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3.1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說課稿範文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課是高中語文必修5第一單元(小說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力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小說鑑賞的一般方法,併力圖與大學聯考接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把握小說的主題和情節。而人物性格的刻畫往往直接揭示主題,情節的發展、矛盾的解決常常表現主題,環境描寫對主題一般起烘托強化的作用。基於此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二、說目標

1、瞭解故事大意,梳理主要故事情節。

2、分析主人公林沖的性格特點。

3、學習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重難點

教學重點:鑑賞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題

教學難點:分析“風雪”這一景物描寫對情節、人物的作用。

四、說教法

於漪老師曾說:“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及積極性的調動,本課我主要採用“誘思探究”教學’法。

五、說學法

全程貫穿探究性學習方式,分為“創設情境,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分析鑑賞”、“遷移運用,提高能力”三個層次。本課以自主探究為主,在文字的學習過程中,著眼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在發動學生主動探究的同時,相機誘導,挖掘文字中的“探究點”,設定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讓關乎文章精要之點的問題推動學生閱讀、思考、合作與探究。以情激情,以誘達思,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給學生嘗試的機會,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寫作,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一)激趣匯入,進入情境。

學生對《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較感興趣,因此我讓學生說一說都知道哪些人物及綽號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從而引出豹子頭林沖,由此匯入課文。從而為“自主、合作、探究”做鋪墊。

(二)講述故事,激發共鳴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麼長的文章怎麼能讓學生在不佔用課堂時間的情況下主動積極地讀進去,況且只有當學生與文字親密接觸、產生共鳴後,才會激發起探求的慾望。我想起暑假期間《新水滸傳》熱播,課下了解到學生有不少看過的,所以我在講這課之前誘導他們,比較一下你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和林沖相關的劇情和教材中的相關情節有哪些不同,哪一種安排好,你們也當把導演進行點評設計。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已經對本文的故事情節進行了主動地探究,從而為下面的故事情節的梳理奠定基礎,另外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環節為學生深入理解作品及產生頓悟提供前題,同時同學們的講述也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求知慾,為下面的合作探究營造氛圍,可謂一石三鳥!

(三)整體把握,理清情節

本環節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用小標題的形式完成對故事情節的梳理,旨在考查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及精簡概括的能力。要內容的能力,也為下文分析人物形象作

二、合作探究,分析鑑賞。

(一)賞析人物,把握主旨。

在前面情節概括的基礎上,讓學生知道小說精彩的情節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並且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那麼你眼中的林沖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課件投影】小組討論,回答下面問題:

1、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人們都稱他林教頭,上了梁山之後人都呼之“豹子頭”,這個綽號展示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2、課文選段中林沖的性格與其綽號名副其實嗎?

3、你認為選段中林沖的性格可以用哪個字來概括,並說出理由。

通過三個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問題,引出對人物性格的感性認識,通過一系列追問,啟發、引誘學生探究,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又在解決中發現新問題。另外賞析林沖時可引入魯智深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效果能更好一些。

接下來教師繼續進行誘導:當年金聖嘆評論林沖,說道:“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如此能“忍”能“熬”的林教頭,怎麼也終於“忍”不住了呢?

【課件投影】請同學們再次回到文字,小組討論:

林沖從逆來順受的林教頭到奮起反抗的“豹子頭”,性格從“忍”到“狠”,觸發點是什麼?“狠”表現在什麼地方?

通過這個問題的探究讓學生對人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及變化,為下個問題的解決鋪平道路。

教師小結後【課件投影】請同學們再次回到文字,共同討論:

1、林沖由幻想安心服刑到奮起反抗,性格蛻變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你能用一個字概括嗎?

2、作者塑造林沖這個典型形象,對我們認識當時的社會有什麼意義?

