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範文8篇

來源:才華庫 1.8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說課稿範文8篇

說課稿 篇1

《媽媽的愛》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的以“媽媽”為主題的一首詩歌,《媽媽的愛》是一首敘事抒情詩。它從兒童的視角,以清新、明快、樸實的語言風格,敘述了媽媽愛“我”的幾件小事,謳歌了無私的母愛。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根據以上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讀詞激趣,喚醒情感

開課時,我首先寫出孩子們很熟悉的“媽媽”一詞,讓學生用不同的感情來朗讀,例如:“親切、深情、甜美、熱情……”,在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後,順勢匯入,並開啟學生的話匣子,學生紛紛把媽媽愛自己的各種事例講給大家聽。讓每名同學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人人都是課堂的主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個性,抓住重點、品詞析句、昇華情感

教授新知識時,先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能自己學會的內容,發現不懂的地方,然後教師在就學生的質疑進行講解、點撥,學生面對的是自己疑難的問題、渴望學到的知識,精力會更集中、思維會更活躍。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進行主體課文講解時,老師先讓學生默讀此詩,再說一說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們很自然的就聯想到了媽媽及媽媽的愛,而不是簡單的由老師來說出答案。

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一節進行朗讀,學生朗讀起來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了。並通過此小節的重點學習,總結出幾點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此方法來自主學習其他各小節。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缺點是,老師沒有很好的進行學情分析,因此有部分同學在用此方法學習時,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只是走過場而已。

三、結合語文天地,拓展延伸,抒發感情

有機滲透“語文天地”的學習。在本課中,我把“語文天地”中的誇誇自己的媽媽和“金鑰匙”有機的滲透到本節課中,並不是唯一不變地、呆板地去學習。讓“語文天地”也變得活起來。

而寫話一直是學生掌握知識薄弱的環節,所以在安排為媽媽送上節日的小詩時,降低以詩歌的形式寫話的難度,仿照書上詩歌的形式進行仿寫,這樣學生的仿寫也不至於枯燥無味,從而保護了學生的興趣。從學生們的作品來看,此寫話訓練效果還是不錯的。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音樂課葫蘆絲教學。葫蘆絲,是我國雲南特有的優秀少數民族樂器之一。在眾多的樂器中,我選擇了葫蘆絲進課堂,其理由如下:

1、葫蘆絲音色婉轉、柔美,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且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2、它很輕巧,便於攜帶,外出演出,比賽或自娛自樂都十分方便。

3、它簡單易學,入門容易,能很快見到學習成效,容易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且價格便宜,是大多數家庭所能接受的,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它是當今最適合引進校園的樂器。接下來,我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課。

一、 說教材

八年級的學生之前已經學習了其他吹奏樂器的演奏技巧,有了一定的器樂演奏基礎,八年級再學習葫蘆絲的演奏,相信會更容易掌握。本節課我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葫蘆絲基礎教程》中的一章,包括三方面內容:初步認識葫蘆絲;介紹葫蘆絲基本演奏方法;學會演奏簡單樂曲。在這堂課上,我選用了一首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竹樓情歌》,把學習葫蘆絲基本演奏方法融於旋律優美、短小精悍的樂曲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增強他們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和演奏的慾望。

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瞭解掌握葫蘆絲的構造、演奏姿勢及基本演奏方法;

2、通過演奏《竹樓情歌》培養學生的實踐演奏能力,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對音樂的表現和創造能力;

3、體驗演奏的樂趣,樹立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在實踐中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教學重點:

掌握葫蘆絲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地演奏《竹樓情歌》並達到一定表現力。

二、說教法

在葫蘆絲教學中我遵循趣味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優化教學過程,採用示範、分解、欣賞、討論、啟發、對比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輕鬆愉悅地學好葫蘆絲。

三、說學法

以興趣為學習的動力,以遊戲、探索為學習的方法,運用比較法、實踐法、合作法、自主探索葫蘆絲演奏技法,在聽、想、看、說、演等多種形式中激發學生對民族樂器的熱愛。

四、 說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具體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引發興趣,匯入教學

