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2.9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精選6篇)

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 篇1

一、說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關於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基礎上,比較詳細地講述了酶和atp在新陳代謝中的作用,植物、動物和人體內新陳代謝的主要過程和特點,以及新陳代謝的基本型別等知識基礎。使學生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地基礎,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徵。所以說它是我們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

2、本節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了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葉綠體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1)光合作用的發現,是建立在國中教材中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上,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實驗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和場所等方面講述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中的幾個著名的實驗。

(2)葉綠體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過實驗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分離,使學生自己動手,親自看到從上到下依次的橙黃色、黃色、藍綠色和黃綠色的出現。

(3)光合作用的過程及重要意義,首先,教材從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入手,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從而引出根據是否需要光,將光合作用的過程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之後教材對這兩個階段分別從反應場所、條件、物質變化、能量變化等方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得出兩個階段是一個整體,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二者緊密聯絡、缺一不可的辨證結論。緊接著講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最後還補充了植物栽培與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導學生理論聯絡實際。

【小結】:所以說節內容既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是整個高中生物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b:理解)

(2)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a:知道)

(3)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過程及其有關問題;(c:掌握)

(4)光合作用的過程;(d:應用)

(5)光合作用的實質;(d:應用)

(6)光合作用的意義。(d: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學習科學家們研究科學的精神和方法;

(2)通過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學習的方法。

(3)初步掌握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滲透“線條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的意義來理解當今世介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如:糧食、人口、資源、環境等,從而引起學生對世界未來的關注;

(2)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展的艱辛、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進而說明學習方法的重要;

(3)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滲透物質與能量,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的辨證關係,使學生樹立科學的辨證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1、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2、光合作用的場所;

3、光合作用的過程;

4、光合作用的意義。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的選擇

1、堅持啟發式家學,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體方法是:結合前面學習的內容,由教師提出問題,引發思考,複習舊知識,在此基礎上由教師歸納總結出結論;

2、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本節課的實際出發,使用多媒體教室,將許多地方用多媒體課件來表達,從而增強直觀效果。

(二)學法的指導

1、指導學生如何從本節的學習中掌握設計實驗的方法,

2、指導學生在實驗中如何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前準備好在教學中用到的多媒體課件。

二、引入新課

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光合作用的知識體系,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問,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從而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講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體課件)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氧的過程。

(二)講授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根據概念,匯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引導學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並把它和國中學習過的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區別與聯絡。分析其中的原因,從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發現。

(三)講授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stley,1733-1804)在1771年所做的實驗,並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從而引入以下幾個著名的實驗。

1、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j,vonsachs,1832—1897)做的這個實驗:他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個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被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現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分析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注意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中的應該注意的地方)

2、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lmann)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他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裡,然後再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他的實驗證明了: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分析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注意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中的應該注意的地方;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問,並結合學生的回答利用多媒體向學生講解恩吉爾曼的實驗巧妙之處)恩吉爾曼的實驗巧妙之處a用水綿作為實驗材料。水綿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佈在細胞中,便於觀察和分析研究。b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並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進行。c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細胞中釋放氧地部位。d進行黑暗(區域性光照)和曝光的對比實驗,從而明確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3、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n)和卡門(n)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這個問題。他們用氧地同位素--18o,分別標記h2o和co2,使它們分別成為h218o和c18o2,然後進行兩組光合作用實驗:第一組向同種綠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組向同種綠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在相同的條件下,他們對兩組光合作用實驗釋放的氧進行了分析。(利用多媒體課件分析這兩組實驗並從中得出結論,最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示蹤元素及同位素標記法。)

四、結束新課

簡單回顧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五、佈置作業

思考題:這些科學家為什麼會成功?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應該學習他們的哪些方面?

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舉例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和場所,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②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進一步明確生物圈中的人和動物與綠色植物的密切關係,生髮保生物、愛護環境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教學難點:

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瞭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實踐上的應用。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課文匯入

1、創設問題情境:動物和人每天需通過攝取食物來獲得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需植物則沒有攝食現象,那麼植物的生長髮育需要營養物質嗎?

