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來源:才華庫 3.32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霧凇》選自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29課。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讚歎。

本課安排三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教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學生藉助網路瀏覽資訊,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中,通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請他們到教師製作的網頁上進行新的學習探究。這一環節主要是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氛圍,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深入學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文字的難度。

2、細讀品位,整體感悟

課文共三個自然段,但都是重點段,需要細讀。這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通過反覆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明白霧凇形成的原因,在讀中體會霧凇的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心裡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①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著通過範讀或指讀的方式說說應該抓那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啟發學生:為什麼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

②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概括霧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著讓學生圍繞句子,提出疑問:

a、嚴寒季節具體指什麼時候?

b、霧氣是從哪裡來的?

c、霧氣遇冷以後會有什麼變化?

d、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凇?

e、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麼?

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並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後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字感悟語言就水到渠成了。

3、網上活動,拓寬認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因特網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到想要的資訊。關於霧凇還有很多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上網來拓寬對霧凇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網路資源,帶領學生由“小教材”(課文文字)走向“大教材”。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說教學特色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網路教學以超媒體的方式組織學習內容,整合多學科知識,通過靈活的導航機制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在十分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自主地發現、探究,通過合作交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凡卡》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應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貧苦兒童的運氣,揭露了其當時社會制度的現狀。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想”三部門內容穿插起來,相互照映;一是接納比擬、反襯、表示的表達要領。

本課時的講授目的是:

1、準確掌握課文內容,相識凡卡悲涼生存的遭遇,領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2、讓學生開端領會文章所接納的比擬、反襯、表示的表達要領。

3、舉行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式

(一)談話匯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裡,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生: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苦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也是對這件事感受最深。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師:誰來談談你讀後的感受?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麵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為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寄信的經過,可用一個填空題來完成:

凡卡太盼望爺爺接他回鄉下了,於是,寫完信他,回來後。

《凡卡》的末端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盼望睡熟了。他在夢裡瞥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本片斷以省略號結束,作者沒有報告讀者小主人運氣的終極結局,對此,我為學生建立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舉行創新性訓練,去配合完成這個牽掛,同時也對他們舉行德育滲透教育。

師:小凡卡滿懷著甜蜜的盼望睡熟了,他的優美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思索後,跟自己的學習同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討論後感悟:爺爺收不到這封信,凡卡的願望也不是不可能實現。縱然爺爺能接他歸去,也轉變不了凡卡悲涼的運氣。只有顛覆暗中的沙皇統治,凡卡和爺爺以及千萬萬萬像凡卡如許的兒童才氣幸福快樂的生活。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山奇鬆》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鬆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鬱郁蒼蒼”造句

4、觀察圖片,任選一種松樹,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這些目標的制定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3、教學重點: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行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體會黃山松樹的“奇”。

二、說教學策略

1、提煉主線以“黃山奇鬆”奇在哪兒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

2、創設情境通過視訊、音訊、文字、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旅遊”境地,感受黃山松樹的奇美。

3、朗讀感悟讓學生反覆朗讀,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品味、聯想,感受黃山松樹的瀟灑、挺秀。

4、化語為畫學生讀懂文字語言、浮現語言形象,用電腦繪製名鬆形象。

5、讀寫結合仿照課文寫法,自選一種松樹試著寫一寫。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1、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哪些聞名中外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直接、間接的經驗,喚起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2、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山”的黃山去看一看,好嗎?(板書:黃山)開啟網頁,進入“黃山旅遊” 觀看錄象和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兒童的思維來自對世界的好奇與驚詫網路的視訊播放生動直觀,使學生入情入境,對黃山產生直觀感知以及各自的體驗,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3、“黃山四絕”聞名於世,而人們對“奇鬆”則情有獨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仔細觀賞一下這些奇特的松樹吧。(補充完整題目:奇鬆)

【設計意圖】[據題提出閱讀專題一個,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又能以此為主線,展開自主學習系列活動]

4、據題質疑:黃山鬆奇在哪兒?

