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美術說課稿範文十篇

來源:才華庫 1.2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美術說課稿範文十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老人和兒童》是國小美術蘇教版第三冊第十七課的教學內容。生活中,孩子們是非常喜歡自己的爺爺奶奶的,平時生活中,對於他們的年齡特徵也比較熟悉。本課將老人和兒童進行對比,讓學生很容易深層次地瞭解和表達老人和兒童的不同特徵,讓學生自然、有情感地和老人“面對面”地交流。

在本冊教材中,只有本課題醒要求學生用鉛筆線描來表現作品,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可以瞭解一些有關線條的質感表現的知識。對於老人和兒童的自然關係與道德素質教育,可以不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只需要在觀察、瞭解、繪畫、製作中進行自然的滲透即可。

二、教學目標

1、瞭解老人與兒童不同的年齡特徵和不同的表現手法

2、大膽畫出和製作出老人與兒童的外形特徵及活動情景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品質

三、教學內容

找出老人和兒童的不同特徵,能用畫筆、線條和其他的外形差異。

教學重點:老人和兒童不同特徵的刻畫

教學難點:刻畫老人和兒童時線條、色彩的運用。手工製作中老人和兒童不同外形特徵的刻畫。

四、教學內容

在匯入部分引用聖誕老人,一下子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和老師起一起學習本課內容。同時聖誕老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不用多講,就能讓學生回憶出許多的老人特徵,對學生初步感受老人的特點非常有幫助。

在新授部分裡,教師引用了《童夢起源》中劉德華從兒童到老年的一段變化,來引導學生觀察老人與兒童在外形上的區別。劉德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孩子們很熟悉,本課借用劉德華拍攝“童夢”裡的一個成長過程,課件直觀地展示了劉德華從小到老的生命歷程,學生們很直觀又很真實地感受到一個人的成長變化——頭髮、臉、眼睛…

同時又通過兩張照片放在一起對比,讓學生們直觀地看出且總結出老人與兒童特徵。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教師在課堂中示範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教師的示範中學會運用線條及掌握線條的變化。在示範時,講解與繪畫同步進行,更能使學生掌握兒童和老人用線特點及刻畫他們的重點。接著通過模仿秀活動,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直觀的感受老人和兒童在體態上的不同之處。模仿秀一是為作業作鋪墊,讓學生不侷限在老人與兒童的面部特徵,動態此時就是更好的結合;二是更好地掌握老人與兒童的特徵;三是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在作業的展評時也是圍繞老人和兒童的特徵是否表現出來進行的,鞏固了今天學到的知識,讓學生對與老人和兒童有了更深刻地瞭解。

最後拓展部分以多種不同表現方式來製作老人和兒童,通過圖片欣賞,讓學生

產生興趣,嘗試用各種材料表現老人和兒童,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讓學生能夠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反思

孩子們非常喜歡自己的爺爺奶奶,在平時的生活中,對於他們的年齡特徵比較熟悉。本課從劉德華的生命歷程、且將年老和兒童時期進行對比,讓學生很容易深層次地瞭解和表達老人與兒童的不同特徵,讓學生自然、有情感地和老人“面對面”地交流。

課上要求學生用鉛筆線描來表現作品。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可以瞭解有關線條的質感表現的知識。找出老人和兒童的不同特徵,區分他們的外形特點。

美術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1、說課題。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江蘇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美術第九冊第四課的《紙花》。本課的《紙花》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根據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也為了把學生引進生活的情境,我把《紙花》這一課題重新命名為《美麗的花園》。

2、說教學內容。

大自然中有許多奇花異草,為我們人類帶來美的享受,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朋友。本課教材通過欣賞花卉,把學生帶進花的海洋,利用花卉製作方法的比較和介紹,讓學生了解花的形狀、色彩以及結構關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接著進行立體和紙雕花卉的造型,鼓勵學生運用各種紙張和廢舊材料製造各種不同的花卉,學生經過這一活動會受到啟發:相同的內容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只要抓住花形特點,巧妙地利用各種材料,就能創作出各種各樣的花卉。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說教法、學法。

五年級學生是國小高年級階段,已具備了一些“造型表現”的技能、技巧,在教師適當的引導、啟發下,能主動探索紙花的製作方法,並在遊戲中完成紙花造型。所以我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探索,6人小組合作表現花卉,發展學生的構思與創作能力。而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表現。學生知識、能力的增長和情感態度的培養,都是在學習活動的參與和探究中實現的。

4、說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認知的特點以及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領域: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更多花卉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操作領域: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材料、方法表現主體的花卉。在製作中,注意花形的設計、色彩的選擇,加工方法的變化。

(3)、情感領域: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對花卉的情感,體驗紙花製作的趣味。

5、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欣賞花的形狀、色彩、結構特點,啟發學生了解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和表現方法。探索如何用不同的材料表現立體的花卉。

(2)、教學難點:在具體紙花的製作過程如何把紙花做得漂亮有神韻,能注意花形的設計、色彩的選擇,加工方法的變化。

6、說教學準備:

(1)、教師:收集不同造型、品種、季節的花朵圖片以及各種紙花的圖片;多種方法制作的花朵作品;製作工具;各種紙張及廢舊材料。

(2)、學生:收集有關花朵的製作方法,廢舊材料、彩色紙、剪刀、雙面膠、吸管、鉛絲等。

教學設計過程:

總說5個環節:本課教學過程我共設計了5個環節,分別是:

一、揭示課題,利用鮮花圖片創設情境。

二、欣賞紙花作品,探索紙花的表現手法。

三、學生設計、表現花卉。

四、展示、評價花卉。

五、拓展、引導紙製花卉的應用。

分說各個環節:下面我具體說一下各個環節的設計。

一、揭示課題,利用鮮花圖片創設情境。

1、首先教師用一句話匯出課題:在大自然中,最美麗的就是花朵,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花園,來欣賞花朵的魅力吧。

2、用課件揭示課題:《美麗的花園》揭示

3、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欣賞花卉圖片,將學生帶入美麗的花園。

本課開始就在優雅的音樂聲中把師生領入美麗的花園,在花叢中輕歌漫舞,領略花朵的魅力。在欣賞圖片的同時,配上鋼琴曲《致愛麗斯》伴奏,藉助樂曲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來渲染情境,引導學生在腦海中自覺地形成畫面。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二、欣賞紙花作品,探索紙花的表現手法。

1、在第一個環節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地提出問題:自然界中的花卉隨著四季的變化,花開花謝,不可能永遠留在我們的視覺中,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留住她們美麗的倩影呢?老師提出問題後,學生進行交流。這裡的設計是要讓學生各抒己見,主動尋找留住花卉美麗倩影的方法。我分析學生可能會提到的方法有:拍照留影、用畫筆描繪、用廢舊材料製作等。

2、在學生交流後,教師自然地引到植物園中的白玉蘭,一邊講講觀察花朵的過程一邊展示示範作品,有目的地將學生引入紙花的製作,讓學生感受到美妙的紙製花卉對他們的震撼。

3、接下來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分別介紹尋找製作紙花方法的途徑,教師出示分解的花瓣、花蕊、花枝、花葉分解圖,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變“須學”為“樂學”、“想學”,積極地參與下一步的教學活動。此時教師介紹多媒體課件的執行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立體花卉和紙浮雕花卉的製作步驟,學生可以從這些方面分析、探究:玫瑰花的花瓣有點圓,稍微有些卷,是多瓣的。顏色有粉紅、深紅、黃色等。表現方法上分析:有的是模擬、立體的,是用加工過的紙製花瓣一瓣一瓣貼上起來的;有的是簡化的紙雕花卉,在平面製作上加一些立體的效果……從而探索花形的設計、色彩的選擇,加工方法的變化等。接著教師出示其他同學和教師製作的花,起到借鑑作用,讓學生系統地瞭解紙花的製作技巧,並且得出不管做什麼形狀的花,只要抓住花形特點,選取適當的工具、材料,瞭解一些技能技巧,就能創作出心中設想的花卉。為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打下紮實的基礎。

4、最後教師再次帶領學生在鋼琴曲中欣賞紙花圖片,為接下來的學生設計、表現花卉做進一步的鋪墊。圖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而形象的再造與表現又是美術教學中的關鍵。為了更好地解決形象表現這一難點,教師設計製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資料,用多媒體進行演示,使學生對教學內容中一些未接觸過或較難的形象有明確的認識,激發創作熱情。

三、學生設計、表現花卉。

1、6人小組合作,討論自己準備怎樣做花,用什麼方法和材料?完成有新意的花卉製作。

2、製作時注意花形的設計,色彩的選擇,製作方法的變化,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的材料。

3、教師在學生設計表現花卉時,巡迴指導,例如:可以參與小組討論,適時給予提醒和建議,使紙花做得漂亮有神韻;對遇到製作難題的小組及時給予幫助;發現好的創意及時表揚。

通過第三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已基本突破難關,教師給予學生自由的創作空間,讓學生的思維處於高度的發散狀態,通過小組成員的探索,創作出獨特的立體構成的花卉,體驗紙花製作的樂趣。

四、展示、評價花卉。

1、教師出示《美麗的花園》展板、花瓶或包裝好的花泥。學生將自己製作的花朵展示到花園裡,美化這個花園,使它成為美麗的花園。這裡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接著教師引導學生作自評和互評:學生欣賞美麗的花園,並把自己製作的花卉介紹給大家,說一說製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選出自己喜歡的花,說出為什麼。

學生通過師生、生生交流,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逐步形成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拓展、引導紙製花卉的應用。

教師小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課後可以用自己制的紙花來美化自己的生活。你能說一說怎樣來美化自己的生活嗎?學生交流:教室裡可以用紙花裝飾一些布告欄、黑板報等;家裡可以製作流言板。教師展示圖片。

這一環節是拓展、引導紙製花卉的應用,知道用花朵來美化自己的生活,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風來了》是湘版國小美術課本第6冊第4課的造型與表現課。 本課即以生活中學生常常遇到的風為內容題材,讓學生回憶各種各樣的風颳起時所見到的情景與不同的感受,並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看看、演演、畫畫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能運用線條或色彩表現“風”的形態特徵。

2、過程與方法: 在欣賞中,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體驗生活的美。在活動中,發揮想象能力,體驗畫面的美感。在探究中,體驗風的表現方法及物體的前後遮擋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風來時的情景和人物變化的動態,能夠運用線條或色彩表現風來時的情景。

