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範文集錦8篇

來源:才華庫 1.92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說課稿範文集錦8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4課《一路花香》,這課是則寓言故事,主要講了兩隻水罐的故事。一隻有裂縫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慚愧,挑水工卻告訴它:從它的裂縫漏出的水澆灌出了美麗的花。向我們揭示了:世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我們既不能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自身的特點,就能充分發揮作用。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損的水罐漏水的特點形成的美好景象。課文分為三個自然段:

1.挑水工用一好一破的水罐挑水的不同結果

2.有裂縫的水罐因漏水而慚愧的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叫它回去時注意路旁的花。

3.破水罐看了花後,仍然為漏水而道歉,挑水工告訴他:是它的裂縫漏出的水澆灌了美麗的花。

說教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直觀教學法。運用電化教學,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2.朗讀體會法。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訓練,唯有多讀,才能理解課文,才會運用。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分不同角色讀,幫助學生感受不同3.

品析詞句法。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深刻了解故事寓意,用“讀、找、品、畫”的學習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水罐的表現,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說學法:本課是則寓言,教學寓言時,要讓學生讀懂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寓意,這是寓言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寓言本身充滿了興趣,但對寓意的理解會存在很大難度。為此,教學時我主要通過讓學生反覆朗讀,分角色朗讀來感受不同水罐的表現,結合文章的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說目標:(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4)情感目標: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澆灌路邊花草的事,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一點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說設計:

本課我設計了兩個課時來完成這篇寓言的教學。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學習二、三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品析課文,總結全文。在課前準備上,我準備了教學課件,輔助教學。

本次著重說第二課時的內容,針對教材及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課程。

1.複習引入

思考:說說兩隻水罐的不同之處,想象它們會說些什麼?好水罐為什麼會如此驕傲?從哪個詞看出挑水工的勤勞?板書:完好水罐

驕傲自大

破損水罐

自卑自責

師:破水罐真的沒有用嗎?過渡學習第二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自讀,畫出好水罐驕傲自大的詞語,讀一讀體會。

本段的重點在第一次對話,抓住“道歉、慚愧”體會破水罐的自卑。(同桌演讀,讓學生通過語速和語調錶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受到感染,內化課文的語言。)在學習中,學生可能還會遇到不理解的詞,這時我鼓勵學生自己互相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由挑水工為什麼要破罐注意路旁那些美麗的花,過渡學習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課文的重點,採用以讀代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抓住“那隻破水罐……感到一絲快樂”出示課件,讓學生通過畫面感受美好的景象。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二次對話是全文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出示挑水工的一段話,“難道你沒有注意……主人那能欣賞到這美麗的花朵呢?”組織學生自讀、集體演讀、分角色讀、把自己的感受帶進去讀、指導再讀。對朗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要及時糾正。讀中抓住“一絲、再一次”等詞指導學生讀懂破罐此時仍有自卑,(讓學生想一想,寫一寫感想)”畫一畫詞句,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澆灌路邊花草,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組討論:讀了挑水工的話,你知道了什麼?舉例說說。

教師總結:

世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教師板書)

接下來設立談話環節:兩隻水罐,你喜歡哪一隻?正確引導:好水罐能圓滿完成任務應肯定,至於驕傲當然不對,但如自己努力地去做一件事終於取得成就,感到自豪也未嘗不可。破水罐對自己要求嚴格,但老是自卑自責是不行的,要儘早解脫,看到自身的價值。

作業設計:拓展活動:現在聽了挑水工的一番話,你認為破水罐會怎樣?

板書:

14

一路花香

完好水罐

驕傲自大

破損水罐

自卑自責

教育:要看到自身存在的價值(紅筆寫)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最大的“書”》是國小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第四冊第五組教材。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緊扣本單元“身邊的科學”這一主題,課文記述了川川在爬山過程中和一位地質勘探員相遇、相識的過程。借兩人的對話,介紹了關於岩石的一些知識。岩石上的字和畫,岩石所體現的科學知識和研究價值。科學性的內容,課文極具啟發性的學習小夥伴的提示,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自然奧祕的科學態度。文字的人物對話很多,其中一些語言運用得非常準確,如表示時間的一些詞語,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品味,習得課文準確的語言表達。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字所傳達的一些自然科學知識。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準確的語言,學習課文科學、準確的表達方式。