二、初讀感知

1、進入“閱讀指南”的“整體感知”,呈現: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落實自主學習理念,人人蔘與讀書活動,圍繞閱讀專題,接觸文字語言,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瞭解松樹之奇,以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

(1)自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並結合上下文初步領會生字詞的意思,不能解決的加下劃線

(2)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

(3)簡要說說黃山鬆奇在哪兒?

2、自學課文

3、讀後檢測交流

4、簡要說說黃山鬆“奇”在哪兒?

5、小結:黃山鬆非常奇特,那就讓我們再讀課文,細細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讀第一節

1、進入“閱讀指南”的“整體感知”,呈現:

(1)默讀第一節,想想黃山鬆奇在哪兒?

(2)聯絡課文說說“四絕”、“情有獨鍾”的意思,有困難的可以訪問“說文解字”

【設計意圖】[訪問“說文解字”,可讓學有困難的學生得到指點幫助,是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

2、學生返回首頁自學

3、同桌討論

4、學生顯示網頁內容進行交流。

(1)學生讀第二句,抓住“瀟灑”、“挺秀”體會,並點選第二句話,出現黃山全景圖,展示黃山鬆瀟灑挺秀的身影,體會黃山鬆的奇特

【設計意圖】[語文姓“語”,網路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同樣十分注重語意的領悟和把握]

(2)讀好第二句

(3)學生點選第一句話,聯絡“說文解字”,展示“黃山四絕”的圖片,理解“四絕”的詞意。

(4)開啟“說文解字”,理解“情有獨鍾”的意思。

(5)讀好第一句話,讀出人們的喜愛之情。

5、齊讀第一節,再次完整地感受黃山鬆的奇特。

四、精讀第二節

1、進入“閱讀指南”的“第二節導讀”,呈現:

(1)讀讀描寫三大名鬆的語句,想想從哪些重點詞語中感受到名鬆的奇特呢?加上下劃線,並說說是怎麼體會到的

(2)聯絡課文說說“飽經風霜”和“鬱郁蒼蒼”的意思,並用“鬱郁蒼蒼”造句有困難的可訪問“說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過想象任選一種名鬆,把它的形象畫下來嗎?你可以進入“創造天地”試一試

【設計意圖】[利用網路優勢,給學生創設創造性學習的空間學生自瀆自悟,感受三大名鬆瀟灑、挺秀的身影,語感得到培養在感受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用電腦繪畫這一學生極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描繪“內心視像”,在相互評價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

2、學生自學,同學之間可以交流討論

3、學生顯示網頁內容進行交流

(1)感受“迎客鬆“之奇

A、學生讀寫“迎客鬆”的句子,抓住“遒勁”、“飽經風霜”、“鬱郁蒼蒼”、“斜伸”等詞體會,並點選這句話展示“迎客鬆”的圖片,進一步感受迎客鬆的奇特

B、部分學生把優秀的畫作傳送到大螢幕,圖文對照,師生點評

C、讀好這段話,讀出迎客鬆的奇特和人們的讚美之情

(2)感受“陪客鬆”之奇

A、學生讀寫“陪客鬆”的句子,抓住“如同”、“綠色巨人”體會,並展示“陪客鬆”的圖片進一步感受陪客鬆的奇特

B、部分學生把畫好的陪客鬆的畫傳送到大螢幕,師生點評

C、讀好這句話

(3)感受“送客鬆”之奇特

A、學生讀寫“送客鬆”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體會奇特,並點選這段話出示“送客鬆”的圖片進一步體會

B、學生把畫好的送客鬆的圖片傳送到大螢幕,圖文對照,師生點評,進一步感受送客鬆的奇特

【設計意圖】[展示是最好的學習為了展示,學生會以自己最大的負責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釋出自己作品的同時,學生能品嚐到成功的快樂,激發起內心的創造慾望,有利於個性的發展和創造力的養成 ]