難點:通過描繪物體形態、運用線條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二、說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及繪畫技能,但他們天真浪漫,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適合並讓他們感興趣的課堂活動,他們就會非常樂意去做、去學。所以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體會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情況,我主要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觀察、發現法:觀察、發現法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我讓學生參與遊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2、體驗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聽、看、說、想、畫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活動的快樂,並從活動中獲得知識。

3、評價法:通過自評、互評以及互動交流的評價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學法:

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觀察記憶法、對比學習法和互動評價法。首先讓學生觀察泡泡飛舞的情景及課件的展示,從而體驗、感知、記憶各種風的特點。通過描繪物體形態、運用線條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最終解決本課的重點及難點。學生繪畫後通過評價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說預期效果:

本課由於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平時學生就積累了一些有關風的感性體驗,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他們能夠根據記憶和想象畫出對風的感受。

六、說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新課

1、課前進行吹泡泡、玩風車的遊戲,讓學生輕鬆入課堂。

2、板書課題: 風來了

(二)嘗試訓練

1、聽一聽風的聲音,來觸動學生的記憶。

2、用簡單的線條來畫一畫風,從而感知風的方向和路線,讓人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風。

3、近一步嘗試用簡單的物體表現風來時的情景。

(三)觀察賞析,加深印象

1、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欣賞,瞭解風中人物特徵。

2、即興表演,加深對風中人物特徵的認識。

3、出示圖片,分組賞析。

(四)學生練習

1、說說你在生活中風來了的情景。

2、作業練習。

(五)分享評析

(六)拓展延伸

美術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二年級美術上冊第9課《蜻蜓飛飛》。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法教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等幾大板塊展開我的說課:

【教材分析】

《蜻蜓飛飛》是一節繪畫課,屬於美術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領域。本課以學生熟悉的蜻蜓為繪畫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髮現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樣的工具表現蜻蜓的美。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學情分析】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處於美術學習的第二學段,他們對美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材料的使用也充滿好奇,對物象的觀察與表現有著強烈的表現慾望,這對於上好本課奠定了良好的學情基礎。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觀察蜻蜓,感受蜻蜓對稱的美。

技能目標:抓住特點,用各種繪畫工具表現蜻蜓。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教學重點是觀察蜻蜓,感知蜻蜓的美,難點即是用多種工具材料抓住特徵表現蜻蜓的美。

【學法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在學法上重點突出觀察法、體驗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蜻蜓,發現蜻蜓的美;在教法上著重體現引導發現法、情感激勵法,讓學生在愉悅積極的參與體驗中發現美、表現美。

基於以上定位,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一、出示謎語,激趣匯入;二、觀察發現,感受蜻蜓之美;三、賞析作品,啟發構思,激勵創作;四、展示評價,鑑賞學習,體驗成功;五、課堂小結,以美育人,拓展延伸。下面具體展開我的流程設計:

【一、出示謎語,激趣匯入】

好的課堂匯入是一節課成功的開始。結合本課教學內容,針對國小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採用謎語激趣法匯入新課。在課的開始,我將用激趣的語言出示一則有關蜻蜓的謎語:“小飛機,紗翅膀,斗大眼睛照前方,飛來飛去滅蟲忙;低飛雨,高飛晴,氣象預報它最棒。”學生很快就會猜出是蜻蜓,學習的興奮點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接著讓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有關蜻蜓的知識,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匯出課題: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蜻蜓的世界,發現蜻蜓的美,共同來學習第9課蜻蜓飛飛。(板書課題---蜻蜓飛飛)

【二、觀察發現,感受蜻蜓之美】

美術是視覺藝術。在本環節一開始,我將用課件配以優美的音樂,瀏覽播放一組蜻蜓的圖片,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蜻蜓有哪幾部分組成?蜻蜓美在哪裡?”,認真觀察圖片,注重對學生視覺的衝擊,初步感受蜻蜓的美,為下一步分析蜻蜓之美奠定基礎。

觀察圖片過後,緊接著學生帶著觀察的積極體驗,轉入兩個問題的分析交流上:

(1)蜻蜓有哪幾部分組成?通過幾個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梳理學生的答案,並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蜻蜓的大體形態,目的是給學生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後通過點選課件中蜻蜓結構圖,以直觀的形象分析進一步明確學生剛才的答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認知。本環節的設計學生由最初的感知,到教師的板畫演示,再到課件的點選認識,層層鋪墊,完成了對蜻蜓的認知過程。

(2)第二個問題的分析“你認為蜻蜓美在哪裡?”這是本課的重點。在環節設計上,我首先出示一組不同美感的蜻蜓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學生會直觀地感受到蜻蜓的色彩美、紋理美,接下來介入蜻蜓之美的第三個重點即“對稱美”,我利用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蜻蜓左右對稱的特點,學生通過觀察會直觀地感受到蜻蜓的對稱美。由蜻蜓的美髮散思維想到蝴蝶、蜜蜂、飛機等其他對稱的形象,注重知識的類比遷移,通過這一過程,完成對蜻蜓之美的認知。