2、觀看視訊

3、學生產生疑問:植物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物質是怎麼來的?

二、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根據經驗推測得出結論:“植物的物質積累來源於土壤”。

(一)海爾蒙特實驗(比利時科學家、1648年)

1、flash動畫演示

2、學生討論:

①海爾蒙特的實驗是對哪一權威的挑戰?

回答要點:海爾蒙特的實驗是對亞里士多德的經驗推測的挑戰。

②柳樹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長大嗎?你認為海爾蒙特忽視了哪個重要因素?

回答要點:不能;海爾蒙特忽視了空氣對柳樹長大的作用。

③我們可以怎樣使在自然環境中無法觀察到的空氣成分的變化間接的表現出來?

回答要點:①想法把由於植物生長而引起成分發生變化的那部分空氣與外界的空氣隔開;②驗證空氣成分有沒有發生變化(怎樣設計?)。

(二)普利斯特利實驗(英國科學家、1771年)

1、flash動畫演示:

2、學生討論:

①人們嚴格按照普里斯特利的實驗要求重複他的實驗,有的能成功,有的失敗,你認為失敗最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回答要點:與實驗過程中植物有沒有接受光照有關,有則成功,否則失敗。

③你認為可以怎樣進一步實驗?

回答要點:普里斯特利的實驗過程中增加陽光這一實驗條件。

3、介紹英格豪斯的改進實驗(結論:光在植物更新空氣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三)薩克斯實驗(德國科學家、1864年)

1、分析薩克斯實驗(視訊、動畫演示):

①現象記錄

植株的部位現 象

葉片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後變藍

葉片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後不變藍

②結論:植物可以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混濁的空氣。

2、學生討論:

①這個實驗探究的是什麼問題?是否設定了對照組?實驗中所需控制的單一變數是什麼?如何顯示實驗結果?

回答要點:實驗探究的是陽光與有機物的關係問題。

對照組:見光的葉片部分與遮光的葉片部分。

實驗中所需控制的單一變數是光。

通過澱粉遇碘能變藍來顯示實驗結果。

②實驗前,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再移到陽光下照射3-4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回答要點:讓葉片內原有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澱粉被植物運走或耗盡,以免干擾探究實驗。

③家裡種植的花草如果長時間放在黑暗處會死去。小麥在灌漿的時候遇到陰雨天氣,就會減產。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

回答要點:植物長時間放在黑暗處,就會使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從而使植物因缺乏生長髮育必須的有機物而死去;小麥在灌漿的時候遇到陰雨天氣,就會減產。原因是農作物接受光照少,從而使產生的有機物減少引起的。

(四)恩吉爾曼實驗(德這科學家、1880年)

1、flash動畫演示

2、閱讀、分析課文p85頁第二節。

3、討論:本實驗的實驗變數是什麼?得到了什麼結果?

回答要點:實驗變數是光照。結論: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

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 篇3

一、設計理念

以新課標“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的課程理念來設計教與學的過程,變教材中經典實驗的`學習過程為探究過程,為學生創造“知識再發現”的探究情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的探究性和目標的完整性。

二、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必修一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的第四節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的幾個經典實驗,在這其中蘊含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的好材料。

依據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了知識、能力和情感的三維目標,注重知識發現的同時,更強調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基於此,我將“光合作用的概念、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中的兩個基本原則”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中的兩個基本原則”也是難點所在。

三、學情分析

通過國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條件等知識基礎,對於光合作用發現史也有所瞭解,但對於“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瞭解不多且不成系統。能力與思維方面,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形成,但還很不完善,對新事物好奇,卻又缺乏理性思考。

四、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學生實際,我選用了直觀教學法、引導探究法和互動討論法進行本節教學。