1、聽音樂進課堂,教師範奏葫蘆絲激發學生的興趣。

2)講述關於葫蘆絲的美麗傳說,讓學生覺得手中這件小小的樂器更加神奇,進一步激起學生學習葫蘆絲的興趣,匯入新課。

(二)學習演奏葫蘆絲

1、認識瞭解葫蘆絲

1)教師提問:葫蘆絲結構和音色有什麼特點?各部分名稱怎樣稱呼?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玩樂器,學生通過自己探究來發現相關資訊,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再簡介葫蘆絲各部位名稱:吹嘴、葫蘆、七個音孔、主管、附管以及七個音孔名稱。當學生髮現和自己觀察的結果不謀而合時,無形中增強了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2、掌握葫蘆絲的基本演奏方法

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主要通過自我探究,師生交流、互動等方法引導解決。

1)明確葫蘆絲演奏基本要求及指法。

2)氣息訓練。

3)學生嘗試吹奏5612356,發現問題。

4)練習51、21、12、23、36等兩個音的連奏鞏固演奏方法。

3、學習吹奏《竹樓情歌》練習曲片段

512151233— — — 512151122— — —512353356— — —533131161— — —

1) 教師範奏《 竹樓情歌》,並通過多媒體教學裝置配以相關伴奏音樂及與音樂相符的畫面背景。學生此時不僅為音樂所表現的美好意境所吸引、陶醉,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並且會有一種親近的感覺,產生迫不及待想演奏的願望。

2) 問學生:我們該怎樣去表現樂曲的意境?啟發學生儘可能用樂器把美的聲音表現出來。

3)實踐練習。運用多種形式的演奏方法、教學方法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練習時首先小組組合作探究找出樂曲中的異同,然後從一拍到一個小節再到一個樂句,由易到難逐層分解學習,因為前面環節有些兩個音的連奏已經練過,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掌握。

4)分組學習。分別學習前一句和後一句,比一比,哪一組學得又快又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在競爭情境中,很快就學會了。最後,再趁熱打鐵讓學生們學吹另一樂句。這樣,同學們興味盎然、輕鬆愉快地掌握了樂曲的演奏,初嚐了成功的喜悅。

(三) 鞏固表演

課程進行到這裡,學生都躍躍欲試想進行展示表演,這是本節課的高潮部分。在這個環節中,我及時將課堂化為舞臺,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以小組為單位,我採用邀請小組成員模仿接龍、小組合作演奏、小組分別演奏等表演形式,表演結束後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給與更多肯定和鼓勵。既體現了全體參與,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又鞏固了教學效果,創設了愉快的學習氣氛。

(四)拓展延伸、想象創作

學會演奏葫蘆絲並不是最終目的,此時,我鼓勵他們大膽嘗試課外改編《竹樓情歌》,自由創編樂譜並演奏。同時通過課外創編,有利於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演奏知識,使葫蘆絲演奏延伸到課外,教師也要在課外加以指導。

(五)結課

多媒體播放葫蘆絲演奏的音樂《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教師小結:同學們,葫蘆絲音樂如此美妙,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國的音樂文化,並將它推行世界。同學們在《竹樓情歌》的樂曲演奏中結束新課。

五、說反思

本堂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強。葫蘆絲那優美的音色已將學生深深地吸引。體驗成功的過程更加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並用鼓勵、誘導等手段讓學生充滿自信,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克服困難。就讓我們以葫蘆絲引進中國小音樂課堂作為一種有效手段,讓悅耳的聲音插上理想的翅膀,讓動聽的旋律在新世紀的陽光下激情飛揚!以上是我的全部說課內容,不足之處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一、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

二、說教材:

《最大的“書”》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地質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為主線,向我們展示了岩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通過叔叔的介紹,描繪了"書"中的" 字"、"畫"以及這本"書的作用,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識。文中涉及到許多自然科學知識,不必作過細的講解,藉助圖片讓學生對岩石有個形象、直觀的印象,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慾望就可以了,應避免上成科學課。本文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因此,教學中,還應把握文中對話多的特點,把朗讀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上,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釋疑,並初步感受對話出現的三種不同的形式。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並教學課文1-8自然段。

第二課時:學習全文,練習朗讀,在朗讀感受對話的不同句式,激發探究自然的興趣。

下面,我就具體說說第一課時的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刨”“巖”,並聯系語境理解“地質勘探隊員”“刨根問底”等詞語的意思。

2、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

3、初步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地質勘探隊員”“刨根問底”等詞語的意思。

三、說教學程式及其中的教法、學法。

(一) 揭題質疑,激發興趣

1、直接板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鼓勵學生讀題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問題起到導向作用,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和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碰到生字詞多讀幾次,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教師巡視,讓學生充分地自由讀。

【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字,在與文字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字,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2、出示生字,檢查自學

(1)逐個出示 “地質勘探隊員 岩石 一冊 厚厚的 腳印 波痕 刨根問底 煤炭 寶藏”檢查讀,並隨機進行指導:

地質勘探隊員:你知道地質勘探隊員是幹什麼的嗎?

寶藏:寶藏的“藏”是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是——cang,什麼時候讀cang。

給“寶”找朋友。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並隨機正音。

【在這一環節,我以“紮實、樸實”為目標,重視字詞教學,努力在字詞上抓落實,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4、讀了課文,你解決剛才的疑問了嗎?

5、在學生反饋“‘書’為什麼加引號?”中指導板書:岩石,並指導練寫“巖”。

(三)研讀課文,再次釋疑

1、為什麼說岩石就是“書”呢?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來。

2、交流反饋:

(1)預設一:

“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出示句子,結合課文插圖,形象直觀地理解岩石一層一層地就像是厚厚的書。

(2)預設二:有字。“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最大的“書”(第一課時)說課稿

a、書上有哪些字?

b、對於這句學生理解有困難,我並結合課前收集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結合教師引讀、合作讀來練習朗讀。

(3)預設三:有圖。出示句子:“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出示化石圖片,輔助學生理解地質勘探隊員說的話。

課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學生讀一讀。看始祖鳥的化石

指導朗讀。著重讀好感嘆句的語氣(可引導學生想,"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後為什麼加歎號?叔叔從岩石上發現小魚會是什麼心情?)

小結:這神祕的化石猶如一份份珍貴的資料,向人們訴說著往日的變化滄桑。

【語文課要給學生留下什麼?首先是語言。如何留下呢?楊再隋先生說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讀書,讓學生把書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所以以上環節,我引導學生立足文字,結合圖片,讀通、讀懂、讀順、讀好,留下語言。】

(四)迴歸整體,練習朗讀

1、出示1-8自然段,師生分角色朗讀,指導獨好川川的問話。在多次分角色朗讀中感受川川的愛提問題。

2、讀到這,你覺得川川是個怎樣的孩子?

板書:刨根問底,指導書寫“刨”。

(五)設疑結課,延伸興趣

1、川川又提了哪些問題呢?地質勘探隊員又告訴我們哪些知識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

【保持閱讀興趣是閱讀活動持續的必要條件,正由課標中強調的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以上的結課設計以問題激發學生再探究的慾望,將閱讀興趣不斷延伸。】

板書:

最大的“書”

