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品德與生活《我的好習慣》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19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品德與生活《我的好習慣》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品德與生活《我的好習慣》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我的好習慣》是鳳凰國標教材國小《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成長樂園”中的一篇。本文體現了《品德與生活》內容標準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理念,意在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活能力,初步瞭解環境與人生存的關係,為其一生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基礎。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對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理解模糊不清。所以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說習慣教育不在於告訴他們多少道理,記住多少規則,最重要的是運用一些具體生動的例子,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幫他們形成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思考問題的取向。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生活習慣不是很理想,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行為與習慣:在老師的幫助下,引導學生參與自我檢測、討論交流、制定計劃、實踐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品德行為習慣。

2、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帶來的益處,提高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引導學生學習制定計劃,培養獲取資訊的能力。

3、過程與方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共同體驗活動的成果。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有益終生,提高並強化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

三、教學準備:

1、對學生已養成的習慣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多媒體課件。

3、樹葉貼紙

4、寫有數字的圓片貼紙。

四、教學設計

教學中我努力從兒童真實的生活中挖掘課程資源,用討論、現場調查、遊戲活動等方法來組織教學,圍繞什麼是好習慣、怎樣養成好習慣、好習慣養成的意義等逐層進行分析,設計中尊重兒童的生活體驗,力爭用兒童的生活來教育兒童,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圍繞“我的好習慣”這一主題,設計了以下活動:1、自我檢測、2、對錯碰碰車3、小樹快快長、4、學唱文明拍手歌。“自我檢測”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對自己已有的好習慣進行初步的認識,在活動中同時與他人進行比較,知道有更多的好習慣還要培養。“對錯碰碰車”讓學生在對比活動中初步瞭解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區別。“小樹小樹快快長”,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感。“學習拍手歌”,遊戲方式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更能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道德規範的內化。

1、談話匯入——走進主題

當上課師生問好時,師與生談話並創設三個問題,一、咱們班同學每天上課都要向老師問好嗎?二、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三、你們是怎樣養成這個好習慣的呢?由此學生明白這樣一個小小的活動表達了同學們對老師的尊重,這真是一個好習慣。(本環節設計意在通過學生學習生活中一個真實而細微的常規活動,引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自然地匯入活動主題,體現了本課程生活性這一基本特徵,為後面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2、自我評價——領悟主題

《品德與生活》課程在評價建議中強調:評價多樣化。其中談到“評價是教師和兒童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兒童既是評價的物件,也是評價的主體。”過去課堂上的評價多是教師對學生、自己對他人(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恰恰忽略了自我評價。

活動一:自我檢測:

首先教師取出本課插圖,請學生說出圖上好習慣的名稱。其次給每一個好習慣編上號,指導學生了解插圖內容。第三學生看看想想,把自己養成的好習慣的編號圓片貼在自己身上。最後教師請出部分學生說說自己貼的情況,進行當場演示,比如:請貼上“自己的事自己做”圓片的學生表演疊衣服;請貼上“不挑食”圓片的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怎樣做到不挑食的等等。同時請其他學生對錶演情況進行評價。

(本環節的設定就是為兒童提供一個自我評價的舞臺,在自我檢測中,對自己已有的好習慣進行初步的認識,在活動中同時與他人進行比較,知道有更多的好習慣還要培養。這一環節的設計正是尊重了兒童的生活、激發了兒童對自我的認識。)

3、辨析解難——探究主題

活動二:對錯碰碰車

1、闖關遊戲,一共三關:看看圖上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壞習慣?還要告訴他為什麼?小組討論交流。

2、每小組選一幅圖派一個代表重點說說,同組同學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進行補充。(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意見進行電腦操作,答對了出示笑臉,反之則播放哭臉。)如:(針對圖上課間因上廁所為了不遲到而奔跑的學生髮言):我們認為這個小朋友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拼命奔跑是會摔倒的。

師質疑:不跑怎麼行,要遲到了呀!

生明白要真遲到了,跟老師說,老師會原諒你的,因為遲到比撞得頭破血流要好。

師質疑:如果我既不想遲到,也不想出意外,該怎麼辦?讓生明白養成有事早點做的好習慣。

《品德與生活》課程強調“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同時提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道德情感”。我們眼前的兒童並非一張白紙,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以及對生活的認識,但是由於受自身思維水平的限制,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是不全面的,甚至會有偏差。這一環節的設定就是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的身上已經形成了許多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要讓自己健康、快樂的生活就要拋棄這些壞習慣。

4、書寫表達———深化主題

活動三:小樹小樹快快長

1、請學生把自己現在計劃養成的好習慣寫在小樹葉上,同時想想自己準備怎麼做!(學生在紙做的綠葉上寫想養成的上好習慣,教師相機在黑板上貼上光禿禿的樹幹圖。)

2、讓孩子們明白成長樹上綠葉代表著許許多多的好習慣,好習慣越多,大樹就會越茂盛。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一棵小樹苗,我們養成一個好習慣,自己的小樹上就會長出一片綠葉。

(習慣的養成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個不經意的過程,讓學生用貼樹葉的方法來展示自己的好習慣,是讓學生為自己養成的這個好習慣而自豪;另一方面,我想用樹葉這樣一個具體化的健康形象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感,增強孩子在今後生活中自覺的養成好習慣的意識。)

5、學唱兒歌——延伸主題

活動四:學習兒歌

把《文明拍手歌》送給大家,並希望大家按照兒歌裡的要求去做,讓自己的小樹快快長大。(課件出示兒歌內容。)

五、教學板書

教學安排的其中一個環節學生寫上自己好習慣的片片綠葉貼在成長樹上作為板書。設計意圖使生一目瞭然綠葉代表我們的好習慣,每一個小朋友就是一棵小樹苗,好習慣越多,樹就長的越茂盛,我們就更健康成長。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中常會生成動態的新資源,面對課堂教學中臨時生成的新情況、新問題,我會努力做到及時去捕捉這些閃光點,為每一個學生表現或發展自己創造機會,以達到《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理念,讓課堂煥發生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