五、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知識為載體,思維為主線,能力為目標,我設定了“課題引入,課題展開,課堂小結,鞏固練習,課後作業”五個緊密聯絡的環節。

(一)課題引入

多媒體展示光合作用發現史中的著名實驗,並配以相關圖片,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光合作用發現史”的方向,這樣自然匯入新課。

(二)課題展開

我有選擇有側重地介紹了光合作用發現史中的幾個經典實驗,先由簡單的普利斯特利實驗引出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對照原則和單一變數原則,再通過經典的薩克斯實驗來加深學生對實驗設計原則的理解,接著在精巧的恩格爾曼實驗中完成實驗設計思維的形成過程,最後通過魯賓和卡門的實驗使學生的應用思維得以發展,思維層次逐步上升。

1、普利斯特利實驗,以演示法進行教學,向學生真實再現實驗過程,然後設定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根據以上實驗,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2)在已知密閉環境能使蠟燭熄滅的情況下,去掉第一組的實驗可以嗎?

(3)他的實驗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你能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嗎?

學生探討答案時,我從具體問題入手,逐步將學生思考的重心由對實驗結論的推斷轉移到對實驗過程的設計上來:

結合第二題答案(通過兩組對比可以使結論更令人信服)適時點撥,引出對照原則和單一變數原則及實驗變數的概念。

再由第三題答案(因為沒有發現光在其中的關鍵作用,所以有光時做是成功的,無光時做則失敗)引入無關變數的概念,強調實驗過程中要儘可能避免無關變數的干擾。

這樣,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實驗設計中的兩個基本原則——對照原則與單一變數原則”在具體例項中引入,符合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達到了啟發思維的目的。

【過渡】接下來,沿著發現史的主線,通過梅耶的實驗結論設疑(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後,到底貯存於什麼物質中呢?也就是植物在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中,還產生了什麼物質呢?)由此引出薩克斯實驗。

2、經典的薩克斯實驗,由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課前做實驗、課堂上向大家介紹實驗過程,並藉助於多媒體展示其圖片,這樣既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融洽了課堂氣氛,又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之後針對實驗中的每一步操作,從實驗設計的角度提出問題,並注重引導學生從實驗設計本身和實驗原則應用兩個層面來思考。

第一步,把植物放在暗處24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第二步,將同一葉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在光下培養一段時間,這又是為什麼?

第三步,剪下葉片,進行酒精隔水煮沸脫色,這一步,教材中並未交待,有進行的必要嗎?

結合學生對三個問題的作答,再次強調實驗應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數原則,光照與否便是該實驗的實驗變數,而黑暗處理和脫色處理都是為了消除無關變數。

結合實驗結果學生則很容易得出最後的結論“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從而為光合作用概念的建構打下伏筆。

同時教師點明“實驗結論的得出”與“實驗變數的設定”間的必然聯絡,正是因為設定了光照與否這唯一的實驗變數,得到了不同的實驗結果(曝光一半葉變藍,遮光一半不變藍),所以才得出了以上的實驗結論。使學生從經典實驗中加深了對本節重點內容的理解,內化知識的同時,也調整了思維。

【過渡】在薩克斯實驗的基礎上,我巧妙選材(銀邊天竺葵)並再次設疑(該植物葉片曝光一半的白色部分經碘處理後也不變藍,這樣的結果意味著什麼呢?能不能說光合作用的場所就是葉綠體呢?)學生思考後不難找出答案:能說明光合作用進行與葉綠體有關,但不能直接證明葉綠體就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緊接設問:怎樣才能直接證明呢?自然過渡到恩格爾曼的實驗。

3、恩格爾曼的實驗中,我充分發揮多媒體動畫在輔助教學中的優勢,變微觀為巨集觀,變抽象為形象,再現實驗過程:

“將水綿細胞臨時裝片置於黑暗無氧環境中,當極細的光束照射在葉綠體以外部位時,好氧細菌均勻分佈,當光束照射到葉綠體時,好氧細菌向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將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時,好氧細菌則分佈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

學生觀察後,我用更為理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

(1)、選水綿和好氧細菌為實驗材料有什麼優點?

