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變的小手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92W

說課就是將講課思路轉化過來,用語言敘述如何講一堂課,要把教學過程說詳細具體,但並不等同於課堂教學實錄,分享了會變的小手的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會變的小手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指南”的語言領域中明確指出:“為幼兒提供適宜的低幼讀物,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會變的小手》是東方寶寶系列繪本。剛看到這個繪本,我就被裡面一些用手做出來的動物所吸引,感覺很親切,因為裡面的一些手遊戲我們小時候也玩過,現在也曾和小朋友一起玩過,但更多地是玩手指遊戲和手影遊戲。

仔細翻看繪本,一開始就給我有一種設計感。因為在書的封面上就可以看到一些小動物或一些動物身體的一部分,還有用手變出來的動物等,所以依託這些線索,可以先讓幼兒看看說說,以此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翻過扉頁,看第一個畫面,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雖然與封面有些雷同,但仔細觀察還是各有特點的,其間“大手,小手,左手,右手,全過來!用手變出動物來。”就是畫面最好的詮釋,也是一場手遊戲的總動員和開場白,讓人感覺非常期待。之後的每個畫面都是對應了一種動物和用手變出的動物造型:這是慢慢爬的蝸牛。“小蝸牛,快點兒過來!”直白淺顯、逗趣的對話式的語言,能讓幼兒身臨其境,幼兒既可以跟隨畫面學一學、變一變,還可以演一演,說一說。當然,為了讓兒歌的語言更加工整、朗朗上口和富有韻律感,我把書裡的語言進行了重新的調整和改編,以便更加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能更好地讓幼兒掌握一定的句式,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而接下來的兩幅畫面,一幅是“張開五指變棵樹”,一幅是“握緊拳頭變座山”,它跳出了原有的變出動物的思維定式,使繪本的寓意更加深刻雋永,因為大樹和山都是小動物們賴以生存的家,只有變出更美好的家,小動物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而最後一個畫面中三個面帶笑容的小朋友站在草地上,一個用手指著身旁的動物,兩個拍手哈哈笑……他們好像在說:哇,真棒!用手變出動物來,真好玩!這樣更加直白地為我們描畫了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世界。

就繪本的內容而言,是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的`,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就繪本開本的大小來說,也是很適宜幼兒開展自主閱讀的;就繪本的畫面來說,裡面的動物是幼兒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它們形象鮮明、生動,能萌發幼兒觀察的興趣;就繪本的背景來說,也很簡單、明瞭,對幼兒的觀察沒有太多的干擾,總之,本次活動的選材是對幼兒的發展有一定價值意義的。

二、說目標:

為了進一步落實《綱要》和《指南》的精神,我把目標制定為:1.仔細觀察畫面,感受小手變出的各種造型,嘗試學習用“變出XX……”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⒉初步感受兒歌語言的韻律美,體驗小手遊戲的樂趣。兩條目標涉及了幼兒的態度、情感、能力多個維度,比較全面、具體、明確,操作性也較強。

三、說準備:

本著簡單、真實、自然的宗旨,我們準備了PPT課件和《手,手,手遊戲》的圖書以及書袋。

四、說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把匯入、延伸活動算在內,我一共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談話匯入。從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小手會幹什麼入手,匯入課題,並通過談話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第二環節是集體觀察閱讀畫面,感受“變出XXX在幹什麼”的句式,並樂於嘗試用手變出動物。第三環節先是由教師陪伴共同閱讀,以養成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然後是讓幼兒自主閱讀。第四環節是分享交流,嘗試學習用“變出XXX在XXX”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體驗手遊戲的樂趣。第五環節是完整欣賞和學習朗讀,初步感受兒歌語言的韻律美。

可以說,以上這二、三、四、五這四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主要是為了達成目標而服務的。近來,我們每個幼兒園都在學習《指南》。如果我們仔細閱讀過語言領域中的目標、教育建議的話,就不難發現,以上環節中的一些關鍵詞和關鍵資訊,都可以從中找到出處或痕跡:如在“(一)傾聽與表達”中提出要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在“閱讀與書寫準備”中指出:“喜歡跟讀韻律感強的兒歌、童謠”等,所以就其活動設計的理念來說,是與《綱要》、《指南》的精神相符的。

最後兩個環節是拓展活動和延伸活動。拓展活動是通過觀看《手影表演》的視訊,拓展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提升經驗,也可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手影遊戲、手影表演的興趣。最後的延伸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回家或回班級和爸爸媽媽、老師、好朋友一起玩簡單的手影遊戲、編手影故事等,以此促進幼兒的聯想思維,萌發幼兒自主探究的慾望。

存在問題:

1.  談話匯入環節的第一個問題不要,和課題沒有關係。

2.  完整欣賞朗讀後的一個問題不要,因為與前面有重複,沒有價值意義。

3.  更注重細節,繪本中的一些符號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瞭解它的含義,如小狗叫的聲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