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兩貓相爭》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9.37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兩貓相爭》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語言《兩貓相爭》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大班語言《兩貓相爭》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新綱要》中提出語言活動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看圖講述活動是幼兒園語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發展幼兒口語能力的重要形式,還能有效促進幼兒語言、社會等領域的發展。《兩貓相爭》這個故事角色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動物,而故事本身又情節簡單,富有童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聯絡不同圖畫,形成完整故事並較連貫講述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新經驗、新挑戰,它通過描述兩隻嘴饞的小貓為了一條魚互相爭鬥,到最後吵得精疲力竭也沒有吃到魚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教育幼兒在生活、學習及遊戲中應該學會友好協商,互相禮讓。

二、說幼兒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發展密切相關的。而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迅速,已掌握了較多的詞彙量。同時,我班幼兒活潑大方,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力、好奇心、探究欲強,有豐富的想象力,觀察能力和理解力在不斷提高,具體形象思維又佔優勢,所以對看圖講述非常感興趣。但幼兒在看圖講述時,往往主題不突出,過於具體和瑣碎。而教材《兩貓相爭》可以為現階段的幼兒提供圍繞主題講述的這樣一個平臺,同時這些小動物均為幼兒所喜歡,相信能讓幼兒於愉快的活動中積累創造性講述經驗,獲得自信與快樂。

三、說目標

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幼兒感受作品的語言美,還能讓他們學習根據作品提供的線索進行創造性想象。從《綱要》的精神要求、教材的特點以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將目標定為:

1、欣賞漫畫,較生動的描述圖片的內容。

2、喜歡講故事,學會豐富詞語:互不相讓、難解難分、精疲力竭。

3、能積極參與討論互動。

我將本活動的重點放在“喜歡欣賞漫畫,較生動的描述圖片的內容。”上。難點是“較連貫的講述故事情節。”

四、說活動準備

精心的活動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為了活動完美呈現,我為本活動做了以下準備:課件、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圖片。

五、說教法學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巴班斯基說過“教育的方法是由學習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運用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最優化的教學方法時多種方法靈活運用。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綜合運用了設疑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討論法等,這些教學方法我將在下面的活動過程中詳細闡述。

六、說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設疑引入。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讓活動有個好的開端,我在活動一開始就出示教具,並設疑引入:“有一天,天氣真好,白貓和花貓兄弟倆商量著去哪兒捉老鼠,當他們路過牆角的時候,突然間看見一隻叼著魚的老鼠,同時飛奔過去,接下來會發生髮生了什麼事呢?”這一疑問,一下子就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幼兒把思維聚焦到活動的重點上,讓他們帶著問題很有目的性地傾聽故事,為下一環節做好了鋪墊。

2、觀察課件,提問討論。

當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之後,教師出示課件,通過一系列啟發式的提問,首先觀察畫面上畫有什麼,如:白貓和花貓看見了什麼?他們是怎麼咬那隻小魚的?課件演示法的使用時基於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年齡特徵考慮的,生動的課件演示,能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畫面情節的誇張和生動,也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視聽感官,幫助幼兒瞭解了故事的梗概,理解故事的語言美和情節美,突出了活動的重點。

3、小組講述,互相交流。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首先,教師通過提問,設計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如:“魚為什麼不見了?你們覺得它去哪兒了?”通過提問法,讓幼兒有目的地進行有效思考,不斷梳理故事環節,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其次,考慮到“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一特點,我為幼兒提供“想說、會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平臺,在幼兒討論期間,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結合動作表演,讓幼兒在思考——學說——學做的過程中,巧妙突破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4、續編故事,培養品質

文學活動的教育價值一方面體現在讓幼兒感受作品的美,學習其中的精美語言;另一方面體現在文學作品中蘊含深刻的品德教育。因此,我通過提問:“為什麼白貓和花貓吃不到魚?他們要怎樣做才能吃到魚?我們應不應該像他們那樣?我們要怎麼做?”通過相互討論,幼兒深刻體會到自私的壞處,懂得自己應該做個大方、有禮貌的孩子,此時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活動延伸,拓展經驗

為了幫助幼兒拓展相關經驗,在本次活動之後,我還進行了延伸活動:

1、表演區:把白貓、花貓、魚、老鼠等頭飾投放到表演區,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表演。

2、語言區:請幼兒講述自己續編的故事結尾,進一步拓展幼兒經驗。

八、效果分析:

這節課側重語言講述,也能豐富詞彙,正適合大班幼兒年齡段。開始的匯入環節,我以貓叫聲音與圖片匯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導幼兒根據ppt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多數幼兒能大膽的講述。並在教師生動的語言講解和表演下,理解了“難解難分”“滿頭大汗”的含義,達到了預定教學目標。

