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來源:才華庫 1.72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這首詞出自粵教版《唐詩宋詞元散曲》第三單元“漫步宋詞”第16課“辛棄疾詞三首”,是一篇基本閱讀課文。詞作為宋代最鮮明的文學樣式,詞人輩出,佳作也多於繁天之星。而選修本在編寫教程時,基本閱讀部分僅選取了柳永、蘇軾、李清照和辛棄疾四位詞人的作品。前兩者分別代表了北宋時期婉約和豪放的最高峰;後兩者分別代表了南宋時期婉約和豪放的最大成就者。《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豪放、婉約兼具的佳作。寫的是元宵燈會的盛況,寫花燈、煙花、龍燈,寫貴族婦女的盛妝麗服和歡聲笑語,形式上是婉約的。但表現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託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與媚敵求榮的主和派同流合汙、堅持抗敵報國的正義立場,可謂寄勁於婉,寓剛於柔。通過此詞的學習,我們就可以感知辛棄疾那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

雖然前面學習了許多唐詩和宋詞,學生對詩詞鑑賞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對於本首詞來講,我還是會把背誦及鑑賞詞的意境作為知識目標;把品味詞的語言、鑑賞詞中的藝術形象及分析表達技巧作為能力目標;把學習辛棄疾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德育目標。由於詞中塑造了“那人”形象,具有一定的喻示意義,風格方面主要呈現為婉約形式,但婉約中寄寓著豪放,因此,我把這兩點作為教學難點,把引導學生鑑賞詞的意境和表達技巧(怎樣塑造)作為教學重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我所帶的兩個班,一個是物理班,一個是地理班,雖一字之差,素質和學風卻相去甚遠。就物理班而言,在做到知人論世和品讀的基礎上,我會採用練習法的教學方法,將課文問題化,以實現教學目標。對地理班來說,我會沿用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一讀二看(看標題、看作者、看註釋)三品(語言)四析(形象與技巧),最後再來歸納主題和風格特色。這種方法雖然陳舊,但熟能生巧,也能使地理班的大多數學生懂得如何鑑賞詩歌。

三、說教學過程(以地理班為例)

1、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李清照的《永遇樂》,這首詞通過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與今日元宵的淒涼的對比,抒發了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首同樣寫元日的詞——辛棄疾寫的《青玉案·元夕》,看看作者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溫故知新;為兩詞對比作鋪墊)

2、讀。

①先聽錄音(感受情景);

②齊聲朗讀(披情入文);

③自由朗讀;

④集體背誦。

(讀是鑑賞詩歌的第一要訣,只有讀懂了,才能正確地鑑賞詩歌)

3、看

①看標題:“青玉案”是詞牌名。出自東漢《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青蓮池上客》等。雙調,六十七字,仄韻。“元夕”是題目,交代了寫作內容。

②看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北宋已淪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佔領。他21歲時就在家鄉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起義隊伍,投入抗金斗爭。次年率領隊伍參加耿京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任掌書記。之後,他建議耿京投歸南宋,耿京採納了他的建議,派他與南宋聯絡。當他南下時耿京被叛徒所殺,義軍潰散。他在歸途中得知此事,率50多人闖入金營,生擒叛徒,解至建康獻給宋高宗。從此,在南方任事,將恢復中原的希望寄託在南宋統治者身上。到南方後,先後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點刑獄、湖北湖南轉運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1187年,又被起任福建提點刑獄,代理安撫使。後又被諫官彈劾罷官,回上饒,徙居鉛山。一住八年,1203年,起用為紹興知州,兼浙東安撫使,知鎮江府。1207年,回到鉛山,9月病卒。