(2)、實驗中是怎樣排除無關變數干擾的?

(3)、恩格爾曼設定了怎樣的對照實驗?得出什麼結論?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組間交流。

學生探討出答案後,點撥時我則從深層次逐個剖析,強調實驗選材的重要性,實驗變數的確定(確定實驗變數的同時也就確定了對照實驗)以及實驗過程中變數的控制。

最後把整個實驗還原到具體的科學探究方法的模式中,即“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施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而且在設計實驗時必須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數原則等”,使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與領悟,最終形成思維。

【過渡】至此,學生實驗設計的思維已初步形成,我通過創設新情境(同位素標記法的引入),提出新問題(光合作用中產生的氧氣到底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呢?)進一步激起學生利用新知解決新問題的慾望,也由此轉入魯賓、卡門的實驗。

4、為了在運用中檢驗所學,魯賓、卡門的實驗,以“分組討論方案——自主設計實驗——組間交流整合——教師總結驗證”的師生互動形式來組織教學:

分組討論中,隨著標記元素的選擇、實驗變數的確定、對照實驗的設定、實驗結果的預期、實驗結論的得出等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與共同解決,學生新形成的思維在應用中得到了提升。

自主設計實驗既是對組內討論的合理彙總,又是對科學探究方法的系統再現,旨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嚴密性。

組間交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勇於創新、敢於展示的平臺,同時也能夠發現學生在認識上的不足與思維上的漏洞。

總結概括學生實驗設計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錯誤做法:

(將實驗分為三組,分別為植物提供: H2O和CO2、H218O和CO2、H2O和C18O2,第一組為對照組)……有的是因為對對照原則理解不深造成的失誤。

(為植物提供H218O和CO2,一組置於光下,另一組置於黑暗環境中)……有的是實驗變數的設定上出了問題。

(為一組植物提供H218O和CO2,並置於光下,另一組提供H2O和C18O2,置於暗處)……這種的做法則違背了單一變數原則。

分析原因、歸類解決,使學生的思維在應用中得到了完善。

最後,教師用科學家們的實驗設計及結論來驗證他們的實驗設想,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學生對光合作用發現史有了清晰系統的認識後,我讓他們自己去歸納總結科學家們的實驗結論,進而完成對光合作用概念的知識建構。

結課時,我再次把目光拉回到光合作用研究的方向,讓學生體味科學探索艱辛與快樂的同時,也對其提出殷切希望。

(三)課堂小結與板書設計相結合,並突出知識與能力兩條主線。

(四)鞏固練習這一環節上,我精選了有梯度的練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認識自己思維改變的機會。

1、如圖某植物經過暗處理後,其上的葉片再由光照射一段時間,然後脫色並用碘處理,結果有錫箔覆蓋的位置不變藍,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位呈藍色.該實驗證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⑤光合作用合成澱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2、有人認為植物也能使空氣變汙濁,你怎麼理解?

(五)課後作業作為課堂的重要補充,我分層次設定了鞏固基礎的必做題和操作性較強的自主探究選作課題,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去解決實際問題。

必做部分:總結概括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中的經典實驗及其原理、結論。

選做部分:設計實驗證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實驗材料:天竺葵、暗箱、燒杯、酒精燈、鐵架臺、

NaOH溶液、蒸餾水、酒精、碘液等

實驗步驟:

結果預測及分析

六、板書提綱

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 篇4

教學目標: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2、練習徒手切片。

3、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4、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5、舉例說出興合作用需要光。

教學重點:

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教學難點: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2)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準備新鮮的葉片。

(2)教師準備:準備實驗"觀察葉片的結構"的材料用具。

教學過程 :

一、匯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已初步瞭解要進行光合作用離不開和時綠體,這節我們具體探究一下在植物的六大器官中哪個上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結構及結構相適應的功能,以此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二、探究過程

(一)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學生2人一組。

(1)練習徒手切片,製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

(2)使用顯微鏡垂危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再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面玻片標本,歸納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功能。

教師:巡迴指導,提示切割方向、方法等,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切割,應注意什麼?

