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來源:才華庫 1.84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導語

同學們上課的時候不但要求動腦、動手、動口、動眼,同時還要動耳,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聽聽,老師發出的是什麼聲音:轟隆隆,沙沙沙…

……

下雨的時候,大自然有著許多變化,那麼在下雨前,大自然有什麼變化呢?學了今天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要下雨了。

“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有什麼不同誰能來說一說(你說得這麼清楚,老師都有點佩服你一)那我們在讀課題的時候把“要”字重讀一下好嗎?好再來一次。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要下雨了,大自然有哪些特別的現象發生呢?想知道嗎?就讓我們到課文裡去找答案吧!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做到嗎?

1、同學們讀得這麼專心,不知道你有沒有和生字寶寶做成好朋友呢?看,生字寶寶已經等不及要和大家見面了,讓我們熱情地喊出他們的名字吧!

2、誰敢單獨向生字寶寶挑戰?(讀得真好,我們把機會讓給下一個同學好嗎?你來)

3、下面我們做一個開火車遊戲,看哪一列火車開得又能快又穩

4、讀詞語,看來同學們已經和生字寶寶做成好朋友了,那你能讀出這些生詞嗎?(大家跟隨著小老師一起讀,這個小老師真棒,來,你能告訴大家你用什麼方法讀會這些詞的嗎?)(從課文裡找出來多讀幾遍)你可真是個愛學習,會學習的好孩子

5、生字同學們都學會了,我們來填一填這些生字好嗎? 點選寫一寫 ***注意寫字姿勢,“三個一”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俗話說的好:讀書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穫,下面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看看誰的收穫多?

2、談收穫:

①你標了自然段,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同學們,你們也和她一樣嗎,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你們同意嗎?

②燕子低飛 哎你的收穫很有價值,老師幫你記下來。

③魚游水面 你的收穫也很重要。

④螞蟻搬家 看來同學們的收穫還真不少。

3、分段讀典 (點選相關段落圖片)

師泛讀第一自然段,讀後提問:

①當小白兔直起身子時,看見了誰,小白兔怎麼問小燕子呢?

②聽了小燕子的話,小白兔心裡麼想的?是要下雨了嗎?你覺得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話嗎?(相信、不相信、有點信、不太信,是呀,小白兔半信半疑)那請同學們讀出疑問的語氣。

③繼續往前走,往前邊池子裡一看,他看到了什麼?它跑過去問什麼?小魚怎麼回答的,讀下一個自然段,你們知道小魚游到水面的原因了嗎?說得好!你看這個“悶”字,一顆心老關在屋子裡,不出門,多透不過氣來呀!其實記生字有許多好的方法,就看同學們動不動腦了。

④這次小白兔相信相信要下雨了嗎?它又遇到了誰?螞蟻說什麼呢?是要下雨了這句話後面還有問號嗎,請同學們注意讀出肯定和語氣,好大家一起來。

⑤這時候,轟隆隆……嘩嘩譁……大雨真的下起來了!誰聽出來,動量老師哪個詞語重重讀了(真的)。

4、比賽讀,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讀一段,看看誰讀的最好!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不但認識了生字寶寶,而且知道了燕子低飛,魚游水面,螞蟻搬家就是要下雨了。看來,在大自然裡,在生活訓,到處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只要大家像小白兔那樣留心觀察,用心思考,你就會有更多地發現,希望你們都像小白兔一樣,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一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主要是圍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徵,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以歷史事實說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繼衰落、中斷或湮滅,而中華文化則具有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並薪火相傳;第二層,以漢字和史學典籍為見證,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第三層,近代中華文化走向衰微,因而我們要再創中華文化輝煌。本節課是政治知識與歷史知識結合非常緊密的一節課,知識的綜合性很強。

二,教學目標:

作為文化生活知識,它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使學生在瞭解文化常識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而作為高二年級的學生,在相關的歷史知識與文化知識方面有一定的積累,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據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通過師生的探究互動學習讓學生了解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的輝煌歷程,掌握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瞭解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原因和重要見證就是漢字和史學典籍,瞭解中華文化的現狀與未來。