他生活的時代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對金妥協和堅決抗金收復中原的和戰之爭。辛棄疾是主戰派,有出將入相之才,智勇兼備,一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力主恢復,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長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對主戰派多般排擠打擊,對辛棄疾這樣的愛國志士,始終不敢放手使用,使一生不得重用,最終抱憾而終。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代表,是兩宋豪放詞派的代表,是宋詞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軒長短句》,流傳至今的詞作有620多首,數量居兩宋詞家之冠。他的詞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詞風,把愛國詞創作推向頂峰。他的詞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滿同仇敵愾的愛國熱情。還吸取婉約詞蘊藉細膩的長處,相容眾體,吸取各家之長。在豪雄英偉之氣為主的同時,也不乏嫵媚、清麗、孌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詞。形成以豪放沉鬱為主的多樣化的藝術風格,“足以領袖一代,雄視百家”。

③看註釋,根據課文的註釋進行文字解讀,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4、品語言(以思考題形式探究)(答案見課件)

(1)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2)“寶馬雕車香滿路”“笑語盈盈暗香去”這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3)詞人筆下“元夕” 有何特點?

(4)“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寫了哪種人的情態?

(5)梁啟超以為最後三句"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衡館詞選》),你同意他的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

5、析(形象與技巧)

①下片寫了元宵佳節哪兩種人?從哪些方面來寫?表現了她們各自怎樣的特點?

(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爭相去看燈、戲耍的女子和“那人”。那人是一個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獨在“燈火闌珊處”的女子,表現了詞人內心的孤獨、寂寞。)

②作者塑造這樣一位美人,用意是什麼?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實際上就是作者的一種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詞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悶的心情,表達了不願跟統治者(“當權者”或“時俗”)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③、本詞運用了哪些手法?試舉例分析。

(A、託寓手法。借對元宵盛況的描寫,表現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託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與媚敵求榮的主和派同流合汙、堅持抗敵報國的正義立場。

B、善於鋪陳。從花燈之多、煙花之盛、遊人之眾、舞燈之歡等方面表現元宵佳節的繁華熱鬧。

C、對比手法。將世俗之人在元宵佳節上的表現與“那人”的表現進行對比,表現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

D、豪放、婉約兼具。寫的是元宵燈會的盛況,寫花燈、煙花、龍燈,寫貴族婦女的盛妝麗服和歡聲笑語,形式上是婉約的。但表達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謂寄勁於婉,寓剛於柔。)

6、結主旨:

本詞表面極寫元宵節燈火輝煌、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治者只知沈醉於歌舞昇平,而不思復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7、能力拓展

辛棄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樂》都是寫元夕的,試比較二者在立意和表現方法上的異同。

8、課外延伸

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闋頭句“鬱孤臺下清江水”起筆橫絕,尤其“鬱”有沉鬱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鬱孤臺”三字劈面便呈顯出一座鬱然孤峙之高臺,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

B“中間多少行人淚”行人淚三字,直點造口當年事,痛感國勢衰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將滿腔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在詞人心中,此一江流水,竟是行人流不盡的傷心淚

C“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無數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 。實寫眼前的景色無寄託之意

D鷓鴣聲聲,鳴聲悽切,由於朝廷一味妥協,久久未能光復中原,作者心中滿懷愁苦,表現的極其悲涼。

2、全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3、主要是通過什麼手法來抒發的?

9、課堂小結(略)

10、

(1)背誦《青玉案》;

(2)預習其它兩首詞。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愛發脾氣的孩子》這篇故事講的是一個 男孩兒改掉愛發脾氣毛病的經過,揭示了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寬容。《愛發脾氣的孩子》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古詩兩首》、《小鹿的減法》下跟《寓言兩則》。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脾、遇、稍、歉、批、釘、錘、樁、段、初、控、制、填、震”8個生字以及以下詞語:院子、不順心、已經、難受。認識“角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告訴的做人的道理。

3、能正確填寫多音字的讀音。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第2至5自然段介紹男孩兒改掉愛發脾氣的經過是教學的重點。

2.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告訴的做人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2)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告訴的關於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寬容。