C、讀好這段話

(4)齊讀寫三大名鬆的句子,整體感受他們的奇特

(5)看圖描述三大名鬆

4、部分學生把造的句子傳送到大螢幕,師生點評

五、精讀第三節

1、進入“閱讀指南”之“第三節導讀”,呈現:

1)默讀第三節,想想“千姿百態”是什麼意思?文中列舉了哪些不同的姿態?可以進入“圖片集錦”欣賞千姿百態的松樹

(2)理解“屹立”並造句,有困難的可訪問“說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選擇一種最喜歡的松樹,學習第二節的寫法,給它配上幾句話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寫一寫,併發布到網上,把作品展示給大家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實現了讀與寫的完美結合 ]

2、學生自學 3、學生開啟網頁交流

【設計意圖】[利用網頁,展示更多的黃山鬆的形象,加深學生對黃山松樹之奇的感受]

(1)展示圖片理解“千姿百態”、“屹立”、“斜出”、“仰”、“俯”等詞,,體會松樹姿態之奇

(2)部分學生把寫好的片段傳送到大螢幕,師生點評

(3)讀好這一節

六、總結全文

1、讀了《黃山奇鬆》,請你說說黃山鬆奇在哪兒?

2、讀了《黃山奇鬆》這篇課文,你是否覺得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黃山奇鬆的讚歎之情?如果是,請你瀏覽全文,舉例說說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部分精讀迴歸整體,這一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則能使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七、課外延伸

讀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什麼?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關於教學

《詠華山》是一種新的課型——“文包詩”。課文敘述了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讚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讚揚了寇準的聰明,有才華。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重難點: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會“間、歲”兩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

對課文第二自然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規律。教學中採用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學法。用畫面呈現華山的景色,用語言描繪登山的真情實感,用音樂渲染寇準“詠華山”的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從而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另一方面,《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此,在教學中創設了讓學生動腦找一找“華山的景色”,動手貼一貼“華山的景色”,動口讀一讀“華山的詩”等學生樂於接受並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2、朗讀感悟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感情的薰陶。在教學中,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並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比賽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入情境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匯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課一開始,我先跟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緊接著我說“華山可是一座很有名的山呀!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頓時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上的氣氛也輕鬆愉快。

二、品讀感悟,入情入境

(一)第二自然段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學習重點,也是難點。學習本段,既要讓學生領悟本段的文,又要讓學生把詩和文聯絡起來,借文悟詩。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這一段中的文,無論是寫爬山,還是寫山頂景觀,都緊扣一句話“啊!華山真高啊!”。那該如何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華山的“高”,讀出華山的“高”呢?

在教學中,我抓住課文中描寫山頂景觀的句子突破這一難點。以問題“站在華山上,小寇準和先生看到了什麼?”讓學生動腦找一找描寫“華山景色”的句子,其間還讓學生動手貼一貼“華山的景色”,比如“遠遠近近的山、太陽、白雲”等,在不斷的互動下,使學生沉浸在課文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感情的薰陶。因此,我還讓學生在以上基礎上充分地讀,通過抓住關鍵詞語“除了、都、遠遠近近、那麼”等品讀感悟。然後以問題“為什麼遠遠近近的山都跑到自己的腳下,白雲也跑到山下面了,太陽公公離我們那麼近?”自然而然的引出關鍵句“啊!華山真高啊!”,接著以個人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欣賞體味,入其境,悟其情,真切地體會到華山的“高”並讀出華山的“高”。讀完後,我讓學生說說“爬這麼高的山,容易嗎?”從而引出句子“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體會登山的艱難。

通過上一部分“文”的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到華山的“高”。我抓住寇準的激動、驚訝的心情展開追問“小寇準看到這幅美景心情怎麼樣?”讓學生想象寇準的心理。隨後我說“小寇準的心裡非常激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古詩《詠華山》。”通過藉助學生的內心體驗,自然的引出了古詩。《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 、欣賞和評價能力,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著這條原則,我在教學古詩時安排了這樣的流程:第一步:要求學生讀得流利,讀得有節奏。第二步:要求學生能讀懂。讓學生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哪兩句話就是詩意。並稍加點撥“齊、舉、回首”的意思。第三步:要求學生讀得有韻味,有感情。在教學中,始終貫穿一個“讀”字,瞄準一個“悟”字,讓學生在一讀、二讀、三讀中盡情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