二說教學目標:

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讀能力,對這類題材的課文很感興趣,而他們的思維還以形象思維佔主導。根據這樣的分析,我預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質、勘”等12個生字,會寫“冊”等12個繩子。聯絡上下文,結合圖片,理解“刨根問底、雨痕”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自主研讀和交流討論中瞭解一些關於岩石的自然科學知識。

3、培養探索身邊科學的一種精神,從小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的教學,就以此為理念,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因素,力求給學生創設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讓他們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切實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

三說教學流程:

基於這樣的理念,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板塊的教學。

一、匯入,產生一種期待。

《最大的“書”》,這個課題特別吸引學生的眼球。讀了課題,請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我預設學生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最大的“書”為什麼要加上引號?最大的“書”到底是什麼?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書有什麼不一樣?是怎麼形成的?最大的“書”裡究竟有些什麼?告訴我們一些什麼知識?……根據這樣的回答,我引導學生梳理問題,然後聚焦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1、最大的“書”是什麼?2、最大的“書”裡有些什麼?告訴我們什麼?3、最大的“書”是怎麼來的?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問,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而且這種根據課題猜想文字主要內容,是面對龐雜資訊的現代人很重要的閱讀品質。此環節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引發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一個故事。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說:閱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節,我設計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第二次,請學生分小節輪讀課文,對文中一些地質學專用術語進行歸類的正音,如:地質勘探隊員、岩石、煤炭、礦物、寶藏,將初讀反饋和字音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於更好地瞭解學情,並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閱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後,我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大意,利於培養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感悟一個過程。

這裡我將分三步,引領學生走進這本大書,探尋這本大書的神奇和奧祕。

(一)比較表達,探究“書”是什麼。

抓住文中勘探員叔叔的一句話:“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我請學生將文中的語言和“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進行比較,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肯定能夠感悟到文中的反問句比陳述句具有更強烈的感情和語氣,從而對反問句有了一個更深切的體悟。

(二)轉換句式,探究“書”的內容。

關於“書”上的字,課文中有這樣的語言:“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波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我請學生讀這句話,找到一組近義詞:“足跡、腳印”,體會文字用詞的不重複和漢語的豐富性。“雨痕”、“波痕”是非常抽象的詞語,和學生的生活又有著較為遙遠的距離,我就出示形象直觀的圖片,將這些抽象的詞語賦予形象的內容。同時,我還利用逼真、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說說這是怎樣的波痕和雨痕,進行語言的補充練習。關於“書”上的畫,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文中是運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介紹“書”上的畫的,我引導學生在不改變意思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如:樹葉、貝殼、小魚都是“書”上的畫;“書”上的畫有樹葉、貝殼和小魚……不同的語言表達,卻傳遞著相同的資訊,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轉換,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如此的富有變化,充滿神奇,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深處播撒了一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種子。

(三)體悟詞語,探究“書”的成因。

關於“書”的成因,課文是這樣寫的: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了,這裡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裡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

這段文字較為淺顯,卻蘊涵著一個關於地殼運動的抽象的變化過程。我先讓學生找出這段文字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在很久很久以前、後來、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慢慢。在初步感受了形成時間的漫長後,我向學生播放課件,演示動態的變化過程:一大片長滿樹木的陸地,鬱鬱蔥蔥。有一天,陸地往下沉,往下沉,地下的水漫上來,淹沒了陸地,席捲了一切,這裡便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慢慢地,海底上升了,上升了,海水漸漸地退去,這裡又變成了高山。這樣一演示,學生肯定從直觀上明白了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相信有的學生還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地球的變化可真神奇啊!”“原來那麼多年以前,這裡有如此大的變化!”……接下來,我就請學生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這一切所經歷的漫長歲月和巨大演變。學生可能讀得很平淡,我就引導學生特別注意那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根據他們的朗讀,進行風趣的,且有針對性的指導:“你讀得好快啊?很多很多萬年就這麼快過去啦?”“這海底也上升得太快了吧?”……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變化的巨大和緩慢。