2、過程與方法:結合實際,採用情景創設法、探究小組討論法,引導學生通過課外探究、蒐集和獲取有關人類古代文明源流、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漢字、史學典籍等方面的材料,並通過分析、整理,對資訊資源收集整合,去粗取精,從而培養學生提取資訊和解讀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整合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激發學生的生活智慧與學習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回顧古代中華文化的輝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通過了解中華文化的現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自覺肩負起振興中華的使命。

三、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的教學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發揮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探究達成教學的目標。

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處理。

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特殊,結構雖然簡單,但是知識跨度大,是一節橫跨政治與歷史知識的課程,因此就要通過多媒體、資料收集與整理等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並在原有教材內容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擴充套件與延伸。這對學生綜合知識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戰。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目標,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教學的難點在於如何探究瞭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重視差異,進行合理的組織。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選取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視訊資料、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貫徹以上理念,採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一)直觀演示法:利用視訊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二)情景教學法:通過情景和問題的引導,啟迪學生思維,主動探索知識。(三)歷史對比法:其他古老文明與中華文明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感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徵。(四)合作探究法:通過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營造和諧、寬鬆、民主的氣氛,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2、學法:在學生學法上力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討論學習等方式。

六,教學過程

堅持以問題探究或活動探究為線索來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的探索過程。

1、匯入新課。通過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世園會、長安塔所蘊含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來引出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

2、設計探究問題1“古國文明各如何?”,通過學生對中國與其他文明古國進行對比,發現其他古國的文明中斷或湮沒,而唯獨中華文化薪火相傳。

3、探究活動2“面對奇蹟深思索”。通過觀看秦始皇兵馬俑的視訊來引發學生的思索,感知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文化創造力。

4、探究活動3“文明長河共追索”,採用學生小組展示的方式進行。通過展示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所走過的輝煌歷程和創造的燦爛文化,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5、探究問題4“源遠流長——在哪裡,觸控你?”引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兩大見證——漢字和史學典籍。結合多媒體的視訊資料瞭解中國漢字的發展演變歷程,並適當擴充套件書法藝術的發展軌跡,瞭解中國史書典籍作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其具有規模大、存留豐的特點。在本問題的探究中採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突出重點。

6、探究活動“風雨之後,期待輝煌!”通過對近代歷史的回憶思考中華文化衰微之遭遇,通過小組討論來為中華文化之再創輝煌出謀劃策,形成知識上和思想上的提升。

本節課在設計上的創新點在於通過探究問題或者活動的串接來引導課堂流程和學生的學習思路,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環相扣,增強教學的效果。

七、教學媒體的使用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問題的展示引導教學過程,通過一些圖片的展示和視訊的播放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使教學更加立體化和形象化,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八、教學評價

課堂的教學評價非常地重要,通過評價,可以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可以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資訊反饋和學習效果反饋,從而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指導。

在教學中採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及時跟進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把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相結合,更重視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調整與提升,提高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九、教學反思:

1、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在課堂匯入環節上,選用了我們西安世園會與長安塔的材料,既拉近了與學生距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有典型的代表性。因為世園會是我們西安的一個盛會,長安塔是它的標誌性建築,他們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好證明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2)、在教學設計思路上,打破教材框目設定的束縛,以五個探究問題和探究活動為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環環相扣的問題中順流而下進行學習,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教學流程,增強教學效果。

(3)、在教法和學法上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選取典型而有感染力的視訊資料並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採用了直觀演示法、情景教學法、對比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學生學法上力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

(4)、在教學媒體的使用和教學材料的設定上作了充分的準備和恰當的運用。採用多種教學資源和擴充套件材料,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視野、生動了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效果。

(5)、在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上,採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而到位的點評,肯定學生的優點所在、及時糾正存在的不足。

2、遺憾之處。

1、時間上比較緊張。因為本節課設計了學生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活動,學生展示活動的時間比較長,超出了預想的時間。所以後半段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因此適當的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壓縮處理,並壓縮了後面學生問題討論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2、由於是公開比賽性質的課,學生在上課的前半程表現很緊張,有想法不敢表達,怕出錯,因此影響到了教學的氣氛。在小組活動展示環節,學生有過於依賴發言稿的情況。

總之,對於本節課的長處,今後將進一步發揚,遺憾之處對今後的公開課提供了啟示。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鑑賞》教材第九課《中國古代繪畫擷英》。中國畫從題材內容來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三大類。在整個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本節內容屬於民族文化傳統類教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激發民族審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讓學生對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特點作基本的瞭解和認識。

