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語文說課稿四篇

來源:才華庫 2.3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語文說課稿四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 》是人教版( )年級( )冊的一篇課文,( )根據( )年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研究,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 1 )

( 2 )

( 3 )

其中教學重點為:

教學難點為:

二、說教法、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聲音、形式、色彩、語言”思維的,根據( )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景設定法、多媒體演示法、點撥法和能夠拉近師生之間距離的談話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感悟法、交流討論法和勾畫圈點法。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教學我打算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 ),匯入新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對學習的物件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上課伊始()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為下一步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2、初讀課文,落實基礎

在這個環節,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順,再想想()“為學必先識字”識字是學習文化的開始,是閱讀的基礎,是貫穿整個國小階段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初讀課文時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本課的生字詞。在初讀結束後,我先讓學生拿出字卡,在小組內合作認讀生字,然後利用課件出示( )( )( )( )( )等帶拼音的詞語。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然後將這些詞去掉拼音,領讀、齊讀、賽讀、指名讀,最後讓學生說識字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反應,教寫難寫的字,讓學生書空、描紅、練寫。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再加上師生之間識字方法的交流,以及課堂上的練寫,切實把低年級識字教寫落到實處。

在初讀時,我還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整體把握文章脈絡,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3、精讀研析,理解課文

掃除了字詞障礙,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上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行為,所以在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定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利用分組討論,自主探究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昇華感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生活緊密相連,體現了語文生活化的特點。在作業的佈置上,我讓學生自主選擇,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外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5、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好的板書能揭示教材重點,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強化記憶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a、教學重點: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b、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章最後一句話。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老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

老師還可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於擴大教學的容量,並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於調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過程

(一)、如何匯入

結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學生講述經歷,與大家共享。

(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給新的學習構築起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老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有利於新知的學習。)

(二)、出示目標

(據有關人士分析,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與目標不明確的學習,效果相差9倍,設計這一步的原因是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字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字中去,理解文字、品味語言而不要流於形式。)

3、檢查閱讀效果:(螢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E.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儘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四)、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2、那麼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3、文章最後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為什麼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麼鄭重其事?

——請學生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線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對於學生的討論和回答,老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五)、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採用鑑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1、學生們讀課文,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裡?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六)、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著人性美、語言美的文章,這麼優美的文章,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朗讀一下?

(大螢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幾方面)

1、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應該怎樣把握?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我”是個中年男子。

(2)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語氣:溫和,親切中含著莊重;語調:平穩,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課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應不厭多讀。)

(七)、拓展昇華,擁抱親情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悅的旅行。那麼,我們每個學生你在十幾年的生活經歷中,一定也親身感受過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請回憶一下,然後與學生進行交流。注意要求(1)圍繞“親情”這一主題(2)談出自己的親身感受。

(教材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侷限於教材。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八)、課堂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學生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老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音樂最能撞擊人們的心靈,設計此環節的目的通過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的溫暖和愛,使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得到昇華。)

(九)、課後作業:

1、把圍繞“親情”的說話練習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課外閱讀中,你讀過類似課文這樣感人的文章嗎?請向大家推薦一篇讓我們學生來共同感受一下。

(該節課的作業設計,既要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又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自學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牧場之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描寫了荷蘭美麗的田園風光,全文緊緊圍繞荷蘭牧場白日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來寫,展現了荷蘭藍天、白雲、牛羊成群的優美迷人、自然和諧的景觀。因此我根據文字特點,在教學中實施了美的教育,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豐富其想象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

說目標

設計思路:

根據四年級兒童特點和文字特色,本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本課8個生字,理解:膘肥體壯、遼闊無垠、儀態端莊、悠然自得等詞語,會用其中的兩個造句。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找出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3、理解課文為什麼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4、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說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為什麼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說方法

學習方法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2、藉助工具書理解詞句。

3、藉助課後資料袋、網路蒐集有關荷蘭的資料。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對未知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且喜歡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獲得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科的教學中我準備採用自主探究、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說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師:寫牧場二字,看到這個詞你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生:眼前出現了馬、牛、羊,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

師:你的想像力很豐富。

(通過這樣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充分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

一、 匯入

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同走進歐洲的一個美麗國度----荷蘭!