四、拓展,體悟一種情感。

文中的川川問了很多很多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也是一次次不斷地深入。因此,“刨根問底”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找找川川向叔叔提出了哪些疑問,引導學生讀出問的語氣,川川這種強烈的求知慾,體會這些疑問是層層深入的,不斷地直達事物本質的。文中最後川川的一句話:“等我長大了,也要讀懂這本最大的“書”!文中的小夥伴也有這樣的提示:“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嗎?”讓學生在猜想中體會川川對這本大“書”的濃厚興趣,對科學的探索慾望,也在不經意間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願望。最後,我還結合文後資料袋裡的內容,引導學生了解關於化石的有關知識,我還請學生在課後繼續去關注,去搜集一些關於地質方面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進行一些適當的展示,以激發學生課外學習的不竭動力。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專家:

你們好!我是來自****,我的名字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庖丁解牛》。

一、教材的把握

《庖丁解牛》是職教版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屬於古代散文。學生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可以達到積累古代散文知識、提高閱讀鑑賞古代散文的能力的目標。

本單元為古代散文欣賞。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在藝術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散文具有形象性,給人更著實、具體逼真的感受。

《庖丁解牛》是一則寓言,篇幅短小,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不僅寓意深刻,還給人很多的啟示,這一點適合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目標的確立。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當前教育現狀,我覺得語文教學的目標可以考慮三個方面:一是讓學生適應語文考試;二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三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每篇課文教學目標的確立,我認為不易面面俱到,不要擔心丟下這個,或沒有顧及那個,否則會造成目標繁雜而重點不夠突出;應敢於放下,這樣會使目標簡潔明瞭,重點突出,便於在課堂教學流程中落實。

古代文學作品的學習的目標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對古代文言知識的積累;二是閱讀鑑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另外,課程學習也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鑑於以上,《庖丁解牛》一文,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積累詞彙,掌握一詞多義現象中的意義和用法。

2、能力方面,學生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感受作品的形象性,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方面,理解莊子的“養生之道”,探究作品給人的啟示。

三、教法的擬定。

為了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根據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擬定如下主要的教學方法。

1、誦讀法。誦讀是古詩文教學中很關鍵的一環,通過誦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主要通過學生誦讀,再聽朗讀錄音以對字音參校、核准,正確掌握讀音和句讀。

2、討論法。對於文中的“養生之道”、“解牛之道”與“養生之道”的關係、作品給人的啟示等內容適用於使用討論法。不過對於文字中的其他知識點也可採用此方法。這種方法將在“探究文字”的教學流程中採用。

3、引導交流法。文言文中的知識點較多,諸如主要的實詞和虛詞的意義用法、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現象、文言特殊句式等,主要通過相互交流、相互補充,以求全面、完整的掌握各類知識點,這樣,教師避免唱獨角戲,也減輕了教師講解的負擔。

四、流程的操作。

1、本則寓言計劃用一課時教學,並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進行。

2、教學設計主要安排“走進文字”、“解讀文字”、“研析文字”、“探究文字”和“課業安排”五個流程。

3、檢查預習。預習是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環,學生預習的情況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學中既要指導預習方法、安排預習內容,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這實質是一種自學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來說,可能收益終身。這一環節主要落實學生對文言知識點的掌握。

4、文字的研析,主要通過“思考導引”,採用引導交流的方法來實施。當然,“思考引導”題的設立注重入手、銜接、坡度幾個關鍵環節。在本課這一教學流程中,打破教材內容的安排,從庖丁練就如此高超嫻熟解牛技藝的經歷入手,因為事實本來的發展是按照:目見全牛——目無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解牛表演)這一循序漸進的規律,然後再討論他的解牛經驗,最後欣賞解牛場面,從而感受作品的形象性。

5、本文教學的“探究文字”部分,主要通過“合作探究”來探討本文給人的啟示。讓同學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一環節,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的教學時間,機動調整時間的安排,確保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五、關於板書。

語文課教學雖然運用多媒體,但也應有合理的粉筆板書。一方面粉筆板書能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與主旨;另一方面,字品亦人品,用粉筆字影響著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本文的板書主要從“觀”、“感”、“悟”三個方面設計的。

六、小結。

以上是本人對莊子的《庖丁解牛》一文的教學設想和理論依據的闡述。望各位評委專家多予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4