【三、賞析作品,啟發構思,激勵創作】

首先我會激趣提問“這麼美的蜻蜓,你該怎樣表現它們呢?”學生帶著問題思考,交流各自的構思,在此基礎上,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給以積極的肯定。然後讓學生欣賞課本中的範作,在小組內分析作品的表現內容、表現形式以及色彩方面的特點,帶著這種分析的感受進一步欣賞課件中提供的範作,重點突出作品中蜻蜓的動態、用色、構圖、材料方面的特點,為學生的創作開啟思路,提供借鑑。最後學生帶著這種積極的體驗轉入作品的創作,配以優美的音樂,課件瀏覽播放蜻蜓的圖片,給學生以美的感染。教師巡迴輔導,尊重學生的構思,充分起到引導的作用。

【四、展示評價,鑑賞學習,體驗成功】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創作,作品會大體成型。這時我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評作品,在此基礎上每組推薦三幅作品參與集體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評、互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施以激勵性評價策略,充分保護學生的創作個性,w ww.x Xjxs J 對於學生需要改進之處用委婉的語言指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又明確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真正起到評價促進步的作用。

【五、課堂小結,以美育人,拓展延伸】

學生通過以上環節發現蜻蜓之美、表現蜻蜓之美,到最後的評價美,蜻蜓的美已經深入學生心中。這時我利用課件展示捕捉蜻蜓的畫面,以美育人,激發學生保護蜻蜓、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肯定學生這節課的表現之後,展示用其他不同藝術形式、不同材料,比如剪紙、泥工、籽粒拼貼等表現蜻蜓的作品,進一步拓寬作品的表現形式,激勵學生再創造。一節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生體驗各種工具材料的造型體驗遠沒有結束,通過這樣的拓展就會調動起學生進一步再創作的積極性。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中教師用激勵的語言結束本課的課堂教學:“我相信只要同學們勇於放飛自己的想象,大膽地去嘗試、去表現,也一定能創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總之,本課的流程設計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從學生的發現、分析再至表現、評價,體現了“學為主體、視為引導”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愉悅的審美體驗中完成整節課的學習過程。

【說板書設計】

最後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設計既能反映一堂課的線索,又是一節課知識點的縮影,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條目式的板書設計:課題、抓住關鍵詞“色彩美、紋理美、對稱美”羅列板書,既歸納了蜻蜓的美,又為學生作業的創作及評價提供了“有章可循”的依據。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編輯指導思想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學習認識色彩是人們生活的需要,是人們掌握美術文化的一部分。認識三原色中的黃色和藍色,引導學生分別欣賞以黃色、藍色為主的圖片,從而體驗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通過欣賞,感受黃色帶給人們的明亮、溫馨的感覺,感受藍色帶給人們的涼爽、清靜的感覺,提高學生運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本課教材的意圖是通過緊密聯絡生活實際,認識、感受黃色和藍色特有的魅力,幫助學生學會感知色彩現象,並從中體驗到黃色的畫和藍色的畫不同的美感,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佔用了兩個版面,共展示了6幅以黃色為主的繪畫和6幅以藍色為主的畫面。它們都是分別以黃色和藍色為底色的。有的主體也是用黃色和藍色來表現的,但是主體和背景有比較明顯的深淺對比關係,有的畫面主體採用的是和底色對比明顯的其他顏色。作品的這些特徵,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覆欣賞、體驗、感受,還可以把表現不同的兩幅作品,放到一起對比,使學生能比較容易地發現它們的不同,這樣有利於學生在繪畫創作時借鑑其表現方法。書中選用的都是繪畫作品,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補充欣賞一些攝影作品,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體會色彩的魅力,感受黃色、藍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美感,使學生逐漸豐富對色彩的感覺。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二年級學生特點,本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相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在黃色和藍色的畫情感體驗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聯絡生活實際,以及以黃色、藍色為主的美術作品的展示,使學生感受和認識這兩種顏色,增強對色彩學習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它們。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體驗黃色和藍色的畫情感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感受黃色與藍色,並解讀黃色與藍色以及在畫面上的應用。

教學難點:注意畫面主體和背景的色彩對比關係以及同類色之間的深淺對比。

二、說學情

由於二年級的學生對色彩已有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的感受力、語言表達力較弱,對這一點,我採用多媒體教學來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啟用學生的內在潛力,讓他們在寬鬆自由的氣氛中突破已知的形象轉化成經過大腦加工內化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及繪畫語言符號再重新表現出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通過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在本課中,我主要採用了啟發式引導為主,以問題的呈現,結合運用多媒體、範畫等直觀教具,不段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感受色彩。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參與”氛圍,讓他們多動手進行大膽實踐,養成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磨練頑強的意志力和創造力。

通過師生雙邊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探究學生內在的潛能,啟用想象思維能力,迸發出學習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創設課堂的這種氛圍,讓學生的眼、腦、手得到協調的發展,思維意識達到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轉化,促進創造才能的盡情發揮和智力的發展。

在學法上,主要讓學生多次觀察思考,為學生創設情鏡,使他們在觀察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象空間。在教學中,採用課堂討論,探究學習等形式,通過比較、分析、實踐讓學生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以便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範畫、多媒體教學課件、彩筆、紙張、鉛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語言組織教學

第二環節:激趣匯入

講故事《一對好朋友》,激發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

第三環節:欣賞圖片,認識色彩

展示圖片:圖片1向日葵花園;圖片2麥田;圖片3:秋天的森林

出示色相卡:檸檬黃、中黃、橙黃、土黃......

圖片4:湖邊美景

出示色相卡:普藍、群青、鈷藍、湖藍......

