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礦質營養說課稿2篇

來源:才華庫 6.06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植物的礦質營養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植物的礦質營養說課稿2篇

植物的礦質營養說課稿1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1)新老教材的差別

①新教材把礦質營養安排在光合作用之後,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

②注重了對學生德育的培養,介紹必需的礦質元素時不再是簡單的結論,而是通過介紹科學家的溶液培養法,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教育。

③更加註重與生產實踐的聯絡,增加了合理施肥及水培法培養植物的內容,刪除了農業生產中不再使用的(NH4)2SO4,NH4NO3化肥等內容。

2)重、難點

①重點

a.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種類

b.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過程

②.難點

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對水分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與其它章節的聯絡

本節內容前與根尖的結構、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等內容相聯絡,後與呼吸作用、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相關聯,教學中注重知識之間的滲透。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識教學點

a.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種類(知道)

b.植物對礦質元素利用的特點(識記)

c.合理施肥的基礎知識(知道)

d.根對水分和無機鹽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理解)

②.能力培養點

培養觀察、分析對比、綜合判斷能力及學科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根對水分和對礦質元素吸收過程的比較,學習用對比分析方法去研究事物本質,不斷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②通過合理施肥及水培法培養植物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③通過課堂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科學理論、規律必須通過科學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才能成立,通過科學實驗——“溶液培養法”確定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教育(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二.教法

由於會考不考及高一不開生物課等客觀因素,高二學生的生物基礎普遍較差,但由於大學聯考及生物學自身的魅力,學生對生物課還是很感興趣的,對這節課學生已有水分代謝、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等基礎知識,但對國中相關知識缺乏整體瞭解。在教學中要揚長避短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環境,對“根尖的結構”、“呼吸作用”作簡單複習,增加同學們的感性認識,利於本節教學。

在教法的選擇上既有課件展示過程中的直觀教學法,又有探索求真的發現法,還有雙邊互動的談話法。

三.學法

1.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應由過去的知識灌輸者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通過師生互動、交往、對話、激趣設疑、探索疑難、討論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2.對教材中的有些內容,鼓勵學生閱讀,讓他們去發現和提煉要點,創新能力培養的第一點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對於學生一些新、異的想法,正確的要充分肯定,錯誤的要正確引導,不要輕易磨滅學生的創新意識。

3.精心設計的作業既可檢驗教學效果,又可讓同學們找準自己的位置,好的嘗試到成功者的喜悅,差的找出了不足,彌補缺陷,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4.課外學生通過“無土栽培蒜苗”的學習,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5.構建發現式學習方法,使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得到生成、張揚、發展、提升,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教學過程

1.基本思路

重難點採用“設疑匯入——引導探究——研討求真”的發現法教學,其它內容採用學生自學後的談話法教學,課時按排為1課時

2.實施途徑

由“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引出本節的課題,講完確定必需元素的實驗後,

提出問題:

根是如何吸收礦質元素的?

設疑:

水培法培養一株植物,開始時NO3-濃度為0。1M,一天後為0。15M,為什麼?

指導談話:

①礦質元素是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以離子的形式才能被根吸收

②根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那麼根吸收水和吸收無機鹽是否為同一過程?

想一想:

如果礦質元素是隨著水分的吸收而被吸收的,培養液中離子的濃度將會如何變化———不變。

結論:

吸水和吸收礦質元素是相互獨立的。

比較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對比中揭示事物本質)

部位

方式

根毛區

滲透

不耗能

礦質元素

根毛區

主動運輸

耗能

從理論上證明其正確性。

為什麼又是相對獨立呢?

a。由於礦質元素是溶入水中,以離子形式被吸收,礦質元素的吸收離不開水。

b。問題:把洋蔥表皮細胞放入1MKNO3溶液中,開始時發生質壁分離,爾後自動復原,為什麼?

思考後得出結論:表皮細胞在失水的同時,礦質離子被吸收,導致溶液濃度降低,小於細胞液濃度,導致細胞吸水而發生復原。

明確吸水和吸收礦質元素的關聯性。

故:吸水和吸收礦質元素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練習:將等量的NH4+、K+、Ca2+共同置於5000ml水中,再放入新鮮水稻根,幾小時後測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種離子和水的含量變化如下表:

專案

NH4+

K+

Ca2+

Po43—

減少

0%

83%

72%

97%

84%

(1)上述四種離子減少的原因

(2)Ca2+比K+減少量明顯大的原因

(3)離子大量減少而水卻沒有減少的原因

設疑:

①呼吸抑制劑處理根細胞,礦質元素的吸收停止,為何?

