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範文9篇

來源:才華庫 1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說課稿範文9篇

說課稿 篇1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下的《品德與社會》課,是“學”的課程而非“教”的課程,應是師生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越來越趨於常態、真實、自然,生活氣息濃厚,充滿人文關懷。它立足於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經驗和形成體驗,把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作為課程的核心。

一、說教材

《無情的災害》這節課是《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中的第三個主題《當災害降臨的時候》的第一課的內容。本單元以人類的家園為主線,將人類與其賴以生存的地球之間所存在的奉獻與獲取、建設與破壞、減災與自護等方面的辯證關係和內容整合為一個單元。

上好第一課時:無情的災害。為下面的兩課時“災害預防與預報”“災害中的救助”

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及其帶給人類和社會的危害。

技能目標:培養和提高學生小組合作,蒐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並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

情感目標:認識自然災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時樹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

三、說教法

《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因此,本課我以情境教學法和交流討論法相結合進行教學,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使其主體性得到更好的張揚與提升。

四、說學法

《品德與社會》課,是“學”的課程而非“教”的課程,因此本課我將單純的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式學習,學生通過蒐集、彙報的方式,在活動中自主體味、自主探究

五、說教學過程

(一)、貼身感受,活躍思維

今年3月我縣遇到了一場什麼樣的災害?今年3月我縣遇到了一場什麼樣的災害?當學生說到霜凍時,教師隨機出示壽寧縣茶園霜凍的一些圖片。並讓學生說說霜凍的情況及感受。這場“倒春寒”使我縣約有4萬畝茶園的頭茬“顆粒無收”茶農經濟損失高達1億多元。【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事情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通過介紹茶園霜凍使學生初步認識自然災害的危害性,認識到災害隨時都有可能降臨。】

(二)、知識交流,豐富體驗

課前安排學生蒐集有關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有關知識,在這一環節我通過三個活動來完成教學目標:

1、活動一:地震

學生讀調查報告。課件展示汶川地震圖片及有關資料。地震帶給我們的災害太大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地震是怎麼形成的嗎?

資料:說明地震是地球本身的原因造成的,有它分佈的區域是我們人類無法改變的。課件出示《中國地震帶分佈圖》

指導學生閱讀此圖,看看我國有哪些地區們於地震帶上。你的家鄉離地震帶近嗎?。【設計意圖:社會課是活動課,是師生經驗的共享,學生通過介紹資料圖片的活動中,豐富了視野,拉近距離,瞭解了災害的不可抗拒性,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

2、活動二:

洪水

全班交流有關洪災方面的知識。

課件展示06年發生在我縣的一場桑美臺風引起託溪上游洪水暴發沖毀許多家園的畫面。

隨後播放98洪災視訊。

【設計意圖:藉助音像手段來縮短時空距離,把死知識變活,增強學習內容的感染力,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去感受。】

中國是個河流眾多的國家,因此也是一個有重大洪災隱患的國家。

出示《中國江河分佈圖》

指導學生閱讀此圖。並讓學生選擇某條大河,說說曾經發生過洪澇災害。

引導學生洪水暴發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設計意圖:人類對於大自然的破壞,才得到了大自然對我們嚴厲的懲罰!樹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

3、活動三:其它自然災害

除了地震、洪水這兩種自然災害外,還有沒有其它自然災害?

學生交流。

彙報,教師根據彙報情況相機出示颱風、火山、乾旱等課件。

【設計意圖:讓學感受到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災害太多太多了。】

(三)、師生總結、情感昇華

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及影象資料,你們此刻的心情怎樣?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自然災害的危害性。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又發生了一場7.1級的地震,這說明了什麼?【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自然災害不是一種過去式。】

為了減少災害我們如何預防呢?

