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來源:才華庫 1.4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說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微型小說《窗》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小說之林中的第五篇課文,它通過描寫發生在兩位病人之間的故事,在虛無與存在、利已與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衝突中,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批判了狹隘自私的陰暗心理,意味深遠,發人深省。本文是中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小說的閱讀在第一冊第二冊的基礎上,由理解能力上升為欣賞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訓練。本單元的重點是創造性閱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感悟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

第二點、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結合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確定這堂課的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描繪人物的各種情態。

2.能力目標: ①鍛鍊學生的口述能力。

②分析人物描寫方法,揣摩人物心理。(這是本課的重點) ③把握文章的主題,揭示“窗”的內涵,啟發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3.情感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死觀。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難點:通過對小說主題的把握,揭示“窗”的深層含義,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死觀。

二、說學情

我現在所教的班級,有許多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表現欲,但思考問題不夠縝密細緻,而且學生的家境都較好,因而自私任性,學習中缺少踏實和勤奮精神,與人和諧相處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較差。所以我授課的重點放在人物心理性格的探索上,以啟示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主動關愛他人,辨別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接受高尚情操的薰陶,豐富自已的精神世界。

三、說教法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具體教法如下: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字,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四、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字,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認為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集體討論以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述能力,養成口齒清楚、態度大方的良好習慣。

五、說課堂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上課,學生的注意力還未完全回到課堂,因此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節課的保證。在開始上課後,我先運用多媒體播放一首名為《窗》的歌曲,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趁機出示窗的圖片並引導學生思考:由這扇“窗”想到了什麼?讓學生在對窗的聯想當中,領會文章的主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後,請同學複述故事梗概,提示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情節的完整。此處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人物形象分析:(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歸納文章主題作準備)

第一步:分析靠窗病人形象 。設定問題,突出重點。

1、提問:兩個病人的主要話題是什麼?2、朗讀課文第四段與第五段若干句(一個孩童……網球賽)

過渡語:窗外的景色如何呢?我們請位同學給我們描繪一下,其他同學合上書傾聽,好象你現在就是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享受美景。

此處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考慮文字深意,這也是符合情境教學理念的。3、提問:窗外的景色如何?4、提問:如此美好的景色是真實的嗎?5、提問:那靠窗的病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此處是一連串的追問,在逐步加深的理解中感受靠窗病人的美好情操。緊接著請大家結合全文關於靠窗病人的文段,思考一下,你如何評價靠窗病人,並說明理由。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尊重學生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再在合作學習中進一步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

第二步: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方法同上,重點思考: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 此問的設計是要結合生活實際,來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向所為,讓學生有個心裡的道德行為的底線。

第三步:小結:

提問小說在塑造這兩個人物時採用了什麼手法?明確:對比手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現了人物性格。在此有意識的提醒學生在作文時也要運用這種創作手法,增強文章表現力,藉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總之,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豐滿人物形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聯想式、空白式的創造性閱讀方法。

(四)創設情景,深入感悟主旨

設定問題,學生認真思考:(這是從知識教育過渡到德育教育的準備工作)

1、看過了整個故事,現在再來看看題目。小說以簡單的“窗”為題,有怎樣的寓意?(讓學生思考“窗”的象徵意義。

2、我們通過對文中兩個人物的分析,已經明顯的在情感上有了傾向性,大家來說一說,你的傾向性是什麼?

3、你認為小說的主題是什麼?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主題的看法。

在學生共同討論,總結主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設定相關情景,讓學生在不同的實際情境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我們如何才能幫助另一個病人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另外我運用拋磚引玉的方法用大螢幕顯示出我對本篇小說的感悟,引導學生更深一層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從而將課堂教學的深度不斷推進,完成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

(五)、課外訓練,反饋成果

作業:

1、結合你對這篇小說的理解,為文章作一個續寫: 這時又有一位新病人轉入了這間病房……

2、向學生推薦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藤葉》、《麥琪的禮物》、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鴻門宴》節選自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鑑敘事的藝術;學生在反覆朗誦中體會古代敘事散文特有的簡潔美,在抓住關鍵詞語概括敘事脈絡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 掌握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瞭解故事發生的相關背景。