通過欣賞自然中的美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並引入本課內容

第四環節:作品分析

1、品位黃色

欣賞分析梵高的 《向日葵》、《阿爾的房間》、《收割中的田園風景》,體會黃色帶給人們的感受。

2、感悟藍色

欣賞對比分析梵高的《星月夜》,畢加索的《拿菸斗的男孩》,感悟藍色帶給人們的美。

通過欣賞繪畫大師的作品,啟發學生探索感悟色彩的美。

3、認識三原色、三間色

出示三原色:紅色、黃色、藍色

三間色: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

通過引入黃色與藍色的間色綠色,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色彩。

第四環節:學生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的繪畫實際情況選擇其一

A、將黑白的線描畫,變成漂亮的藍色調或者黃色調的畫。

B、揮動你手中的彩筆,自己創作一張藍色調或者黃色調的畫。

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善於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用自己的聰明的智慧與靈巧的雙手去感受、創造美好的生活。]

第五環節:評價拓展

教師評價:在學生作畫時評價展示,啟發學生的創作。

課後拓展采用“連一連”的遊戲,來展示畫中的黃顏色:朱磦、藤黃;藍顏色:三青、花青。

美術說課稿 篇6

一、展示評價

1、展示學生作品

2、互評

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麼?(引導學生從粉印紙版畫的特點上來進行評價)

3、自評

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你在這節課上有什麼收穫,談談心得體會。

4、教師提出進一步要求

根據別人的評價和自評,結合學習的達標要求,自己再來進行適當修改。

二、拓展延伸(出示)

1、課後可以嘗試用粉印紙版畫的形式來表現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

2、課後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各種紙或布)來進行粉印紙版畫的創作。

3、作品進行裝裱後,變成了一件藝術品,可以裝點我們的房間、教室、學校……美化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行動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板書設計

粉印紙版畫

想一想

刻一刻

印一印

四、教學反思

版畫這一畫種不僅同其他美術樣式一樣,具有較強的審美性、實踐性和創造性,更由於兼具繪畫和工藝的特性,版畫有更突出的動手的實踐性特徵和動腦的創造性思維特徵。版畫進行過程的多次轉換、多次創造的功能是其他繪畫種類所不具備,更無法替代的。這些功能和特性恰恰適合學生的身心特徵,對於發展學生素質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所以,對本課我一共花了三個課時的時間,第一課時,我安排了對版畫特點、工具的介紹,讓他們知道一件版畫作品同其他畫種的藝術作品形成一樣,要經歷一個複雜的過程:構思──畫稿——作品。對書上一副副版畫作品,學生讚歎不已,當學生得知這些就是採用刻刀在版上“行走”的傑作時,我從學生的表情和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材料的興趣程度甚是超過對畫面的興趣。所以我在佈置工具材料的準備時,學生都很認真的在書上記著,生怕自己忘了。第二課時,當我檢查學生工具準備情況的時候,每位同學都準備好了材料,我講了並示範了刻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的安全事項,很多學生早已將在家裡構思好的作品在板上畫了,當我讓他們可以構思、畫稿時,有些同學已經轉畫到版上開始刻了,這讓我有些興奮不已,沒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刻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他們很用心,同學之間還在討論著各自的作品,互相交流著,氣氛很不錯。第三課時,印。印的過程中,在示範瞭如何印以後,我讓學生自己拓印,學生都非常珍惜自己的作品,況且對這種材料還是頭一次用,興趣甚是大。學生也是越做越有經驗,我在學生的臉上看到了燦爛的笑容,有些刻的比較好的作品,學生還紛紛爭著要印。

美術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老人與兒童》,選自蘇少版美術教材第三冊第十七課。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介紹我的教學設計。

一. 說教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小朋友們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之間特別親近,經常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學生對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創作起來得心應手。同時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育。( 我在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欣賞、比較來討論老人與兒童的特點,根據自己的經歷或想象描繪一幅關於老人與兒童的繪畫作品,從中體驗繪畫的快樂。)

在本冊教材中,只有本課提醒學生用線描來表現作品。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過於專業的線描知識可以不作太深入地探討,只要求他們能結合所學的《畫觸覺》中運用不同線條、不同點的結合表達自己的感官感受,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運用長短交替、流暢圓潤、粗細不一的線條,充分表現出老人面部的粗糙感和兒童的細膩圓潤感,更深入地學習線條質感的表現知識,也為以後學習專業線描畫打下基礎。

1. 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① 認知目標

瞭解老人與兒童不同的年齡特徵和運用線條所體現的不同質感來表現出老人與兒童粗糙和細膩的不同外貌特徵。

②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主探索、運用線描的手法表現出老人和兒童的面部特徵及動態熟悉的生活情景,創作出構圖完整的繪畫作品。

③ 情感目標:

通過各種感知,觀察,回憶,讓學生感受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品質。

2.教學重點:老人和兒童不同特徵的刻畫,通過創設老人與兒童在一起的情景,讓學生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

3.教學難點:運用線條所體現的不同質感表現出老人與兒童粗糙和細膩的不同外貌特徵。

4.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範作等

學生:美術用具,如水彩筆、彩鉛等

二. 說教法

細緻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第一步,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又是關鍵所在。