(二)第三、四自然段

等學生讀好古詩後,我也入情入境地學先生的樣子“好詩!好詩!”,抓住關鍵詞“好詩、連連點頭、稱讚”讀好第三自然段,明白先生為什麼要稱讚寇準。接著,我問“這麼好的詩,寇準幾歲就寫出來了?”讓學生感受到寇準的聰明才華。

三、總結深化,昇華情感

我回到課題指出:用詩來讚美華山就叫——《詠華山》。然後配樂讓學生齊讀全文。《新課標》提倡整塊閱讀。這種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聯絡性。在媒體播放的音樂聲中,學生再次進入文字,把前面讀書過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了出來。最後,我簡介華山的情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祖國的美麗,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昇華了情感。

四、自主探究、重點指導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通過讓學生“讀生字,記字形和筆順,學偏旁,看範寫,動手寫一寫,評議你我他”這幾個過程來教生字“間和歲”。凡是學生能說、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課文精華的體現。針對課文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我通過在黑板上描繪美麗的畫面展現《詠華山》這首古詩的情境,旁邊呈現重點句“啊!華山真高啊!”。這樣的板書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的背誦。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教學分析:

這是一篇充滿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時代意義的短文。作者以生動的筆觸,記敘了阿德充滿幸福和快樂的夢境。本文以“夢”為載體,以阿德乘飛船去火星旅行,與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電話為線索,描繪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連環畫形式的略讀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活潑,內容簡單,易於理解。重點應放在訓練學生默讀課文、粗知文章大意、展開想象,以及藉助圖畫識字等方面。

喜愛幻想是低年級孩子們共有的特點,課文內容符合兒童的年齡實際。教學中應抓住感情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走進阿德的夢境,體會和分享他的幸福與快樂。然後啟發學生結合當前的科學發展,展開豐富的想像,在說“夢”中訓練語言,培養語感。激發學生了解現代科技的興趣和培養科學幻想的意識。

設計理念: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教”致力於“學”,服務於“學”。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

2、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為核心,並通過合作交流把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認12個生字,掌握生詞;

2、通過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大意;

3、激發學生了解現代科技的興趣,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科幻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了解現代科技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孩子們,你們做過夢嗎?(學生講自己的夢)

2、小朋友的夢可真有趣。有一位小朋友,他也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夢,不過他的夢與你們的夢可大不一樣!揭題《阿德的夢》——齊讀課題。

過渡:阿德做的夢和我們小朋友的夢有什麼不一樣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阿德的夢境,和阿德一起分享夢中的幸福與快樂吧!

二、創設意境積累生字

1、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

2、交流反饋:

(1)當小老師領讀(有拼音的)

(2)兒歌記憶生字

出示兒歌——學生自讀、個別讀、齊讀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飛船是新型。

起飛時間還未到,可視電話傳真情。

電話屏上見外婆,聊起暢銷新車型。

預訂新車無汙染,動力來自太陽能。

飛船嗚嗚長嗚聲,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來未系安全帶,欠叫一聲夢驚醒。

(3)當小老師領讀(沒有拼音的)——齊讀生字

三、美讀課文感悟夢境

1、讓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思考:阿德夢見了什麼?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有關詞句。

2、請學生回答後,老師隨機板書。

火星旅遊定居月球

新型飛船可視電話

掌上電腦月球購物(太陽能汽車)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讀一讀,讀完後看看邊上的插圖,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的,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記號。——同桌兩人交流

4、交流反饋:

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說並讀相應段落——說說感興趣的理由是什麼?——其他人補充——指導朗讀——各種形式朗讀

5、齊讀課文,以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小組交流拓展延伸

1、阿德心中的未來世界如此奇妙,你們心中的未來世界是怎樣的呢?”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全體交流

五、感悟實踐昇華情感

1、你們心中的夢都很美好。一個人有美好的夢,一個民族也有美好的夢,楊立偉叔叔就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請看——

2、出示圖片:神州五號升空及楊立偉載譽歸來的情景,看了這幅畫面,你想對楊立偉叔叔說什麼?