2、 瞭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律,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3、 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故事情節、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4、 感受作者隱忍發憤的著述精神,樹立正確的讀史觀,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三)教學重難點及確定依據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這也是本科教學的難點所在。

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設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採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相應的學習內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於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如讓學生創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並印發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剛入高中的學生,不少還延續國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於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狀,我們著眼於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合起來。本文就是著眼於學生的實際現狀,立足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

新課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B、參照註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翻譯理解全文

我設計的是兩個環節。一是讓學生粗讀原文,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大意,重點完成三個內容:依據文脈推斷不懂的詞義,點出重點的實詞,框出通假字並歸納規律;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律總結。兩個環節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並且是記傳性文體的典範,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內容比較易於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後涉及的情節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的詞語,並進一步得出規律,指導今後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於兩點考慮:1、積累一定數量的第一手例句;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徵,並抽取出來形成規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於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複習。

我的提示著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採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內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二) 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容的把握,可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化的過程,即沿著戰與不戰、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於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匯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並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鬥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劉邦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會有怎樣的結局?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又會有怎樣的結局?

這是兩個假設性的問題,目的在於引起學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歷史,學生設想的結局可能是多樣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合乎一定的邏輯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藉此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劉邦、項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結局,進而啟迪學生多樣的思維,鍛鍊語言表達。

4.文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簡略說說他們的性格。

設定這道題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鮮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組人物的對比塑造,為總結人物刻畫方法作伏筆。

(三)刻畫方法部分。

由於前一部分的鋪墊,學生會比較容易地歸納出在矛盾中和對比映襯中刻畫這兩條,而在國中學過的《孔乙己》等小說中刻畫方法也會使較多的學生聯想到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這一條,所以學生自己就可以很快歸納出來。

(四)課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寧的比喻——有時歷史的發展就像一個人想要進入一大串房間中的一間,卻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另一個房間——對全文進行總結,給學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鑑。

(五)作業佈置

a.聯絡情節背誦第三、四段;

b.寫一篇讀後感,談談你從“鴻門宴”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最上方兩行分別橫寫標題“鴻門宴”和“司馬遷”。板書重心是項羽、劉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邊橫寫“項羽”,中間對應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為人不忍”,右邊對應其形勢的轉化情況“主動”到“被動”;下半部分左邊橫寫“劉邦”,中間對應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詐果斷”,右邊對應“被動”到“主動”,各自用線相連,上下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板書設計可以突出本文人物傳記的特色和人物的鮮明性格及由此產生的形勢逆轉,是為教學重點的突出服務的。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質.

2.能較熟練地應用三角形中位線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

3.經歷探索、猜想、證明的過程,進一步發展推理論證的能力.

4.能運用綜合法證明有關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結論.理解在證明過程中所運用的歸納、類比、轉化等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和運用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

2.難點: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證明(輔助線的新增方法).

3.難點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線的內容是由一道例題從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質的,新教材與老教材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順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這種安排是要降低難度,但由於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新增輔助線的練習很少,因此無論講解順序怎麼安排,證明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例1)時,題中輔助線的新增都是一大難點,因此教師一定要重點分析輔助線的作法的思考過程.讓學生理解:所證明的結論既有平行關係,又有數量關係,聯想已學過的知識,可新增輔助線構造平行四邊形,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來證明結論成立的思路與方法.

(2)強調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的區別:

中位線:中點與中點的連線。中線:頂點與對邊中點的連線.

(3)要把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特點、條件、結論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點:在同一個題設下,有兩個結論.一個結論表明位置關係,另一個結論表明數量關係。

條件(題設):連線兩邊中點得到中位線。

結論:有兩個,一個表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位置關係,另一個表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數量關係(在應用時,可根據需要選用其中的結論)。

作用:在已知兩邊中點的條件下,證明線段的平行關係及線段的倍分關係.

(4)可通過題組練習,讓學生掌握其性質.

三、課堂引入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絡?

2.你能說說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用途嗎?