②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③美育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同時對於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確認為:引導學生對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繪畫藝術作基本的瞭解和認識。。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掌握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並有效的突破重難點,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狀況,我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比較分析法:。2、引導探究法: 3、描述—感受—理解—評論法。4、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

下面,我重點向各位老師來講述我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匯入探究課題:多媒體展示祖國燦爛文化,優秀繪畫傳統匯入課題“形神兼備 遷想妙得 ”,講解關鍵詞“形”“神”

接下來就是新知探究的環節:我把這個環節分為三個部分:

環節1:多媒體展示我國早期的獨幅繪畫作品——帛畫《龍鳳仕女圖》和《人物御龍圖》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1—2段,瞭解中國畫基本形態確立時期的繪畫水平和藝術風貌。出示問題:這兩幅古畫描繪了什麼內容?早期繪畫的造型特點如何?學生討論、分析、欣賞請同學回答,同組的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講述。——

環節2:多媒體播放視訊敦煌莫高窟壁畫,讓學生在畫面佈局、人物造型及設色方面分析、討論、欣賞,這裡重點了解《鹿王本生圖》繪畫故事情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環節3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把學生按愛好分成3個組,3個組的學生分別去欣賞分析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學生在組內自學、交流,通過具體作品互相討論分析總結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特點。

第一組是 中國古代人物畫部分,多媒體展示中國作品《朝元圖》與外國作品《蒙娜麗莎》通過的比較,學生能夠形象地分析並得出結論:中國古代人物畫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線條”,接下來重點欣賞閻立本《步輦圖》韓晃《文苑圖》還有《采薇圖》《張卿子像》和《漁翁漁歸圖》等。讓學生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賞析、討論、加深理解典型形象與典型環境的關係。

學生先自學,而後組內交流,回答問題,概括總結,評價欣賞。

第二組是中國古代山水畫,螢幕出示: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南宋《深堂琴趣圖》元代、倪瓚《六君子》

同時螢幕出示:這3幅作品在選材和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異同? 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意境?你比較喜歡哪幅作品,為什麼?學生思考、討論、分析、欣賞

第三小組是中國古代花鳥畫,多媒體展示《芙蓉錦雞圖》《榴枝黃鳥圖》及鄭板橋的《荷花水禽圖》,讓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花鳥畫作品,請同學分析、講解,同組的同學補充,我總結講述,中國花鳥畫不是僅僅為了準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卉禽鳥,而是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係,藉此抒發自己的情感,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

以上三個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由每組學生選一代表來展示他們的結論,其他小組學生傾聽學習,並提出疑問,小組之間互相提問、評價,我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總結,。

以上環節需要34分鐘來完成。

教學過程的最後是歸納總結,鞏固練習。

我以提問的形式帶領學生回顧梳理本課的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特點及時代特徵。

在總結中處理課堂評價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印象,訓練題要貼近《美術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指導要求,題量少而精。

總之,整個課堂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教師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要求學生做練習鞏固當堂知識,以減輕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時間是:8分鐘。

最後,學生在多媒體播放的音樂及圖片展示中走出課堂。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1、教材分析

科學活動《魔術箱》是浙江省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的一個主題活動《一起玩》中的一節活動課,它將豐富的科學知識寓於幼兒喜聞樂見的“變魔術”這個遊戲之中,以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體現新《剛要》所提倡的“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同時又符合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充滿生趣,每組以兩個造型完全相同,但顏色各異的盒子,通過看、聽等多種感官系統,感知“有”和“沒有”,並在目測中比較“大”、“小”進行排序,掌握初步的數概念。在教學時,充分考慮託班幼兒年齡特點,大膽選用“變魔術”遊戲,滿足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活動正是以這個為切入點,襯以誇張的語言、身體動作等,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啟迪他們的智慧,達到教育教學目的。

2、幼兒現狀分析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要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教學物件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我班幼兒剛上幼兒園,不管是從數概念的掌握上還是語言表達能力上,都處在低層面上。再加上託班幼兒短時注意的年齡特點,必須要求嚴謹的科學活動要以足夠吸引力的遊戲來吸引幼兒的眼球和注意力,使科學知識自然地融入在遊戲裡,讓幼兒在不經意中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達到“寓教與自然流露中”。

