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來源:才華庫 1.36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國小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火車的故事》是國小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屬於科學知識專題。本文是一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性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二、說學生

一年級國小生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問為什麼,愛看《少兒十萬個為什麼》、《兒童千百問》等科普類讀物,對一些科學知識很感興趣。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他們在老師的有效引導下,已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小夥伴之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更多機會表現自己,幫助他們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學會與人交往。但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還是短缺,好動,好玩,老師要及時靈活地調控課堂。

三、說目標

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識字、寫字是學生的學習重點,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觀察、發現、交流。低年級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還能讀出感情來。老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一年級小朋友對科普知識感興趣,但由於人生閱歷淺缺,生活經驗侷限,他們在認識火車種類,感受我國鐵路建設成就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本課教學,我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認識“郊、列”等14個生字。會寫“成、晚”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感受我國鐵路建設的科技進步

其中,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積極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調動學生的生活認知與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感受科技進步。教學難點是: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從重點入手,層層推進,幫助學生理解感悟。

四、說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展示,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國小生最喜歡形象直觀的事物。新課開始,老師用課件展示形態各異的四種火車圖片,這樣一下子就了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學生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是本課的學習難點。剛開始,老師就讓這四種火車與學生見面,使學生對火車的種類有一個整體感知,這樣就能使難點易化,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同時引導孩子學會有禮貌地和小火車打招呼,說出它們的名字,讓品德教育順其自然地融入語文教學當中。

(二)初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

學生應該充分與文字接觸,多讀書,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一年級的國小生讀書時還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引。老師應該在每一個讀書活動中向學生提出不同的讀書要求,讓學生每次讀書都有所得,不斷學習、掌握朗讀方法、技巧!初讀課文部分,我讓學生讀文兩次。第一次要求是: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第二次要求是:朗讀時做到“四不”即“不錯字,不落字,不添字,不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兩次朗讀根據學生的實際來設計,先易後難,要求清晰明瞭,讓學生易於執行,達到訓練效果,提升朗讀技巧!

(三)自主學習生字

生字以生字寶寶的課件形式出現,讓學生愉快地與生字見面,認讀生字。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等。老師創設情景,組織學生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積極性。在反饋交流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最後評選出識字小能手,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以後更主動地投入到識字學習裡面!

(四)指導書寫

老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範字,在小組裡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說說哪個字難寫,怎樣才能寫好!然後全班交流,互相補充提醒,在訓練觀察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接著學生試寫“成、晚”兩個難寫好的生字,老師深入學生中間指導,挑選出典型性的作業,然後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集體評價。學生在分析別人作業的同時,對生字的筆畫、結構會有更深入的認識,有所感悟,提升書寫水平。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語

課件出示課後“我會讀”的詞語,讓學生認讀,達到複習鞏固生字,防止回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二)精讀課文,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感受我國鐵路建設的科技進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合作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是本課時教學的設計理念。

課文精讀環節以帶著問題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欣賞課件,說話訓練等形式進行,讓學生在有效、自主的學習中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目的。

1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四種火車

不動筆墨不讀書,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讀、想和做記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是本課的學習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突破難點,我的設計如下:我先讓學生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介紹的四種火車。接著學生彙報,老師相機按順序在黑板上貼出四種火車名稱。清晰明瞭的板書能幫助學生又快又好地記住這四種火車。接下來我以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是“綠色環保型”火車為切入點,讓學生再讀課文,找答案。學生很快就能從書本中找出它們“速度快,汙染小”。一些預習充分,課外知識豐富的學生可能還會說出蒸汽機車會冒出濃濃黑煙,內燃機車不會冒出多少煙的特點,所以它們不是“綠色環保型”火車。這時,老師引導: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它們是一個比一個速度快,一個比一個汙

染小,這就是“科技進步”的成果。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科技進步”。“科技進步”是《火車的故事》這篇課文的主線,前半部分介紹世界火車發展的科技進步,後半部分介紹我國鐵路建設的科技進步。所以“科技進步”一定要讓學生知道。