5、老師也想說“中國了不起!中國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中國人!”“請同學們全體起立,自豪地讀出這三句話!”師生全體起立,自豪地讀這三句話。

6、孩子們,為了我們心中的夢,為了實現我們心中的夢,讓我們現在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去探索科學的奧祕吧!

六、延伸

動手畫一畫心中的未來世界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第二冊第七組的課文——《兩隻小獅子》。這一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質為專題編排的。《兩隻小獅子》也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圖文並茂,語言淺顯易懂,蘊涵了做人應該自食其力的道理。文章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為憑著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晒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懶一勤兩隻小獅子的對比,以及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並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只有勤學苦練,不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自己擁有真正的本領,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課文中存在著大量的對話,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而按照教材要求,教學時,教師要儘量創設情境,帶領孩子走進人物的生活,使學生通過讀故事,感悟故事內容,從中受到教育,願意做一個好孩子。

二、說學情

本文的學習物件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特別是本文以“林中大王”獅子作為主角,使得孩子們對於課文的內容更是迫切地想要知道。通過將近一年的學習,在閱讀方面,學生逐漸產生了興趣,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能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再加上本文故事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在課堂學習中,相信孩子們一定能入情入境,學得很快樂,也玩得很開心。

三、說目標

通過上述文字特點的闡述以及一年級小朋友的實際情況,我從新課程目標表述的三個維度擬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藉助相關語句認識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為感悟課文蘊涵的道理而鋪墊。

3、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初步感知漢字的形態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懂得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閱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課文所蘊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藉助相關語句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

四、說教法

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人的發展,立足於促進每個學生一生的發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

1、創設情境法: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教師要用簡明、生動的語言,營造一種愉快有趣的情境,使他們興致勃勃地學。

2、朗讀感悟法: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我在教學中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朗讀課文,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讀中體會。

3、聯想練說法:品賞詞語,理解句子,都需要伴隨著豐富的聯想。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聯想訓練,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必不可少的手段。

五、說學法

朗讀感悟法:閱讀能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也是低年級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因此,淡化教師的講,讓學生通過自由讀、默讀、合作讀、賞讀等多種形式來理解感悟課文是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下面我就結合課件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先讓孩子誇誇獅子。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物件產生興趣,他就能自覺的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

於是在課前我便播放《獅子王》錄影片段並在課堂開始這樣匯入:

師:見過獅子吧?來,誇誇獅子。由學生的回答後總結:怪不得人們稱獅子是——

林中之王、百獸之王。利用了電教手段,先以鮮活的畫面,讓學生感知獅子的特徵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獅子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誇獅子,尊重了他們的個性體驗,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情感,訓練了語言,而且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二)讀課文、取名字,找理由

1、威猛的獅子媽媽有兩個孩子,他們就是——(板書課題:兩隻小獅子,並將兩隻小獅子的圖片貼在黑板上)不過,這些天獅子媽媽還真煩惱著呢!因為這兩隻獅子還沒取名,你願意幫她給他們取名嗎?在學生們躍躍欲試的情緒下立刻說明要求:不過,取名要有根據,要有理由的,這理由要在課文中找,引導孩子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文中。這一環節的設計,其實就是讓孩子把興趣都轉化成讀書的動力,迴歸到課文中。因為學生要給獅子起名,那就得讀書,還得讀出小獅子的特點,使名字