所以,圍繞以上的重點、難點,並且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認知現狀,本課以營造良好融洽的師生互動氛圍為主線,創設的幾個不同的教學情景為線索,充分動用學生已有生活體驗,不斷採用觀察、比較、啟發、欣賞、歸納、示範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圖片的比較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在觀察老人與兒童不同的外貌特徵這一過程中,我採用比較觀察法,在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的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探究創作能力。

三. 說學法:

我認為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完成一張美術作品,還要培養學生的感知力、探究力、創造力。因此,一堂好課,教法的運用是必要的、學法的指導更是值得推敲。

造型是視覺藝術重要的表現形式,我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用不同點、線表現觸覺的知識,引導學生抓住已學和將學領域中的共性,逐步深入的理解、掌握用不同的線來表現老人與兒童不同外貌的肌理感覺,並通過鼓勵學生聯絡已有的生活情景,主動交流,激發興趣,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然展開回憶,並採用低齡段小朋友特有的線描表現形式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感受到繪畫的樂趣。

四.說教學過程: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要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

1. “大家來找茬”遊戲匯入

師:下面是我們的遊戲“大家來找茬”,小朋友比一比誰的觀察最細緻,仔細觀察照片中女孩的臉、頭髮等。一會兒,老師要給大家來一個“超級變變變”。(生:頭髮變白,眼神變暗,牙變黃等)

(二年級學生擁有著無盡的活力和激情,以遊戲的方式引起學生興趣。通過模像直觀,讓學生觀察對比年輕人變成老人的圖片,初步瞭解老年人面部特徵。)

師:對比老奶奶的照片,我們小朋友的臉有哪些特徵?小朋友們也可以摸一摸自己的臉,是怎樣的觸覺。

(學生通過對比觀察,認識到兒童的面板白白嫩嫩,眼睛大而有神等)

再由教師總結因為年齡的差異,老人和兒童的臉部特徵有所不同。順勢引出本課的課題《老人與兒童》。

2. 探索與發現(課件展示)

(1) 找一找

師:找一找,老奶奶的臉上哪些部位的皺紋分佈最多! (生:眼睛、嘴巴、臉頰)

師:分別提問①長在額頭上的皺紋 抬頭紋

②長在臉頰附近的皺紋 表情紋

③長在眼角旁的皺紋 魚尾紋

通過臉部照片皺紋的特寫,讓學生了解到在畫老年人臉部皺紋時不是亂畫的,而是在不同的位置新增相應的皺紋。(教師貼出相應的範圖)

師:你們看這位老爺爺最近很煩惱,他的頭頂光亮,好像一顆大燈泡!要是在漆黑的夜晚,他可用不著手電筒呢!(對於低年級兒童,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起學生注意力,許多學生都開心的笑了,為課堂教學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

老爺爺的頭髮除了少還有什麼特點?(生:變白了)

(順勢請學生聯絡生活回憶爺爺奶奶的髮型,教師貼出範畫。並針對其中一款捲髮提問:為什麼老年人會燙捲髮,師生共同總結出:因為老年人頭髮少,燙捲髮可以使頭髮看上去變多且美觀、時尚。)

師:出示小朋友頭髮照片,請學生說出小朋友頭髮的特點黑亮、多等。

(由此對比出老人與兒童的頭髮也有所不同)

師:除了頭髮會變白,還有哪些毛髮會變白?(生:鬍子,眉毛)

(利用課件展示老爺爺不同樣式的鬍子照片並貼出範畫)

(2).畫一畫

師:不知道老師六十歲會變成怎樣的一位老奶奶?(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教師在課堂中示範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教師的示範中學會運用線條及掌握線條的變化。在示範時,講解與繪畫同步進行,更能使學生掌握兒童和老人用線特點及刻畫他們的重點。)

邀請兩位小朋友上臺嘗試在老師準備的2張男、女孩面部新增皺紋,也可改變髮型,使其變成老年人。由此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及學習熱情。

師:出示老年人的站姿(PPT)

(3). 表演和鞏固:

師: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景,請學生思考老年人在過馬路,起床等場景下的行動是怎樣的,小朋友在相同的情景下的行動又是如何。

現場請兩組小朋友分別表演老年人和小朋友在走路時和起床時的動作。並選出最佳表演獎,獎勵一枚小獎章。

(模仿秀一是為作業作鋪墊,讓學生不侷限在老人與兒童的面部特徵,動態此時就是更好的結合;

二是更好地掌握老人與兒童的特徵;

三是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通過模仿表演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老年人因為年紀大行動不便走路時彎著腰,手持柺杖;小朋友活潑好動,腰桿挺直。)

(範畫展示)

(4).交流想法 讓學生回憶並討論和老人在一起時最深刻的趣事,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品質。

3欣賞美術作品,學習繪畫方法。

水墨作品。如何體現線條的流暢和粗糙。大膽地運用筆墨。

線描作品。如何用線表現老人和兒童的不同,初步理解線條的幾種質感。

學生作品。同齡人在繪畫時是如何表現老人與兒童的不同,使得學生感受到自己也是能畫出來的。

4教師範畫(範圖)

展示(先貼範圖再於黑板上畫出老人與兒童的線描圖)

