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06W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上的這節課是蘇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第一課時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列表、一一列舉和倒推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感受了策略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同時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識。這些都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運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增強策略意識,體會不同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同價值。

《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說課稿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的推理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弄清在有差數關係的問題的中替換後總量發生的變化。

下面,為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1)引導發現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逐步啟發學生探究用替換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增強學生探索的信心,體驗成功。

(3)練習鞏固法。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擴大學生知識面,使每個學生穩步提高。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在課的引入部分,從替換的意義入手,出示《曹衝稱象》圖片,再現典型的小故事,喚醒學生潛在的與替換有關的經驗,一下子就扣住學生心絃,喚醒了他們頭腦裡已有的生活經驗,為下面的探究過程做好了心理準備和認知鋪墊。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換的策略

1、課件出示兩道準備題與例1,讓學生通過比較題型,體會到什麼是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的問題。

2、教學例1: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一是能夠由題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換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二是正確把握替換後的數量關係,從而實現將複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意圖。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討論: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引領學生髮現替換的依據。根據這句話你能想到什麼呢?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把大杯換成小杯B、把小杯換成大杯

學生彙報時,教師同時多媒體演示以上兩種替換過程。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替換方法,進行計算。集體評講時,讓學生說說替換的方法,重點說明算式:720÷(6+3)中 “3”的含義以及720÷(6÷3+1)中“6÷3”的含義。

本課教學任務較重,為了讓學生堅信今天所學的替換策略是正確可行的,並檢驗例題1所求答案是否正確,因此要進行檢驗,這是嚴謹的態度與科學的精神,是教學中應該倡導的。

接著教師追問:在替換的過程中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替換”的策略:杯子的數量發生了變化,但總容量沒有發生變化。

三、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1、課件出示改編題: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將“練一練”進行了改編,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改編的目的在於:不讓學生的思維中斷,繼續思考大杯和小杯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替換。在兩個相差關係的量之間進行替換時,學生在上面例題的思維定勢下,比較難理解為什麼替換以後總量變了、總量是怎樣變的。通過電腦課件演示替換的過程,能引起學生關注替換後總量的變化,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學時,先讓學生在紙上畫一畫具體的替換過程,然後說說為什麼可以這樣替換。再獨立計算,集體評講,千萬別忘記檢驗。

2、討論交流:兩種替換的方法有什麼不同?我們要注意什麼?

帶領學生歸納認識出:當兩個量成倍數關係,替換時總量不變,數量會變;當兩個量成相差關係,替換時總量變了,數量不變。

四、拓展應用 鞏固策略

1、完成“練習十七”第一題

學生獨立解決,集體評講時,請學生說說體現兩個量之間關係的條件。接著用課件幫助演示替換的過程:邊演示邊說替換的方法,注意檢驗。

3、課件出示:“練一練”

將“練一練”作為習題鞏固相差關係之用。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評講。

五、總結反思,優化策略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策略是什麼?運用替換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你覺得需要注意些什麼? (學生總結反思)

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對《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這一課的設計,不足之處,由於剛接觸六年級教材,很多方面都考慮不夠成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