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7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上冊《飛向藍天的恐龍》說課稿

一、說教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儲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著介紹了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後,它的後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於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教學目標:1.通過預習,讓學生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3、有條理的複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恐龍演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準確生動的表達特點。

二、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地學習。在這一課時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抓住了重點段落第四自然段採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去探究、去發現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以及作者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再採用填空的形式加深體會,然後通過讓學生板書直觀感受課文的條理性,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恐龍演化的過程,達到內化吸收語言的目的。

三、說教學設計

(一)、初步感知

1、匯入:學生交流蒐集的資料並欣賞老師收集的各種恐龍和小鳥的圖片,得出“二者毫不相干”,為以下的學習做鋪墊。

2、板書、齊讀課題,學生質疑:恐龍為什麼飛上藍天?他們是怎樣飛上藍天的?有哪些恐龍飛上了藍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聽課文範讀,同時讓學生思考:課文分為幾個部分?便於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為下面的自主學習做準備。

4、檢查預習:讀詞語、猜詞語

(二)、自主學習

1、自學第一部分(前兩個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通過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這兩個步驟讓學生知道科學家得出了結論: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以及這一假說隨著遼西恐龍化石的發現得到了證實。

3、教師展示“中華龍鳥”的資料。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表格

2、彙報學習情況

3、根據恐龍演化過程填空。

4、恐龍經過幾次大的變化?學生板書

5、根據板書複述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的。

6、“這一歷史程序”是什麼?

在重點段落的學習上,我採取“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恐龍經過三次大的演化逐步變成了鳥類。再通過填空、學生板書進一步加深印象。最後讓學生根據板書內容複述演化程序。最後一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恐龍演化成鳥的過程僅僅是科學家根據現有資料的推測,我們希望這一歷史程序能早日實現。

(四)、積累語言

通過回顧課文,讓學生找一些句子,體會課文語言生動的表達特點。

(五)、課外延伸

做一份關於恐龍知識的手抄報

為了預習本課,學生們在課下蒐集了大量關於恐龍的資料,但課堂上僅僅展示了很少一部分。佈置手抄報的作業,把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延伸到課外,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