5作業佈置

(1) 運用線描的形式,畫出一組老人和兒童在一起的有趣情景

(2) 注意區別老人和兒童的面部特徵及動態

(3) 根據老人和兒童的特徵,利用點、線、色彩裝飾衣服。

(4) 新增有趣的場景如公園、家、馬路等,注意構圖要飽滿,色彩要豐富。

6評價反饋

學生完成作業後,把作品呈現在作品展示區內,然後組織群體學生參與評價交流,教師在學生評價時應注意評價方法的引導,儘可能讓學生說,例如:最有創意的是,塗色最均勻的是(。這樣的設計既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美術表現能力和美術欣賞評價能力,又有利於學生生動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悅)

7總結擴充套件

讓學生欣賞多種表現手法,如水粉、雕塑、油畫等表現出的老人與兒童造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並在總結中教師強調要關心、愛護老人和兒童,讓世界處處充滿愛,使學生的感情再次得到昇華。

五.板書設計

《老人和兒童》這一課既要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親情,又要讓學生嘗試用線條的形式表達生活中最熟悉的老人和兒童形象,所以要讓學生帶著情感學習,讓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活動下有效學習,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

美術說課稿 篇8

一、 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目標能從學生角度出發,結合教材把目標分成三個進行教學。

1、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公益招貼畫的概念,設計方法、設計要素、形式美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設計思維方式。

2、技能目標:學生能用簡潔的造型語言設計主題招貼畫,初步學會合理選擇圖形,控制畫面的構圖及色彩等知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加強學生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思考。

二 、依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招貼畫圖形的選擇與主題的關係。

難點:招貼畫圖形大小位置的處理與主題的關係。

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美伊戰爭圖片、和平鴿圖片資料、表現和平主題的招貼畫。

學生準備:圖畫本、彩色筆、油畫棒等。

四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內容,我以欣賞,提問,分析引導,啟發,交流討論等方法,讓學生感受公益招貼畫的設計方法及設計意識的形成。本課以多媒體課件貫穿課堂,通過直觀的圖片及優秀作品,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五 、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安排的:

匯入新課——講授新課——學生活動——作業評價——課後小結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以和平為主題,聯絡事實,用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熱愛,並思索如何表達自己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感情,從而引入和平鴿這一標誌性形象。

(2)講授新課:教師講述 和平鴿的由來小故事,通過欣賞和平鴿的繪畫形式的作品,啟發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表現和平題材,表達你對和平的熱愛。展示和平題材招貼畫,介紹招貼畫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招貼畫,招貼畫的要素及特點,注意圖形選擇和主題表達之間的必然聯絡,構圖與主題表現、形式美感之間的聯絡,具體到圖形的大小,位置,色彩的處理。

(3)學生活動:由和平題材的招貼畫拓展到其他公益招貼畫,讓學生多個角度去思考,關注社會,激發學生對生活的關愛和思考,選擇合適的主題,運用富有創意的構思,設計一幅公益招貼畫.(教師提出作業要求)

(4)展示作業 評價交流 (自評互評和教師評相結合,尊重學生,以鼓勵為主)

(5)課堂小結:本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體會?

通過學習回顧本節課的內容,鞏固所學知識,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

本課依據以人為本的教學新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交流,以愉快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學習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

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幼兒園課程指南》中指出大班階段的幼兒能夠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關係,如冬季下雪是為了肥沃土壤,以讓來年的收成更好。這些關係在表象上不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只知道冬天天氣會變冷,而下了雪就會更冷,所以有必要引導幼兒去深入的理解。

簡單的說教會讓幼兒覺得沉悶而是去興趣,而《冬姑娘的禮物》通過擬人化的藝術處理,能夠讓孩子們在深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感受冬天的美,瞭解寒冷的冬天下雪也可以帶來這麼多美好的事情,從而讓幼兒內化。

通過聆聽和對故事的回憶,引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用繪畫的形式來展現冬天的美景,從而萌發對冬天的喜愛。

二、說意圖

班上的孩子很喜歡畫畫,有繪畫創作來記錄的慾望。最近,班裡有孩子帶來了一塊小黑板,孩子們喜歡拿著粉筆在黑板上進行隨意的塗畫,他們覺得用粉筆在黑板上畫畫有趣極了。為了滿足孩子用粉筆進行創作的好奇心,我設計了用粉筆和黑色卡紙進行繪畫來表現冬天美麗的雪景這樣一個活動活動。

同時,近階段氣溫下降天氣轉冷,戶外運動時,孩子們往往不願意把手拿出來活動,而是插在口袋裡取暖。這樣,一方面達不到運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活動時的不安全因素。此外,當和孩子們聊起冬天怎樣時,有部分孩子認為,冬天太冷了,把植物都凍死了,動物也冬眠了??考慮到以上的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萌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發現冬天的美好。

三、說目標

目標設定滿足既有技能目標,又有情感目標。分別設定為:

1、初步嘗試用粉筆畫出冬天裡的雪景。

2、感受冬天的美麗,萌發對冬季的喜愛。

四、說重難點

1、活動重點:嘗試用粉筆畫出冬天裡的雪景。

2、活動難點:能畫出冬天裡雪景的景物特徵。

五、說準備

黑色卡紙、白色粉筆和彩色粉筆、故事PPT《冬姑娘的禮物》、範畫、抹布。

六、說過程

一、故事匯入:1、說禮物;2、猜禮物。

環節一,利用故事欣賞,吸引孩子的興趣,萌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這裡我對原本的散文故事做了一些處理。原本故事中是直接告訴大家冬姑娘的禮物就是雪花,而我把這個給隱去了。鼓勵幼兒通過聽到的故事內容去分析、猜測這個禮物可能會是什麼,而隨著故事的升入和遞進,線索也漸漸明朗化,答案就呼之欲出。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幼兒能夠在猜和分析的過程中記住故事內容,為之後的環節服務,而不是簡單的單純的停留在欣賞故事上。