說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明確提出科學活動的指導要點: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本次科學活動正是遵循了這一要點,內容《神奇的紙》與材料“鉛畫紙”都來自於幼兒的生活,在幼兒感興趣的遊戲中進行提煉、深化,在層層遞進的環節中,引導幼兒多次實踐嘗試,探究“怎樣才能讓紙站於桌上不倒?如何摺疊才能在紙上放多塊積木?最多能擺放幾塊?……”整個活動幼兒都是在動手動腦中探究問題、產生問題、再次嘗試,就這樣在探索、實踐和遊戲中幼兒的探究慾望增強了,親身感受了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了發現的樂趣。

說活動重難點:

重難點就在於引導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係。

說活動目標:

1、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係。

2、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3、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體驗操作與發現的樂趣。

(本人依據《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的目標要求,並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需要出發,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動目標。)

說活動準備:方形鉛畫紙若干張、木頭積木數小筐。

說活動過程:

過程遵循幼兒的發展特點,以《綱要》理念為指導,體現了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原則。

第一環節:

一、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讓紙站住不倒。

1、幼兒自主探索讓紙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結讓紙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這第一環節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由說說自己以前對“紙特別是鉛畫紙”的認識,為下一個環節作好良好的鋪墊。通過幼兒的“說”使幼兒的已有經驗與現有經驗進行了整合,也讓我對幼兒的水平有了更深瞭解,為接下來的活動組織提供了一個參考。)

第二環節:

二、再次設定情景,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在站著的紙上面擺放多塊積木。

1、猜測紙摺疊後能否擺放積木?並個別嘗試。

2、比較紙的不同折法,討論如何摺疊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積木?

3、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測。

4、幼兒自主嘗試。

(這第二大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是活動的主要環節。在這裡我首先是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寬鬆、自由的活動環境,這是非常重要的,《綱要》中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為幼兒提供自由選擇和創造的機會與條件,本人正是遵循了這一理念。接下來引導幼兒自由自主去探索“紙摺疊後能否擺放積木?在站著的紙上面可以擺放多少塊積木?討論如何摺疊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積木?”讓幼兒帶著目的、帶著疑惑去探討,這個過程就是讓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是提供機會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通過親自嘗試、親自探索來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又學會自己去發現新的問題,再次去實際操作、自主探討,做到在解決眾多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科學知識,提高觀察力、探討力、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探索活動中與探索活動後的交流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而且幼兒的合作、討論、分享能力也會由此提高,同時也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動、師幼互動形式。)

第三環節:

三、產生挑戰的數量,引導幼兒再次嘗試。

1、師幼一起討論嘗試後的結果,產生挑戰數量。

2、請個別幼兒上來挑戰最多的。

3、經驗交流:如何摺疊才能挑戰成功?

4、結束。

(這個環節放在活動的後面進行,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挑戰同伴的最高成果”的自主實踐嘗試活動中鞏固積累的經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實踐挑戰能力。通過趣味性的操作遊戲幼兒再次得到了發展,相互之間又有了經驗交流、互動成長、分享成果的機會,我所處的位子仍是引導者鼓動者,幼兒仍是自主發展著。本環節準備在5分鐘左右完成。)

總的來說,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採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讓幼兒在充滿輕鬆、自由的活動氛圍中學得主動、輕鬆、快樂,並運用多種感官解決多個問題,真正實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在玩中學、做中學、學得快樂,由此設計的活動過程也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三大環節。

延伸活動:

可以在探索區域中繼續深入活動,不斷在嘗試中產生挑戰數量並用“操作”去迎接挑戰。

說課稿 篇5

《實話實說話“流行”》是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精神生活的追求”的綜合探究課。它從學生普遍喜歡的流行音樂入手,從一對祖孫看待流行音樂而產生的矛盾引出對“流行”的思考,並站在青少年學生的視角丟擲一系列關於流行的話題,設定情境引導學生從自我生活體驗出發盡情地交流與討論,要求學生在“說”和“話”中感受流行對自己的影響,分析追趕潮流的利弊,最終學會審視自己的審美觀和鑑賞力,學會正視興趣差異和代際差異。因此教材為學生深入探討流行這一話題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課程標準對本課的要求是:面向同一個事物,思考我們的認識同小時侯的差異,體察生活閱歷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歸納自己同長輩在生活情趣、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比較自己與他人、團體或媒體對某一問題意見的差異,嘗試對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進行解釋。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及國中學生的心智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就身邊熟悉的或感興趣的現象,分析流行與經典的內涵及其相互關係;從青少年的視角觀察當今社會流行事物存在的利弊及對自身的影響;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年齡群體對各種問題的看法是存在差異的,並嘗試分析原因。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調查、整理資料、歸納總結,學習調研能力和分類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實話實說”與討論,提高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明晰看待問題要用正確的態度,分析事物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既看到事物的利,也要看到事物的弊,樹立正確分析事物的觀點。