2感受國家火車事業的科技進步,進行說話訓練。

①感悟第4自然段,進行說話訓練

嘗試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可能不明白“提速、夕發朝至”的意思,這時老師就可以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說出自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一年級小朋友詞彙量不太豐富,對“夕發朝至”這個詞語的理解可能還是存在困難。老師可以引導他們把四個字拆開理解,如“夕”指晚上,“發”指出發,“朝”指早上,“至”指到了。再將這四個字的意思合起來想一想,就是“晚上出發,早上就可以到達目的地”的意思。這樣做不光讓學生理解了詞語,還讓學生學到一種分析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掌握了語文的學習技巧。

語文教學中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生成,應該融入每一節語文課中,使學生的每一次上課能力都有提升。用“因為……所以……”把課文中的兩句話連起來,就成了一句有因果關係的話:“因為我國的火車不斷提速,所以現在從北京到上海,可以夕發朝至。”這教學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②感悟第5自然段,進行說話訓練

由於地域差異和生活經驗的貧乏,青藏高原與青藏鐵路遠離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受青藏鐵路建設的艱難和偉大,使他們明白“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併為自己國家驕傲、自豪!就成為我們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難點。我們用課件展示高遠廣闊的青藏高原,呈現青藏鐵路緊張修建的圖片,背景音樂是頌揚青藏鐵路修建的《天路》。學生看到青藏高原及青藏鐵路的圖片,聽著高昂、雄壯的音樂,彷彿來到青藏高原,加入熱火朝天的青藏鐵路建設一般!他們的心一下子就被征服!

當老師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時,回答精彩極了!“青藏鐵路兩旁的景色真美啊!如果我坐上火車旅遊,我一定不會亂丟垃圾!”“那條鐵路一會兒下坡,一會兒上坡,工人叔叔修鐵路時一定很辛苦了!”“我看到一位老奶奶看著鐵路在笑,她一定很喜歡這條鐵路。”在暢所欲言當中,學生對青藏高原及青藏鐵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時,老師用課件顯示文中一句話:“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讓學生說說對這句話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可能不理解“創舉”的意思。老師不急著說出答案,讓學生回到課文裡,讀一讀,畫一畫,找出相關的詞語。如“海拔最高、世界屋脊”等。這時,老師出示圖片,解釋青藏鐵路由於修建在海拔最高的地方,路況非常複雜,所以它的修成是史無前例具創造性的事情!幫助學生理解“創舉”一詞,讓他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自豪!接著引導學生用高興、自豪的心情朗讀這一句話,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

(三)課外拓展及作業

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是無限的,團結合作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學生在小組裡一同設計一列未來的火車,一起出謀劃策,合作創新,共同進步!

課堂上學生整理出具體方案,課後用圖畫的形式把新型火車畫出來,第二天拿回班上張貼,與大家分享集體智慧的勞動成果!

(四)板書設計

火車的故事

蒸汽機車

內燃機車

電力火車

磁懸浮火車

老師根據學生反饋貼出四個種類的火車名稱,接著從“綠色環保型”火車切入,重點認知它們速度快、汙染小的優點,由此推斷出火車發展的原因是“科技進步”這一結論。板書設計清晰明瞭,從重點入手,層層推進,合情合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課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麵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感受理解和友好的教育,培養愛國情懷。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8個生字。正確讀寫“假日、揹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麵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並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3、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引導學生了解麵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難點是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並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說教法

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原則。針對單元目標和三年級的特點,本課的教學方法為: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看短片(播放學校升旗儀式和奧運會奪金牌的頒獎場面),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國旗時,想到了什麼,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入新課文。

朗讀體會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感悟。

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

說學法

整節課上,採用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等朗讀形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書聲朗朗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看短片(播放學校升旗儀式和奧運會奪金牌的頒獎場面),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國旗時,想到了什麼。板書課題。