岩石

但課堂是動態生成的,以上只是我的教學預設。在教學中,我會根據學情,及時調整我的教學設計,使“教案”真正成為學生的“學案”。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貨比三家》是鄂教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11課《購物小竅門》中的第一個子話題,本主題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圍繞怎麼賣這個主題,本主題呈現了以下內容:第56、57頁通過對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價格比較,讓同學們知道,相同的商品有的地方會賣得貴些,有的地方會買的便宜些,告訴同學們購買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價格。通過填寫生活衝有關購物方面的俗語,引導學生有無意識關注到有意識關注,並第58頁告訴同學們在購買商品時還要注意商品的質量,並介紹了判斷商品質量的一些方法,如仔細看商品標籤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當自己的消費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保護自己。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商品廣告充斥著學生的生活,學生雖然每天都要和商品、商店打交道,但多數時候是在家長的指引下,學生自身的消費觀念還是比較淡薄,購物時不文明的現象比較普遍,還經常被某些生意人坑害。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級的學生消費觀念和行為還不成熟,消費比較盲目,對商品的質量好價格缺乏必要的關注,欠缺有關的法律知識,維權意識薄弱,不知道如何保護自身的消費權利。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調查比較商品的不同價格,知道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教學難點是:具有初步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三、教法學法

1、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教師通過課件展示逐步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走進生活,體驗生活。

2、通過調查、比較同樣的商品,價格會因各種因素髮生變化,瞭解一些購物竅門,選購物美價廉的商品。從體驗活動中掌握一些購物的竅門。通過回憶消費經歷,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知道應選購價廉物美的商品。

能力目標: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購買簡單的學習及生活用品。

情感態度價值觀:具備初步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調查比較商品的不同價格,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

教學難點

當權益受到侵害時,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為您服務!

為您服務!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查詢某種商品在不同商店或超市的價格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說一說、找一找,聊一聊

1. 說一說課前老師佈置的情況調查,學生彙報。

2.找一找記錄中,

你發現什麼問題,( 學生交流發現的問題)

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價格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3、聊一聊大家在商店購物時,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一些俗語,瞭解這些俗語的意思。(學生交流)

4、聊一聊同學們在購物的時候有哪些小竅門。(學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經歷)

5、聊一聊“三無食品”,食用後的危害。

設計意圖:學生在課前收集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記錄,課上相互交流,採取現場展示的形式,歸納自己分析的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既展現了學生的個人能力,又突出了集體的智慧。

活動二:看一看、辨一辨,說一說

1.看報道,去年市場上發生的劣質嬰兒,學生大膽談出感想 。

2.分辨什麼叫“三無”產品,什麼叫安全產品。

3、說一說如何避免購買“三無”產品?買到了又該怎麼辦呢?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六、設計意圖:

教學要積極向學生的生活領域拓展、延伸,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特定環境中進行探索,自主地運用所學的道德知識推理、判斷,選擇道德行為,獨立地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從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創新性。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必修一第二單元,本單元是古代記敘散文單元。學習本單元,既可以從中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鑑敘事藝術。本文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圍攻鄭國,鄭國危在旦夕,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兩國人馬自動撤退的故事。

關於文言文的學習,《課程標準》有兩方面的要求: 一是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二是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

依據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左傳》有關文學常識,積累文言知識。

2、能力目標:學習提要鉤玄的閱讀方法,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分析燭之武的形象。

教學難點:對燭之武高超說辭藝術的賞析。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就是讓老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同學們自覺主動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分析,共享學習成果。高中的同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大部分同學對文言文有一種畏懼心理,缺乏興趣。本文是高中第一篇文言文,老師更要做好引導,使學生樹立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因此,我準備採用情境教學法和討論分析法學習本文。

情境教學法就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組織形式多樣的朗讀,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讓學生獲得感同身受的效果。討論分析法就是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去感悟,老師可合理啟發補充。

學法上,除了誦讀法,歸納法外,還要採用提要鉤玄法,抓住關鍵詞語,探求精深的道理,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但教有法而無定法,還要依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豐富課堂,在教學中需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二課時。第一課時以閱讀課文、歸納文言知識為主;第二課時以分析課文、鑑賞人物形象為主。

三、說教學過程

下面介紹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為了國家安危不計個人恩怨,這需要怎樣的胸襟?孤身一人深入秦軍大營,這需要怎樣的勇氣?以一番說辭巧妙化解亡國之危,這需要怎樣的智慧?讀完《燭之武退秦師》,你就會找到答案。)此導語在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誦讀感知、疏通文字

文言敘事特有一種簡潔之美,學習時要注意反覆誦讀,悉心體會。

1、聽讀全文,糾正字音

2、自讀全文,同時提出要求:圈點勾畫不理解的句子。

3、疏通文字,解決不理解的字句子。

4、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

(三)討論分析,鑑賞課文

1、理清思路: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說退秦師--晉師撤離

2、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他是怎樣出場的?