(答:平行四邊形知識的運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直接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例如求角的度數,線段的長度,證明角相等或線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從而判定直線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然後再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

3.創設情境

實驗:請同學們思考:將任意一個三角形分成四個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定義:連線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

【思考】:

(1)想一想:①一個三角形的中位線共有幾條?②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有什麼區別?

(2)三角形的中位線與第三邊有怎樣的關係?

(答:(1)一個三角形的中位線共有三條。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的區別主要是線段的端點不同.中位線是中點與中點的連線。中線是頂點與對邊中點的連線.(2)三角形的中位線與第三邊的關係: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與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與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後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二、說學生: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並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不善於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係,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複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六、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二)、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複述故事。

①少年講了件有意思的什麼事呢?請大家邊聽邊看邊想,能不能也講講這個故事,最好有所創新。(學生聽故事錄音、看多媒體演示。) ②同桌講講這一故事。指名講這一故事,組織評議。

2、理清關係,領悟道理。

①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麼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②(出示“蟬、螳螂、黃雀……禍患呢!”)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麼問題要提?

③它們“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麼?“隱伏著的禍患”又分別是什麼呢?先結合課文,根據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螳螂

黃雀

④指名交流(邊說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⑤“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麼?

⑥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嗎?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虛而入”,蟬、螳螂、黃雀,分別乘什麼“虛”?其他諸候國乘什麼“虛”?“不堪設想”,蟬、螳螂、黃雀分別有什麼“不堪設想”的後果?b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體會特點。

對4-12節,大家通過提出問題、結合課文研究問題,讀懂了。請默讀第3節,想想看什麼問題要提?

像剛才那樣,同桌商量商量,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隨機點撥,“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麼?)

練讀第3節。

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4、選擇方式,表現課文。

你們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課文的內容,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分小組準備後(分角色讀,表演,畫示意圖等)組織交流、評議。

(三)、佈置作業

將《螳螂捕蟬》這一故事講給家人或低年級同學聽。

板書設計:

蟬 ← 蟑螂 ← 黃雀←少年

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三年級語文(S版)上冊第八單元第二十九課《炎帝創市》。

一. 關於教材

國小三年級語文(S版)上冊第八單元以“神話傳說”為主題,安排了三篇民間傳說和一篇神話故事。這些文章內容具體豐富,情節生動有趣。其中的英雄傳奇令人神往,先人的智慧讓人讚歎,能有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從中感受到文化藝術的絢麗多彩。《炎帝創市》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我國古代傳說。講述的是相傳炎帝創立了市,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給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故事按炎帝“為什麼創市————怎樣創市————創市的結果如何”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楚,適宜國小生閱讀。

二.關於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設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炎帝創市的故事,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積累好詞佳句,培養主動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學習本課要求會認13個生字,會寫的6個生字;要求掌握的詞語:擺手、獸肉、鼓勵、多餘、麻煩、反覆、比較 欣喜。

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炎帝創市的經過;難點是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三.關於教法

1.通過談話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

2.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感情,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的精神品質;

3.採用“讀——議——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四.關於學法

採用“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五.關於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匯入新課

1.瞭解現代市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瞭解山區趕集的交易形式;

3.你想知道山區這種“集市”的交易形式是誰最初創立起來的嗎?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叫炎帝,是他創立了“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炎帝創市》這篇課文,來了解炎帝是怎樣創市的。

4.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明確課題意思。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2.學生帶著疑問自讀課文。

要求:(1).藉助課文裡的注音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把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3.讀後想一想議一議:炎帝創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4.指導學生自學生字.詞語。

(三).細讀課文 理解感悟

1.讀課文第2.3自然段及第4自然段前兩句,瞭解炎帝產生創市想法的緣由。

(1).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對話,體會炎帝關心百姓生活的品質。

(2).討論:炎帝為什麼要鼓勵大家和別人交換東西?

a.農家:只會種莊稼,不會打獵.捕魚,一年到頭只吃穀物和蔬菜。

b.獵人家:打獵,並用獸肉與農戶交換,桌上不僅有獸肉,還有一些穀物和蔬菜。

c.炎帝從中受到啟發:拿吃不完的東西,跟別人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真是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都這樣做。

2.讀課文第自然段,瞭解炎帝創市的經過。

(1).讀第4自然段後半段,討論: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炎帝又想到了什麼問題?