【本環節的設計,採用課件引入新課,首先課件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然後小組合作:輪讀生詞卡,互相糾正字音。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課文圍繞什麼來寫?幾處寫到“五星紅旗”?畫出有關句子。

2、彙報交流,列出標題:手舉五星紅旗、脖系五星紅旗、拒換五星紅旗、花擁五星紅旗

【讓學生勾出作者“愛紅旗”的句子自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在這些寫到“五星紅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2、彙報交流,深入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並相機解決問題。

(1)“我”在漂流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個別讀。(頭和身子被撞傷了好幾處,筏子和揹包都無影無蹤,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裡轉了近三天)

齊讀“我迷路了,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裡轉來轉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來到一座小鎮,走進一家麵包店。”把餓的感覺讀出來。

(2)到了麵包店,有生的希望了嗎?自己讀。

這個老闆不顧我身無分文,不顧我一身傷痛,居然雙手一攤,老闆來寫一寫“攤”,就是這個老闆,居然把我送進了醫院……生接讀。豎起大拇指,全班同學一起做,齊讀這一段。老闆再來寫一寫“豎”。

一攤一豎,原來你是攤攤手,現在卻豎起大拇指,肯定有問題?問一問老闆,是什麼原因呢?現在想說一說嗎?這個問題留給我們同學,讓我們自己來找到答案好嗎?

【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目的。】

(3)自己研究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劃出來。齊讀。

當老闆明確提出要用手中的麵包換我手中的五星紅旗,學生齊讀: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

師範讀,個別生模仿讀。我為什麼愣了一下呢?(換不換呢?)久久地凝視著這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我的心裡會想起什麼呢?現在拿起筆,把我的想法寫在練習紙上。

學生交流。

【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從而在“讀文”與“悟道”中搭起一座橋。】

三、情感的提升:

1、為什麼老闆的態度有這麼大的轉變呢?

2、這時,我發現什麼?我在這裡要感謝老闆的什麼?單單感謝老闆的救命之恩嗎?

3、只有維護國家尊嚴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你會像課文中的我一樣去維護國旗的尊嚴嗎?

【設定問題,帶著學生走進文字,又能夠走出文字。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四、拓展練習:

1、摘抄文中感人的語句;

2、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3、寫寫自己讀後的感想。

說板書:

26、一面五星紅旗

我 ﹖ 麵包店老闆

攤 → 豎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剖析教材

(1)說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2)說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及確定重、難點的依據是什麼

2、課時安排

(二)說教法

說教法,就是根據本課題內容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業情況,說出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採用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理論依據。

教法與學法是教師組織教學和學生開展學習的兩種不同活動的反映,它們既相輔相成又相互促進。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說教法與學法,實際就是要解決教師“教”如何為學生“學”服務的問題。

(三)說學法

所謂學習方法,其實就是掌握知識的知識,它具有傳遞性、互動性和特點。

說學習方法和技巧,就是要說出學生從已有學習方法向新的學習方法轉化的切口或途徑,說出學習新知識時應重點關注的方法,有助於解決“怎樣學”的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所所謂教學程式,就是指教學活動和系統展開,它表現為教學活動推移的時間序列。通俗地講,就是教學活動是如何發起的,又是如何展開的,最終又是如何結束的。

說教學程式是說課的重要部分,因為只有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才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教學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程式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和藝術。

1、教具學具準備

2、設計思路

設計思路,就是對教學流程主要環節的概括。說設計思路,有助於聽者更清晰地瞭解和把握說課者關於教學活動的整體安排。

3、教學流程

說教學流程,就是圍繞教學設計思路,說具體的教與學活動安排及這樣安排的理論依據。在說教與學的內容時,不能照搬教案像給學生上課那樣詳細講解,而要力爭做到詳略得當,重點內容重點說,難點內容突破詳細說,理論依據(包括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簡單說。只要讓聽者知道“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就行。

4、板書設計

(六)說課教學基本功:

