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1.1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比的應用》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的應用》說課稿範文

《比的應用》說課稿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頁“比的應用”。

【教學分析】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比的意義和比的化簡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屬於按比例分配的內容,但教材並沒有給出這個名稱,目的有兩個,一是由於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有一定的解題方法,易把解決問題變成套用方法。二是如果引入,學生易問什麼是比例?這樣,在學生剛引入比的概念時,又要去區分比例是什麼?而忽視了比的概念,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從多角度思考,用比的意義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引導式教學,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學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在學習中探究,我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圓片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課件出示課本主題圖: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麼分合理?

2、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認為怎麼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通過彙報交流確定按兩個班的人數比,也就是3:2分配比較合理。

(設計意圖)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需要的是從現實出發,從身邊找數學問題,也就是說:“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利用給人數不同的兩個班分橘子,怎樣分合理,來引入比的知識,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際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且這種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問題中,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學就在身邊。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部分內容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教學:

第一層是明確如何按3:2分配。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實際操作)。

(2)記錄分配的過程。

(3)各小組彙報: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個 2個

6個 4個

30個 20個

第二層是解決如何將具體個數按比例分配。這個層次的教學我是這樣處理的:

出示題目:如果有140個橘子,按照3:2又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們的共同點。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個 20個

30個 20個

30個 20個

方法二:畫圖

140個

方法三:列式

3+2=5

140*3/5=84(個)

140*2/5=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還會出現用整數方法來列式計算的。)

3、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量關係,可以選用多種方法解答。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師生講評中發現新的解答方法,再著重分析這種解法的解題思路。這樣在解題策略的開放過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這些問題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方法——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程式,是學生數學“再創造”的過程。正如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在這樣的探索學習中,使每位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探索成功的喜悅。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升

由於,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運用很廣泛,所以在練習的設計上,主要通過有層次和有坡度的一組問題,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滲透思想教育,體現應用題的趣味性和德育價值。

具體的練習設計如下:

1、小紅和小薇投籃數之比是3:5,小薇比小紅多投了6個,小紅投了多少個?

2、藥粉和藥水的比是1:30,如果藥水有60千克,那麼藥粉有多少千克?

一種藥水中藥粉和水的質量比是1:50,用2千克藥粉配置這樣的藥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3、打一篇文章,小麗用了3小時,小紅只用了2小時,問小麗和小紅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4、數學故事。(共同探討方法)

阿凡提分馬的故事,可能有的學生以前聽過,可以讓學生自己把故事講出來。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算出三個人分得的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12+14+16並不等於1。

課後的練習題是教材內容的表現形式,也是課堂教學教與學的反饋,一個好的問題會使學生產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學活動,使學生自覺、興奮地投入到加深練習中,學習和探求新知識的教學活動中。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學生談收穫,回顧如何用比的意義進行問題的解決。

《比的應用》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節課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三單元最後一節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理解了分數與比的聯絡,掌握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並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生產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今後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礎。

按比例分配問題看似新知,實際上是用比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只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並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範的分配方法,繼而形成數學模型。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種應用,又是“平均分”的發展,以加深對按比例分配的意義的理解。

2、通過解決問題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徵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3、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學生自主探索意識、靈活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體會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現實意義和特徵,探索並掌握其解決策略,能正確解決相關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把比轉化分數或成份,再使題目轉化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或歸一應用題來解決。

教具準備:幻燈片電視

三、教學設想:

本著《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要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例項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絡。”這一理念,對比新舊教材對該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情的需求,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環節:熱身練習,複習鋪墊;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導探究,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體系;分層練習,拓展延伸。力求達到課堂環節環環相扣,學生認知步步為營。在每個環節中也只是預設了有層次性和目的性較強的問題,而給學生以較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以問題為引路,在學習活動中活躍思維、暢所欲言,使所學的知識自然生成,使學生既對只是有較深的體驗和理解,又可提高能力、訓練思維,使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有所發展。

四、教法和學法

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學中要因勢利導,採用合理的教法,教給學法,掌握學法,學會用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法我總體歸納為兩點:

1、“引導—探索”是本節可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只是適當的點撥引領,而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2、緊密結合實際體現數學的應用性。長期以來應用題教學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只是流於簡單的解題訓練,而忽略了數學自身的應用價值,本節課我將力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其應用性,將數學生活化。例如:截木棒,分蘋果,種樹,分紅利等情景的引入,問題的呈現,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而用於生活,體現數學價值的同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五、課堂流程

<一>、熱身練習、複習鋪墊

1、3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長()米,2段長()米,5段長()米。

2、六二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3,男生佔全班的(),女生佔全班的()。

3、鹽和水的比是1:10,鹽佔鹽水的( ),水佔鹽水的( )。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基本的認知水平出發,複習舊知,為新知做好鋪墊,同時讓學生以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情景引入,揭示意義

1、一根木棒,按1:1分成兩段,你如何分?

2、一個蘋果3個同學來吃,如果讓你來分,你如何分?

教師:像這樣將一個物體等分成若干份,叫做平均分。

3、生活中的比

(1)我們喝的鮮橙中橙汁與水的比是2:9.

(2)安利洗滌劑與水的正常比是1:8.

(3)媽媽做米飯時,水與大米的比是2:1.

質疑:所給資訊中,兩個部分量是平均分嗎?

教師:像這樣的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比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題: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

(設計意圖;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易於解決的例子和生活中的比,使學生體會“平均分”和“按比例分”只是兩種分配方式,“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的特例,而“按比例分”是“平均分”的發展,從而體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1. 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地裡播種大豆和玉米。播種的面積比是3:2。兩中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

問題2. 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各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最主要的一個環節,以教材中的兩個例題為依據,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教師只是適當進行點撥,以及線段圖的出示,讓學生從份數轉化成分數,然後用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問題,加強學生對部分量和總量之間關係的掌握,讓後在用份數歸一的方法解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四>、對比歸納,形成體系

同時呈現已解決的兩個問題:

1、兩個問題有什麼相同點?

2、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

3、小組交流,歸納概括。

(設計意圖:將已經解決的兩個問題同時呈現,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歸納概括“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策略,從而形成數學模型。)

<五>、分層練習,鞏固延伸

1、基本練習

(1)一個三角形三各邊的長度比是3:5:4.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36釐米,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釐米?

(2)甲、乙、丙三個數的比是2:3:4.這三個數的平均數是12.這三個數分別是多少?

2、應用拓展

小明說:“我爸爸和王叔叔合作投資做生意,爸爸投資8000元,王叔叔投資4000元,一年後共獲利3000元,請你幫我算一算,我爸爸和王叔叔各應分得多少元錢?”

(設計意圖: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練習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體現和驗證,我設計的練習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有利於數學知識的領會、掌握、鞏固和發展,並能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熱門標籤