最後回顧20xx年春節雪災中的部分畫面,在歌聲《回家的路》中結束本課。

本節課,我通過圖片及影象資料,為學生再現了災害的場面。瞭解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及其帶給人類和社會的危害。認識自然災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時樹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但畢竟“學無止境”,我的教學設計還有待於改進,懇請各位專家給予指點。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分析

故事《小猴的計程車》講述了一輛常見的計程車經過小猴的智慧勞動變成了能滿足特殊乘客不同需求的神奇車輛。這一充滿趣味性的題材體現了豐富的想象力。而故事的主角小猴急他人所需,能根據乘坐物件的不同特徵改裝車輛,又能主動關心他人,更是塑造了一個智慧的、充滿愛心的形象,這些都蘊含了豐富的教育目標,再加上它又是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使它的教育意義又增添了無限發展的空間。這個素材在中班教材上有,在大班教材中也有。但是,我想,各年齡段使用這個素材的目的肯定不一樣,每一個年齡、每一個階段、甚至每一個時機,如果活動目標不一樣,那麼所發揮的教育意義必定不同。新課改提出:素材點是教師實現教育目標的載體,是教師實現教育理想的一個幫手。教材應該服務於教育,而不是教育囿於教材。這給了我一個啟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素材點,這就意味著教師既要充分挖掘素材點本身的教育意義,又可以創造性地賦予其其他的教育意義。如何透過不同的視角,挖掘老教材的教育價值賦予其新的內涵,如何以這一素材點為載體發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是我抽到這個素材點之後重點思索的問題。針對科學活動尤其是數學活動始終遊離在主題背景之外的普遍現象,結合自己的學科特長,我嘗試突破教材上以語言、社會領域為主的常規設計框架,設計了以數學領域為主的科學活動《小猴的計程車》。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通過給小猴的計程車設計愛心車牌,瞭解數字排序的基本方法,積累關於車牌的相關經驗,提高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感受互幫互助的快樂。在這些目標中,情感目標是素材點本身蘊含的教育意義,而知識、能力目標則是我基於幼兒的發展需要創造性地賦予此素材點的目標。

三、說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經驗獲得、技能形成、能力發展以及思想品德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設計。本次活動,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以計程車為話題,以愛心為主線,通過猜猜出租車的圖片、聽聽出租車的故事,設計出租車的車牌號等幾個環節,幫助幼兒積累相關經驗。

第一個環節:猜猜出租車的圖片。在這個環節,我採用了從區域性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引導幼兒通過所看到的部分圖片加以分析、判斷,然後進行猜測。分析、判斷、猜測的過程就是調動幼兒已有經驗的過程,也是激發幼兒興趣、匯入課題的過程。同時觀察的重點從車牌的數字、字母、漢字逐步擴充套件到整體,對整個活動來說,起到了一個鋪墊的作用,也為幼兒在後面的環節中對車牌的探索打下了基礎,更為車牌的設計從關注數字開始到關注字母以及漢字給予了方法上的提示。

第二個環節:講述故事《小猴的計程車》,瞭解故事內容,理解小猴計程車的愛心意義。通過提問:你喜歡小猴的計程車嗎?為什麼?幫助幼兒理解《小猴的計程車》的愛心意義,這是此素材本身蘊含的教育意義,也是我設計本次活動的基調。為了突出小猴急他人所需、關心幫助他人的品質,強化“愛心”教育,我在這個環節加入了一個細節設計:在小猴的計程車上加上車牌號:選擇582三個數字,這三個數字不是信手拈來的,其寓意就是你幫我,我幫你,它傳遞的是動物與動物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愛心。這個環節中,通過讓幼兒解讀這個愛心車牌號,既幫助幼兒理解小猴的愛心行為,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設計愛心車牌服務。