主要包括教態、語言、媒體使用、板書設計、說課完成時間、說課的創新意識及反思等。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文字解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一冊第四單元《識字(二)比一比》。初讀文字,被這絢麗多彩的畫面、編排獨特的片語、琅琅上口的韻文歌深深吸引了。細看背景圖, 展現了一個溫馨、安逸的農家小院的生活場景。身為農村的孩子,黃牛、花貓、鴨子就在我們身邊;蘋果、紅棗、桃子隨手可得;這恰是孩子的生活圈,這恰是孩子 的樂園。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秋天,小院裡憨厚老實的老黃牛與舒適入睡的小花貓,讀懂了和諧;悠閒嬉鬧的鴨子與可愛至極的小鳥,讀懂了喜悅;桌上的杏子和桃 子,樹上的蘋果和棗子,像一個個俏皮可愛的孩子,正說著這家院子發生的故事……好一副充滿濃郁的鄉村特景!

一個個活潑、調皮的詞語,像一位位農家小客人把孩子們帶進了文字中。一句句琅琅上口的韻文,誦讀間會傳達出一種暖暖的情感:豐收的喜悅、和諧的喜悅……。一組組靈性的富有生命的動物和誘人可愛的水果作為簡單的比較,彷彿是跳躍、俏皮的孩子在農家小院玩耍著,依稀可以聽到他們清脆悅耳的笑聲,東蹦西竄的身影……。

韻 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琅琅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其次,孩子在學前接觸到的兒歌比較多,對於這樣的朗讀文字有獨特的體會,有朗讀的樂趣。一個大、一個 小,一邊多、一邊少是一種簡單的比較,一種充滿童趣的比較。這不正是孩子所期盼閱讀到的兒童作品嗎?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讓孩子同樣享受到我所體會到的快 樂,相信這也是孩子的心聲。

二、教學目標

我這樣解讀著文字,也就預設了這樣一些教學目標:1、通過圖片語境和生活語境,學生能熟練地認識12個生字,正確規範地書寫4個生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2、理解兩組詞的編排規律以及量詞、反義詞的正確使用,並在朗讀中發現韻文歌的語言特點。3、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以及情繫鄉村。

為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藉助與學生的生活積累和必要的資料補充、積澱,組合一些有效的課程資源。

三、教學流程

教學的第一版塊是情繫鄉情、創編繪本

農 家孩子對鄉村自然情深意濃,是一股真心的情感流露。因此我特設計了話題:鄉村的那什麼讓你印象最深?當孩子的遐想定格在那溫馨的生活場景中時,我適時出現 那美麗的故事:一個小男孩和他的家人很愛勞動,在自己家的小院裡養了許多小動物,還種了許多果樹。他細心地照顧著它們,終於它們長大成熟了。小動物長大 了,果樹也長高了。秋天,果樹結出了許多又香又甜的果子。趕快找找它們在哪呢?(隨機出示圖片和詞語)孩子自然、愉悅地走入繪本,與兩組詞語親密接觸,大 大提升了孩子對學習文字的積極性,學得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教學的第二版塊是走入詞語、發現規律

孩子在以背景圖為載體,創編繪本講述故事中初步認識了8個 詞語。在交錯的圖片中,詞語的編排規律自然被他們所能發現:一類是動物、一類是水果。趁機把它分成兩組音節詞,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當孩子讀“桃子”一 詞時,隨機點出這個帶拼音的音節詞——“桃子”,讓學生進行拼讀,讀準輕聲。同時出示圖片,充分利用孩子的感官體驗和生活經驗來理解這個詞:看,桃子(白 裡透紅);聞,桃子(香氣撲鼻);嘗,桃子(香甜可口);摸,桃子(果皮毛糙)。從色香味等方面積累了“桃子”一詞,其次從它的偏旁入手理解它是一種長在 樹上的植物果實。每個詞語都有它的學習特點和精髓,只要細心觀察和正確引導,其餘的音節詞也自然學得到位。學詞結束,我組織齊讀、開火車讀、分組讀等形式 的讀詞練習,適時指導讀詞時蘊涵的那份感覺。為充分拓展文字,也是為了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擴大生活積累,設計了你還知道鄉村的哪些動物和水果朋友嗎?說 說和它們有趣的故事吧!