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能夠圍繞話題積極思考並從多角度暢所欲言;難點是:分析、整理和歸納各種觀點,對如何正確對待流行現象形成一定的認識能力。

本節課屬於以學生說為主的綜合探究活動課,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主要運用:

1、演示法,即學生把已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包括實物、圖片、文字等)以資料呈現或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為交流和討論奠定基礎;

2、對話法,即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口頭交流自然而然地引出相關話題,並使學生在寬鬆融洽的氣氛中暢所欲言;

3、討論法(主要指辯論),集中圍繞學生最感興趣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事物或現象,設定問題或辯題進行小組討論,或辯論,從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在和諧融洽的環境中,主要採用學生說、小組討論、辯論的形式,給學生儘可能多的展示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採用學生自己評價、互評互判互補,感受流行對自己的影響;學生聯絡實際,分析追趕潮流的利弊。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抓住中心,我還選用了流行音樂、流行檢視,同時調動學生多渠道收集各種資料。

課堂教學是完成上述構想的最佳途徑,因此圍繞上述構想,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式有: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展示流行;自主學習,綜合探究──暢談流行;整合知識──感悟流行;延伸拓展──關注流行。依據這一邏輯順序,層層遞進。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展示流行

播放幾首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片段,如BOBO組合的《光榮》,吳克群的《為你寫詩》,周杰倫的《夜曲》,讓學生猜一猜歌名或歌手;接著學生自我推薦或全班推薦並由2~3位同學當場清唱自己拿手的流行歌曲。

(設計意圖:以猜流行、唱流行歌為切入口,參與性強,容易激起廣大學生的熱情和興趣,為學生能暢所欲言話“流行”作鋪墊。)

【提問】除了流行歌曲以外,當今社會還有哪些流行的事物或現象?(此問題的設定為第二部分暢談流行提供了真實而豐富的話題。)

學生可自由發言,同時展示自己已準備好的反映流行事物或現象的圖片、實物、文字等資料,可一邊展示一邊講解。

【討論】根據調查分析,你們認為中學生這個群體範圍內最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事物或現象是什麼?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每組選一位代表公佈討論的結果,然後教師最終確定選擇率最高的一種或兩種流行事物或現象作為第二部分的暢談話題。(討論時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尊重學生的選擇;同時通過選擇使話題集中起來,而不至於後面泛泛而談。)

(二)自主學習,綜合探究──暢談流行

暢談流行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我在本環節中採用多方面設計談論話題以及用辯論形式開展討論。從而使學生暢所欲言,並且試著從不同年齡層、不同角色去思考問題。

設計一:以流行穿名牌為話題。

出示情景:王明是一名七年級學生,家境貧困,父母辛苦工作供其讀書。劉洋是其好朋友,家境富裕,其父是一公司老闆,因此劉洋的衣服基本是名牌。這讓王明很羨慕,可家境的貧困又不能滿足其要求。隨著身邊同學越來越多的.名牌衣服,王明失眠了……王明偷了同學的衣服!

問題設計:

1、你覺得王明該不該追逐潮流穿名牌?

2、有人認為,經濟條件是穿名牌的前提,因此劉洋穿名牌是無可非議的,你是如何看待此觀點的?

3、你認為中學生穿名牌有可能出於哪些原因?

4、你喜歡穿名牌衣服嗎?為什麼?

5、在追求穿名牌衣服上青少年學生與其父母親有可能存在哪些分歧?為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可以就全部問題討論,也可就其中某一感興趣的話題討論。每一小組應做好分工,推選一名學生作小組代言人,就自己小組的觀點作總結髮言。其他小組在第一小組同學發言的基礎上作補充說明。

(設計意圖:完成教學目標 重點 難點的體現)

1、你覺得王明該不該追逐潮流穿名牌?

2、有人認為,經濟條件是穿名牌的前提,因此劉洋穿名牌是無可非議的,你是如何看待此觀點的?