第三個環節:設計愛心車牌。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活動的重點是給三個數字進行排序組合,難點是瞭解、掌握數字排序的基本方法。在這個環節中,我遵循了操作體驗在先、歸納提升在後的理念,幼兒是通過外部的動作來學習有關的數學知識,從而達到主體自身動作與數學知識的協調,讓幼兒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自己發現知識,習得經驗,內化知識也是《綱要》精神的體現。因此在操作環節我提供了數字卡片和空白車牌,讓幼兒通過擺弄材料進行探索。同時設計“愛心車牌”情境的創設,將就事論事的擺弄材料變為手腦並用的遊戲活動,使幼兒多次反覆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於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趣。另外,由於幼兒的發展水平有差異,發現問題的速度有快有慢、認識的深度、廣度也有不同,因此本環節中我還提出了分層的要求:假如你發現了更簡單的方法,不用擺數字就能排列出不同的號碼那就更好了。通過這樣的引導儘可能地挑戰幼兒的經驗、能力。而在歸納提升環節,我預設了兩種情況,假如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發現了數字排序的基本方法,那就請幼兒來介紹經驗,假如沒有幼兒發現或者幼兒說不清說不透的話,則通過我的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分析、歸納整理,以此提升幼兒的經驗。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在關鍵時刻的提問便起到了一種“支架”的作用。“你們先看第一排的兩個號碼?第一個數字都是是幾?後面的兩個數字有什麼不同?再看第二排的兩個號碼?第一個數字都是是幾?後面的兩個數字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總結、習得方法,為尋找結果中的孩子的學習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支援,也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深入探究、互動思考的有效平臺。

接下去的環節通過繼續觀看課件,比較小猴與小兔、企鵝車牌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既拓展幼兒關於車牌的經驗,使幼兒瞭解完整的車牌除了由數字,還有字母和漢字組成,同時也啟發幼兒設計更多的愛心車牌號的方法。

最後出示汽車圖片和相應的漢字、字母、數字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到區域中去設計完成完整的愛心車牌號,這樣的結尾並不是一個騙人的結局,而是體現了設計者對區域活動和集體教學活動之間關係的有效把握,我覺得區域活動和集體教學活動應互為前提,並適時轉換。在主題活動展開時我們一般是先安排低結構的區域活動讓幼兒積累前期經驗、高結構的活動隨後跟進,但有時也不排除高結構活動前置的情況。今天的活動,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沒有完全滿足幼兒的探索需要,完整的車牌號還沒完全設計好,習得的數字排序的方法沒有再運用的機會。而且本次活動只是嘗試了3個數字的排序,4個數字的排序難度會加大,結果會更多,給幼兒的挑戰也就更多,因此把區域活動作為延伸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三、說活動反思。(活動之後補充)。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細菌和病毒之後,進而對與細菌和病毒相似的生物真菌的探究。本課力圖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食用真菌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認識和了解真菌。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單元的教學特點,並考慮到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蘑菇的形態結構,掌握它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2 、知道一些常見的食用真菌;

3、學會分辨毒蘑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實驗觀察、自主學習、展示交流、概括總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觀察、合作、交流、展示中體驗生物學習的樂趣;

2、感知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根據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為了能讓學生輕鬆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探究法

三、說學法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探究為主線,全面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思想,為學生創設情景,創造科學探究的機會我設計了以下學法:小組合作法、討論法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本節教材的編排順序和學生的認識規律,以上述分析為指導,以培養能力為導向,緊扣重點,突破難點,整個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三部分。

1、情景匯入,引出課題

學生觀看關於各種各樣的蘑菇的視訊,並提出如何描述蘑菇的形態特點的問題。

視訊資料舒緩了學生緊張的情緒,激發了學生的靈性,將學生課下分散狀態很快的集中在學習知識的狀態。巧妙的引入本節的知識內容,激發學生對真菌探究的興趣和求知慾。

2、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觀察蘑菇、金針菇的實物投影,然後再給學生播放一些關於真菌的圖片及文字解說資料,同學間互相描述它們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環境。運用實物投影獲得真實感受,使學生的感性認識更充分,提高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對真菌的形態特徵有所瞭解後,讓學生閱讀不同真菌製品的商品標籤,或者從健康、醫學雜誌中甚至是一些食譜中獲得關於真菌的營養及作用知識。培養學生從資料中獲取有用資訊的能力,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真菌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最後,組織學生結合上述活動中獲取的各類資訊,討論為什麼說食用真菌是寶貴的生物資源這一問題。經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完成了