3、活動目標

(1)根據黃、綠兩種顏色不同的規律,感知和區分"有"和"沒有";

(2)學習單一的按顏色進行分類,並嘗試比較大小,掌握初步的數概念;

(3)利用各種感官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4、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根據託班幼兒能力的發展情況,再結合我班幼兒的現有水平及認知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尋找規律,感知和區分“有”和“沒有”這一目標上,採取循序漸進、循循善誘的方式逐步深入,讓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有”和“沒有”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例2的內容—合理安排時間。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基礎,從教材分析,目標重難點分析,教、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這裡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統籌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

(2)會用流程圖表示事情的安排順序。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感受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難點:會用流程圖表示事情的安排順序,引導學生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化方案。

三、說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的方案。教學難點是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的方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

1、創設情境主要採用了多媒體直觀觀察的教學方法,根據國小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創設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處於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

2、探究體驗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採用了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解決問題採用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從中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作用。

3、注重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儘可能地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驗證答案,並引導他們自己總結,從而逐步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說學法: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1、給學生創設熟悉的情境,學生在這熟悉而又喜歡的情境中,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嘗試解決具體的問題的方法。

2、在時間安排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同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新知。

3、用再創造方法學習數學。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活動空間中,去體驗而歸納,由類比而猜想,由發現到證明。

四、說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源於生活,以用於生活”,“數學教學更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儘量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數學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下面,本人結合自己這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合理安排時間》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是怎樣構建生活化數學的。

(一)、引趣匯入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螢幕出示例2情景:(先不出示工序和問題)

師:就在這個時候門鈴響了,大家看大螢幕,誰來說一說這幅畫的內容?

師:你想一想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呢?

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分別需要多長時間?(螢幕出現沏茶工序和問題)

2、觀察工序

師:觀察工序,你發現了什麼?

(工序的順序是亂的,有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師:咱們先把他的順序排一排好嗎?

師:快速的算一算,看看小明做著幾件事需要多長時間?

3、螢幕出現問題

找學生演示,說理由,選出最優方案!

(四)、練習鞏固

1、做一做第2題

2、合理安排時間——做飯

3、做一做第3題

(五)課堂小節: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智子疑鄰》講述了一個富人因故丟東西后,預見相同的兩個人卻遭到不同的對待。故事的主旨不在於說明人的預見,而在於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係不用)遭到不同的對待。以此說明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有偏見。

二、說教學目標及難點重點: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該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掌握一些關鍵文言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辯證思維的能力。

2、分析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

品質培養目標:正確認識事物的兩面性。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寓意,辯證的看待事物。

三、說教法、學法:

1、對內容的理解,先疏通文意再演故事的方式。

2、對寓意的理解、認識,可用課本劇的形式展示

3.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在文學寶庫裡,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根據你的知識儲備,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學生自由發言),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兩篇

教師板書:

(二)、檢查預習:

文學常識。學生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事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於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指導學習

1、整體感知

教師讀,學生讀,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複述課文: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

2、問題探究(師生互動,討論課文內容)

1)、鄰人之父勸告富人築牆出於一種什麼心態?

2)、對正確的意見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

3)、宋國富人一家為什麼會“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4)、聯絡生活體驗,概括這則寓言的寓意。

積極方面: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消極方面:要注意自己與聽話者的關係,如果關係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同學們可以邊看書邊找出答案)

(四)、拓展訓練:(同學們互相交流,自由發言)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問題:

1、疏通文意

2、這則寓言故事流傳甚廣,後來成為了常見的成語,該成語是-------------。

3、翻譯句子。

蛇固無足

蛇本來沒有足,你怎麼能為它畫腳呢?