3、你認為中學生穿名牌有可能出於哪些原因?

4、你喜歡穿名牌衣服嗎?為什麼?

5、在追求穿名牌衣服上青少年學生與其父母親有可能存在哪些分歧?為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可以就全部問題討論,也可就其中某一感興趣的話題討論。每一小組應做好分工,推選一名學生作小組代言人,就自己小組的觀點作總結髮言。其他小組在第一小組同學發言的基礎上作補充說明。

(設計意圖:完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體現)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羚羊木雕》(邊說邊寫)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說的是,“我”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後逼“我”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木雕還給“我”。因為對朋友的反悔、父母的不理解,自己分外傷心。本文比較淺顯、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理解,文中大量的人物對話,適合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本冊教材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課文。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友情,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親情、珍視友情;通過本文的學習,還能更好地理解《風箏》、《散步》和《詩兩首》,在這個以“親情”為主題的單元中處於橋樑紐帶的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

(2)學習邊讀、邊圈點勾畫的讀書方法

(3)讀懂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

(1)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2)學習本文運用語言、環境和心理活動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的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文中所讚美的小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3、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係,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

二、說學情

生活中,時有發生類似的“親情”與“友情”相矛盾的事情。剛剛步入國中的孩子們,又正處於獨立、自主意識逐漸增強的時期,他們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本文所寫的家庭故事比較貼近學生生活,能激發學生興趣,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因此,本文所寫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但是,此時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處於形成期,需要教師的引導,老師應該讓學生了解處理這些矛盾時某些必須堅持的原則,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三、說教法

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國中生的認知規律,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法:根據教材以及學生實際,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1)首先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結合文章語言、學生的生活,在討論中感悟親情與友情。並在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和學習本文采用多種描寫方式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讓學生摹仿寫作。從而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讓他們採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綜合歸納能力。

四、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據本文的思想內容,講這課我確定了一下學法指導:

(1)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合理地運用“圈點勾畫法對文章進行標註。

(2)有感情朗讀法以及自主討論、探究”

(3)帶動學生體驗當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時的感想以及處理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在學校上課,你每天都盼著能夠早點放學,早點回到個溫暖的家。但是一回到家,你又開始想念學校的同學!(有嗎?)我們總是抱怨父母管得太多、太嚴,父母總是覺得我們不太懂事!(是嗎?)有了祕密,我們不再告訴父母,更願意跟自己的同齡人述說(對吧?)當親情和友情難以選擇時,我們該怎麼做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羚羊木雕》,聆聽“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個別提問後齊讀)

抹 攥 逮 怦怦 樹杈 寒戰

(三)賞析課文

1、閱讀課文

在學生閱讀課文前,提出以下問題:

(1)這篇課文涉及到哪些人物?

(2)寫了一件什麼事?

(3)這些人物各持什麼態度?

讓學生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學會“圈點勾畫”(邊讀邊圈點勾畫出重點詞句)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說”的能力,著重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表達能力。

2、分角色,評人物

1、請用一個詞語或短語歸納:

一個 的木雕 一個 的爸爸

一個 的媽媽 一個 的奶奶

一個 的萬芳 一個 的“我”

2、補充完整:我覺得這是一個_____的木雕,我是從_____看出來的,它寫出了木雕的_____。

【這一環節,通過同學們對所填詞語的相互比較、評價,提高選詞能力,從而提高了語言運用的能力;然後要求學生用相應的語氣、語調有感情地朗讀句子,在朗讀中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情感、態度,為下一環節的理解和討論做準備】

3、請學生復讀課文,以小組來回答一下問題。

(1)文中說:“這能全怪我嗎?”你覺得這件事究竟應該怪誰?展開辯論,從中得出一些經驗與感想。

(這一問題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文中來,使他們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學會處理家庭生活中矛盾,讓學生理解在這件事中父母和“我”都是有欠缺的,如果父母當初講明白羚羊木雕的貴重,女兒事先徵求一下父母的意見,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通過辯論讓學生理解家庭的和諧與溫馨是需要我們相互理解,相互溝通,相互尊重,共同構建的)

(2)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麼?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讓學生進一步完善好父母的形象,從文中父母的為人處世中學到處世的技巧;教會學生怎樣交友,怎樣的朋友才是好朋友;引導學生要及時與父母交流,不要自作主張)