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五、課堂總結,感悟生活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關於真菌形態特點及生存環境和發黴所需條件等知識點的總結,鼓勵學生將防止或減少食物或衣物發黴的方法應用於生活中。此環節培養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聯絡生活,熱愛生活。真正體現科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並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塑造自我》的第三課,是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讓學生懂得做人必須負責任,不能逃避和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責任意識是完美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做為一個成長中的我必須具有的一種心理品質,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則之一。

先說說為什麼學的問題:

1、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責任意識與責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責任,但沒有形成系統的責任意識,對於如何正確履行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還沒有全面的認識。

2、八年級的學生一般對於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表現出敬佩、喜愛的情感,對於不負責作的人產生討厭、憎惡的情感。由於年齡原因,他們的情感並不牢固,有時還會產生偏差,把不負責任的行為誤認為是瀟灑,而視負責任的人為固執。

3、少年階段是責任感形成的關鍵時期,然而現在許多中學生家庭教育不到位,許多學生形成了只知索取和依賴性極強等思想,造成本該在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責任感缺失,妨礙他們的責任感的培養和形成。

由於上面的原因,通過學習必須達到以下的目標:

首先,從知識與能力看,理解由於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關係,決定了個人對社會負有責任;懂得人在少年階段的基本責任人行為與後果的關係。懂得如何培養責任感,鍛鍊和增強自己的負責任的能力

其次,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充分認識到行為與後果的一致性,能夠自省自律,避免做錯事,養成對自己和行為負責的良好品質。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懂得關心和愛護他人,為集體貢獻力量,關愛社會,奉獻社會,培養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做一個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人。

為達到以上的教育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根據教學規律和青少年年齡特點,適當設計教學圖片及適合的教學片等教學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我還將採用集體討論法中的小組討論與集體討論想結合。

2、說教法與學法:

“把課堂交給學生”是 新課程理念,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全班學生分為每組4——6人的十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討論,並組織進行小組成員的課堂表現評價,設立一個記錄員,整理小組成員的意見,然後進行全班集體討論,老師負責整理、分析、綜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合作,合作才能使學生具有使同伴接受、支援和喜愛的強烈願望。合作使學生更專心一致地投入學習,對教學過程、學習任務和學科本身產生更積極的情感,提高學生對他人認知和情緒的理解能力,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本節課,我採用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相結合、辯論兩種方法來培養訓練學生的責任意識,達到教學目的。同時,討論和辯論中培養學生的膽量,從而達到積極主動和樂於學習的目的。

關於本課的教學安排問題,由於我校《思想品德》課每週安排2課時,時間緊,因此每課只能安排2課時。第1課時,主要以討論和辯論為主,同時用課件展示心靈導航內容。第2課時,通過第1課時佈置的作業及實踐與評價來進一步掌握心靈導航內容,引導他們應用所學內容來解決問題。本節為第1課時。

3、說教學程式:

首先是匯入新課。(課件展示)龍永圖在《實話實說》講述了一個令人感慨的故事。讓學生認識責任心也是一種習慣行為,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習慣。上升到道德修養上,責任意識是完美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開始匯入學習第三課《自我負責》。這一部分可以直接從人的成長說明成長帶來責任。(課件直接展示心靈導航的這一部分內容)

其次是重點的突破和難點的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分別是少年的責任和做有責任感的人。課堂上分別用兩個活動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活動一:班級風景-“這與我無關嗎?”通過小組的討論,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成長帶來責任,二是少年的責任,即少年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都有許多的責任。(課件展示課本班級風景-“這與我無關嗎?”的漫畫及文字)

活動安排如下:

(1) 活動目的 使學生認識到做人必須負責任,作為中學生,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都有一定的責任。

(2) 活動內容展示的四個情節是中學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分別是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不負責任的問題,正是我們本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3) 過程:

第一步:指導學生對這四個故事進行討論。

第二步:讓學生思考問題一,分別分析,這四件事是什麼性質,是否真的與他們無關?