教學的第三版塊是品讀韻文歌、感受韻律美

韻文歌的獨特在與它淺顯易懂、語言優美、節奏鮮明、琅琅上口,像歌謠、詩、詞、曲等文體一樣,講究用詞對稱,有韻腳。“一個……一個……”“一邊……一邊……”兩個句式的對稱,“小、貓、少、鳥”等韻腳的出現,“大小、多少”兩組反義詞的出現,充分體現了韻文歌的文體特徵。以一種補白式的朗讀,如:我讀一個()一個(),然後讓孩子說說有什麼發現?從而理解兩組反義詞的意思,初步感知韻文歌用詞的對稱。我利用生活語境來設計一些拓展聯絡,如:一個大,一個小,一個(),一顆()。之後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句式訓練,孩子的語文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最後,孩子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體會韻文歌的韻律美。

教學的第四版塊是寫字教學

教學生字最重要的不在於是讓孩子學會這個漢字,而更重要的是學會寫字的方法和感受漢字獨特的魅力。我最大限度的讓孩子自己發現“牛、羊、小、少”四個漢字的 字形特點。如:牛羊與它們的樣子結合識記;小少用比較法識記;少用兒歌等方法識記。在寫字的過程中,留意孩子寫字位置的擺放是否正確,寫字姿勢是否端正! 自始自終,寫字教學都應該是第一學段的重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操場上》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比多比少”的一節課。在此之前,學生們在第二單元學習了比較,其中包括比多比少、大小、高矮、長短與輕重等,這些比較的內容主要是從形的方面進行比較,比較直觀,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解決減法問題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10以內的加減法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解決加減法問題,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後的解決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打下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運用減法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2、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圖片觀察和學生操作直觀教具,初步瞭解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形象的比較,才能理解和掌握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難點的依據: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較抽,通過圖片觀察和學生操作直觀教具,初步瞭解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評價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六、說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3—5分鐘)

大課間時,我們的操場上有踢毽子的、跳繩的、踢球的等,可真熱鬧。看!在這個操場上老師正在和同學們一起玩踢毽子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操場看一看。

設計意圖:通過在操場上進行活動的場景,在形象比較的基礎上,以便學生可以用數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2、探究新知:(30分鐘)

(1)小組合作交流。

觀察情境圖,找出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提供觀察、動腦思考、交流的空間,進行自主探究。體現了課堂上生生主動學習、互相學習的濃厚的學習氣氛。

(2)全班彙報展示。

請學生彙報觀察的數學資訊與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動手操作。

利用學具擺一擺,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能比較清晰地看出“多多少”與“少多少”。

教師有2人,就擺2個小圓片,學生有8人,就擺8個小圓片,讓學生清晰地看出“多多少”與“少多少”是指哪一部分。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能形象地理解這一類問題的本質特點,指導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學具進行分析。

(3)列式計算。

根據學生所擺學具,列出算式並解答。

算式:8-2=6,說一說算式中的每個資料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把實際情境和減法意義聯絡起來,並列出算式,不要讓學生機械地套用比多比少的接替型別,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積累直觀經驗。

(4)完成書上44頁試一試。

先擺一擺。再填空。

設計意圖:進一步體會“多多少”與“少多少”的解題方法。

3、鞏固練習。

完成書上44頁練一練第1、2、題。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練習解決比多、比少的減法問題。

4、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說一說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師總結:通過觀察、操作,你們理解了有關多多少、少多少的問題,並能根據圖意提出一些相關的數學問題,並能嘗試解決問題。既鍛鍊了觀察能力,也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

5、板書設計:

學生有()人,老師有()人。

學生比老師多()人。8–2=6

老師比學生少()人。

6、佈置作業。

完成《課時達標》19頁。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文質兼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從而啟發人們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本組教材也都是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基於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學生為主體,遵循閱讀教學的原則,讓學生充分地與文字交流,在自讀、感情朗讀、品讀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精美的語言文字,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留心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學重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教學難點是:爬山虎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此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要讓學生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在讀中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整體感知,而後感情朗讀。第二課時直撲重點,學習課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腳的部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在讀中充分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以下我著重對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作進一步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採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體會爬山虎腳的特點。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補充,實現思維碰撞,在討論中瞭解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學生具體的學法就是朗讀、討論、勾畫圈點批註,抓重點詞句品、讀、悟,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為了更好的上好這一課,我還準備了視訊錄影、圖片等相關課件。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讓學生體會到了上語文課就是美的享受。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再現爬山虎的葉子,讓學生當配音演員,背誦課文中寫葉子的片段,激發學生的情感。我這樣引入: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絡。欣賞完了爬山虎如此美麗的葉子,可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綠的葉子裡面藏著什麼嗎?這樣設定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並進行板題。

【教師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讓學生對爬山虎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讀,從“爬山虎的腳”入手,直奔重點段“品腳”。

【國小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本著這個原則,我在導學第三自然段時,先讓學生採用一貫的圈點畫批的閱讀方法自由讀課文並找出寫爬山虎腳的關鍵句子,然後請同學們讀好這些關鍵句,並在這三個關鍵中找出寫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我及時板書(位置、形狀、顏色、)接著提問:細絲是什麼樣的?全班齊讀出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隨即大螢幕顯示: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腳的對比圖,並拓展學生思維,自己說些比喻句,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之後再指導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腳的特點和可愛。

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是怎樣爬的關鍵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爬)。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裡,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讓後我再大螢幕顯示關鍵句進行感情讀、品讀。再出示爬山虎的腳與蛟龍的爪子的對比圖,體會葉聖陶爺爺用詞的精準和觀察的細緻。課講到這兒,我又預設並這樣拓展:從爬山虎這樣一腳一腳的向上爬的過程中,你體會到爬山虎具有什麼樣的精神?不妨用四字詞或你認為好的詞來讚美一下,有了深刻的體會後,我再聲情並茂地範讀,指導注意讀出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加上學生的賞讀、比賽讀,再難的點也會被攻破的。

【這個環節我除了利用視訊等現代媒體課件來直觀理解,更重要的還是依託文字,設計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有效幫助學生化難為易,不僅從知識上去理解把握爬山虎的腳向上爬的過程,更要從文字中感受語文之妙,提高語文能力,提升觀察興趣。】

第四步:自學爬山虎腳的變化這部分內容。

通過學生的默讀、細讀,運用對比的方法自己進行學習,接著看腳的變化圖,腳觸著牆就能活,沒觸著牆就枯萎,從而更清楚地瞭解了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

第五步:欣賞視訊錄影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欣賞完錄影后,我總結:葉聖陶老爺爺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點寫得如此詳細透徹、形象逼真,是他處處留心觀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結果,那麼老師也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你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生活。

第六步: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摘抄好詞佳句加以背誦,並認真讀讀“閱讀連結”的內容,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特別是連續觀察是一種好習慣。

2、觀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隨時間的變化,利用本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觀察日記

【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可使學生快速提高手寫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反面

腳的特點形狀枝狀細絲細緻觀察

顏色嫩紅

如何爬觸、巴、拉、貼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的設計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更便於學生的理解記憶。】

今天的說課就算拋磚引玉,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由一篇新聞通訊改寫而成的。介紹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後,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文章先寫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救援隊的感激,再回溯整個事件的過程。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也有細節的描寫,如搜尋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學目標:

⑴ 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⑵ 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瞭解我國人民發揚的人道主義精神。

2、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閱讀中瞭解整個救援事件的過程,體會我國人民的偉大人道主義精神。

二、說教法

1、學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識,但可能還比較膚淺,所以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蒐集有關地震的知識,瞭解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巨大災難;以及中國救援隊方面的材料,為學習課文作下良好的鋪墊。

2、利用課件建立多媒體情景,幫助突破教學重難點。

3、引導學生以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說學法

1、在閱讀中,聽、說、讀、想貫穿全文始終。

2、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3、通過課外蒐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時間為一課時)

一、匯入部分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有關介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學生閱讀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新課。

2、指導學生用驕傲的語氣讀課題,特別是“真棒”兩個字。

二、整體感知

老師出示獨立閱讀的要求,學生按照閱讀提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

包括以下幾個要求: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你覺得這樣做表達了我們中國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來評價中國國際救援隊?