(3)藉助情境,男孩兒把釘子、錘子交還給爸爸時的情景,體會爸爸發一次脾氣帶給別人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4)世界實踐活動,聯絡實際議一議:平時你有沒有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的時候,讀了這篇課文以後,應該怎麼做?依次來啟迪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著眼於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男孩兒改掉愛發脾氣毛病的經過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影、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 “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體會男孩兒道了歉,為什麼朋友還是越來越少了;引導學生逐步形成邊讀邊思考的 讀書方法。(2)讀準多音字的練習。(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聯絡學生的.生活體驗說一說,讀了課文後的感受,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

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注意讀通、讀順。檢查朗讀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說說課文講一件什麼事,整體感知。

(二)指導朗讀,理解感悟。本課生字比較多,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老師範讀,並適當指導,讓學生感悟讀法,並在讀中體會男孩兒的心理變化。

(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邊讀邊思考的讀書方法理解男孩兒改掉愛發脾氣毛病的經過;(2)通過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告訴的做人的道理。

(四)總結學法,掌握自學方法。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聯絡學生的生活體驗說一說,平時你有沒有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的時候,讀了這篇課文以後,應該怎麼做?

(六)歸納總結,彼此交流收穫。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潔的文字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揭示課文的內涵。

板書如下:

愛發脾氣的孩子

亂髮脾 氣----失去朋友

釘上頂釘子---無法填平

不發脾氣-----控制自己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面積的認識》

說教材

《面積》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麵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來始課,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上“右線到面”的一次飛躍。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理解面積的意義。

2、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的優越性。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並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面積的含義

難點:形成正確的面積概念

教具與學具:

多媒體課件、若干小正方形,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法和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情景裡觀察,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遊戲教學法:即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為國小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學生是學習教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互助教學法:以同桌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教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培養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

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角度出發,以學生同桌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在遊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說教學程式總體設計:

第一,講故事匯入。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講《三隻小豬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通過建房子匯入主題。

第二,探究新知識。首先,讓學生通過摸一摸初步感知數學書和黑板的表面。然後,讓學生比一比,感知數學書和黑板的大小,老師手掌和學生手掌的大小。通過這兩項理解什麼是物體的表面,以及面積的含義。接著,練一練。通過習題檢測學生的初步感知。最後,驗證。學生運用教師課前準備的材料包驗證前面所做的習題。

第三,鞏固練習。通過驗證理解面積大小的比較,這一步主要較強練習,鞏固知識。

第四,總結。讓同學們說說學習到的內容。

教學反思

結合新課標,如何上好數學課,當中還有許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問題。通過這節課,感覺要上“活”概念課,就要適時給概念下定義。定義下得過早,等於是索然無味的簡單灌輸;下得太遲,則又怕學生的思維呈現凌亂狀態,不能及時地整理和總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秉著:用兒童的眼光理解教材;用新課標理念處理教法;靈活調節控制每一個環節;讓上課像電影一樣精彩。

說課稿 篇4

一、活動背景:

看著孩子們興奮得叫著、跑著,追逐著五顏六色的泡泡,我的心情也隨之跳躍起來。於是一場關於泡泡的活動方案悄悄醞釀起來。

二、活動目標:

1、瞭解泡泡的特性,學會製作泡泡水,知道無論什麼形狀的管子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泡泡,感知空氣與泡泡形成之間的關係。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和科學探索的興趣,體驗同伴間交流、協作的快樂及創造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糖、鹽、洗衣粉、肥皂、洗潔精、一次性杯子、粗中細三種型號吸管、硬紙板製成的三角形管子、正方形管子、梯形管子、水等人手一份,筆、紙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遊戲《抓泡泡》匯入,瞭解泡泡的特性

1、教師出示吹泡泡玩具,帶幼兒玩抓泡泡遊戲。

2、結束遊戲,師幼談話。

剛才抓泡泡時你們的心情怎樣?有什麼感受?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抓泡泡時發現泡泡有哪些變化?

二、制泡泡水

1、提問

(1)哪些材料可以製作成泡泡水呢?