分析戰爭的背景和原因:兩點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說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1)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說服秦伯提供可能。

2)說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3)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4)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5)從歷史說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4、鑑賞人物形象

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個人物,理由是什麼?

鄭 伯——禮賢下士,從諫如流。

佚之狐——識人才的伯樂。

燭之武——官微人輕,懷才不遇,臨危受命,不避艱險,深明大義,才智超群。

秦 伯——以利為重,亦敵亦友,變化難測, 政治手腕了得。

晉 侯——以利為重,以“不仁”為藉口,沉著應對,有政治家的風度。

5、人們評價燭之武時,有的說他是一個“志士”,有的稱讚他是一個“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個“辯士”,也有人說他具備這三種人的特點。請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提示:本題為開放題,只要自圓其說即可。

觀點示例:

⑴ 志士:燭之武的外交才能通過佚之狐的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一個“退”字,盡顯燭之武的才華。由於長期未被重用,燭之武滿腹牢騷與委屈溢於言辭,以至於以“老矣,無能為也已”來推辭。但鄭伯的一番誠意和對國家形勢與個人利益關係的透徹分析,最終感動了他,他決心以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足以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⑵ 勇士:兩方交戰,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夜縋而出”,勇入秦營,其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冒險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⑶ 辯士:燭之武在到了秦營之後,面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寥寥數語就說服了秦君,憑三寸之舌勸退強敵,可見,燭之武是一位辯士。

所以說,《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展示的燭之武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是一個勇於出使,直入敵營的勇士,是一個機智善辯的辯士、外交家。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使學生迅速的抓住課文要點和文章的結構脈絡。在板書上我力求節儉明瞭,既點名本課的重點,又方便學生理解。秉持著這種理念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燭之武退秦師

開端——秦晉圍鄭——出使緣由

發展——臨危受命——深明大義,以國家為重

高潮——勸退秦師——智勇雙全,不卑不亢

結局——結盟、協防、撤軍——不辱使命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假如你是一位外交官,接受一個任務——利用美日邦交矛盾,瓦解美日聯盟,你會怎麼做?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鞠躬!

反思:文言文的學習有“文”“言”兩個方面,本設計“文”“言”並重,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我說課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四年級第二冊的第七單元第3課古詩兩首中的《元日》。

這首詩描繪了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的熱鬧氣氛。表現出了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

這一課是一首七言絕句,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精練、節奏鮮明、韻律和諧。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這為本節課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實際,我打算設計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一是使學生能夠理解詩句所表達的內容

二是通過學習,領會作者通過本詩所要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會作者以新年的熱烈為背景,抒發自己情感的方法。

(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語文學科課程教學的理念,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在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理解詩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2、通過學習,讓學生能夠結合詩句的內容體會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積極投入,樂觀自信的改革精神。

(說教法.學法)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較好地實現我所設計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打算選用講授法,談話法、情境教學法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以達到深入理解和體會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準備)

為了保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在課堂教學前做好以下一些準備工作:

一、做一個教學課件,其中包括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春節的熱烈場面的圖片、詩句內容的解析等內容。

二、課前設計一個預習:讓學生收集作者的資料和創作背景,初步瞭解古詩內容。

本內容的教學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實施教學。

(說教學過程)

根據“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的教學思想和《語文課程標準》“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打算按照以下六個環節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第一個教學環節:通過預習檢測匯入教學