能自圓其說,這樣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還特別模擬一個情境,讓學生幫助獅子媽媽解除煩惱,然後以商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以反詰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自信,煽動了學生的情緒。同時教給了學生讀書的方法,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與學的統一,促進了課堂教學有序的進行。

2、在孩子們自己找到的同時,鼓勵小組合作來商量,推薦。這樣,合理運用了小組合作的形式,強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並且注意發揮了小組長的作用。在學生合作時,我並不是旁觀者,而是做了指導者,這個時候,我會走進學生,聽取他們的意見,對困難生進行個別輔導,這樣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力求學生共同發展。

3、接下來的環節就是孩子們自由說說自己給兩隻小獅子取的名字了。因為故事比較簡單,相信孩子們都能輕易說出兩隻獅子的不同特徵。隨著孩子們的回答相繼在獅子圖片下邊板書:懶懶 勤勤。當然,孩子們的想法是豐富多彩的,在他們說名字的時候也應該及時作出評價,如:很獨特,很有想法,真是好名字,你們真會動腦筋等等,最後與孩子們商量暫時用這個名字。這樣不僅尊重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也激勵了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4、讓孩子們說說取名字的理由。究竟是怎麼起的名字呢?為什麼要起這個名字呢?讓學生繼續探究下去,這是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說一定要探究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彙報理由,教師再相機點撥,並抓住學生關鍵的話語,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聯絡生活,表演體驗,朗讀感悟,真正的體現了師生互動、對話交流。課堂教學是生成性的,動態發展的。從勤獅子開始,重點讓孩子理解並從朗讀中感悟這隻獅子的勤奮與努力。重點句子為:一隻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並讓孩子在重點詞語的把握上去理解去體會,比如說:這隻小獅子在練什麼?你來學一學,演一演。並重點理解刻苦的含義以及整天在這裡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從讀中體味。

學了勤獅子,自然而然的就過度到懶獅子。這一環節,主要是從讀入手,在讀中體驗獅子的懶,但並不停留在讀的層次上,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來說說什麼是“懶洋洋”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懶洋洋”的含義。

而在孩子給出自己的理由時,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去發揮,不認同唯一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多角度的理解。

5、重點指導朗讀對話。在結束名字的討論後,以一句“我們班小朋友名字取得真好,那我們有沒有另一種本領,猜的本領”過渡到懶獅子與小樹的對話。(課件出示:樹和懶獅子的對話)讀讀對話,讓孩子來讀句子揣摩心情。跟隨孩子的腳步,去學習對話,小樹的心情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擔心,可以奇怪,也可以氣憤。就讓孩子帶著這樣的心情去朗讀,另外,在讀小獅子的話時適當引導,讓孩子能表演。從而體會懶獅子的自以為是。

(三)勸獅子:

聽了他們的對話,老師真想勸勸這隻懶獅子,你想勸嗎?來,老師演懶獅子你來勸。

因為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延伸教材的內涵,挖掘教材的資源,是課程的新理念。現在,孩子已經能夠體會到懶獅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也會有很多話想說,在這個時候,指名孩子來說說,隨即出示獅子媽媽的話,讓孩子在體驗的基礎上回歸課文,一定能更好地理解獅子媽媽說的話。

(四)最後則是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來續編兩隻小獅子的故事。這也是本文的一個課外延伸與拓展作業

七、說板書

27、兩隻小獅子

小獅子 小獅子

勤勤

苦練本領 懶懶

什麼事也不幹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凡卡》這篇小說由俄國著名作家契珂夫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珂夫在父親的雜貨店裡,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國小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國小徒的命運。

《凡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本學期提出了兩項閱讀的新要求,一是體會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前幾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基礎,本組課文應該進行較為綜合的練習,而《凡卡》則是難得的例文。由於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完成了初讀感知、整體建構、略讀“回憶”和學習生字的教學目標,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2、初步領悟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匯入,初設疑問:

匯入新課,從複習課文內容入手,回顧《凡卡》一文的寫作特點,並在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追問: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為什麼這樣悲慘?然後引導學生就以這兩個大問題為統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探討也就有了熱情。

