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97W

《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

一、說教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通過研究鳥類化石和恐龍化石,提出一種假說:鳥類很有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的發現,為人類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

重點是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難點是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教學思路

本節課是根據課標、教師用書的整合來設計的,注重年級目標的全面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完成教學目標。知識方面設計了字詞的學習,從學習字詞中掌握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重點體現讀,以讀代講,把充分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重點體現人文性,工具性只是在結尾處點到用詞的準確生動,下節課繼續體會。

三、說教學設計

匯入時,展示圖片,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讀課文時,複習學生學過的讀書方法,目的是以前學過的方法是為後期的學習服務的,這節課也在本冊教材的最後一單元,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本學期學到的閱讀方法。初讀課文是發現發現的.問題,讓學生合作解決,體現了以學生為主,合作探究學習,在這一邊的讀書中解決一部分問題。再讀課文,學生把存在問題的相關語句有針對性的讀,從中有新的收穫。三遍讀課文,賽讀。邊讀邊發現問題,學生互評,老師評價,引出生字的書寫,意圖是在讀中滲透字的學習。四年級的生字學習主要放在課前預習中,課堂只是點撥個別有代表性的生字,並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增強教學活動的目的性。最後一遍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感興趣的語句,初步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文字《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人教版第七冊第8組教材中的一篇科普性說明文,這組教材以科技成就為專題,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精讀課文,生動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豐富的想象,是這篇文章的特點。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文中第四自然段講了恐龍變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是本文的重點段。文章既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又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這是文章的目的所在。

2.說學生學生對恐龍有濃厚的興趣,有大量的資料,但並未深入去體會,尤其對恐龍的演變過程,學生了解很少,同時,在語言文字的體會上,學生已初步具備理解詞、句的能力,但還需不斷提高。

3.說教學目標、重難點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七個生字,能理解欣喜若狂、形態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品味詞句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準確生動的表達特點。體會科學工作者的艱辛與執著。

二、說教法學法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以自讀感悟、合作探究、詞句品讀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的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