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二:他們這種態度存在什麼問題?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不負責任的事例,指出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的錯誤。

第四步:結合問題四,學習“心靈導航”第二節,讓學生歸納少年的責任。談談為什麼應該承擔這些責任,有沒有能力去承擔?如果有能力卻沒做到,是為什麼?

第五步:歸納少年的責任。(用課件展示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在討論中,我會特別強調兩點:1、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2、敢於爭論,只有爭論,才使一些觀點更加鮮明,最終才能得出共同的結論,也使錯誤的見解對同學有警惕。(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

活動二:沉默(課件展示個案研討-沉默中的材料及漫畫)

(1) 活動目的:

認識到個人行為與後果的關係,糾正推卸責任、逃避責任的不正確態度,培養對自己的錯誤或者無意中的過失勇於承擔責任的意識。

(2) 活動內容分析:小杉無意中打碎了商店的杯子,雖然不是故意的,倡這個後果是她的行為造成。小杉缺乏責任意識,不敢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找各種藉口為處自己辯護,她的沉默是在逃避責任,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作的態度。

(3) 過程:

第一步,指導學生細讀材料

第二步,讓學生以“小杉對自己的辯護有道理”作為辯題,請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做辨論。

第三步,展示“心靈導航”第一和第三節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要勇於承擔責任。

第四步:教師總結

以辯論的形式來解決如何面對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負責,使本課的難點-做有責任感的人以感性的方式體現出來,並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在辯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給他們辯論的技巧,並給弱勢的一方及時的鼓勁,使辯論能夠有序並且激烈地進行下去。(時間安排25-35分鐘)

最後一個環節是教學小結及作業的佈置。由於本節課主要是以活動的形式展示學習的內容,所以課堂小結更須注重同學們討論及在辯論過程中的表現,特別是表揚一些表現突出者,同時鼓勵其他同學在今後的學習能更主動地參與。

而作業的佈置則依照本節課的安排:

1、請結合自己實際說說作為青少年學生的責任。

2、對照自身的實際,如何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除此之外,準備下節課的討論內容,課本26頁實踐與評價題。

4、說說本課時的自我評價問題:

本節課以討論和辯論的形式展現,學生樂於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而我把心靈導航的內容以課件展示出來,並結合在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討論和辯論的評價與指導之中,讓學生直接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也有理性的感受,教學效果不錯,學生也很滿意。

總之,本節課努力貫徹“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這一新課程教學理念,努力讓課堂“喚發生機和活力”。當然,也一定有許多不足,請在座的同行們給予批評和指正,讓我在今後的教學能夠做得更好。

附:課件中展示的《心靈導航》內容

一、 成長帶來責任

1、 做人就要負責任

2、 成長帶來責任

3、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二、 少年的責任

1、 對自己負責:努力學習,塑造自我

2、 對他人負責:關心愛護和幫助他人

3、 對集體負責:為集體增添榮譽和力量

4、 對社會負責:以良好行為創造美好的社會

三、 做有責任感的人

1、 樹立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2、 學會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

3、 養成先思考、後行動的習慣

4、 對自己行為的後果承擔責任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二泉映月》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九課。本文記述了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過程以及對《二泉映月》樂曲內容的介紹,展示了阿炳的苦難生活,讚揚了阿炳通過樂曲表達出的對光明,未來的嚮往以及對命運的抗爭。《課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因此,我運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討論法,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美,情感的美,樂曲的美。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揣摩文章的能力,能夠體會到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課前我已經佈置學生預習了本節課的生字、生詞。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依據學情,結合教材實際,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詳細,哪些地方寫的簡略。

能力目標:用心傾聽,感悟《二泉映月》的樂曲意境,反覆品讀,瞭解阿炳的苦難生活。

情感目標:體味阿炳通過樂曲表達出的光明,未來的嚮往以及對命運的抗爭的不屈精神。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以上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最後兩個自然段,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則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本課教學,我試圖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及圖片展示,音樂感染讓學生自主感悟,品評誦讀,從而有所思,所想。

五、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初讀、檢查預習,再讀、理解文章,拓展昇華情感,佈置作業四個教學環節。

(一) 初讀,檢查預習

1、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線索,檢查《二泉映月》的大概內容,並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精心聽,從這首曲子中能聽到什麼?