(二)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由於課文篇幅比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內容最重要、感情最強烈的段落。接著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導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並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養成邊讀邊思、讀中存疑的良好讀書習慣。到此,學生解決了課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然後解決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麼這樣悲慘呢?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使學生認識到凡卡不幸的命運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回憶處,停下來想一想凡卡的“快樂”生活,在學生有所感觸的情況下,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再問再議,拓展練筆:

小說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我要求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並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聯絡“地址不詳”,認識到他爺爺不能收到信。然後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在此基礎上,播放最後一節課文錄音,讓學生領悟:對於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最後,讓學生任選一題做課後擴充套件練習:1、課文在凡卡睡熟並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2、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得到深化。

四、說板書和作業

板書:加上題目只有十個字,簡明扼要地將凡卡現實生活的悲慘與回憶中生活的快樂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深入體會小說的思想感情和小說表達上的特點。

作業: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寫人物外貌的,有描寫景物的,也有抒發思想感情的。這些精彩的語句、段落都有積累的價值。因此,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把他們喜歡的詞句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父親和鳥》一課主要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感受到人與鳥是那麼親密無間,領略到人與自然的融洽,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課文最後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稚氣純真的話語中,蘊含著”我“的護鳥心願。走進文字時,就感覺像在溫習著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讓人領略到人與自然本應是十分和諧融洽的。

二、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理念基於新課標中指出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基於對本文的理解,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學會寫8個生字。主動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

2、準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愛鳥的情懷和我的護鳥心願,體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教學重點:

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從國小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難點:

理解“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等重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三、說教法

基於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目標,本課的設計思路為“整體感知—品味語言—積累拓展”,主要運用情境創設法、多樣朗讀法、媒體輔助法、讀寫結合法等教法。

四、說學法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因此在學法指導上,重在朗讀、感悟、品味語言。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圈點勾畫法、以讀悟文法、小組合作法等學法。

五、說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感受自然與生命之美。

1、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我首先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一些樹林和鳥兒的精美圖片。以欣賞圖片談體會的方式來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生命的美好,為學習文字,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做好鋪墊。

2、通過談感受引出課題,相機板書課題。(板書:父親和鳥)質疑匯入:文中的父親和鳥之間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父親愛鳥知鳥。

1、於是接著孩子們懷著好奇心,自讀課文,讀通句子,認準生字,初步瞭解文意。

2、再以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認讀,交流識字的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識字。

(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在此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識字,既是對識字能力的訓練,也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字形,指導書寫生字“喜、重”。

先指導學生整體觀察要求會寫的生字。接著請學生說說難寫的筆畫。然後,教師範寫較難寫的兩個字“喜、重”,讓學生觀察體會,從中領悟寫字的方法。(板書:喜重)

4、在學習生字後,播放課文動畫片,看完後,讓學生用上“父親”、“鳥”這兩個詞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這樣幫助孩子們梳理了課文脈絡,整體感知文意,初步感受父親知鳥、愛鳥之情。)

(三)深入研讀,感悟父親愛鳥情懷。

1、首先讓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從哪看出父親非常愛鳥,用直線劃出相關的詞句。從哪看出父親非常瞭解鳥,用曲線劃出相關的詞句。

2、然後小組內合作學習,交流自己對以上兩個問題的理解。老師在小組間適時指導。每個孩子都有質疑、解疑的追求,在朗讀理解文字時,孩子們不斷產生疑問:為什麼沒有鳥飛,沒有鳥叫,沒有鳥味,父親卻知道林中有鳥?為什麼在最快活的時刻鳥最容易被獵人打中?為什麼父親如此瞭解鳥?……所有的疑問都將激勵著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語言學習中去。

3、讀悟相融,彙報交流。在小組探究之後,進行全班的彙報交流。

(1)首先彙報表現父親愛鳥的內容。指導朗讀理解表現父親愛鳥的句子: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相機板書:一生最愛)

品讀“最喜歡”、“一生”“最快活”等詞,感悟父親從小到老最喜歡樹林和小鳥,難怪他知道的那麼多有關鳥的知識。

(2)然後指導朗讀感悟表現父親瞭解鳥的句子:

父親突然站定,朝濛霧霧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相機板書: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討論:“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意思是什麼?父親望見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他知道了什麼?我望見了聞到了嗎?為什麼?