三、討論與交流

引導學生交流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補充。其中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地震發生後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了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進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隊的第一個特點。)

2、在受災嚴重,餘震還在不斷髮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搶救。

(不怕危險,是救援隊的第二個特點。)

3、救援隊在搜尋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

(技術高超,是救援隊的又一個特點。)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地方。

2、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地方,然後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歡的地方,並要求學生說出喜歡的原因。

五、引導學生體會我國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

(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就給學生指出來)

六、拓展練習

讓學生交流、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地震方面的資料以及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一些事情,如:這次的印度洋海嘯等等,老師同時適當給學生講解一些預防自然災害的知識,如海嘯和地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2冊第7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短文中,詩是文話題由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首先,《詠華山》一文以平實淺近的短文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學生讀了故事短文進而學習古詩,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很容易登堂入室,進入詩境,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難為易,為兒童學習古讀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其次,《詠華山》以一篇完整的閱讀課文的形式出現,學生必須像閱讀其他課文一樣,首先認真讀好課文,藉助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捕捉有效資訊,學習課文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然後藉助短文研究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接受美的薰陶,一篇課文既讀文又學詩,可收到讀文、學詩一箭雙鵰的功效。再則,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絡,瞭解古詩寫作的來龍去脈,探索理解古詩的豐富內涵,體會古詩句法結構的特點,這就可以從多角度地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綜合效應。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對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鬆愉快呢?

在整個充滿靈性感悟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情為上,情愈濃,感悟愈深;讀為主,情、理、法盡在讀中悟出,在讀中體現。教師只需當一名導遊,引導學生遊歷於詩文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之美妙。

三、說教學程式在鑽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在教學中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一)談話揭趣,引入情境。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匯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匯入時我說:哎呀!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們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幾句話就讓學生都做個局內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感,使課堂上的氣氛輕鬆愉快。

(二)學習第2段學習這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整體感知。我們都知道這一程式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的,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這裡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讓他們說說,你覺得華山怎麼樣?讓學生初步感知華山的高,並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華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華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詩意思的兩句話。然後循文明像,體情悟道。自然過渡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到山頂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你站在山頂上看到什麼?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藉助圖文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了。再精讀品味。人類的學習一般都經過形象一-抽象--形象,具體--概括--具體,語言--思維--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引導學生感悟華山的高後,這時再引導學生讀出感覺。

這個過程的設計就要學生在已有經驗參與下,對語言文字描寫的具體事物進行理解、加工,當他想象出畫面又把自己體會出的情感抒發出來時,這時的形象是高層次,而此時學生抒發的感情也就與課文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了。接著背誦積累。如果說培養語感是學習語言的前提和關鍵,那麼積累語言則是學習語言、積累語感的基礎和目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入情入境之時,我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把這幾句話背下來,真正達到讓學生話記樂背。在指導背誦時,則是按照提供柺杖(看圖)到去掉柺杖讓學生練習熟讀成誦,積攢語言。最後詩文對照,讀懂詩句。本課的文意即詩意,沒有必要將詩剖開分析。我便將前文的兩句話與古詩放在一起,提醒他們這首詩有兩句話,這裡也有兩句話,聯絡起來,讀讀想想,看誰能自己讀懂這首詩,充分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再一齊說說詩句的意思。在指導朗讀背誦時,我引導學生移情入境,將自己想象成小寇準,練習吟誦古詩,並且讓他們自己做動作讀,增加了情趣,更調動了氣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