4、寫出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

諷刺了那些不顧客觀實際,自我賣弄,弄巧成拙的人。

(五)、推薦作業:

續寫《智子疑鄰》,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物件,有怎樣的反應?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一節,著重加深了對物質世界的探索,物體的質量是國中物理力學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今後學習力學知識的重要鋪墊。

2、教學目標

理解質量的概念;學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通過實驗探究出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和技能

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通過實驗操作,學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

通過探究活動,在瞭解物體的形狀、物質的狀態以及地理位置與物體質量大小無關的基礎上,理解質量是物體自身的屬性;

②過程與方法

經歷“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探究過程,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天平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總結規律,熟悉使用方法。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究“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發現”成功的喜悅。

通過閱讀天平的使用說明書,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3、重點與難點

本節的重點是質量的概念與單位,以及學會使用天平測量質量。

本節的難點是“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探究。

根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我準備充分利用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課本入手,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天平的構造,使用方法,讀數的方法等進行演示。通過測量身邊的學習用品的質量,既學到天平的使用,又體驗到物理的實用性。

結合神六、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冰與水的轉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二、學生的學情分析

現 階段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發展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質量是有一定了解的,只不過對其概念的理解不夠具 體,學生能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某個物體有多重,只是不知道他們所說的“有多重”指的其實就是物體的質量。同時八年級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雖然不高,但動手的 慾望是非常強的,他們很樂於參與實驗,在本節課概念教學時,將通過自主、實驗、探究、分析、總結和訓練,強化學生對質量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及理論依據

物 理概念的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避免物理概念直接灌輸強加給學生,依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教學心理學原理,在質量概念教學中,應充分發揮 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學生已有概念的形成,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中學到新的物理知識,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為 此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科學探究、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

四、教學程式設計

一、認識質量

1、區別物體與物質的概念

首先請大家思考:課桌是用哪些材料製成的?————課桌是用木材製成的。

塑料桶是用哪些材料製成的?————塑料桶是用塑料製成的。

自行車是用哪些材料製成?————自行車是由鋼、鐵、橡膠等構成的。

一般地,我們把木材、塑料、鋼、鐵、橡膠等稱為物質。也就是說,課桌這個物體是由木材這種物質組成的;凳子也是由木材製成的;自行車是由鋼、鐵、橡膠等物質組成的。我們身邊的一切物體都是由各種不同的物質組成的……

你能再舉些身邊的例子嗎?

2、引入質量的概念

一根鐵釘比一枚大頭釘含有的鐵多;一幢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比同樣大小的木結構樓房含有的物質多,製作一張課桌比製作一把椅子所需要的木材多。一般來說,不同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不一定相同。我們把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

3、質量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在螢幕上出示一組練習,使學生初步建立正確估算某一物體質量的能力。

你知道嗎:介紹地球、太陽、月亮等宇宙天體的質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質量的測量工具

1、實驗室裡常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引入測量質量的工具,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資訊快遞中的托盤天平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讀完後,請同學對照實物給大家介紹一下托盤天平的構造以及使用方法。

觀察學生的閱讀情況,可先請學生同桌相互介紹,然後再請學生代表回答,這樣可使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檢查學習成果的機會。

2、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使用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面上。

②調節平衡螺母應遵循以下規律:指標左偏就向右調;右偏向左調。

③天平調節平衡後,左右盤不能對調,平衡螺母不能再動。

④測量物體質量時,應將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砝碼放在天平的右盤;取砝碼時一定要用鑷子。

⑤往盤裡加砝碼應先估計被測物的質量,再從大到小加砝碼;當加到最小一個砝碼時超過待測物重,則應改用移遊碼。

⑥遊碼的讀數是讀遊碼的左邊所對標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①不能超過最大稱量(天平的最大稱量=所配砝碼總質量+標尺最大讀數)。

②取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碼;並輕拿輕放。

③保持天平乾燥、清潔;不能把潮溼的物品或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裡。

被測物質量=所用砝碼總質量+遊碼指示的刻度值

3、請同學到講臺演示測某一物體的質量,及時予以適當的評價

學生分組在座位上練習使用托盤天平測量橡皮泥的質量。

三、探究物體的形狀、物質的狀態以及位置的變化對其質量的影響

將橡皮泥捏成小動物或你喜歡的一件物品;然後再稱一稱橡皮泥的質量。問:你有什麼發現?得出物體的質量並不隨物體形狀的改變而改變。

把一塊冰放入裝有熱水的燒杯中,然後把燒杯放在天平上稱量。當冰熔化成水後,它們的質量會變嗎?由於條件限制,準備冰塊有一定困難,在課堂上播放一段視訊,得出物體的質量並不隨物體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將桌子從講臺一邊搬到另一邊,問:桌子的質量變了嗎?