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對人物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且知道任何小說人物塑造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表現主題反映社會,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如何去鑑賞小說。

(二)精讀體味,重點賞析

教師誘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血肉豐滿的英雄形象,有人說,《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水滸傳》中寫得最好的一回。寫得好得益於人物的塑造,人物塑造得好得益於細節描寫

【課件投影】1、本文有哪些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請在文字中劃出相關段落,獨立完成之後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進行藝術鑑賞,讓學生了解古典小說中人物塑造的方法,並且讓學生在交流成果的過程中,認識規律,總結經驗,形成能力。

下面是難點環境描寫作用的突破:首先我認為學生對風雪在情節上的作用能最感興趣所以我以此為突破點進行引導,於是我問他們:好好的草料廳,為什麼塌了呢?林沖為什麼掇石將廟門掩上?學生對這樣的問題一定很感興趣,主動走入文字去探尋,再給出一個關於風雪在情節上的作用的簡圖,從而得出推動故事情節的作用,另外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作品的藝術魅力。既然學生已經進入風雪這一氛圍,趁熱打鐵激發他們來探究對塑造人物的作用,我想問題會更好的解決。

教師小結:風雪對錶現人物的作用,及進一步拓展環境描寫的作用。

最後總結明確: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細節描寫和環境烘托。

三、遷移運用,提高能力

【課件投影】寫一個你熟悉的人,要運用細節描寫或環境烘托的手法。

【設計意圖】本題旨在讓學生在探究文字的寫作技巧之後學會寫作,學習運用細節描寫和環境烘托來塑造人物,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讀寫結合。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的課題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16課),這是一篇特殊的課文。

首先,它所處的單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高中語文教材有四個小說單元(高三冊2單元,高四冊1單元,高五冊1單元共12篇課文),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重點學習了“小說的人物形象和環境”、“小說的情節和主題”,已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小說的鑑賞”,這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從教材體系與大綱要求上看,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實際上是一個承前起後的單元,進行本單元教學時便應該充分考慮這一特徵。

其次,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瞭解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本單元所節選的四篇課文均選自我國明清時代著名的幾部古典小說(《紅樓夢》、《水滸傳》、《老殘遊記》、《醒世恆言》),而明清時代是我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其創作總體呈現如下特點:

(1)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

(3)語言準確簡練、生動作流暢;

(4)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跡。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在創作上則充分體現了我國古典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再次,是本文在寫作上的特色.本課是該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文節選自《水滸傳》的第十回,《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它藝術地概括了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過程。作者用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情節、深化主題的技巧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教學時應引導學生作重點領會。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林沖的思想性格發展變化分幾個階段及其變化的關鍵;分析“風雪”等景物描寫對情節、人物的作用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小說教學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導”為主,從感覺人手,靈活運用評點法,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鑑賞和評價。它的具體要求是:綜觀全域性,抓住關鍵,創設問題點,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礎上,據點作評,教師在關鍵處作靈活而簡明的評說點撥,啟發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課文的精髓。這種評定法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是通過感受、點撥而產生頓悟,而不是教師塞給他們某種現成的結論,因而學生會為自己的不斷髮現和新解而欣慰不已,無形之中學習興趣大增。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啟迪,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第718頁、第725頁,教育科學出版社)要使學生的思維之水常“鮮”常“活”,教師就必須在“導”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臨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來堵塞學生的思維之泉。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做好以下兩點:第一,要比學生站得更高、更遠,避免與學生站在同一思維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學生的閱讀心理並設法使學生處於躍躍欲試、一顯身手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形成教學的良性迴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的教學,我大膽地進行“問題匯入,以導為主,讀議結合”方法的嘗試。

關於本課教學情景的創設的一點說明:我在上課前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而沒有采用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其意在營造一種特殊的氣氛——強烈的音樂節奏感驅使學生急於去領略英雄好漢們的悲劇故事。教學過程中還適時穿插入了錄影片的欣賞,有助於學生對主人翁性格和成因的理解。