學生:把制好的臨時玻片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然後再把永久切片放在顯微鏡下,進一步瞭解葉片的結構。

展示學生畫的葉片結構圖,鼓勵學生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及結構特點。

學生:各組討論,歸納葉片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教師引導:

(1)葉片的背面與正面的綠色一樣深嗎?為什麼?

(2)怎樣區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3)說明氣孔的開關受什麼的控制?

小結:在知道了葉片的結構及功能後,讓學生分組討論:

(1)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葉片的結構適於接受陽光照射的特點。

(二)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1)知道葉呈綠色的原因。

(2)明確光合作用的場所。

(3)會應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這一道理。

教師: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回答。

問題:

(1)葉片呈綠色的原因是什麼?

(2)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什麼?

(3)在生產中你知道怎樣利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這一原理。

三、課堂小結

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 篇5

一、 教學目標

1、 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

2、簡述化能合成作用

3、模仿科學家的實驗方法和思路

4、感悟科學家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光合作用的發現及其研究歷史

2、難點:模仿科學家的實驗方法和思路

三、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從腐殖質學說和海爾蒙特的桶栽柳樹實驗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光合作用的概念入手,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研究光合作用的歷程做一次思維的探索。

3、讓學生從實驗變數、實驗步驟等方面分析經典實驗,模仿科學家的實驗方法和思路。

4、與光合作用對比,簡述化能合成作用並比較二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本有關圖片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早期植物生長原因的研究:

教師:植物為什麼能夠生長?為什麼說萬物生長靠太陽?

學生:是因為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

教師:同學們已經知道植物生長的原因。

很好!讓我們沿著時光隧道回到2000多年的古希臘時代,看看偉大的思想家和科學家亞里士多德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

或者回到400多年前的歐洲,看看海爾蒙特又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

多媒體呈現問題探討:

1、 亞里士多德的腐殖質學說

這一學說是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和科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他通過觀察發現植物生長總是離不開土壤,他還發現某種物質經腐爛之後會促進植物的生長。因此他認為植物之所以生長是因為從土壤中吸收了一種叫“腐殖質”的生長汁的緣故。

2、 海爾蒙特實驗桶栽柳樹實驗

17世紀30年代荷蘭醫生海爾蒙特栽種一株柳樹於一桶土中,栽種之前稱得柳樹和土的質量分別為2.27千克和90.72千克,五年中對柳樹僅僅是按時澆水,五年後稱土和柳樹的質量分別為76.7千克和90.663千克,發現土只減輕了56.7克,而柳樹在五年中增長了74.43千克。

顯然亞里斯多德的“腐殖質”學說受到了挑戰,但海爾蒙特得出了植物生長的物質來自水的結論,這一結論被無土栽培技術所證實。

問題探討:

(1) 亞里斯多德的腐殖質學說與海爾蒙特的結論,哪一個正確?

(2) 海爾蒙特在實驗中注意到了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但是他忽略了空氣對植物生長的作用。我們怎麼理解他的侷限性?

(3) 你怎樣解釋柳樹的增重的原因?

從我們現在的生物學知識,足以解答這個問題:我們知道柳樹增重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誰發現的呢?請我們一起來追尋科學家的足跡,重溫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二)光合作用的發現

教師:多媒體展示:

1、 英國牧師兼化學家普利斯特利實驗

出示圖片,連結動畫,介紹該實驗引發的爭論與後期實驗進展:

2、 奧地利宮廷醫生荷蘭人英根豪斯的研究

1779年,荷蘭科學家英跟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氣試驗,結果發現:普利斯特利試驗只有在陽光下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體只有綠葉才能更新汙濁的空氣。

3、瑞士牧師塞內比爾的研究

1782年,瑞士的牧師塞內比爾注意到“植物恢復空氣的活性取決於固定的空氣”,用這天的科學語言表述為:“植物產生氧氣關鍵取決於二氧化碳的供應。”

提醒學生注意:什麼時間?什麼國家?什麼人?具體實驗過程怎樣?實驗的結果怎樣?實驗的不足點是什麼?