原文:(冬姑娘來了。帶著她的禮物,潔白的雪花在空中飄呀飄呀!她先把潔白的雪花送給了大地媽媽,大地媽媽高興地說:“冬姑娘帶來的雪花真好呀!”小麥也高興地拍拍小手:“哈哈!我有雪花當被子,就能美美地過冬了。”大地媽媽把潔白的雪花分給了小朋友,看,他們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杖,可帶勁了。冬姑娘把潔白的雪花送給了大樹,大樹說:“哇!我穿上白色的新衣服啦!”冬姑娘飄呀飄,還把雪花送給了屋頂,屋頂戴上了白色的小帽子,一下子變得精神起來了!冬姑娘把她的禮物送給了許許多多的朋友,一下子他們都變了模樣,裹上了一件潔白的衣裳。)

修改後:(冬姑娘來了,帶著她的禮物在空中飄呀飄!她先禮物大地媽媽,大地媽媽高興的說:“哈哈!我有白白的、厚厚的被子蓋著,就能美美地過冬了。”冬姑娘把禮物送給了大樹,大樹說:“哇!我穿上白色的新衣服啦!”冬姑娘飄呀飄,還把禮物送給了屋頂,屋頂戴上了白色的小帽子,一下子變得精神起來了!冬姑娘給小朋友送去了禮物。看,他們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杖,可帶勁了。冬姑娘把她的禮物送給了許許多多的朋友,一下子他們都變了模樣,裹上了一件潔白的衣裳。冬天可真美啊!)

二、教師示範,故事在現

環節二,根據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故事在現,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一步一步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跟著故事的先後順序慢慢作畫,並鼓勵個別幼兒進行嘗試,並且在演示時,就有意的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不要單一的模仿。

三、幼兒創作,發揮想象

環節三,交代要求(粉筆畫的線條容易擦掉,我們畫的時候要注意:把手抬起來,別弄花了畫,別弄髒了衣服。畫出自己想留住的冬天裡的雪景,要和別人畫的不一樣。畫好後擦乾淨小手。)鼓勵幼兒自由創作,並進行指導,兼顧集體與個別,啟發幼兒豐富畫面,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互相欣賞。

四、分享交流

環節四,請幼兒大膽描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並引出新的繪畫材料(水彩顏料),進一步激發孩子的興趣。

美術說課稿 篇10

一、設計意圖:

在具有趣味遊戲的繪畫活動中,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玩玩、說說等方法, 使幼兒可以輕鬆愉快的探究和使用各種適宜的工具材料,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認識和使用各種顏色構成畫面, 提高幼兒的美術基本技能。結合這一目標,我設計了此次活動,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的餐具、勺子、叉子;讓幼兒發揮想象,創作畫出不同的花。培養幼兒對不同工具作畫的興趣,從中感受餐具畫活動的樂趣,同時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促進幼兒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兒童畫真正的魅力就在於充滿了豐富的想象與童稚情趣的創造。”讓幼兒在掌握餐具畫畫法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美麗的花》。

二、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我從三個維度來定位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嘗試用筷子、勺子、叉子等餐具畫出美麗的花。

2.能力目標: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繪畫,發展想象力。

3.情緒目標:能愉快地參與餐具畫,體驗創作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活動前幼兒有繪畫各種花的經驗,對各種形態不一的花有一定的認知,在活動中藉助多媒體投影儀進行輔助教學。

四、教法與學法:

本次活動採用的教法和學法有:談話法、提問法、操作法、示範模仿法、評價展示法。談話法:教師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平時是用什麼材料、工具畫畫的,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問法:採用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孩子有目的地思考和操作繪畫工具。操作法:幼兒通過教師所提供的繪畫工具,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與能力在試一試、想一想、做一做中,獲取經驗。示範模仿法法:在第一次幼兒探索後,教師請個別幼兒示範自己利用“神奇畫筆”探索的方法,讓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評價展示法:教師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幼兒的作品,並讓幼兒說一說你是怎麼畫的?你們喜歡嗎?從而使幼兒充分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五、過程設計:

在環節上,我由淺入深。

1.談話匯入,以“我是神奇的畫家,我有神奇的畫筆”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平時繪畫的工具,並出示“神奇的畫筆”,引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2.幼兒探索“神奇的畫筆”:我為幼兒提供有大量的操作材料,如:筷子、勺子、叉子以及4色顏料,讓幼兒自主選擇,嘗試用各種材料來創作。

3.請個別幼兒示範自己運用“神奇的畫筆”創作的方法,並鼓勵幼兒思考“你還有什麼和他不一樣的方法嗎?”

。4.教師結合畢業班即將畢業這一事件,提出送一副畫——美麗的花,給自己的老師當禮物,激發幼兒想畫、要畫的情緒情感。

5.幼兒操作,教師融入幼兒,並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6.最後是作品展示,教師利用投影儀進行作品展示,並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哪幅畫?為什麼?這幅畫是怎麼畫的?”給予幼兒經驗的提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