幼:洗潔精、糖、鹽、肥皂、洗衣粉。

(2)這些材料是不是都能製成泡泡水呢?現在我們就來試一試看吧。

2、幼兒做實驗,並做好記錄,教師觀察引導。

材料結果

糖×

鹽×

洗衣粉√

肥皂√

洗潔精√

3、請幼兒說說實驗中的發現

⑴洗衣粉、肥皂、洗潔精這些洗滌用品可製成泡泡水

⑵洗衣粉等兌少了也吹不成泡泡。

⑶沾泡泡水時要充分,不能用太大力吹,不能吹得太快,否則也吹不起來。

三、用不同形狀的管子吹泡泡(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1、出示各種形狀的管子,請幼兒說出各是什麼形狀。

2、教師丟擲問題

△圓形管可以吹出圓泡泡,那三角形的管子會不會?

△吹出三角形的泡泡呢?正方形的管子會不會吹出正方形的泡泡呢?

△梯形的管子會不會吹出梯形的泡泡呢?

3、幼兒做實驗。

4、請小組代表說說實驗結果。

5、教師:無論什麼形狀的管子吹出的泡泡都是圓泡泡。

四、吹奇特泡泡

1、剛才大家吹的泡泡都是一個一個、單一的,現在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看看誰能吹出奇特的泡泡?

2、幼兒探索吹奇特泡泡

⑴兩根吸管合二為一吹泡泡。

⑵四根吸管合在一起吹葡萄串泡泡。

⑶細吸管外套粗吸管吹泡泡。

⑷在桌面上吹半球形泡泡。

⑸五名幼兒在桌面上合吹泡泡花。

五、說泡泡--不用嘴吹的泡泡

師:剛才我們都是用嘴巴在吹泡泡,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泡泡?

五、活動延伸:

畫泡泡

六、活動反思: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轉瞬即逝的泡泡,竟給孩子們帶來了如此多的樂趣!從一開始抓泡泡,到製作泡泡水,到用不同形狀的管子吹泡泡,再到吹奇特泡泡,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濃,想象創造像開了閘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吹奇特泡泡裡的種種奇思妙想怎是成人能預想到的!

七、延伸活動:

幼兒熱情依然不減,同時我也發現幼兒其實並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麼蒼白,他們的小眼睛就如攝像機一樣地把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拍下來,並儲存在小腦瓜裡。他們記得生活中那麼多的不起眼的小現象:輸液的氣泡、輸氧時的氣泡、啤酒裡的氣泡等等。孩子們是因為喜歡才有興趣,因為有興趣才那樣投入,因為那樣投入才擁有了這麼多發現和歡樂!我願永遠與孩子相聚在這心心相通的世界,做他們成長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布豐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是一篇自讀課文,著眼於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 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要抓住特點說明事物,感受文藝性說明文的語言風格。

2、能力目標:在掌握根據事物特點組織材料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採用擬人手法生動說明事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

4、思維目標:指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小組探討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

三、說重點難點

由於這篇課文用擬人方法說明事物,語言風格生動具體,屬於一篇文藝性說明文,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說明文,讓學生一下子就分清平實說明與文藝說明的區別有著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在這裡又容易混淆說明文中的描寫與記敘文中的描寫。所以我把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本文文藝性說明文的語言風格,初步學會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特徵的寫法。

四、說教法與學法

我記得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為一篇寫作訓練的課文,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教學上,要體現利用課文充當範文,為學生提供寫作仿效的“範本”,以此來開啟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初步學會寫一般的說明文的思路。

新課程標準提倡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本課的學習方法定為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點撥、啟發為輔。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部分: 創設情境—整體感知,明確目標—思維拓展,練習表達—激情小結—佈置作業

1、創設情境

我先讓學生們看一段松鼠的視訊。讓學生從視覺角度整體感受松鼠的可愛。我的這種匯入方式目的在於: 激發學生對於小動物的喜愛,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使學生對它(動物)感興趣,這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

2、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採用整體交付的方式,使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從整體上感知松鼠的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並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重點語句的理解。水到渠成的總結出本文的寫作特點。

3、思維拓展,練習表達

在學習的本課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在總結的學習方法基礎上提出練習的要求:假如你是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