2、 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並讓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指點指導“月光如水”“靜影沉璧”等,從而使學生理解字意,能夠聯絡上下文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字詞的美。

(二)、再讀,理解文章

語文課標中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同情等感受。《二泉映月》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在此設計中,我注重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他們自己體悟,揣摩,因此,我從以下3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 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課件“阿炳為什麼能創造出這樣動人的音樂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並找出帶有“聽”的句子,接著讓學生交流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按照段落順序,採取啟發教學法,出示課件引導學生依次品讀2,3,4,5段,按照由扶到放的順序來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引導來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來理解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

2、 創情景,談感悟

為了讓學生深入體味阿炳生活的苦難,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阿炳怎樣賣藝度日的,課件配《二泉映月》出示四個場景分別為:大雪紛飛的冬天,驕陽似火的夏天,生病高燒時,傾盆大雨時,雙目失明的阿炳是如何賣藝的?通過這情景感染,學生會不知不覺的展開想象,再現了當時阿炳的苦難生活,通過用心感受使學生再次交流感悟,從而從多個角度來引導學生思考,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3、 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文章,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讀出本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伴著《二泉映月》讓學生展示自我,感受這首曲子的深層含義,進一步的讓學生感悟這篇課文內容。

經過上述三點的引導,層層推進,使教學有條不紊,以問促讀,以問啟思,放手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給學生讀書,思考,議論的權利,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三)、拓展,昇華情感

語言過渡:阿炳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是音樂帶給了他光明,是音樂帶給他安定的幸福,是音樂安撫他孤寂的心靈。《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聲譽,享有怎樣的聲譽呢?接著出示課件補充材料:1978年小澤征爾認為該怎麼樣聽《二泉映月》?學生很容易回答跪著聽,從而深入啟發學生,小澤征爾跪得是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嚮往這種不屈的精神,經過這一番的渲染使學生情感再次昇華,鼓勵學生向阿炳學習,勇敢的面對苦難。

(四)、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為了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我佈置了家庭作業:

1、用“月光如水”,“靜影沉璧”造句。

2、蒐集整理有關阿炳及《二泉映月》的資料,讓學生做更深的瞭解,拓展了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六、說板書設計

泉聲

二泉映月 琴聲

心聲

每個教師都懂得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了教學的三維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本課的板書體現了課件和課文的有機統一,始終著眼於“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始終著眼於學生學的主動,學的生動,學會創新,有利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回顧說明文基本常識

2、訓練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抓住關鍵句和關鍵詞的方法來篩選資訊。

3、提高學生閱讀科技文章的興趣,間接培養科學精神。

教學難點:

1、訓練學生的資訊篩選和整合資訊的能力。

2、按照要求辨析、整合資訊。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分類範例訓練。

①利用多媒體回放典型題例,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整體感知內容,勾畫圈點、抓住關鍵句和關鍵詞的方法來篩選資訊。明晰資訊“篩選”的方法。

②分發提升題練習,強化學生“篩選”資訊的訓練,提升“辨析、整合”資訊的能力

2、方法指導

強調本節課訓練重點,系統歸納說明文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的判斷步驟,進行答題技巧上的指導。

學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討論法、勾畫圈點法、歸納總結。學生明晰說明文的基本常識,教師範例引導,學生實踐解題,並根據出示的材料,由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激發學生學會歸納知識點。在解題中瞭解說明文閱讀及考點要求,通過同類例題,逐漸提升的訓練方式,形成初步的說明文閱讀敏感及技巧的掌握,提升篩選整合資訊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一)匯入新課,用“我言你猜”遊戲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入閱讀淺顯說明文,考察同學們篩選、整合資訊的能力是考試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明確資訊篩選和整合特點