小結:本文圍繞羚羊木雕,讚美真誠無私的友愛,批評重財輕義的思想,呼籲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純真的感情;同時也說明我們做事時應多與人商量,考慮問題要更周全些。

4、作業設計

1、本課作業除了分課時完成語文作業本外,要求學生收集與“親情、友情”相關的古詩句並背誦。

2、第二課時讓學生運用語言描寫,寫下自己經歷的傷心事,要求兩個版本,一個是現實版的,一個是想象版的。

5、將學生分組來複述課文內容。

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一人來複述課文,另外一人可根據複述內容寫出文章的板書,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畫出不同的板書。之後再與學生進行一起研究完成最終的板書設計。

“我” 送

送 逼 還

父 母 萬 芳

溝 通

理 解

親 情 友 情

說課稿 篇7

根據國小二年級下學期的小朋友以具備了初步的閱讀基礎,結合本文所特有的按順序介紹的典範性和文質兼美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確定了《月亮灣》的教學目標。

1.充分發揮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各種形式進行生字教學從而能使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 ?? ?? ?? ?課文,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課文。

2.藉助生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插圖的觀察,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從閱讀中積累詞語,讓學生認識“灣”、“繞”、“緩”等5個生字,為今後的閱讀與寫作打好基礎。

3.利用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結合文中優美的插圖以及預設的多媒體畫面,指導學生感受月亮灣的美麗風景,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我以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板書課題:月亮灣

在“灣”字上加三上拼音,提醒小朋友是前鼻音,大家齊讀課題,教師進一步解釋,:這個“灣”的本來意思是指水流彎曲的地方,在這裡,課題“月亮灣”是一個村子的名字,這樣學生對課文題目就有了初步的瞭解,更願意提一些如“‘月亮灣’在哪兒,‘月亮灣’是個怎樣的地方,為什麼叫‘月亮灣’”之類的問題。

這時老師在肯定小朋友積極動腦之後,我又帶學生走進第二個環節

二.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聽完之後,教師提問‘月亮灣’多美呀,想不想自己讀一讀”邊讀邊找出自己不認識的將學生引進生字教學的第三個環節

三,自讀課文,找出生字

由於本課生字較多,為學生的朗讀和理解設定了許多障礙,因此我注重生字教學,採用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讓學生自己找出音節的重點讀音,生字結構偏旁的鞏固,生字的擴詞等利用不同的方法使學生掌握理解生字詞。為學生接下來的理解感悟課文打好良好的基礎。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這課時我只安排學會5個生字“灣”、“繞”、“緩”、“映”、“像”,由於二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因此我重點指導其中的“繞”、“緩”“灣””像”的書寫。

第四環節是讓學生根據已理解的生字詞再美美的感悟課文、感受月亮灣美麗的風景並進一步疏通語句,讓學生有感情地練習朗讀這樣為下節課理解和背誦課文奠定了基礎,

第五環節是作業抄寫所學的生字詞

這是我的這節課的整個教學流程,請專家領導和老師讀多提寶貴意見,多指導,謝謝!

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Rules rund us “

一.說課內容:

本單元是九年義務教育英語六年級第一冊第二Mdule第7單元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有關規則的標誌。正是因為有這些規則和標誌,我們的社會才井然有序。本課時我們將講到在哪裡我們有規則,以及這些規則的意義。從而讓我們學生了解規則,並遵守班級規則,學校規則和社會規則。創造和諧社會,共同為建立平安世博添一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用介詞來表示地點,用情態動詞ust, ustn’t 來表示義務和禁止。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方位介詞和情態動詞的運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老師的引導,講解,學生的反思,觀察和討論等活動,使學生髮現身邊的規則,並瞭解這些規則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思考,觀察和討論,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方位介詞的運用和情態動詞來表示禁止做某事。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生活中來掌握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節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身邊感興趣的事情出發,高高興興地進入英語學習的世界。在探索中激發興趣,從發現中尋找快樂。從而瞭解規則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我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

學法:從尋找-------探索-----發現到運用,即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景,注重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以致用。

六.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1.創設生活情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上課開始,我詢問學生:“What are these?”。 大部分同學都會說這些是班規和交通標誌。教師接著說生活中到處都有規則和標誌。幻燈片出示一些地點,並問學生: “Where is it?”.然後問學生:“ Where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