得出物體的位置變化,質量不變。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神舟六號宇宙飛船帶著費俊龍和聶海勝從太空返航。我們欣賞一下航天員在太空的照片。

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上的物體被航天員帶到太空後,質量不變。

以上事實說明:當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發生改變時,他的質量不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四、練習

螢幕出示練習,對本節課的內容加以鞏固。

五、自主歸納,評價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本課知識的歸納,反思和回顧學到了什麼。在知識歸納的基礎上進行學法小結,總結出本節課利用了“自主學習、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六、板書設計

物體的質量

一、物體的質量及單位

二、質量的測量工具 正確使用托盤天平

三、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說課稿 篇8

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隱私和隱私權》,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隱私和隱私權》是人教版國中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第一框題。它包括隱私、隱私權的含義及內容兩個模組的知識。本課在本單元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在學生已經瞭解了人格尊嚴權及其他權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學習,學習本課有助於學生理性地認識隱私和隱私權,學會尊重他人隱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教授物件為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對隱私有一定的認識,但往往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尤其對隱私權缺乏一定了解。此外,學生隱私經常受到侵犯、學生經常侵犯他人隱私的事實也普遍存在。因此,正確認識個人隱私,從而保護個人隱私,對學生成長十分必要。

三、說教學目標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學目標是一切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逐步養成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增強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

能力目標:通過分析歸納、集體討論、案例分析,正確辨別侵犯個人隱私權的行為,提高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知識目標:理解隱私內涵和隱私權的內涵及其內容,能夠依法保護隱私權。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隱私、隱私權的含義及內容。

難點:保護隱私的必要性。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學生特點,本堂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問題匯入法、活動探究法、集體討論法。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面主要採用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閱讀討論法等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將分為四個環節進行:

(一)激趣匯入

首先是匯入新課環節。古希臘普羅塔爾曾說:“人的大腦不是一隻裝滿水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會嚴格遵循這一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導地位,在課程開始之前設定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祕密,假如別人偷看了你的私人日記或公開了你的小祕密,這時候,你該怎麼做?”以此為切入點,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歸納導,入情入景地帶領學生進入新課《隱私和隱私權》。(板書)

(二)新課教學

其次是新課講授環節,我主要通過三個活動的形式來講解新課。

活動一: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利用幻燈片展示生活案例、圖片,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談談他們對隱私的理解。在學生分享的基礎上,老師適時進行點撥並帶領學生歸納得出結論:隱私的含義(板書),即公民不願為人所知,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個人資訊,它包括私人資訊、個人私事、私人領域等。這樣的設計旨在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新課改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落到實處。

活動二:根據幻燈片中“我們還有隱私嗎?”的漫畫和隱私調查資料,我會全班按6人分小組進行討論,合作探究“如果隱私不受保護會怎樣,保護隱私的好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我會進行個別指導,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動態。小組分析討論之後,請每組派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最後我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並進行板書:保護個人隱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板書),並適時引導學生尊重他人隱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將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活動三:引導學生對課本四個案例進行材料閱讀、討論分析。

通過對“明星隱私曝光”案例討論引出隱私權的含義。

通過對“住宅非法搜查”案例討論引出公民的住宅權不受侵犯。

通過對“小紅不願透露個人資訊”案例討論引出公民有權對個人資訊保密。

通過對“老師拆開或父母拆開信件”案例討論引出公民有權對個人通訊內容保密。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內容融合在案例中分析獲取新知識,使理論性知識更加生動的呈現出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提升

再次是鞏固提升環節。我會列舉生活中的事例,由學生來判斷分析哪些行為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哪些行為是尊重隱私權?並說明其原因。這樣既有利於對課堂教學進行及時反饋,又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回顧和提升。

(四)小結作業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我會帶領學生結合板書一起回顧總結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同時我會立足學以致用的理念,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分析:“當父母的關愛與自己的隱私權發生矛盾和衝突時,他們該怎麼辦?”這樣開放式的作業,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消化課堂所學知識,又有利於學生體會思想品德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學習思想品德知識的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提綱式板書,線索清晰,重點突出,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更容易理解。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略)