一上課,我就提問:課前我們已經佈置同學們預習和查考有關資料,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元日是什麼意思?與我們今天什麼日子相對應?這時學生們會根據預習的知識積極回答:古代的大年七年級叫作“元日”。這時我會給予積極評價,然後繼續引導:那麼在我們今天的“元日”這一天你們會在做什麼,想什麼?學生會各抒己見。在大家對元日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我就引入今天的學習內容:下面我要學習的這首古詩也是一首描寫元日的詩,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麼寫元日,又在這一天想到了什麼。揭示課題:元日(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學生課前預習為背景,從談話法入手,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

 第二個教學環節:補充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資料

我準備提出問題:詩人是誰,你對詩人有多少了解。學生結合預習的成果回答問題之後,我就繼續提問:那麼你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瞭解多少呢?通過學生自己說,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可以檢查出預習的情況。在學生介紹完之後,我就學生的介紹對作者和寫作背景進行一些適當的補充,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三個教學環節:逐句講授和理解詩句內容

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整首詩的內容,更好的體會作者在古詩中抒發的情感,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以下兩個教學活動:

1、回憶學法,閱讀理解,初步感知詩句的意思

首先我打算提問:我們要學會一首古詩你有什麼基本辦法呢?並幫助引導學生回憶起之前古詩的學習方法,為後面的自主學習做好知識儲備。在得到先讀準字音,接著讀通詩句,然後理解意思,最後展開想象的答案後,我將給予積極評價。接下來要求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時強調讀準音。

2、自主探索,理解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內容

(1)自由朗讀結束後,我打算提問:要讀懂古詩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呢?學生說出自己對一些詞語的理解後,我就接著問: 你還有什麼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這時會有學生提出疑問,比方說屠蘇的意思不理解,我就請其他同學為她解答。對於這些敢於提問和幫助解答的同學我都會給予表揚和肯定。針對大家都不理解的內容,我以啟發式引導,幫助學生去理解。

通過這樣的相互學習,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2)在掃清詞語的障礙之後,我請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同學負責一句詩句的理解,並提出小組比賽的要求:同學們對詩中的詞有了一定的理解,我們接下來把詞語與詩句聯絡起來,看看哪組同學能解釋清楚詩句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一種競賽氣氛,充分調動班級的學習氛圍。對於學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我將給予啟發性指導。

 第四個教學環節: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句內容

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我將出示春節的熱鬧場面的圖片,讓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請同學試著結合圖片,更直觀形象的說整首詩的意思。

第五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體驗作者表達的情感

1. 描述詩描繪的場景。我讓學生找出古人是怎樣過春節的詞句,有學生回答:燃爆竹,飲屠蘇,迎紅日,換新符。接著我會提問:這樣的過節會給你留下怎樣的感覺?學生會立刻回答:熱鬧。

2.聯絡作者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回憶作者的介紹: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

3.體驗作者當時當地的心情。在這個環節,我就作者的背景引導學生想象:同學們在這個熱鬧,祥和的節日裡,你作為政治家你會有怎樣的想法,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在學生通過情境體驗作者的情感後,揭示這首詩表達的情感:本詩就是作者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第六個教學環節:通過朗讀背誦進行鞏固性訓練

為了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對課堂內容的鞏固,我將設計以下兩個教學活動:

1、讀一讀:多喜慶,多熱鬧呀。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如果你覺得讀不足以把熱鬧和喜慶表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自己讀-----指名讀-----全班讀

2、背一背:以小組競賽的形式,看看哪個小組能根據理解將古詩背誦出來。 最後我採用歸納式的課堂總結:

課堂的小結應該組織學生自己來完成,通過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體現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引導學生去探索問題,自主學習,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位置。讓學生總結學習的體會,教師從中瞭解學生的學習得失。

最後,讓我來介紹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出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的說課結束了,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尊重與被尊重的權利,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

2、能力:

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3、知識:

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感受,各有所長,要互相溝通,學會尊重、理解、寬容和同情。

教學重點:

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尊重與被尊重的權利,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

 教學重點的分析:

1、從課程標準說明:

《我們都是一樣的》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同在藍天下”,而《我們都是一樣的》為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教學用書明確提出本課對應的課程標準內容是: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從教育學、心理學理論說明:

讓學生體驗被他人輕視、忽略的感受,明白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再通過故事《大山的迴應》告訴學生尊重是相互的,,然後從故事《是誰搞的惡作劇?》“走近曾宇”,明白人有所短,也有所長。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呈現的情境全都源自學生的生活,學生容易感受、體會、明白,從而完成教學重點的任務。

教學重點解決方法與過程: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個精緻的小紙箱,作為班級的“悄悄話”信箱。

2、請學生將自己被人輕視、嘲諷的經歷和感受記錄下來,投進信箱裡。

3、製作精蓋美的“貼心卡”。

4、課前收集一些名人平易近人、尊重他人的故事。

活動一 “悄悄話“”信箱

1、教師扮演知心姐姐,讓學生寫下一次自己被別人瞧不起時的心理感受,並將它投入悄悄話信箱。

2、教師隨機抽出幾張讀出來,但要隱去主人公的名字。並將學生感受最深的體驗寫在黑板上。

3、知心姐姐發問:當你遇到畫面上的情形時,你的心理是怎樣的?你最希望別人怎麼做?

4、小組討論:只要求別人尊重自己,自己不懂尊重別人,行嗎?

5、聽故事《大山的迴應》

(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回憶自己或感受別人被人瞧不起的經歷和感受,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能更好地理解互相尊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心理需要。進行小組討論,使學生的思想發生碰撞,讓學生在交流中明白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

活動二 猜一猜:是誰搞的惡作劇?

1、聽錄音故事:《是誰搞的惡作劇?》

2、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認為是曾宇的為一方,認為不是曾宇的為另一方,雙方討論並派代表說出各自的理由。

3、小組討論:如果是曾宇同學搞的惡作劇,我們該怎樣幫助他?

4、(看圖“走近曾宇”),看同學們是怎樣幫助曾宇?

(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聽故事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的駁論會作準備。全班分為兩組來討論,雙方的觀點和立場不同,能活躍課堂,讓學生儘可能說出自己的觀點,不論是認為是曾宇做的還是認為不是曾宇做的,都能讓學生意識到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溝通,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

 活動三 你能和他成為朋友嗎?

1、(看書本3-4的四幅圖)你能理解他們為什麼這樣嗎?

2、小組討論:遇到下面情況的人,你能和他成為朋友嗎?

你的家境好,他的家境差;

你的學習好,他的學習差;

你的身體好,他的身體差;

你體能健全,他身有缺陷;

你靈巧,他笨拙。

如果做成朋友,你應該怎樣做?

(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道理,通過“你”和“他”的家境,學習,身體,體能的差異的比較,如果能成為好朋友,就要學會互相溝通,尊重、理解、寬容作同情。)

活動四 討論:應不應該叫外號?

請同學說說哪些外號是你不願意接受的?

當別人叫你不喜歡的外號的時候,你的心情怎樣?你有什麼好辦法?寫一寫,說出來。

(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讓學生說說當別人叫你不喜歡的外號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聯絡自己的經歷來談感受,從而明白給別人取外號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並提出解決的辦法。)

活動五 小小故事會

請學生講述課前收集的名人尊重別人的故事。

(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收集和講述名人尊重別人的故事,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向名人學習由此而得到啟示。)

說課稿 篇8

一、活動思路:電是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也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對電腦、電視、電冰箱、電燈……等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提到,我們在活動區中投放了電線和小燈泡等材料,當小朋友自己通過連線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時顯得特別高興,有些小朋友能在遊戲的時候會向我提出:“為什麼小燈泡能亮起來?”這樣的問題,於是我設計了一個科學實驗活動,通過兩個實驗來完成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以及安全用電常識等目標。

