(舉手的很少),如此看來大多數是老小分開的,孝出了問題。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從今天學習的課文《散步》中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歌曲作情感鋪墊,猜字遊戲可以很快地激發七年級孩子的興趣,丟擲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關,為突破教學難點設伏。)

2,聽讀、朗讀,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輕聲地朗讀課文。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字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字中去。)

(3)、檢查閱讀效果:

從記敘的要素、順序入手理清內容和文脈。並在概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產生分歧原因和解決分歧的辦法。

(學習起步階段要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強化“要素”意識,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4品讀課文 感悟親情

我設計的主問題是:

①、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在散步的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老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後,再總結全班同學的發言,加以歸納明確。一家人的權力無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關係。一切由愛決定。 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②、學生總結歸納人物的特質 (這一設計的目的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煉的詞語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兒子:聰明乖巧,非常懂事。(著重引導學生將文中的兒子與現實中的“兒子”(自己)進行對比,突出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關於教學難點,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討。

鋪墊:再問匯入部分的兩個問題:如何解決“孝”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歸納學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後一句具有象徵意義的話---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家庭是這樣,民族、國家也是如此。(邊歸納邊板書要點)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初步體會文中“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作手法。)對於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5、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裡?說說自己的發現。

預設:主要引導學生品味:(1)寫景的句子 ,發現他們的意境美。 (2)對稱的句式(體會它們的對稱美,情趣美。)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精彩片段。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過朗讀加深印象,培養語感)

6、結束語: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子欲養而親不待。對長輩、父母我們要心懷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麼感受,或最想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說些什麼?用一段文字把它寫下來,課後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後是作業佈置:

7、佈置作業:以家庭生活為素材,以親情為主題,運用“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剛開始學習“以下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特作出分層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這也符合個性化的要求,具體是:最低要求:仿寫文中的某個片段//一般要求:獨立構思,能表現出親情//較高要求:能提煉出一個簡單的道理。

8、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

附:板書:

百 善 孝 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懷戚)

||

整個世界(責任 使命)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周承坤,來自豐收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口技》,選自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這是第二課時,前一課時,我們主要預習了課文,朗讀了課文,掃除了字詞障礙;通過文下注釋初步瞭解了課文的大意;理清文章的層次。

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理念闡釋五個方面向各評委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2、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立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本課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積累本文一些重點虛實詞的用法。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表時間的詞,數詞的異用等。

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並能在作文中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切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熱情。

重點放在字詞的落實積累上,難點放在本文表現手法的研究上。

3、學情分析

這是七年級下的一篇課文。這一時期,同學們已經學過了許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學文言文的基礎,學生學起來應該不太吃力。另處,本文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學好本課的優勢條件。

二、說教法

本課擬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1、朗讀法:“書讀百篇,其義自現。”這是學文言文的好方法。

2、發現法:本課難點的突破擬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得出結論。

3、討論法:和發現法配合使用,引導學生髮揮集體智慧,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讓學生髮現趔,教給學生學法。這正是實現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達到不教”的目標。

1、朗讀法:反覆朗讀,明瞭意思,領悟寫法。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程式

(一)、開門見山直接匯入,交待學習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篇課文《口技》,這裡說“研究”而不說“學習”,是希望本節課同學們要以研究的態度,發現的精神來學習這節課。

(這樣匯入,直奔主題。針對農村學生新課標學習理念沒轉變過來,只知教師講,學生記的情況,強調學習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二)、聽讀課文,請你發現

1、文中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內容,請發現,找出來。

2、文中有一個字可以拎起全篇,請發現,找出來。

(這樣切入應該說是比較省力的,扣一句話,一個字就可以把握全篇。)

(三)、研究課文

1、文章是如何表現口技表演之“善”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研究一下。

2、請你說話:

用“口技人表演之善,從 這幾句可以看出,它寫出了 ”的句式,說說你的研究成果。

3、請你歸結

文章表現口技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現在

①對 的描摹

②用 的烘托③

4、請你思悟

研究了本文表現口技表演人表演之善的方法,對我們今後的寫作有什麼啟迪?請說說看。

(這一步的研究,嚴格遵循了發現事物,研究事物的一般規律,確立目標——分析材料——交流看法——得出結論——應用規律)

(四)、請你發現、落實字詞

1、概括老師的示例,分組發現

第一組:發現文中用法特別的字詞

第二組:發現文中古今異義的字詞

第三組:發現文中表示時間的字詞

第四組:發現文中一詞多義的字詞

2、交流

3、請你做做,課堂訓練

(這一步注重讓學生個別發現,然後集體交流,以點江成面,既可以注重學生個人的發現,又可形成完整的知識休系。)

(五)、課堂小結

(六)、板書設計

對聲響的正面描摹

口技善用觀眾反應側面的烘托

道具

(七)、時間分配

匯入2分鐘

聽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研究課文20分鐘

發現,落實字詞10分鐘

課堂訓練5分鐘

機動時間3分鐘

五、幾個設計理念的闡釋

1、設計中充分貫徹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2、設計中遵循發現事物,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關鍵詞為“”發現“研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晚上好!