篩選:根據試題的要求,把符合考題要求的有關詞句從文章中挑選出來。

整合:根據考題的要求,將篩選的資訊加以綜合,使之符合答題要求。

(三)回放典型題例:《人類只剩7年時間拯救地球》,指導題型分類及解題方法

四、說本次課程的收穫與不足

學生的整體表現;教師主導的角色;實現面向全體與否。

反思:課堂氣氛和知識傳授,是否整合了說明文知識點,學生是否獲得了全面解答這種文體的能力,應對會考相應的題型。

說課稿 篇7

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湘教版湖南美術出版社國小美術四年級上冊第12課的教材。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節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節課旨在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生活中的特異現象,挖掘學生創作的潛力,體驗設計、創造的樂趣。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瞭解關於特異的應用,認識特異的組成要素及變化規律。

2、 能力目標

嘗試運用不同的媒材和工具創作一個特異形作品,從而發展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表現能力

3、 情感目標

感受設計與繪畫造型活動的區別,體驗特意的發現與創作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掌握特異構成的特點及變化規律,創作一個特異形作業

教學難點:通過有意識設計創作出想法新穎、有創意的作品

四、教法學法

1、 在教法上,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引導觀察法、啟發問答法等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2、 在學法上。我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欣賞討論法、分析比較法、創意比拼等方法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進行激情創作。

五、 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教學過程分為以下環節:欣賞感知——總結要素——發現變化——自主探究——創意拓展

一、 激情導課

先讓學生觀看圖片有什麼變化,總結圖片特點,以直觀觀察作品刺激學生注意力,發現一模不一樣,總結特異的特點:重複、規律與特異,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特異現象,發現特異的變化。欣賞設計師在感受和發現生活中的特異美感後,經過設計重組再創作運用到設計領域方便和美化生活,引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二、 民主導學

1、第一階段是學生看書自主學習。

提出問題:要完成一件特異形作業該怎麼做?用什麼方法來做?學生討論分析,自主回答,然後教師補充。(我的設計意圖是自主探究,讓學生充分體現自主性,瞭解特異作業的製作步驟與方法,解決本科的重點)

2、第二階段:創意大比拼

在學生找到方法的基礎上玩一個創意大比拼,開啟學生創意思維的大門,並能做出更有美感更有創意的作品。(這一環節,理解不同創意的特異所帶來的.美感不同,例如:和諧、對比、節奏等加強專業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創意的同時進一步理解基本形和特異形之間的關係,設計時更有目的的在基本型的基礎上變化,解決本課的難點。)

3、課堂訓練

有美感的利用剪貼、繪畫等方式來完成一幅特異形作業。學生在製作時,我進行巡迴輔導,幫助學生解決解法上的問題。

4、作品展示

將學生作品放到展示臺上,與同學們共享自己的創意。同學之間互評,教師適當點評,師生共同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製作獎,以示鼓勵

5、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為了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選了特異在建築、服裝等領域應用的圖片,拓展學生的思維,延伸課堂教學。(使美育融入到生活,養成觀察、發現、並表現生活中的美。)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找最大公因數》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中的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為以後學習約分打下基礎。教材中直接呈現了找出公因數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別找12、18的因數,再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材採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現探索的過程。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探索找兩個公因數的方法,能準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讓學生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三、說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經歷探索的過程。

因此確定教學重點為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難點為用多種方法正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四、說教學方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本節課學生對因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法與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這也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說教學設計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 一)、複習匯入,學習新知

因為學生已經很熟練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匯入新知。(匯入這一環節準備用時3分鐘)

1、師:同學們,我們已學過找一個數的因數,如果老師現在給你一個數,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數嗎?

生回答師板出12的因數:1、2、3、4、6、12

2、師:你們真棒!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很快寫出18的全部因數嗎?