下面請一位同學先來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有關荷蘭的圖片資料

生介紹:

這是荷蘭的國花鬱金香,有200多種,每年3----9月鬱金香開了,水仙花開了,風信子開了……整個荷蘭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大花園。所以便有了花之國的美譽。荷蘭境內的運河縱橫交錯。大小不一的風車隨處可見,於是又有 水之國,風車之國的雅稱。荷蘭的牧場遼闊無垠,佔全國領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牧場之國。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到荷蘭這個牧場之國遊覽一番吧。(板書、讀題)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出示學習目標

首先來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8個生字,理解:膘肥體壯、遼闊無垠、儀態端莊、悠然自得等詞語,會用其中的兩個造句。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找出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3、理解課文為什麼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4、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有的放矢)

三、 學習方法

因為是閱讀課文,所以我們要運用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學習,回憶一下我們學習精讀課文時都採用過哪些方法?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和句子;小組交流討論;等。)

(這樣做學法的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採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少走彎路,同時也是一個學法的指導。)

四、 學生自主預習

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按照預習導學的步驟,展開自學。

1、默讀課文,用“——”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 ”畫出生詞及優美詞語。

2、藉助工具書:會認本課8個生字,能理解:膘肥體壯、遼闊無垠、儀態端莊、悠然自得等詞語。

我認識的生字有:-------------------------------------------------------------------

我理解了----------、--------------、--------------、----------------、------------等詞語。(請把這些詞語的意思寫在課本上。)

我能用 -----------說一句話。-----------------------------------------------------。

----------- :---------------------------------------------------------------。

3、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流利。

4、通過讀課文,荷蘭給我留下的印象是:------------------------------------------------------------------------------------。

劃出有關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5、課文為什麼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

6、文中有許多優美的句子,我積累的是:

(1)----------------------------------------------------------------------------------

(2)-----------------------------------------------------------------------------------

7、小組討論:你們組想要展示哪一部分,如何展示?

(細緻的導學有效地引領學生學習。)

五、 預習展示

下面開始預習展示

1、哪一組來展示一下生字詞的學習成果?

(參考環節:)

齊讀、指名讀、理解詞語、用其中的一個詞或幾個詞造句

2、哪一組來進行課文朗讀的彙報展示?

(參考環節)

我們組來朗讀課文

展示讀(小組採用各種形式讀)

我們的展示到此結束,請同學們進行點評。

3、哪一組來展示通過他們的朗讀,荷蘭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生:牛馬羊多、美麗

4、 通過哪些語句你們能夠感受到荷蘭的美呢?

(參考環節)

重要語段一: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著什麼。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的碧綠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你喜歡牛犢還是老牛?你會把它們比作什麼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對老牛和牛犢進行比喻

指導朗讀:

(1)你願意讀“正在思考”的牛這一句嗎?

(2)你能讀“像貴夫人”的牛這一句嗎?

(3)誰能當上牛群中無比尊嚴的家長呢?

(4)師:這麼多各種各樣的牛,這麼多神態各異的年,難怪,作者寫到——出示:“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花牛。”

(5)指名讀。你為什麼這麼突出“全是”這個詞?

(以上學生沒展示出來的,教師可作適當提醒。)

同學們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沒有?(如果沒有再進行下一環節)

重要語段二:最後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整個天地都暗了下來。狗不叫了,圈裡的牛也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師:如果,你此時就在這寧靜的牧場上,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讓我們帶憧憬與嚮往,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現出牧場上的寧靜之美吧!

…….生繼續彙報。

5、哪一組來展示你們積累的語句。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獲得新知,做學習的主人。)

六、感情昇華

1、師: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話來讚美荷蘭嗎?

師:作者和你們一樣對荷蘭充滿無比的喜愛和讚美,所以課文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生答)

2、 同聲讚美荷蘭。

師:是啊!高大的風車,迷人的鬱金香,遼闊的牧場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生動優美的課文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讓我們滿懷著讚美之情告訴所有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引讀,學生齊讀“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

七、談收穫

本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一起領略了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獨特地美,下面請大家來談談自己在本節課上的收穫。

(重點從內容上,寫法上來說。)

八、課堂檢測:

同學們,假如此時你就是一位導遊,你要帶著遊客遊覽這美麗的牧場之國,你會先帶著遊客來欣賞哪一幅圖畫呢。請同學們把你要說的話先寫在練習本上,一會在班級交流。看哪位同學是稱職的導遊員。

九、推薦作品,增添感悟。

師:荷蘭是牧場之國。其實,在我們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也有同樣美麗的草原牧場。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深情地寫下著名的散文《草原》。孩子們,課下去讀一讀那生動美妙的文章吧!你一定會領略到另一番牧場風光。

板書設計:

《牧場之國》

牛群吃草圖

駿馬飛馳圖

動物休閒圖

夜晚安靜圖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要求,結合本文特點和學生實際,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北京民間建築的特點及其中體現的文化內涵,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概括衚衕和衚衕文化的特點,掌握概括要點、提取精要能力。