 二、課堂實錄:第一個實驗是:什麼東西能導電?我請請小朋友來玩“會發光的小燈泡”這個遊戲,不過這次的材料和活動區使用的材料有點不同:不光有銅絲、鐵絲,還有塑料線、毛線、紙繩,請小朋友自己試驗一下,哪種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並把你的試驗結果計下來。小朋友聽到我的這個要求,小朋友馬上行動起來,每個小朋友拿了一張記錄紙做起實驗來,那認真勁還真象一個小科學家,有的小朋友還問我:“老師,為什麼還有毛線呢?”實驗後小朋友得出結論: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所以小燈泡就能亮起來,塑料、毛線、紙等東西不能導電。我們平時見到的電線都是用金屬類的材料來做的。接下來是第二個實驗:那根電線能導電?請小朋友拿一根電線,看看它們能不能使小燈泡發光?這時小朋友選擇的電線可不是一樣的了,有兩邊露出銅線的、有一邊露出銅線的、有兩邊都沒有銅線的,經過小朋友自己的操作,有的小朋友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有的小朋友選擇的電線就不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於是我就針對這一現象請小朋友進行討論:為什麼有的電線也不能使小燈泡發光呢?並得出結論:電線的外面包了一層塑料的外衣,塑料是不導電的,有的電線把兩邊的塑料去掉了露出了裡面的鐵絲,所以就能導電,小燈泡才能發光,有的電線兩邊的塑料沒有去掉,塑料是不導電的,所以小燈泡就不會發光了。緊接著我又進行提問引出討論:為什麼要用塑料把鐵絲包住呢?電既然是很危險的,為什麼人們還要去使用它? 經過了一些實際操作和討論,小朋友們對於電的特性已經有了一些瞭解,然後我拿出為小朋友準備的一些材料請小朋友來當“小小工程師”,用電線、電池做一個小手電筒,孩子們可高興了,三五成群的組成一組,一邊製作一邊爭論,因為別的小朋友沒有采納小紐紐的建議,小紐紐還著急的直跺腳呢。當曾輝那組的小朋友先製作出小手電筒時,他們高興的拍起了手慶祝自己的成功。

 三、 課後自評:本活動有三個目標:1、知道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紙、毛線等材料不導電。2、瞭解電的用途,以及安全用電常識。 3、對科學小製作感興趣。

為了使小朋友能更加直觀的瞭解電的特性,我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不同的實驗材料。實驗一的目的是讓小朋友知道電線是由什麼材料作成的,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不同的材料,有能導電的,還有不能導電的,目的就是請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試一試什麼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從而能夠感受到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不是金屬類的材料不能導電的道理。所使用的記錄紙將每種線的實物貼在了表格中,小朋友一目瞭然,在實驗的時候也便於記錄,小朋友只要畫出 和 就可以了,降低了難度。實驗二的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驗證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我為幼兒準備了三種不同的電線,一種是剝掉塑料皮的,一種是沒有剝掉塑料外皮的,另外一種是隻有一邊剝掉塑料皮的。這個實驗是通過小朋友自己操作發現問題,經過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才得出的結論,進一步驗證了金屬類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的材料不能導電的道理,而且知道了電線只有在剝掉外皮的情況下才是導電的。為了使小朋友對電的特性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我設計了討論:“為什麼要用塑料把銅絲鐵絲包住?”和“電既然很危險,為什麼人們還要去用它?”通過小朋友的發言,使小朋友明確電是很危險的,用塑料把銅絲、鐵絲包起來,電就不會漏出來就不會對人們產生危險,但即使這樣小朋友平時也不要隨便去摸電線、電源插座。電對人們的用處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利用它是不會有危險的。經過了以上幾個步驟以後,小朋友對於電的一些特性已經有所瞭解,在活動最後,我設計了一個小製作的活動為小朋友準備了電線、電燈泡、小開關、膠帶、電路圖等材料,請小朋友自己來製作一個小手電筒,從而提高小朋友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在本次活動中,興趣很濃且情緒高漲,積極的進行實驗操作,討論的時候也能積極發言,所以教師在知道教育目標、內容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興趣點,在準備教育活動的時候也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幼兒的操作活動、操作材料,既要緊貼教育內容,又不能難度太大,否則幼兒就會失去興趣。這就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一點點藝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