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和這麼多師兄師姐一起參加此次說課比賽。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更是一次經驗的積累。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 是《斑羚飛渡》教學物件是七年級學生,課時為一課時。

一 、說教材

《斑羚飛渡》選自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本文描寫了一群斑羚被逼上絕境,為了種族得以延續,老斑羚義無反顧的選擇死亡,捨生取義的壯舉。本文通過驚險動人的鏡頭描寫,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斑羚們在危機時刻的那種團結精神和協作能力。這既是對本單元關注動物世界的延伸,又啟示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根據新課標教學理念,以培學生勤動手,勤思考為核心,將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學習的體驗放在首位,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所以我確立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瞭解本課的大概內容,能夠複述斑羚飛渡時的主要情節。

2.能力目標:通過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理會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鑑賞能力。

3.情感目標:領會斑羚在危機關頭的協作能力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的互助友愛、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啟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旨

難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關愛自然的意識

三、說學法

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理解能力和朗讀、口頭表達等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口頭複述,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交流法等,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主動去掌握運用知識。

四,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在獲得知識。”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把課堂教學變成師生交流、合作、體驗、創造、表現和享受美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發展,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空間;鼓勵學生創造,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基於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匯入法、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探究法、對比法、討論法、歸納總結法。並運用:“引—激—拓”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線,學生為主體,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教學原則,發展學生思維和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從以下方面來完成:

首先.以愛為話題,以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為線索,再談到動物世界,以此匯入課題。

這一環節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和啟發式教學,很自然的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氣氛,啟發了他們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接下來我將對作者進行簡單的介紹,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學生對作者有所初步瞭解。

然後我將請同學對課文進行簡要的複述,這一環節主要應用自主學習法,通過課前的自主預習,對課文內容熟悉,有利於課堂的教學進展。集中所有同學的精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下一環節將對課文精彩畫面進行分析與深度講解,這一環節主要採用討論法,讓課堂氣氛達到高潮,讓每個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那驚險而悲壯的一幕。

然後就是反思與探究。反思人類的行為和探索斑羚的精神,引起同學們對保護動物的慾望以及學習他們的精神........

再下一環節就是對課文進行總結,主要採用歸納總結法,呼籲同學們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自然,愛護自然,學習斑羚的那種團結,互助的精神。

最後一環節就是課後作業,以如果<我是..>為題寫段話,主要採取練習法,主要談談學生對生命的感悟,對生命的理解,以及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教學研究永無止境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七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的課文,本單元以成長為話題。

單元目標是:

1、瞭解他人的成長足跡,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功與失敗,用於面對生活面對挑戰。

2、揣摩關鍵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

《爸爸的花兒落了》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和口吻敘說著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對父愛的緬懷,對成長的感受,整篇文章以畢業典禮為線索,將回憶與現實交織在一起,過渡十分自然,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卻不零亂。主要內容是 “父愛”、“成長”;表達技巧主要是,借物喻人,暗示渲染;抓住了這兩個方面就抓住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核心。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城南舊事》;

(2)理清全文結構,把握文章線索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3)理解課文標題的雙重意義和文中使用的象徵手法,學習文章的擬題技巧;

(4)分析文中的父親的形象。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中字詞的情感。

(2)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3)初步感受文章的寫作特點,學會記敘中運用插敘的敘事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敢於追求成功,更要善於面對失敗。讓學生認識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成熟起來。

該目標的確定,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力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發展,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成長髮展的規律,強化了德育訓練和道德素質的培養。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理清全文結構,把握文章線索,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

(2)分析文中的父親的形象。

2、教學難點:

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為了突破難點,設定了不少學生活動,使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的方法,邊活動,邊啟發學生思考,並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從感性材料的感受到理論的上升,水到渠成,符合認知規律,易接受。

四、說教學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了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貫徹學生的主體性,注重思維品質的原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文字進行交流和對話。所以本課的教學擬用情景教學法和閱讀教學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課文。

2、說學法:

為了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主體,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能力方面採取了以下方法:討論法、自主閱讀法、總結反思法。

 五、說教學過程

提前預習,掃清閱讀的障礙,佈置學生蒐集關於《城南舊事》的資料。

1、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老師播放電影《城南舊事》的片尾插曲《送別》,學生欣賞,老師歸納:《爸爸的花兒落了》就是電影《城南舊事》中的一個小故事,這是一段童年的回憶,也是對童年的告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入文中的世界,去尋找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跡吧!

2、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由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介紹《城南舊事》片段。簡介作者生平思想,文學作品,走近林海音 。

(2)指導學生積累生字詞,為學習文字掃清障礙。

3、用心聽讀,感受文字。

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去聽,頭腦中形成電影畫面。藉助語言和音樂的魅力把學生帶入文字,使其有種美的享受,此時學生的思維也是高度集中的。聽完之後讓學生簡要談談感受,教師就能夠從他們所談的感受中瞭解學生對文字理解的程度,從而有針對地指導下一階段的教學。

4、合作交流、互動探究

活動一: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文字的標題是《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標題有什麼含義?

(2)梳理結構,劃分層次。

(3)作者是用什麼作為全文的線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聯起來的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文字中哪些是寫的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是怎樣引出來的?

我們可以說全文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活動二:研讀賞析

圍繞“爸爸在我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這個話題進行討論。

(1) 文字中是怎樣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了,可能將不久於人世?

(2) 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的含義?

(3) 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