②體味本文京味語言特色,培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取資訊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領會“衚衕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徵及其典型意義,學會辯證的評價“衚衕文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體會作者對“衚衕文化”的情感態度。

其中,教學重點是訓練學生掌握概括要點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對衚衕文化思想內涵的正確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大力提倡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本課是自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新課程同時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在授課中,我有步驟的引導學生看、聽、讀、議,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同時,以課內知識為觸發點,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結合單元綜合性學習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學習,力求學以致用,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的積累。

具體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跳讀法: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比較淺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找關鍵詞、句,概括出要點,提取精要。

2、朗讀法:語言要通過反覆誦讀才能品出其中的韻味,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它的妙處。

3、比較法:結合有關語句,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京味的語言。

4、討論法:所有教學重點難點均通過討論解決。討論不僅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探究性學習。採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佈置課前預習: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內容:

(1)汪曾祺其人其文。

(2)北京的衚衕有什麼特點??

(3)什麼是衚衕文化,其內涵是什麼?

(4)作者對衚衕有著怎麼樣的感情?

(二)匯入:

1、播放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提問:“這首歌有什麼特徵?”

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點撥。然後讓學生找出歌詞中哪些詞句體現。學生會說出“冰糖葫蘆”、“窩頭鹹菜”、“杏仁豆腐”等,最後我做總結,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體現出北京人的生活特點,體現了一種北京文化。今天我們來學習北京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衚衕文化,並板出課題。

2、展示多媒體圖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三)明確教學目標〔略〕

(四)理清思路、研讀課文

1、提問預習問題,指導學生用跳讀方法,抓關鍵詞句,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1)汪曾祺其人其文。學生回答與教師介紹結合。

(2)北京的衚衕有什麼特點?

——方正、安靜、封閉

關鍵要讓學生找到依據,教師用幾句領起句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反覆品讀,如“北京的衚衕真奇啊;北京的衚衕真多啊;北京的衚衕真靜啊”等。

(3)什麼是衚衕文化,其內涵是什麼?

首先,通過概括衚衕的五個方面特徵,總結它的總特點。這點學生不難概括,一般都會準確找出,但“方正”世衚衕的總特點需要教師對“四合院”進行點撥,正確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徵,更體現了衚衕的方正,是一種方位意識極強的特徵,同時藉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塊大豆腐”這個比喻,板書一個正方體(豆腐形),並在“衚衕”二字下,寫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學生印象。

其次,概括衚衕文化的特徵。老師先提出衚衕文化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它有哪些具體表現?其實質是什麼?

(小組討論2分鐘,然後課堂交流。)

前兩問也不難,學生回答出“封閉”特徵時及時板書在“文化”之下,而其實質是“忍”則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遷,逆來順受的表現就是由於“忍”的精神造成的。並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書“忍”。

(4)衚衕文化的外在特徵表現出北京人怎樣的內心世界?(邊概括邊板書):

居住環境——安土重遷

理想住家——獨門獨院

飲食條件——易於滿足,對物質要求不高

處事哲學——愛看熱鬧,不愛管閒事

(5)作者對衚衕有著怎麼樣的感情?

齊讀最後三節,思考:作者對正在消失的衚衕和衚衕文化有著怎樣的情感?為什麼?先請學生來回答,後教師評價學生髮言,並說出自己的對作者感情的理解——傷感、留戀、理解。僅供學生參考。

——作者對衚衕文化的情感是複雜的:①沒落的必然(理性)②依戀,但又無可奈何。

——衚衕文化①既有值得稱道的地方,②又有必然拋棄的缺點。

2、品味語言

《衚衕文化》不同於一般評點或介紹類的書序。它實質上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隨筆。因此,學習並揣摩本文的語言張力,理解並領悟本文的文化內涵,是學習本文的要點。

教學時,結合課練習,讓學生去品味,去欣賞,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具體是:先讓學生聽8—12段的錄音,然後引導學生說出語言特點,再在同學之間展開朗讀比賽,重點讀8、11、12段,看誰讀得像,讀得好,鼓勵創新讀法。老師積極給予引導。

朗讀訓練後,老師指導欣賞下列句子:

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有窩頭,就好。大醃蘿蔔,較好。小醬蘿蔔,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更好。蝦米皮熬白菜,最好!

這兩個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更能表現出北京人易於滿足?為什麼?經過討論,學生髮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3、學生質疑,相互解疑,教師輔助答疑。

4、總結全文。

(四)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

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因此,本課最後一個環節引進單元教學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將課內教學拓展到課外。圍繞“衚衕文化”這一課題,讓學生開展一次語文課外研究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