生獨立寫並彙報18的因數:1、2、3、6、9、18。

3、師:那麼準,那你們看看它們的因數你發現了什麼?請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數中有沒有相同的因數?相同的因數有幾個?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師:像這樣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我們就說這些數是12和18的公因數。此時師板書出集合圖形。

4、師:中間這一區域有什麼特徵?應該填什麼數?

生獨立思考後分小組討論。

生彙報:中間所填的數應該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5:師:在這些公因數裡面,哪個數最大?生:6最大。

6:師:對,6在這兩個數的公因數裡面是最大的,那麼我們就說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找最大公因數。

師板書課題:找最大公因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並且能很快地找出來。同時這也就突破了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準備用時12分鐘。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遲到》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面對錯誤”中的一篇講讀課,作者是著名作家林海音。本文通過記敘了作者在父親的管教下,改正了上學遲到的毛病這件童年往事,表現了作者知錯能改的精神以及父親對作者嚴厲而深沉的愛,本文是進行閱讀能力訓練和知識積累的好材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的好教材。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課標理念的指導,我設定瞭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閱讀,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培養互助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文中父親嚴厲而深沉的愛,學習作者知錯能改的品質。

根據教學目標和新課標 ,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水平,把學習作者知錯能改的品質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培養互助學習能力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和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思維活躍,樂於表達,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雖然他們的生活經驗十分有限,但他們積極樂觀,渴望學習正直、善良、堅毅的品格,這些都將成為我組織教學過程的考慮因素。

三、說教法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新課標對教學的建議,語文課堂必須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我將主要以提問啟發為主,同時輔以朗讀法、討論法和講授法等方法。

課文的教授,我將通過提出極具啟發性的問題來進行,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成為學習的主體。朗讀對國小語文非常重要,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像《遲到》這樣一篇極具特色的文章,一定要抓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將討論法主要用於小組之間互相討論問題,培養學生的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

四、說學法

《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老師的教,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不僅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學習。因此,這堂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讀自悟等方法,深刻地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說教學程式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把課文分為兩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一課時,初步瞭解了課文大意,學會課文前兩段的基礎上進行的。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體驗。因此,我的教學程式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複習匯入

我首先會讓學生複述上節課所教的內容,引民全班同學的回憶和思考,扼要地複述出舊知識後,進而提出與此有關的新知識,這樣做既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又鞏固了舊知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我會讓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有沒有賴床或遲到的經歷,這個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將會爭先恐後地回答。

第二環節:朗讀課文,理解感悟

新課標很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會讓全班同學一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環節:質疑探究,合作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轉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在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和討論課文內容,並且告訴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樣一個思維觀點。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將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歸類和適當的補充,並且把問題反饋給學生。

首先我會讓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並說說“在下雨天的早晨我是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這一問題,我通過讓學生自願舉手回答,全班合作給予糾正的方法得出。

我很勇敢地賴在床上不起來了。我心想:我上學不但要遲到了,而且在這夏天的時候,還要被媽媽打扮得穿著肥大的夾襖,拖著不合腳的大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一路走到學校去。

接著我將追問“爸爸見我不願起床後,是怎麼對我的”,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將給予適當的點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體會到爸爸氣極了,抄起雞毛撣子把我從床頭打到床尾。

在學生了解了以上兩個問題後,我以“我來到學校後,發生了什麼事?我當時的心情如何?之後的我有什麼改變?”一系列問題為引,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並派代表回答,最後讓學生明白爸來學校給我送花夾襖和兩個銅板。我當時的心情充滿感激,心想雖然爸爸打我的時候毫不留情,但他還是很關心我的,之後的我就再也沒遲到了。

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討論時學生的積極性較高,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分組討論也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四環節: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過程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因此,在分析完課文後,我將創設話題,讓學生說說自己將如何學習作者知錯能改的品質以及體會父親嚴厲而深沉的愛。這樣做,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幅微型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本課的板書一方面展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課文的中心思想,方便學生學習和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