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植物的一生 》,本內容選自浙教版科學第2冊第三章第5節。在第一冊相關內容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常見的植物,但學習只停留在巨集觀表面。而《植物的一生》這節課要求要從植物種子的結構、萌發,植物芽的發育,植物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植物的生命週期等內容上讓學生從相對微觀上的學習植物,內容較多也較詳細的介紹了植物的一生生長狀況,內容具有基礎性、人文性、實用性特點,並且為學習植物繁殖打下基礎,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地位。

這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植物的一生》這節課前,學生基本具有對植物種子,芽及果實的認識,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教材要求學生在以往知識經驗基礎上掌握本節課內容。另一方面,這些學生正好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學生的注意力水平也不高,需要更多地採用直觀性教學原則進行教學。科學課程標準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基於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就《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課時“種子的結構”這節課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說出種子的結構、學會區分有胚乳種子和無胚乳種子,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能熟練指出種子的各個部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得出科學結論。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內容的探究、挖掘,提高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種子胚的結構,因為這個知識點是學生以後學習的基礎,必須要讓學生牢牢掌握。而難點是正確說出種子某些結構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因為這個能流利有利於學生今後準確解答實際問題,體會學以致用的快樂。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準備瞭如下教具菜豆種子、玉米種子、刀片、放大鏡、碘酒,另外,課外我還需對學生進行課前輔導,進行必要的分組。根據學習內容的主要性質,我始終貫徹啟發性、直觀性、循序漸進性教學原則,具體教學方法將採用如下:談話法、實驗法、講授法,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

本內容可以用一節課完成,主要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階段是情景匯入,本階段需要5分鐘

首先,我在課件上展現一組各式各樣的,同學們在生活容易見到的種子,如菜豆種子、玉米種子、豌豆種子等,讓同學們回憶起對種子的直觀印象。這是因為根據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學生的學習一定要建立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教學首先必須啟用學生頭腦中原有的觀念。本環節的設計正是這一理論的應用。這一環節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我問問同學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些種子,作為什麼用途?在與同學們談話過程中可以拉近與同學們的距離,也能引導他們積極思考有關的問題。

最後,當同學們說種子可以長成幼苗時,我就提問:種子為什麼可以長成幼苗呢?讓我們從學習種子的結構來尋找答案。這一過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激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

第二階段是探索新知,大約25分鐘

在啟用學生,調動學生的基礎上,教學進入課堂活動階段。我將本節課的實驗用品發給各個小組,並提醒學生注意實驗安全(刀片不發給學生),請同學們觀察菜豆種子外形,說說發現了什麼?接著讓同學剝去種子外形,說說有哪些發現?再用放大鏡觀察,又有哪些發現?當同學們根據課本說出胚的結構時,我讓同學們對照課本找出自己手中菜豆種子相對應的部分,遵循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我再講解胚的各部分在種子發育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種子的作用。接著,我再將玉米種子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再將剖好的玉米種子發給學生,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並且找出課本圖中對應的部分。我指導學生將碘酒滴到玉米剖面上,觀察發現問題,讓學生得出結論。這一過程是學生自主探究階段,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獲取知識。

活動結束後,我讓學生討論:根據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有哪些共同結構,有哪些不同結構?

在同學們歸納總結過程中,讓同學們主動掌握區分有、無胚乳種子,單、雙子葉植物。並能夠舉出幾個例子。

第三階段是鞏固新知,大約10分鐘

讓學生回憶這節課的新知識。因為根據記憶規律,遺忘在學習發生後就迅速發生,本著教學鞏固性原則,我設計了幾組練習題。先是一些基礎性的填空題,後是書本中的幾個思考題(實際應用題),每組練習題都有梯度,既能讓學生鞏固新知又能讓學生體會學以致用的快樂。

第四階段是反饋總結階段,大約是5分鐘

我會根據學生練習的情況,有目的地進行補救教學,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我首先引導學生把共同問題清理一下,理出邏輯順序,針對個別問題分別指導。

其次,我把知識點和能力點,重點和難點強調一遍,把這些知識點和能力點編成簡單的順口溜,有利於學生記憶。

最後是佈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完成作業本相應作業,並預習下節課《種子的萌發》。

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胚: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

有無胚乳 有胚乳種子

無胚乳種子

子葉數目 單子葉種子

雙子葉種子

我是根據知識線索來設計板書的,這樣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老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