麻煩——大家交換就沒有積極性。

方便——人們交換的積極性就高。

(如果規定一個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換,不是方便了嗎?)

(2)讀第5自然段,討論:炎帝為什麼要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

a.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對呀,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嗎?

b.這個時刻人們既容易記住,又有充足的時間趕到交換地點,交換後,還能在天黑之前趕回去。

(3).讀第6自然段,討論:炎帝是怎樣規定交換地點的?

(經過反覆比較,他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

(4)說說炎帝創市經過,討論:炎帝是怎樣創市的?

(炎帝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產品,圍繞“方便”二字,想了很多問題(又想.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反覆比較),最終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這樣他為人們創立了“市”。

3 .讀課文第7自然段,感受市場的熱鬧場面,體會炎帝創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1).市場上人們怎樣在交換產品?

(2).老百姓為什麼覺得生活方便多了?

4.回讀第1自然段,說說人們為什麼非常愛戴炎帝,總結全文。

(1).你喜歡炎帝嗎?為什麼?

(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

(2).總結全文:當了解到農家一年到頭,只能吃些穀物和蔬菜時,炎帝心裡很難受。當聽到獵人說說:“這些東西是我打獵經過一戶農家的時候,拿獸肉跟他們換的”,炎帝馬上稱讚道“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讀這樣做”。為了人們交換產品的方便,炎帝“冥思苦想”“ 靈機一動” “反覆比較”,“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就會產品”。炎帝就是這樣創立了市,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精神品質。所以課文開頭說“人們非常愛戴他”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在網上收索有關炎帝的故事讀一讀。

(五).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課文中有許多四字詞語,比喻“四面八方”,請你再找出幾個來,寫在採集本上。

六.關於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炎帝創市

關切.難受

———關心百姓生活

應該鼓勵

冥思苦想

靈機一動 ———處處為百姓著想

反覆比較

七.課後反思

教學這篇課文不是平時我教學時的教法。平時教學此篇課文,一般要用兩個教時,先教學生字詞,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概,然後細讀感悟。今天參加教學比武活動,如果只按第一教時的教學內容來教學,把教學重點放在落實字詞上,老師們必然會感到索然無味。這是一篇新課文,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將兩節課的教授內容展示出來,必然要有所取捨,我只能將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進行壓縮,但這必定會影響後面內容的學習。因此,我採用了開頭談話激趣的方式,意在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如果學生有了閱讀本文的興趣,那麼學習這篇課文就不怎麼為難了。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讀懂這篇課文,我採用了“讀——議——感悟”的方式來教學本篇課文,讓學生在讀議感悟的過程中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我想這個目標應該達到了。只是學生對課文中的有關字詞的瞭解和把握肯定是有問題的,需要課後學懂弄通。這是我教學這篇課文後的反思。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主要描述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長葉欣,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抗擊“非典”的戰爭中,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整篇課文條理清晰,語言生動流暢,又飽含深情,富有很強的感染力,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情感薰陶的好教材。對四年級學生來說,對於“非典”的感觸不深,對當時的事蹟瞭解的很少。所以理解葉欣的崇高精神有一定的難度。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3、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通過朗讀,找出課文中相關語句,理解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

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

難點:體會“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4、教學準備:小黑板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用了提問的方法,通過關鍵詞語,逐步引導,逐漸深入。如“課文哪一句話體現了‘非典’的危險性?”以及“文中哪一句話,高度概括葉欣的工作狀態?”。另外利用點撥的方法,在關鍵處,進行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本節課的學法主要是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充分理解。在教學中發現讀的形式過於單一了。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首先複習匯入,利用了兩個問題簡單的回顧了一下本課的內容。第二部分是精讀課文,體會形象。我主要抓住“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這一個中心句展開教學,圍繞體現“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的句子細讀品味,通過身先士卒、聲色俱厲、斬釘截鐵等關鍵詞語逐步引導學生感知葉欣的形象。第三部分,回顧首尾,整合全文。通過首尾三個自然段進一步體會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最後一部分深化課題,從課題中讓學生感受葉欣的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