這種自我介紹的形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講述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內在習性的“馴良”和動作的“乖巧”這兩個特點,從而進一步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特點,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生動說明的妙處,教學重點難點再次得到落實。

4、激情小結

出示一些小動物被獵殺的圖片,提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些什麼?從而激發起學生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的激情。

5、佈置作業

學以致用,作業就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及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本著本課的重點,佈置學生回家自行去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藉助視覺作用於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將複雜的內容簡單化、明確化。本課板書旨在學習運用擬人手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有條理的說明,因此板書力求簡潔、明瞭。所以本課我設計的板書設計如下:

松鼠

漂亮 馴良 乖巧 生理特性、經濟價值

1,抓住事物的特點。

2,修辭方法的運用

3,語言形象、生動

說課稿 篇6

【教學內容分析 】

《囚歌》一詩語言樸實,激情澎湃。但多處巧妙地運用了象徵的寫法,含義深刻。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一致的,即準確地理解部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詞語卡片;指導朗讀的幻燈片或掛圖。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解題,介紹時代背景。

1.直接匯入新課,然後告訴學生《囚歌》是葉挺在四川寫的。在英雄戰鬥過的土地上學習英雄寫下的詩篇,大家一定會有一種親切和自豪之感。

2.通過討論解題:

(1)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麼環境下寫的?(隨即指出“囚”字在這裡的含義)

(2)它為什麼不叫“囚詩”而叫“囚歌”?(學生若答不來,暫且存疑)

3.介紹時代背景:

(1)問學生是否瞭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鬥爭事蹟。有了解的請他們向大家介紹。

(2)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這一點。最後由獄中難友傳唱這首詩一事再回到題目的“歌”字。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並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並做上記號;讀完後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麼樣的人?

3.討論以上問題,把握中心思想。

4.學生質疑。教師提示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研讀課文,較準確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內容。

1.分節讀議課文。每小節均按“閱讀——分析——概括”的順序進行。分析時依次討論以下問題:

(1)“人”和“狗”各指什麼?用狗來比喻叛徒表達了作者對叛徒什麼樣的感情?

(2)“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麼?

(3)前兩句話反映了當時的革命者面臨著一種什麼樣的處境?

(4)“高叫”反映了敵人怎樣的心情?對敵人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哪個字是理解的關鍵?

(5)第一、二節中的兩個“自由”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哪個詞表達了他對真正的自由的態度?

(6)“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裡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麼樣的語氣?為什麼這裡不用陳述而用反問的語氣?

(7)“我渴望自由”和後面的話是什麼關係?你是從哪個字看出來的?“但”字在這個句子乃至全詩中起著什麼作用?

(8)第三小節有哪幾個比喻?它們各比喻什麼?這樣比喻好在哪裡?

(9)“將我……一齊燒掉”表達了葉挺同志什麼樣的願望和精神?

(10)“將我……一齊燒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嗎?為什麼?(聯絡《就義詩》)

2.簡要地梳理全詩的內容層次,歸納中心思想。(藉助“綱要訊號”板書)

3.請學生提出仍未弄懂的問題,擇要回答或討論。

4.出示詞語卡片,抽一行學生順次解釋課後習題的五個詞語。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並試背課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學生朗讀課文;

2.領讀課文(利用幻燈或掛圖進行指導),辨析兩個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3.自讀課文;

4.請剛才朗讀的那位學生再朗讀課文;

5.請一位學生試背課文;

6.齊背課文。下課。

作業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m俰 z刵g k僫 g qi g m gu gu乶 c俰 k僶 d d x妌g ti li刼

( ) ( )( )( )( )( )( )( )

二、形近字組詞。

拷( )棺( )囚( )刑( )軀( )烈( )渴( )低( )

烤( )館( )因( )形( )驅( )列( )喝( )底( )

三、聯絡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為人進出的門 為狗爬出的洞 地下的烈火 活棺材 高貴的頭 魔鬼的宮殿

四、寫出同一個詞語在不同句子裡的意思。

1.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

2.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 )

3.我不需要什麼自白,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 )

4.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