可以採用引讀方式來幫助學生體會父親對鳥兒的瞭解:

父親在霧濛濛的樹林邊就知道林子裡有不少的鳥,可我呢?引導學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到一聲鳥叫。

父親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林子裡有不少的鳥,可我呢?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到一聲鳥叫。

繼續引讀:

父親用鼻子聞了又聞,就知道林子裡有不少的鳥,可我呢?引導學生讀:我聞到濃濃的草木氣味,沒有聞到鳥的氣味。

通過對比“我”和父親的不同感受,使學生體會到父親的觀察入微,體悟到父親對鳥的深入瞭解,父親真是個“知鳥”的專家。

(3)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父親在清晨樹林邊的對話。

他喃喃地說:“林子裡有不少鳥。”

父親指著一根樹枝說:“看那裡,沒有風,葉子為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

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父親說:“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溼,飛起來重。”

讀後交流:讀了父親的這些話,你明白了什麼?像這樣的父親可能會成為獵人嗎?為什麼?

暢談感受:父親和鳥就像()。父親和鳥就像親人、像手足、像益友、像我和爸爸媽媽一樣,和諧相處。

(在這一環節多種方式的讀與悟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髮散思維,暢所欲言,肯定學生多元化的個性理解和感悟。多角度感受父親的知鳥愛鳥,逐步領悟到父親之所以對鳥兒這樣熟知,是因為他對鳥兒發自內心的喜愛,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感受到原來人和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是那麼美好。)

(5)最後找找文中寫“我”感受的句子“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讀一讀,議一議:我為什麼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呢?難道我僅僅高興父親一個人不是獵人嗎?我心裡還有更大的願望,你知道嗎?

(通過對“我”的心理剖析,讓學生學會從“我”的角度來思考和感受,體會原來“我”也是熱愛鳥兒這種美麗的生靈,也是發自內心地要保護它們,不希望人們去傷害鳥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了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護生靈的種子。)

(四)讀寫結合,昇華愛鳥情感。

1、拓展引入一首小詩誦讀,激盪孩子們心靈的共鳴。我動情地說:“孩子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和孩子們一起深情朗誦一首小詩《小鳥的朋友》。

小鳥的朋友

小鳥飛飛,

小樹沙沙,

紅領巾把笑聲,

灑滿山林中的小花。

小風吹吹,

小鳥喳喳,

快樂的小鳥們

有了自己的家。

露水閃閃,

腳步踏踏,

愛鳥的小朋友們

給小鳥留下多少知心話。

——小鳥、小鳥,

飛吧、唱吧,

送你們新房一排排,

請你們安心來住下。

小風吹吹,

小雨沙沙,

你們有了溫暖的窩,

從今不再挨雨打。

捉蟲,捉蟲,

長大,長大,

我們都是好朋友,

向森林講述一篇新童話……

2、寫一寫。讀完了詩歌,我問孩子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受呢?快拿起筆來寫出你心中流淌的詩歌吧。寫後讓孩子們在全班交流朗讀。(相機板畫飛鳥)

(這一環節將朗讀感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在讀讀寫寫中讓孩子們純潔而稚嫩的心靈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生命的理解和熱愛。)

(五)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鳥類的課外知識或愛鳥、護鳥的格言。小組內開展知識競賽。

2、找一找讀一讀有關動物的故事,開展主題讀書會。

(將課外閱讀做為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延伸,這兩項作業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在主題性拓展閱讀、積累中加深對鳥類的瞭解,深化對不同生命的熱愛,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