幼兒園大班語言《兩貓相爭》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講述活動《兩貓相爭》,我將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說重難點、說活動準備、說教學法以及說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教材

漫畫雖然畫面簡單,卻蘊含著豐富的內容,以他獨特的藝術形式感染孩子們。《兩貓相爭》是一篇充滿幽默詼諧的漫畫,它的誇張、幽默、大膽的想象,出乎意料的結局,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想象講述。故事中兩貓的形象生動活潑,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透過兩貓相爭,傳遞給幼兒要懂得與同伴友好相處,分享快樂的道理,富有教育意義。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新《綱要》 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且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兩貓相爭”的行為,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喜歡欣賞漫畫,能較連貫、完整的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詞語:難解難分、滿頭大汗。

3、懂得與同伴友好相處,分享快樂。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及大班幼兒認知水平,我把本次活動重點為能較連貫、完整的講述圖片內容。難點為會運用所學詞彙較生動、連貫的講述圖片內容。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的準備:

將圖片製作成多媒體課件,用幻燈片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的觀察圖片。

五、說教、學法

(一)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結合幼兒的學習情況,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看課件的形式能夠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易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2.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事物,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活動從開始到結束我都設定了層層懸念,通過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如啟發性提問(兩隻貓長什麼樣?兩隻貓的表情怎麼樣?它們的嘴巴和眼睛怎麼樣?兩隻貓是怎麼打架的?) 假設性提問(他們這樣對嗎?如果你是那兩隻貓,你會怎麼做?)從而引突破活動的重難點。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

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情感遷移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兩貓的表情、誇張的動作,感受作品的幽默、詼諧,為突破重難點作鋪墊。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講述兩貓相爭的.故事、討論故事兩貓的行為,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進行個別講述、集體講述結合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巨集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4、情感遷移法

情感遷移法是文學作品學習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即遷移作品經驗,一般文學作品提供的生活經驗是間接經驗,我通過啟發式地提問使孩子將作品中的間接經驗與幼兒的生活中的直接經驗實現雙向的遷移,從而使懂得與同伴友好相處,分享快樂。

六、說活動過程。

下面我將從匯入部分--展開部分--結束部分--活動延伸來詳述本次的活動過程。

一、設疑匯入,激發興趣。

教師用親愛、自然的聲音講述故事,“ 今天森林裡開起了運動會,所有的小動物們都來到了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見貓兄弟倆。貓兄弟倆去哪裡了?”用這種激發幼兒興趣的互動方式能營造和諧、愉快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二、展開部分:設定層層懸念,引導幼兒逐圖觀察感知理解圖片內容,並大膽講述。

1、播放圖片1(兩隻貓),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中兩隻貓的形象特點。設計提問:兩隻貓長什麼樣?兩隻貓的表情怎麼樣?它們的嘴巴和眼睛怎麼樣?猜猜它們發現了什麼?

2.揭示謎底,觀察圖2兩隻貓和一隻咬著魚的老鼠,進行感覺聯想講述

設計提問: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呢?它的身體怎麼樣?捧在手裡感覺怎麼樣?用鼻子聞一聞,它的氣味是什麼樣的?老鼠吃著這麼美味的魚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嘖嘖嘖

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圖1、2 的內容。

3.播放圖片3.老鼠的魚被兩隻貓搶了。引導幼兒猜想,兩隻貓的表情怎樣,心情怎樣?並進行完整講述。

4.播放圖片5.兩隻貓和魚。引導幼兒大膽講述兩隻貓的表情又發生了什麼變化?並組織幼兒討論、續編故事情節。設計提問:這兩隻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魚怎麼沒了?

5.揭示謎底,學習新詞。播放圖片4,兩隻貓打架,引導幼兒觀察兩隻貓打架的情況,設計提問:兩隻貓是怎麼打架的?從中讓幼兒擴散思維想象,用已有的詞彙來講述,從而引出詞彙:難解難分、滿頭大汗。在學習新詞時,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兩隻手來表現兩隻貓打架打得難解難分,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詞彙的含義。相反,滿頭大汗這個詞我則讓幼兒拓展思維,聯絡實際生活來運用,根據它的意思來說一句話。突破活動的重點。

三、完整欣賞圖片,引導幼兒完整講述故事。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掌握,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完整講述故事。兩隻貓要到森林裡參加運動會,路上看見什麼了?白貓和黑貓它們在做什麼?小老鼠在幹啥?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怎麼樣了?

四、聯絡生活經驗,滲透情感,提升主題。

他們這樣對嗎?如果你是那兩隻貓,你會怎麼做?我們平時在玩玩具時要怎麼做呢? 從而讓幼兒懂得與同伴友好相處,分享快樂。

結束語: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