問:(1)英根豪斯做了多少次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

學生:500多次!普利斯特利實驗必需在有光情況下才能更新空氣。

問:(2)他們有沒有準確得出植物更新的是何種空氣成分?為什麼?

學生:沒有!因為空氣成分直到1785年才被發現

師: 一般認為,普利斯特利、英根豪斯和塞內比爾三人共同發現了光合作用。

(三)光合作用概念的形成

問:他們有沒有注意到能量的轉變?

學生:沒有!

1. 梅耶的研究:1845年,德國科學家梅耶根據能量轉化公式,認為植物把太陽能以化學能的方式儲存起來。

教師:梅耶的研究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到這時為止,許多科學家已經知道光合作用的反應物有水、有二氧化碳,反應條件需要光,生成物有氧氣和有機物。

但沒有誰具體證明光合作用產物是何種有機物?

場所是葉片的什麼結構?

請繼續關注是誰證明了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澱粉,又是誰發現了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多媒體展示:

2、1864年德國植物生理學家薩克斯實驗

3、1880年,德國植物生理學家恩格爾曼水綿實驗

同樣提醒學生注意:什麼時間?什麼國家?什麼人?具體實驗過程怎樣?實驗的結果怎樣?

問:(1)為什麼要把植物在黑暗中放置幾小時?

學生思考,後回答:是讓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葉片中的有機物。防止葉片中原有澱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問:(2)這樣做,是控制什麼變數? 答:無關變數。

問:(3)這個實驗有沒有設定對照實驗?

答:有的說沒有,有的說有。

師:引導分析,是同一個葉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進行對照。這叫自身對照。

問:(4)這個實驗可以分為哪幾步?

答:(討論之後回答)

① 飢餓處理

② 控制自變數光

③ 控制無關變數,將植物放在光照條件下一段時間

④ 用碘蒸氣薰葉片,檢測因變數澱粉的產生。

問:(5)恩格爾曼實驗的自變數是什麼?因變數是什麼?

答:自變數為光照,因變數為氧氣釋放,是以好氧性細菌聚集做指示標誌。

問:(6)這兩個實驗分別證明了什麼?

答:薩克斯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物是澱粉。恩格爾曼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4、光合作用的概念:

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氧氣的過程。

教師:請大家分析光合作用的反應場所、反應條件、反應物、生成物、能量轉變等。

問:

能否用一個反應式表示?(學生嘗試後再展示方程式)

CO2+H2O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教學設計 O2+有機物質

教師:1897年,光合作用一詞首次在英國教科書中出現,20世紀才廣為流傳。

下面請寫出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

6CO2+6H2O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教學設計 C6H12O6+6O2

(四)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

分析:生成物中的C、H、O的來源。氧氣中的O元素是來自二氧化碳還是水?

大家推測有幾種可能?

學生推測:三種。(可由學生敘述)

教師:事實是怎麼樣呢?請看科學家的實驗研究。

1、 魯賓卡門實驗

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光合作用反應物水中氧元素的去路問題。

請同學們參照P106頁基礎題的第6小題。

分析:

(1)找出該實驗中的實驗材料、自變數、因變數、實驗步驟、實驗結果。

(2)實驗結果說明什麼?

學生答:光合作用氧氣中的氧元素全部來自水。

教師:為了恰當表示光合作用反應事實,我們將光合作用反應式進行適當修改:

6CO2+12H2*O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教學設計 C6H12O6+6 H2O +6*O2。

教師:科學是沒有止境的!科學家還在探索二氧化碳是怎樣轉變成有機物的?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是怎樣轉變的?