②通常情況下,根細胞中K+或其它礦質元素的濃度已高於土壤溶液中的濃度,但是,植物的根仍然吸收這些元素,為什麼?

討論:

礦質元素的吸收需要呼吸作用為其提供能量

低濃度——高濃度

結論:

是主動運輸的過程。

展示課件“礦質元素的吸收”(注意觀察能力的培養)

驗證結論:

礦質元素是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到根細胞內部的

設疑:

根吸收礦質元素與呼吸作用的關係如何?

重新展示課件,學生通過觀察,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呼吸作用為根吸收礦質元素提供“CO2和ATP”

與生產實踐的聯絡:

中耕鬆土可提高土壤肥力

練習:1、種莊稼要鬆土,下列不能成立的理由是:

A、增強根細胞的呼吸作用B、促進礦質養料在植物體內運輸

C、促進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

D、使土壤疏鬆,有利於水分、空氣進入土壤,有利於植物生長

2、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運輸的主要動力分別來自:

A、滲透作用和蒸騰作用;B、滲透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D、滲透作用和呼吸作用。

關於合理施肥的學習,

先提出問題:

如何利用植物對礦質元素吸收的特點,來促進作用的生長?

學生閱讀、討論,教師點評

①需肥規律:a。不同植物對礦質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舉例)

b。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長髮育時期需求量不同(展示課件中的插圖)

②合理施肥:

a。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適時、適量地施肥使植物體茁壯生長,且獲得少肥高效的效果。

b。疏鬆土壤,促進有O2呼吸,從而促進根對必需礦質元素的吸收。

練習:用人工配製的植物培養液培植黃瓜,若過一段時間,營養液中缺少鎂,顏色首先由綠變黃的是:

A、莖尖B、新生葉C、植株中部葉片D、植株下部葉片

課外活動——無土栽培蒜苗

提供:

培養液:蒸餾水,自來水,土壤浸出液

基質:沙粒,石粒,磚碴,無基質

容器:用過的一次性塑料杯

材料:新鮮蒜瓣

設計實驗,探索無土栽培蒜苗的合適條件。

五、板書設計

(一)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1.概念

2.必需礦質元素的種類: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二)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1.吸收狀態

2.吸收過程

3.根對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三)礦質元素的利用

1.可被再度利用的元素:N、P、 K、Mg

2.不被再度利用的元素:Ca、Fe

(四)合理施肥

1.根據作物需肥規律施肥

2.適時、適量進行施肥

六、結束語

未來的課堂教學是創新的、互動的、師生是共同發展的。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從中找出不足與缺憾,提升自己的生物教學水平、構建新的教學方式,將是我一貫的追求。為此,我願在師生對話的“平臺”上,向生物界同仁學習,併為之努力奮鬥!

植物的礦質營養說課稿2

一、說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掌握社會生活、生產實踐中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知識,努力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本著體現這一教學理念的思想,這節課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併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利用多媒體的簡潔性、動態性,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變靜態微觀知識為鮮活有趣的巨集觀再現,降低難度,縮短時間,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滿足求知的心理。

二、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的礦質營養》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三單元第五節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了植物的礦質元素及礦質元素的吸收過程,反映了《新大綱》在設計教材順序時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思想,關注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生德育的培養。

本節內容前與根尖的結構、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等內容相聯絡,後與呼吸作用相關聯,具有顯著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

同時,這節內容所介紹的實驗方案,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本節內容,還為將來學生設計實驗做好鋪墊,為此,我用創設情景的方法,讓學生面對相關現象,進行分析和設計,觀察想象並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習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礦質元素的概念,瞭解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的.種類和來源。

(2)、使學生理解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過程及其與植物根細胞呼吸作用之間的密切關係 。

(3)、使學生理解根吸收礦質元素離子與根吸水的聯絡和區別 。

(4)、使學生了解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形式、運輸方式和利用特點 。

2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水培法培養植物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過程與呼吸作用的關係以及分析影響根吸收礦質離子的環境因素,訓練學生分析實驗和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水分和礦質元素吸收過程的比較,學習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本質,不斷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介紹植物必需元素的種類、分析影響礦質離子吸收的環境因素的教學中,聯絡合理施肥、無土栽培技術、中耕鬆土等生產實際,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培養學生關注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2)、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高二新課程標準,在理解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明確什麼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其種類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之一。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對水分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有關元素的知識,但只是在認知水平上,不能進行系統的分類,並且潛意識裡總有水和鹽相伴而行的觀點,認為是水把鹽帶進去的,這就為理解“相對獨立”的觀點設起障礙,所以我把“對水的吸收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作為本節課重點和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