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蜻蜓》 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28W

教材解讀

《放飛蜻蜓》 說課稿

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啟迪意義的好教材。孩子們放飛的是蜻蜓,其實也是在放飛童稚,放飛愛心,放飛希望。

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根據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啟發學生由此出發,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儘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於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3、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從陶行知先生的言行舉止中體會其獨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讓孩子們懂得這個道理,志願放飛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教學準備

1、瞭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特點、習性等);

3、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這課的教學設計中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以趣激學,以情繫說。 以情導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 ※情境激趣,匯入新課 。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在一個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對色彩鮮豔奪目、活動的東西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匯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將對後面的教學產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以趣為徑,樂中學習。 瞭解關於蜻蜓的知識,我以為並不難,學生只要讀讀課文就能說出來。我打算採取以趣導讀;以讀入境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觀察討論蜻蜓的特點後適當地插入一段“蜻蜓的自白”,這是我自己的一段錄音,輕柔動聽的聲音配上精彩的課件製作,一隻活靈活現、唯妙唯肖的小蜻蜓就彷彿在面前晃動!學生的情緒也會漸漸高漲起來,這種以趣為徑,樂中學習的方式可以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教學重點1也就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過度:教學重點2從陶行知先生的.言行舉止中體會其獨特的教育方式,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課文講的是陶先生髮現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沒有呵斥,沒有批評,而是因勢利導,跟學生講起了蜻蜓的有關知識,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讓學生自覺自願地放飛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藝術由此可見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寫了先生的音容笑貌,我以“引導學生認識陶先生”為主線,指導學生朗讀、感悟並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慈愛”“小心”“商量”等體會先生關愛學生、循循善誘、講究民主的精神作風的為人。 ※意境呈趣,以趣促情。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應當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現代教學論認為,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建構的辨正統一。“入境始與親”,讓學生轉換角色,自己深入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自己去體驗,去感受。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我又安排了一組圖片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麼呢?並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說的嗎?目的為了開啟心智的思考,創設一個激情、智慧、靈感、生成的語文課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