2、 卡爾文的研究

分析:材料、方法、結果。(下一節內容學習)

(五)光合作用研究的拓展:化能合成作用

1、1929-1931年,荷蘭微生物學家,範.尼爾發現光合細菌能利用光能,但以硫化氫作為供氫體。光合作用拓展到微生物領域。

2、後來,科學家又發現某些微生物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利用其他能力合成有機物。即化能合成作用。參見課本P105教學內容。

由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我製造有機物,所以植物屬於自養生物。人是什麼型別生物?自然界是否還有其他型別的自養生物?

學生:自學化能合成作用。

教師提問:

(1)什麼是化能合成作用?

(2)硝化細菌屬於自養型還是異養型生物?

(3)硝化細菌是從哪裡獲得能量合成有機物?

(4)化能合成作用與光合作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略)

附:光合作用研究與諾貝爾獎

1.1915年、德國化學家威爾斯泰特因發現葉綠體晶體結構;

2.1930年、德國化學家菲捨爾初步確定了葉綠素的化學結構;

3.1961年、美國化學家卡爾文揭示光合作用機理即“卡爾文迴圈”;

4.1978年、英國生物化學家米切爾解釋了ATP在細胞中能量轉換問題;

5.1988年、德國生物化學家米歇爾、胡伯爾和戴森霍弗成功分析光合作用反應

6.1992年,美國化學家馬庫斯提出電子專業理論因廣泛運用於光合作用以及蛋白質的氧化還原反應;

7.1997年,Skou和Pau boyer 、John Walker 成功研究ATP機制。

(六)課堂小結:

圍繞光合作用方程式,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

1、光合作用的概念

2、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

3、光合作用與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較

4、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的經典實驗

課堂感悟:

回顧光合作用探究歷程,說明科學在實驗和爭論中前進,許多科學家繼承前人科學成果,汲取不同的學術見解,富有創新精神、鍥而不捨,促進了科學的不斷深入發展。

牛頓所說:“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親愛的同學,你想站在哪位巨人的肩膀上?

七、課堂練習:多媒體展示(略)

八、課後作業:

1.P100 基礎題的第3小題)

2.P106基礎題的1、2、5、6

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瞭解)

說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瞭解)

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認識過程(理解)

研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情感態度: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過程,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於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用於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能力、技能:進行有關的探究和實驗,學會提取、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在有關實驗、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探究等的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資訊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發現和研究歷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應過程以及相互關係;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難點:光反映和暗反應的過程;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三、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課件

四、課前準備: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光合作用對自然界的意義:生成氧氣,進而緊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層;直接或間接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進碳的迴圈。

(二)光合色素

實驗: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種類

講述光合色素的種類、吸收光譜

(三)葉綠體的結構

通過圖片和問題的引導,講述葉綠體的結構及其適應光合作用的特點。

對恩格爾曼的兩個實驗進行討論,並進行表達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利用學生國中學過的關於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義。

引導學生對幾個主要的探索歷程資料進行閱讀,並找出相關階段的研究成果或觀點。特別講述用同位素追蹤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實驗

(五)光合作用的過程

光反應:以光合色素捕獲的光能的用處入手,並輔以板話,能量的是水脫氫,並放出氧氣和產生[H];並且使ADP生成ATP。強調了光反應需要的條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應:目的是二氧化碳獲得H,被還原成為葡萄糖。二氧化碳與C5化合物結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獲得了[H]被還原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繼續參與迴圈。

歸納光合作用的本質:把利用光能,產生[H],把二氧化碳還原為葡萄糖,並把光能儲存在更加穩定的糖類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鞏固光合作用兩個階段的各種變化。以及兩個階段之間的關係。

學生活動

(六)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係

設計情景,引導學生了解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溫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利用哈密瓜之類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係。

(七)化能作用

自養生物;異氧呼吸的概念,並且通過例子來講述葉綠體的苦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