三、說學法

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過了兩個小說單元的小說,已能瞭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並對本文節選故事的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也能大體把握。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是停留於對課文的情節、語言、動作、心理等的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若能夠抓住一點,深入挖掘,分層閱讀,則能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慾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曾記得去年在教學本文時,課堂上有位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山神廟中,林沖用一塊“大石頭”頂住了廟門,使陸虞侯等三人不得進廟,為林沖最終識破奸賊的險惡用心從而走上反抗的道路提供了契機,可是林沖一個人“掇”得動一塊大石頭嗎?怎麼陸虞侯三人卻推不開呢?這個細節真實嗎?問題一出同學們就議論紛紛,我也一時亂了分寸。因為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小說嘛,無巧不成書,情急之中,我想起蘇軾的一句詩:“竹外桃紅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我說道:“蘇軾為什麼非寫成‘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可呢?難道‘鵝’就不能夠先知嗎?小說和詩歌一樣都是文藝作品,閱讀文學作品是不能死摳的。”聽了我的解釋後,有的同學笑了,可不少的同學臉上仍舊帶著疑問、困惑。我的解釋為什麼不能使學生信服呢?為了徹底地解開這個疑團,我想不如在課堂上主動地把“問題”提出來,讓同學們發表看法,各抒己見。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包含“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兩個層面。認知過程沿“感覺——思維——知識”一線走;情感過程沿“感受——情緒——意志”一線走,二者在學習過程中缺一不可。組織教學時,我認為不妨讓學生先睹為快,教師可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享受”文字。因為只有當學生與閱讀文字產生共鳴後,才會激發起探求的慾望;而只有當學生感受的觸角一直深入到與作家的感受觸角相交時,才有可能進入認知的階段。所以學生的自主感受是極其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及產生頓悟的前提。為此,我在課前佈置了這樣一道預習題: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提煉課文的情節或就作品某方面寫一點自己的閱讀感受。

課堂上應力避學生一看就“懂”、一“懂”興趣就無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突破口,設計好教學環節。匯入新課時,我從釋題開始,提出“文題中‘風雪’僅僅是人物活動的一個環境嗎?”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容易被學生忽視的問題,以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有關環境描寫語句的觀注。這一步就稱之為“釋題生疑”。第二步則叫“趁熱打鐵”——“帶學生從文章裡走個來回。”(張志公語)我讓學生把課文情節理清楚之後,再進行重點問題的討論。在讓學生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時,我問了這樣兩個問題:如果用不足20字概括呢?如果用4個字概括呢?有意識地插入語言表達的訓練。然後教師點撥小結:概括故事情節要注意三點(1)準確;(2)順暢;(2)簡練。出示情節發展的脈絡圖和對聯(演示),結束這一步教學。

接下去是進行課文難點問題的討論。實施這一步要儘可能避免“注入式的回答”——把結論先塞給學生,使學生的認識只能侷限於教師所定的框框裡。這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設計出一兩個“出其意料”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我把教學中的那個“困惑”在這個時候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談談各自的看法,以此來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並適時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找出有關風雪描寫的句子(課文中有六處寫到風雪)再組織學生逐一討論分析,小結後明確: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題等。課後可結合文中十二次提到“花槍”的有關語句讓學生自行作分析。

為加深學生對小說人物性格特徵及其變化的理解,把握“風雪”的特點以及對情節、人物的作用,我在重點問題討論時插入影視片段欣賞,以加深直觀效果。

課堂總結這一步我以板書形式來呈現。

最後說一說作業的佈置。題目有兩個:(1)人物綽號考證:《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記錄著人物的性格,並且各自都有一段來歷,引導學生考證,以加深對人物的認識;(2)人物分類點評:自己確定標準,將小說的.人物分成若干類別,撰文點評,以文解文。我的意圖是學生課內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課外可通過上述活動促發其自讀《水滸傳》原著,開展拓展閱讀,加強讀寫訓練,以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首先,本文所處的單元在教材中位置。這套語文教材,小說有兩個單元(分別在第一冊和第二冊的第五單元),第一冊欣賞小說的重點是小說的情節和人物,第二冊欣賞小說的重點是欣賞小說的表現手法和語言,第一冊的小說單元的學習是在國中基礎上的提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其次,本文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這篇課文是課外自讀課文,自讀課文承擔著本單元目標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掌握、以及自如運用的重任。

再次,本文著重刻畫人物性格的轉變,同時在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技巧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

因此,我制定瞭如下學習目標:

1、能夠複述課文的情節,

2、瞭解主人公林沖的性格變化,

3、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二、說學情

學生在國中已經接觸了小說,不少學生還看了電視劇《水滸傳》,知道大概的故事情節,同時學習了《阿Q正傳》、《項鍊》等三篇課文,應該能掌握本單元的重點。我所教的這個班男生比較的多,男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個性,比如在網路遊戲中,自己所練的人物想成為級別最高、裝備最好的人物,看厚厚的玄幻武俠小說,具有一定的英雄情結,但對語文課興趣一般,語言的表達和概括能力相對差一點。於是我的教學重點:瞭解主人公的性格變化。難點: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這樣,通過英雄林沖性格分析,知道林沖性格的兩面性,健全學生的人生觀。

三、教法與學法

學法:合作探究,“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是自讀課文,而自讀課文的教學“強調以學生活動(自讀、自析)為主”,所以我把閱讀分析權交給學生,使自讀課文成為學生“知”向“行”轉化的訓練場。

教法:為了能充分發揮教學單元的整體效應,體現教材的編排意圖,遵循自讀課文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自讀課文四步教學法”:

一、回顧——同化學習目標,

二、合作——初步理解目標,

三、探究——深刻領會目標,

四、延展——促進目標運用。而教法與學法是辨證統一的。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當我們面對惡勢力時怎麼辦?我想只有兩種方式:要麼是屈從,要麼是毫不妥協。屈從可能帶來暫時的生存,但結果往往是恥辱的;相反,毫不妥協可能導致肉體的消滅,但表現出來的勇氣,將讓後人仰望。在陰森恐怖的山神廟,在風雪連天的草料場,面對高俅的緊逼,林沖是怎麼選擇的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由金聖嘆評點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目的:面對惡勢力,重慶人打了漂亮仗,面對惡勢力我們怎樣選擇,引起學生瞬間的思考,幾百年前的林沖又是怎樣的選擇,設定懸念,引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下面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自己面對惡勢力與林沖面對惡勢力時的態度又有何不同,應該怎樣做。

(二)研讀課文

(1)閱讀課文,情節是如何展開的?

依據:欣賞小說,先從故事情節入手,本單元的三篇講讀課文老師已經提供了範例,通過此環節瞭解學生對本單元目標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自如運用的情況。

(2)複述課文的情節。

依據:我所教的這個班男生比較的多,語言的表達和概括能力相對差一點,因此,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故事情節。

(體現了教法中的第一步:回顧——同化學習目標)

(3)精讀課文,小組內探討,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有哪些疑問需要大家共同探討解決的,把小組的問題寫在紙上。

依據:自讀課文是講讀課文的延展與深化,教學自讀課文的目的是學生在教師教學講讀課文的前提下,自覺、準確的把“知”(講讀課文學習中所獲得的基礎知識、閱讀方法、經驗、規律等)遷移到自讀課文的學習中,以實行“行”。

(體現了教法中的第二步:合作——初步理解目標)

(4)收集問題,彙總學生的問題,用投影儀放出來

依據:“學會合作”已成為現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質,也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在合作學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學會合作與學會知識同等重要。可以使學生從多交角看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問題收集上來後,發現學生的疑問圍繞林沖這個人物身上,於是,我就把學生集中反映的幾個問題寫在紙上,用投影儀打出來,接著,我就讓學生回憶講讀課文老師是如何分析人物,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往往採用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然後採用圈、劃、點的讀書方法找出這些語句,對特別難的地方,老師適當的引導,然後對這些語句進行揣摩,理解林沖的性格。

解讀完林沖,我讓學生朗讀結尾一段,體會林沖的沖天怨氣。請學生上黑板用曲線圖表示林沖性格的變化,總結林沖性格的變化:林沖就像經過火而涅槃的鳳凰一樣重生了。

(這樣做是把學生合作的成果進行歸納,使之更有條理。體現了教法中的第三步:探究——深刻領會目標)

(5)隨堂練習(檢查合作探究的效果)

(6)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情節的複述,對課文中林沖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分析,把握了人物形象,從而理解了人物性格的變化,這就是鑑賞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同學們如果有興趣,課後可以試著運用這種思路去用心感受一下《水滸》中另外一個很有個性特點的人物——魯達。(出示作業題)

感受魯達:金聖嘆評點魯達:“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寫粗魯;論精細處,他也甚是精細。”

(體現了教法中的第四步:延展——促進目標運用)

教學後記:這是一篇自讀課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